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凤  姚璐  赵丽莉 《饮料工业》2007,10(10):15-17
以竹叶为原料制作竹叶茶饮料。主要研究了竹叶茶饮料提取工艺条件和最佳配方,确定竹叶茶饮料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3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为1.5h、提取2次。以柠檬酸和蜂蜜为辅料对竹叶提取液进行调配,确定竹叶茶饮料最佳配方为:竹叶提取液70%、柠檬酸0.07%、蜂蜜8%。  相似文献   

2.
竹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多酚及黄酮类物质等。竹叶多糖作为竹叶提取物中的重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和降血脂等功效。近年来,为提高纯度、提高产率和保留生物活性,竹叶多糖的提取和纯化技术有了许多创新。其次,对竹叶多糖的复杂结构,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及生物活性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加深。本文综述了竹叶多糖在提取纯化、结构解析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深入研究竹叶多糖提供一个全面的认识,推动竹叶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为后续开展对竹叶多糖进行结构修饰等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以增强生物活性,并为其在食品、医药和工业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推动竹叶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3.
竹叶多糖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叶多糖具有抗癌活性,抗氧化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竹叶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以及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综述了竹叶多糖多方面的研究现状,对不同的研究手段及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比较,同时,展望了竹叶多糖的研究方向,可为竹叶多糖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竹叶黄酮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竹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和食用历史.竹叶黄酮是竹叶中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医疗功效.本文综述了竹叶黄酮的结构与分析方法、分离方法、生理活性以及应用和安全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以竹叶为原料,采用磷钨酸耦合超声波提取竹叶多糖,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竹叶多糖的提取工艺。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高效阴离子色谱(HPAE),对竹叶多糖结构、单糖组成进行了初步的表征和检测,并研究了竹叶多糖的体外相关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提取竹叶多糖最优条件为超声温度80℃、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20 g/mL、磷钨酸质量分数4.50%、超声功率300 W,该条件下竹叶多糖的得率为9.89%。竹叶多糖是一种具有α-型吡喃糖苷键结构的杂多糖,由L-岩藻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D-葡萄糖、D-半乳糖和D-木糖组成。竹叶多糖对还原力、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能力与竹叶多糖的质量浓度呈现正相关。在0.25~4.00 mg/mL范围内,随着竹叶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对癌细胞HepG-2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大。当竹叶多糖质量浓度为4.0 mg/mL时,对肿瘤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率达到半抑制浓度,说明竹叶多糖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提高竹叶黄酮化合物在消化过程中的生物可及性,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探究果胶的加入对竹叶黄酮生物可及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有、无果胶存在的条件下,竹叶提取物中4种竹叶黄酮(异荭草苷、荭草苷、异牡荆素、牡荆素)在不同模拟消化阶段的质量浓度。结果:与未经消化的样品相比,直接消化(未添加果胶)显著降低了竹叶黄酮提取物溶液中4种竹叶黄酮的质量浓度(P0.05),且口腔、胃、肠道模拟消化对竹叶黄酮质量浓度产生不同的影响。与直接消化(未添加果胶组)相比,添加果胶显著提高了竹叶黄酮的生物可及性(P0.05),特别是异牡荆素和牡荆素经肠道消化后的生物可及性分别提高了75.1%和80.2%。研究中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阐明了不同处理后4种竹叶黄酮含量存在不同的聚类趋势。结论:果胶显著影响竹叶黄酮的生物可及性,添加果胶有助于提升竹叶黄酮在消化过程中的稳定性。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竹叶黄酮类功能食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竹叶资源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对竹叶的功能因子进行了分析测定,全面评价竹叶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针对竹叶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提出竹叶功能因子的开发设想和竹叶资潭综合利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竹叶黄酮的生理功能及提取工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竹叶黄酮是竹叶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医疗功效。现对竹叶黄酮的主要成分,生物学功能、提取工艺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29(12):82-82
在崇尚自然的今天 ,天然功能物质的用途为人们所关注。竹子是禾本科多年生常绿植物 ,是当今世界最具有使用价值的植物之一。然而就竹子的整体利用而言 ,对竹叶的开发明显滞后。如今 ,竹叶提取物作为一种新的黄酮类保健营养素正引起食品营养专家们的注意。竹叶的医疗保健作用早已为我国人民所认识。竹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 ,据医书记载有凉心缓脾、清爽止渴等作用 ,这说明竹叶是中医一味传统的清热解毒药。 1998年 ,(淡 )竹叶又被卫生部批准列入了“药、食两用的天然植物名单”。竹叶中的有效成分究竟是什么呢 ?研究表明 ,竹叶中…  相似文献   

