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7,(9)
<正>近年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2])。为防控EV71引起的严重HFMD流行,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和重大新药项目的支持下,历经8年攻关,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简称昆明所)和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简称科兴公司)研发的创新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7,(7)
目的探讨新上市国产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特性。方法分别用我国3家企业生产的EV71灭活疫苗(V1、V2、V3)按0、14 d程序免疫BALB/c小鼠,采用体外微量中和试验检测血清单剂和2剂免疫后14 d的EV71中和抗体效价,ELISA法检测2剂免疫后14 d的小鼠脾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3家EV71疫苗1剂免疫后即可诱导90%以上小鼠产生EV71中和抗体阳转,V1疫苗组诱导的中和抗体效价显著高于V2和V3疫苗组,GMT分别为627.1、25.9和75.3(P0.01);2剂免疫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均为100%,V1和V3疫苗组抗体效价相近,GMT分别为1 752.9和2 013.5(P0.05),均显著高于V2疫苗组(GMT为228.2,P0.001)。3家疫苗均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应答,但细胞因子种类具有差异,V1和V3疫苗组诱导小鼠分泌IFNγ的水平显著高于V2疫苗组(P0.05);3个疫苗组间IL-2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和IL-5分泌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2疫苗组诱导小鼠分泌的IL-6水平显著高于V3疫苗组(P0.01);V3疫苗组诱导小鼠分泌的IL-10水平显著高于V1和V2疫苗组(P0.05)。结论 3家EV71疫苗均可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但呈现出不同的免疫应答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诱导小鼠的细胞免疫效果。方法分别以不同剂量(1、2.5、5、10μg/ml,均含铝佐剂1 mg/ml)、不同剂型(含铝佐剂1 mg/ml或不含铝佐剂)、不同免疫剂次(单次免疫或加强免疫)EV71灭活疫苗经腹腔免疫小鼠,0.5 ml/只,均设铝佐剂对照组(仅注射铝佐剂1 mg/ml)。采用经典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培养方法制备正常小鼠DC,瑞氏染色法检测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型及纯度;免疫磁珠分选法(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分离小鼠脾脏CD4+、CD8+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纯度。ELISPOT法检测各组免疫小鼠CD4+、CD8+T淋巴细胞分泌IL-2、IL-4、IFNγ的水平;细胞因子试剂盒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及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DC形态不规则,表面树枝状突起形态不同,细胞核较大且不规则;DC纯度为(81.39±9.24)%,可高水平表达MHⅡ(I-A/I-E)类分子,中度表达CD86和CD40。CD4+、CD8+T细胞纯度分别为95.27%和94.08%。随着疫苗免疫剂量的增加,CD4+T细胞分泌IL-2、IL-4、IFNγ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SFC显著增加,5μg/ml疫苗组达最大值,且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5μg/ml疫苗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2、IL-4、IL-6、IL-10、IL-13、IL-5、TNF-α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1、2.5、5μg/ml疫苗组血清中IL-10含量明显高于铝佐剂对照组(P0.05),1μg/ml疫苗组明显低于2.5及5μg/ml疫苗组(P0.05)。含铝佐剂疫苗组CD4+T细胞分泌IL-2、IL-4、IFNγ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SFC、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FNγ、IL-4、IL-5、IL-6、IL-10、IL-13、TNF-α水平及血清中IL-10含量均明显高于无铝佐剂疫苗组(P均0.05)。加强免疫组CD4+T细胞分泌IL-2、IL-4、IFNγ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SFC、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FNγ、IL-4、IL-5、IL-6、IL-10、IL-13、TNF-α水平、血清中IL-10含量均明显高于单次免疫组(P均0.05)。结论 EV71灭活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本实验为其进一步人体临床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5,(10)
