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及热力学计算等手段,研究了Cu、Mg成分对Al-Cu-Mg-Fe-Ni合金中形成S(Al2Cu Mg)相的数量及其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为优化Al-Cu-Mg-Fe-Ni合金中Cu、Mg成分奠定基础。结果表明:Al-Cu-Mg-Fe-Ni合金中S(Al2Cu Mg)相的数量主要取决于Cu元素的含量;增加合金中的含Cu量,可获得较大数量的S(Al2Cu Mg)相,大大提高了合金的室温强度;Mg元素在形成S(Al2Cu Mg)相后仍有富余,过量的Mg溶于α(Al)中产生固溶强化作用,使合金室温强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条件下,运用多因素正交试验调整合金元素Mg、Cu、Zn和Si的含量,随后在120MPa压力下对该铝合金进行液态模锻成形.试样经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Zn对合金抗拉强度影响最大,其含量(ω_(zn))为5.5%时,合金抗拉强度的平均值达到182MPa;对合金的伸长率和硬度影响最大的均为Mg,其含量(ω_(Mg))分别为1.0%和3.0%.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炉、自制的硬质阳极氧化装置、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原子力显微镜和TR200粗糙度仪研究了热处理对硬质阳极氧化膜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固溶处理后,人工时效(T6)比自然时效(T4)后的基体表面粗糙;经化学抛光,基体表面粗糙度都降低;硬质阳极氧化后表面粗糙度都增加,且经T6处理后的表面粗糙度更大、增长更快;氧化时间约100 min时,粗糙度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4.
借助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维氏硬度计、拉伸和冲击试验机等测试设备研究了不同Mg含量对2A14铝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g含量的增加,时效态合金基体中剩余结晶相明显增多,强度先增加后降低,而强度最高时冲击性能略有降低。Mg含量的增加会促进Cu-Mg团簇的形成,为后续θ′和Q′相提供形核位点,使其数量显著增加,强度随之提高,但过多的Mg会使基体中剩余结晶相(Al2Cu、AlCuMgSi、AlSiMnFe等)显著增加,造成应力集中,降低冲击性能和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混合盐原位反应方法制备了5wt%TiB_2/A356合金,研究了TiB_2含量和Mg含量对该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TiB_2和Mg含量的增加,合金中的α-Al相和共晶Si细化,合金的强度增加而韧性下降。A356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54 MPa和11%,当加入5wt%TiB_2后,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160 MPa和5.5%;再加入1.5wt%Mg元素后,合金的抗拉强度进一步增加至202 MPa;加入3 wt%Mg元素后,合金的抗拉强度反而降低至168 MPa,伸长率显著降低至0.3%。  相似文献   

6.
代颖辉  陈玖新  储秀欣 《铸造》2014,(3):257-260
为了研究不同Si、Mg含量对A356铝合金车轮的性能的影响,在经T6处理后的不同Si、Mg含量A356铝合金车轮外轮缘取拉伸试棒,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进行了成品车轮的抗冲击试验和弯曲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Mg含量变化对合金的性能影响大于Si含量变化;当Si含量为7%、Mg含量为0.32%时,成品车轮的抗冲击性能和抗弯曲疲劳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7.
对ZAlSi12Cu2Mg1铝合金分别按T1和T6进行预先热处理,然后在NaOH-Na2SiO3电解液体系下进行表面微弧氧化,并对微弧氧化层的结构及性能进行分析.利用电涡流测厚仪测量氧化层的厚度,用显微硬度计测量氧化层截面的显微硬度,并进行截面形貌观察,用XRD分析氧化层相组成.结果表明:在微弧氧化前,该合金进行的预先热处理对后续的微弧氧化影响很显著;在合金表面获得了较厚的微弧氧化层,氧化层与基体互相镶嵌,并结合良好.氧化层主要由α-Al2O3、γ-Al2O3、Al、Al2SiO5及非晶相组成.经T6处理合金所获得的微弧氧化层的结构和性能优于经T1处理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加入不同量的镁元素,研究了镁在铝硅铜系ADC12压铸铝合金中的强化作用及强化机制.结果表明,当Mg含量小于1.0%时,ADC12合金的铸态和T6态强度均随Mg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而Mg含量高于1.0%时,合金的强度下降.该合金的强化机制主要为形成适量的Mg2Si强化相和细化共晶硅相并不偏聚;过量镁则形成较多的Mg2S...  相似文献   

9.
通过向2D70铝合金中添加不同含量的Cu、Mg和Ce,并借助OM、SEM和EDS等手段对铸态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u含量增加,2D70铝合金中Al_9FeNi相逐渐减少,产生非平衡共晶反应,析出的共晶组织θ-Al_2Cu相呈花纹网状或者汉字形,当Cu含量过大时,析出降低合金性能的Al_7Cu_4Ni相和Al_7Cu_2Fe相。添加Mg后,多余Cu原子被捕获,形成片层状S-Al_2CuMg相,此时Al_9FeNi相受Cu的影响较小,几乎不再分解。加入Ce,导致Cu原子溶质再分配并充分溶解于基体中,提高了Cu在铝合金中的固溶度,晶界处不再出现大量难熔相,使合金显微组织均匀,并细化晶粒尺寸。  相似文献   