近年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在我国持续流行,已成为我国现阶段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用疫苗防控EV71感染及HFMD的发生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目前,EV71灭活疫苗研发进展较快,多家研究机构已完成临床Ⅲ期试验。为了获得更高纯度、收率及安全性的疫苗制品,病毒收获液的分离纯化技术十分关键。本文结合现阶段EV71灭活疫苗的生产工艺,对疫苗常用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接种水平及其对该区手足口病(handfood-mouth disease,HFMD)流行病学和病原谱变化的影响,为改进该区HFMD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金山区免疫规划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中2016—2019年EV71灭活疫苗接种资料,描述接种特征;提取“中国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中2013—2019年金山区HFMD病例资料,获取同期该区HFMD病原监测信息,比较接种前后HFMD发病率、病原阳性检出率等的差异性。结果 2016年11月—2019年12月,金山区共接种EV71灭活疫苗63 521剂次,第1针接种率为22.57%,全程接种率为21.05%,两剂次基础免疫完成率为94.65%。不同年份、月份、现住址、年龄、户籍等接种率存在差异性(P均<0.05),第1针接种率2018年最高(33.45%),全程接种率2017年最高(30.78%),5—8月份接种量较大,6~11月龄接种率最高,1岁以上接种量最大,本市儿童接种率高于流动儿童。接种前后HFMD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7... 相似文献
6.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5,(1)
目的利用微载体规模化培养Vero细胞制备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灭活疫苗,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从患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伴发重症脑炎患儿粪便样本中分离鉴定的EV71毒株KC414134的特异性;用微载体规模化培养Vero细胞制备KC414134,50 KD超滤膜过滤,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病毒,经β-丙内酯灭活后,与氢氧化铝佐剂混合,制备灭活疫苗,经皮下免疫昆明小鼠3次,末次免疫后1周检测血清中总抗体和中和抗体效价。结果特异性荧光分布在细胞质中,表明分离的KC414134为EV71。微载体规模化培养Vero细胞制备得到大量病毒,纯化后未获得理想纯度的病毒颗粒,但病毒灭活完全;灭活疫苗免疫小鼠后,获得了较高效价的总抗体和中和抗体。结论利用微载体规模化培养Vero细胞成功制备了具有较高免疫原性的EV71灭活疫苗,为后期灭活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灭活验证超速离心条件,为EV71灭活疫苗灭活验证样品的处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不同转速(45 000、40 000、35 000、30 000、25 000 r/min)和时间(120、90、60、30 min)条件下对EV71收获液进行超速离心,检测离心前和离心后病毒液的滴度,计算回收率,比较不同条件下离心前后病毒回收效果。结果在转速相同或离心时间相同的条件下,EV71的沉淀效果与离心时间或离心转速呈正相关(R~2从0.77和0.88分别增大到0.99),其中,当离心转速超过40 000 r/min时,不同离心时间下病毒的回收率均在90%以上,当离心时间为120 min,离心转速为45 000 r/min时,病毒的沉淀效果最好,回收率最高,达98%。综合离心时间因素,选择离心条件为45 000 r/min-60 min较适宜(回收率为97%),与45 000 r/min-120 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将时间减为45 000 r/min-30 min,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71的沉淀效果与离心转速和离心时间呈正相关,即随着离心转速增大和离心时间的延长,病毒的沉淀效果越好、回收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批次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全程免疫后免疫原性及安全性的一致性。方法检测3批EV71灭活疫苗成品的抗原含量、游离甲醛含量、铝含量、内毒素含量、抗生素残留量,并免疫动物检测异常毒力及效力。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3批疫苗于第0、28天分别免疫900名6~72月龄的受试人群。于接种前(第0天)、完成2剂疫苗接种后28天(第56天),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EV71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Nab)效价;于每次接种后30 min内记录即时反应,每剂接种后0~7 d内记录各种征集性局部和全身症状,0~28 d内记录非征集性不良反应事件,并在整个观察期间报告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3批EV71灭活疫苗成品的各项检定结果均在合格范围内。经2剂EV71灭活疫苗全程免疫后,20120101、20120102和20120203批疫苗受试者的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8.00%、95.67%和98.67%,易感人群(Nab<1∶8)免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6.45%、92.44%和97.60%,非易感人群(Nab≥1∶8)免后抗体水平的4倍增长率分别为67.94%、65.63%和71.43%;免后抗体GMT分别为283.79、231.48和285.78,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批疫苗诱导的与疫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比较3批疫苗的各项生产质量控制指标及其诱导的抗体水平,证实该疫苗的生产工艺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3)
目的评价灭活轮状病毒(rotavirus,RV)与灭活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联合疫苗的免疫效果及两种抗原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将灭活RV与EV71按不同抗原含量配比制成联合疫苗免疫ICR小鼠,同时设单价疫苗组,均经小鼠腿部肌肉注射,隔2周免疫1次,共2次,分别于每次免疫后2周,经小鼠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经56℃灭活30 min后,采用血清中和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抗RV和抗EV71中和抗体效价。结果初次免疫后14 d,各组小鼠血清中RV特异性中和抗体阳转率为50%~67%,中和抗体效价为2.2~2.8,加强免疫后14 d,抗体阳转率达100%,中和抗体效价为28.5~35.9。初次免疫后14 d,各组小鼠血清中抗EV71中和抗体阳转率为83%~100%,中和抗体效价为4.0~7.1,加强免疫后14 d,中和抗体阳转率达100%,中和抗体效价为25.4~71.8;联合疫苗组与单价疫苗组间抗RV及抗EV71中和抗体效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和EV71抗原量按160/160 EU配比时,可诱导出最高的抗RV抗体及抗EV71抗体应答。结论 RV与EV71联合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针对两种病毒的体液免疫应答,抗体应答水平与疫苗抗原配比剂量相关,未发现两种抗原间有协同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20年10月23 日,《世界卫生组织肠道病毒71 型灭活疫苗的质量、安全性及有效性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经生物制品标准化专家委员会(Expert Committeeon Biological Standardization,ECBS)审议通过.该指导原则的通过对全球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肠道病毒71型(EV71)单克隆抗体,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将RD细胞和Vero细胞培养的EV71原液通过氯化铯超速离心纯化,分别作为免疫抗原和检测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blot分析、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ELISA法鉴定单抗的特异性。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单抗的酶标效价,微量细胞培养中和试验测定单抗的中和效价。结果获得1株可稳定分泌抗EV7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分泌的单抗可与EV71特异性结合,酶标效价为1∶204800,中和效价为1∶28。结论已成功筛选出1株分泌抗EV71的单抗细胞株,为建立EV71疫苗抗原含量测定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辽宁省2017-2019年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EV71)灭活疫苗上市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其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 收集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EV71 疫苗AEFI 监测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6,(12)
正近年来,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影响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HFMD呈全球范围分布,主要高发国家集中在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泰国、越南、柬埔寨、新加坡、日本及澳大利亚等[1-5]。中国大陆2008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共报告HFMD病例1 749万例,其中死亡3 337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12)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部分婴幼儿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率及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发病情况。方法选择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酒仙桥社区6~35月龄健康婴幼儿为观察对象,共采集血清414份,检测中和抗体水平,并采集符合可疑肠道病毒病入选标准患者的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应用RT-PCR法进行其他肠道病毒EV-G、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 virus type A16,CA16)、EV71特异性核酸筛查。同时对观察对象进行1年随访,调查HFMD发病情况。将观察对象分为6~11月、12~17月、18~23月、24~29月、30~35月5个月龄组。结果 414名观察对象中,EV71中和抗体阳性39人,阳性率为9.42%,随着月龄的增加,阳性率呈递增趋势(P0.001);男性婴幼儿EV71中和抗体阳性率为8.90%(17/191),女性为9.87%(22/22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4名观察对象中,29例肠道病毒阳性,其中女性14例,男性15例,男女发病比例为1.07:1;CA16感染率为31.03%(9/29),EV71感染率为17.24%(5/29),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率为51.72%(15/29)。尚不能认为男女性别间肠道病毒感染及EV71和CA16感染的构成比有差别,也不能认为EV71中和抗体情况对肠道病毒感染率和EV71发病率有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EV71感染人数呈递增趋势,而CA16则保持不变;小红门社区EV71中和抗体阳性率(12.25%)与酒仙桥社区(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月龄越大,婴幼儿血清EV71抗体阳性率越高;小红门和酒仙桥地区检测到的HFMD患儿主要病原体为CA16和EV71,且CA16感染率高于EV71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7~2018年福建省0~5岁儿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疫苗的接种率。