10.
研究2A12铝合金精密件表面在低温磁控溅射沉积TiN薄膜过程中,基体表面粗糙度对成膜过程及薄膜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磁控溅射沉积处理几乎不改变2A12铝合金精密件基体原始表面形貌,对其精密加工状态具有遗传性或复制性。通过显微硬度测试表明,随着2A12铝合金精密件加工精度的提高,基体表面粗糙度降低,TiN薄膜的显微硬度稳定在19 MPa以上,满足了2A12铝合金精密测试杆特殊功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Cu、Mg、Zn对铸造铝合金YL102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u、Mg、Zn的存在都使得铸造铝合金YL102的电导率下降.要保证电导率γ>17 S/m,应严格控制铸造铝合金YL102中的Cu、Mg、Zn含量,Cu的质量分数不高于1.7%, Mg的质量分数不高于0.3%,Zn的质量分数不高于1.1%.  相似文献   

12.
LY12铝合金化铣工艺及加工质量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了适合LY12铝合金的化铣槽液配方,并探讨了影响化铣加工速率、表面粗糙度以及浸蚀比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化铣溶液的配比为p(NaOH)=180g/L、p(三乙醇胺)=35g/L、P(Na2S)=20g/L、P(Al^3+)=25g/L可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化铣速率取决于NaOH质量浓度和温度,随着NaOH质量浓度和温度的升高,化铣速率增加。溶液中Al^3+的存在会影响化铣速率、表面质量和浸蚀比,Al^3+质量浓度增加,化铣速率降低,表面粗糙度先降低后升高,浸蚀比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低硅铸造铝合金制备了两组镁和铜含量不同的试样。利用浸泡腐蚀试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比研究了两组试样的耐腐蚀性能,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EDS)方法,对两者的耐腐蚀性能从微观机制上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Mg含量越高,铸造铝合金的耐腐蚀性能越好,而Cu含量越高,耐腐蚀性能越差。这主要是由于铝合金中强化相Al_2Cu与Al_2CuMg分解产生了Cu,Cu的电极电势较高,降低了铸造铝合金的耐腐蚀性能;而Mg元素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Mg_2Si的电极电势较小,从而提升了铸造铝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以ADCl2铝合金成分为基础,通过加入不同含量的Si、Cu元素,同时对铸件进行细化处理、变质处理、精炼处理以及热处理,研究了Si、Cu元素对ADCl2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含量达到11%,Cu含量达到3.0%时,ADCl2铝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达到最优。当Si元素含量在11%时,ADC12铝合金的抗拉强度为210MPa,δ=14.8%;当Cu元素含量在3.0%时,ADC12铝合金的抗拉强度为292 MPa,伸长率为10.2%。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6105铝合金在均匀化处理过程中Mg2Si金属间化合物颗粒的粗化行为。经工业均匀化的6105铝合金含有大块球状未溶Mg2Si。经590℃7天热处理后,发现大块的球状Mg2Si随时间粗化。通过显微图像的统计分析对大块Mg2Si析出的粗化进行了定量研究。实验测量结果显示R↑-^3.8-R↑-i^3.8和时间之间很好地符合线性关系,这表明粗化是扩散控制的,而晶界扩散支配着体积扩散。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6105铝合金在均匀化处理过程中Mg2Si金属间化合物颗粒的粗化行为.经工业均匀化的6105铝合金含有大块球状未溶Mg2Si.经590 ℃ 7天热处理后,发现大块的球状Mg2Si随时间粗化.通过显微图像的统计分析对大块Mg2Si析出的粗化进行了定量研究.实验测量结果显示3.8-i3.8和时间之间很好地符合线性关系,这表明粗化是扩散控制的,而晶界扩散支配着体积扩散.  相似文献   

17.
对采用喷射沉积获得的超硬变形铝合金AlZn12Cu2Mg2半固态坯料进行了触变成形工艺的试验研究,获得了该合金触变成形的工艺参数,并对工艺模拟制件进行了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测试;通过热处理参数的优化试验,得到了AlZn12Cu2Mg2铝合金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AlZn12Cu2Mg2喷射沉积铝合金通过半固态成形,经固熔和失效处理后,可以获得理想的力学性能与伸长率.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各种热处理过程对2A12铝合金板材电导率的影响。通过强度与电导率的对比与联系,为确定板材的热处理工艺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2A12铝合金FSW构件的时效成形工艺,研究了FSW对2A12铝合金时效成形的影响,设计了以时间为参数变量的带焊缝与不带焊缝时效成形工艺的对比试验,并进行FSW焊件与非焊件时效成形力学性能对比研究及成形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非焊接试样时效成形时,最佳回弹时效时间为10h,回弹率达25.41%;FSW焊件时效成形时,最佳回弹时效时间为8h,回弹率达33.49%。非焊接试样时效时间8h,抗拉强度达到463.4MPa;FSW试样时效时间8h时,抗拉强度达到354.1MPa。经时效成形处理的非焊接试样和FSW试样的强度均有提高,且非焊接试样的硬度明显高于焊接试样。FSW工艺对时效成形试样的回弹、力学性能及表面硬度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Na2SiO2电解液体系中同时添加0.2g/L的Ce^3+和不同含量的La^3+以调整电解液组成,研究了Na2SiO3电解液中添加稀土离子对ZAlSi12Cu2Mg1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相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液中添加Ce^3+和La^3+,可以显著提高陶瓷层质量,其中添加0.2g/L的Ce^3+和0.3g/L的La^3+,所得陶瓷层主要由α—Al2O3、γ-Al2O3、Al2SiO3和非晶相组成,陶瓷层厚为157μm,硬度(HV)为947,经6000r磨损后,ZAlSi12Cu2Mg1合金基体的磨损量为102.2mg,而陶瓷层S1磨损量为19.7mg,仅为铝合金基体的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