方法通过福建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查询2017~2018年福建省0~5岁儿童EV71疫苗接种数据,应用Excel 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18年福建省0~5岁儿童接种EV71疫苗950 598剂次。2017和2018年人均接种剂次分别为1 000. 71和1 812. 46剂次/万人,1岁组和2岁组为最高,3岁组次之,再次为6~12月龄组和4岁组,5岁组最低。2017和2018年全省全程接种率分别为4. 18%和8. 47%,各地市全程接种率为0. 70%~10. 46%和4. 62%~10. 96%;全省未全程接种与全程接种人数比值分别为1. 39和1. 14,各地区比值分别为1. 27~1. 85和1. 01~1. 21。结论目前福建省EV71疫苗接种率较低,需进一步提高,特别是6~12月龄儿童的接种率。应加强家长对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认知及EV71疫苗安全性、保护力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做好预防接种人员培训,严格执行接种程序,确保疫苗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巴斯德毕赤酵母制备重组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并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 将EV71的P1和3CD基因插入巴斯德毕赤酵母基因组中,构建EV71 VLPs表达质粒,转化巴斯德毕赤酵母KM71感受态细胞,Western...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Al(OH)3佐剂对不同抗原含量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常规剂量(160 EU/0.1 ml EV71)、1/2剂量(80 EU/0.1 ml EV71)、1/5剂量(32 EU/0.1 ml EV71)无佐剂及佐剂[Al(OH)31.0 mg/ml]疫苗组,并设佐剂、生理盐水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于0、28 d经肌肉免疫小鼠,分别于初免及加强免疫后28 d,经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体外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流式细胞仪检测IL-2、IL-4、IL-6、IL-17A、IL-10、IFNγ及TNF水平。结果初免后28 d,1/2剂量疫苗组中佐剂组小鼠血清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无佐剂疫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免疫后28 d,常规剂量疫苗组中,佐剂及无佐剂组小鼠血清抗体阳性率均为100%,抗体GMT分别为1∶152.2和1∶139.6,1/2剂量疫苗组中,佐剂组小鼠血清中抗体GMT与无佐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抗体阳性率及抗体G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1/2剂量、1/5剂量疫苗组,均诱导产生IL-6、IL-10、IFNγ及TNF 4种细胞因子,与佐剂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检测到IL-2、IL-4、IL-17A。结论 EV71灭活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IL-6、IL-10、IFNγ、TNF 4种细胞因子及特异性的抗EV71抗体,加入佐剂后免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免疫途径制备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兔血清抗体效价。方法将EV71灭活疫苗原液分别经皮下及肌内注射途径免疫两组家兔,每组5只,剂量均为5μg/只,两组均分别于0、7、14及28 d各免疫1次,初次免疫抗原与等量弗氏完全佐剂充分混合,后续免疫抗原与等量弗氏不完全佐剂充分混合。两组均于初次免疫前及每次免疫后7 d经家兔耳缘动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结果两种免疫注射途径均可诱导家兔产生较高的抗体效价,7只家兔血清抗体效价均 1∶10 000,皮下注射组有3只,肌内注射组有4只;肌内注射组血清抗体效价整体优于皮下注射组,在初次免疫后第21天时尤其明显(P 0. 05)。结论肌内注射途径制备的兔血清抗体效价高于皮下注射,本实验为今后制备高效价血清抗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7,(11)
目的分析吉林省2011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死亡病例标本中分离获得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毒株全基因组基因特征。方法采用分段RT-PCR法对2011年吉林省HFMD死亡病例EV71分离株JL2011-56全基因组进行扩增和测序。利用Clustal X2和MEGA5软件构建分离株JL2011-56与Gen Bank中27株参考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和VP1区全基因组序列的进化树,分析Jl2011-56株的流行病学特征;同时与Gen Bank中12株C4a基因亚型参考株进行全基因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结果 JL2011-56分离株属于C4a亚型,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山东分离株SDLY107(JX244186.1)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2%和99.5%,与EV71原型株Br Cr的同源性分别为79.9%和95.7%。结论 JL2011-56分离株与山东株亲缘关系较近,可能存在共同的与中枢神经毒力相关的氨基酸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