10.
竹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考察湛江地区竹叶黄酮资源的可利用性,对该地区主要竹叶品种及不同生长周期竹叶中黄酮含量进行分析比较,并采用部分析因设计、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的方法对黄酮含量较高的粉单竹竹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的提取工艺条件是:甲醇体积分数71.3%,浸提温度81.5℃,浸提回流时间2h,料液比1:30。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粉单竹竹叶黄酮的提取率达到38.08mg/g,高于相关文献所报道的。竹叶黄酮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竹叶黄酮对超氧负离子及羟基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好的清除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竹叶黄酮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天然抗氧化剂。湛江地区的粉单竹竹叶可作为黄酮提取的优良原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以竹叶黄酮为主,与决明子、柚子汁等不同成分优化组合,制备具有抗氧化活性和降脂功能的竹叶黄酮复方产品。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根据总胆固醇水平随机分组,口服灌胃。实验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竹叶黄酮复方片(复方Ⅰ:竹叶黄酮、决明子、柚子汁和维生素C棕榈酸酯复配;复方Ⅱ:竹叶黄酮、决明子和柚子汁复配)和竹叶黄酮单方片,对照组灌胃相同体积的蒸馏水。实验结束后检测实验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血清总抗氧化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肝脏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药物干预6周后,竹叶黄酮复方Ⅰ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的TC、TG、LDL—C水平,显著改善大鼠肝脏的脂肪沉积和变性状况;与高脂模型组比,竹叶黄酮复方Ⅰ和Ⅱ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血清SOD活性均显著升高、优于竹叶黄酮单方实验组;此外,竹叶黄酮复方Ⅰ降低实验大鼠肝脏MDA水平的作用极显著(P〈0.01),竹叶黄酮复方Ⅱ作用显著(P〈0.05)。结论竹叶黄酮与决明子和柚子汁复配,并添加维生素C棕榈酸酯后降脂协同增效作用显著,生物利用度提高,降低血脂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突出。  相似文献   

12.
开发了一种新型竹叶大麦泡腾片固体饮料。以竹叶、大麦粉为主要原料,辅以蛋白糖等辅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优选主辅料配比。试验结果表明竹叶大麦泡腾片固体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竹叶大麦茶粉19.1%,蛋白糖8.9%,柠檬酸28%,碳酸氢钠40%,聚乙烯吡咯烷酮2%,聚乙二醇6 000 2%。该泡腾片溶于水后所得饮料呈棕褐色,酸甜适口,有刹口感,稍有竹叶大麦的香气,伴有竹叶的清香。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竹叶石膏汤中人参药材进行鉴别并测定其含量。方法通过薄层色谱法对竹叶石膏汤中人参药味进行定性鉴别,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竹叶石膏汤中人参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所建立的薄层方法中,竹叶石膏汤供试品与人参单煎、人参药材、人参对照药材及人参皂苷标品相同位置呈现相同斑点,证明复方中人参药材的存在。建立了竹叶石膏汤中人参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其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测得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b_1含量分别为0.25、0.21、0.22mg/g。结论建立的竹叶石膏汤中人参药材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的专属性、重现性良好,操作方便快捷,可用于竹叶石膏汤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竹叶黄酮的生理活性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竹叶黄酮是竹叶中的重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医疗功效。本文在阐述竹叶黄酮的主要成分结构的基础上,综述了竹叶黄酮的测定、提取、生理活性以及应用和安全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以竹叶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研制竹叶活性乳酸菌饮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竹叶乳酸菌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竹叶浸提液添加量21%、牛乳添加量30%、白砂糖添加量8%、稳定剂添加量0.1%,所得产品质地均匀,口感细腻,具有竹叶清香和浓郁的乳酸菌发酵的奶香味,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GB 16321-2003)。  相似文献   

16.
竹叶及竹叶提取物在白酒、黄酒、保健饮料中应用广泛,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统计学分析手段研究7种竹叶中的挥发性物。根据谱库检索和保留指数对比鉴定出7种品种竹叶中142种挥发性物质,包括了酯类、醇类、芳香类、醛类、酮类、杂环类、酸类、醚类、萜类共9大类物质,其中己醛、顺-2-己烯醛、甲基庚烯酮等10种物质为7种竹叶共有挥发性成分。对7种竹叶化合物分类统计发现,醛类物质以顺-2-己烯醛为主,相对含量范围在26.14%~62.26%;酯及内酯类物质中癸酸甲酯相对含量较高;酮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的为α-紫罗酮;醇类物质以苯乙醇为主;萜类物质是竹叶的主要成分,芳樟醇的相对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73.52%,其中酯及内酯类物质和芳香类物质在PC1上距离较近,对PC1正向贡献较大。采用聚类分析发现黄竹叶和其他6个品种竹叶挥发性差异较大,箭、苦、斑竹叶挥发性相似,麻、绵、慈竹叶挥发性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7.
以竹叶为原料制作竹叶饮料。主要探讨了用热水浸提法提取竹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及竹叶饮料护色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竹叶饮料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g/m L),提取温度90℃,浸提时间为80min。添加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和亚硫酸钠,能有效抑制竹叶提取液的褐变,起到护色的作用,最佳的护色配方是:半胱氨酸1.5 g/L,L-抗坏血酸1.5 g/L,亚硫酸钠2.0 g/L。  相似文献   

18.
竹叶抗氧化物是多功能食品添加剂,竹叶抗氧化物以其天然、安全及其良好的功能特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竹叶抗氧化物的性质、作用机理与功能,重点综述其在肉类加工制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竹叶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活性多糖、特种氨基酸、微量元素、挥发油和其他成分;论述了竹叶提取物的分离、纯化等工业制备技术;重点探讨了竹叶提取物的生物学功能,包括保护心脑血管、抗氧化、抑菌、增强免疫力、阻断亚硝化反应、改善记忆等生物学功能。对竹叶提取物在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超声波-表面活性剂协同提取竹叶总黄酮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祥  晏日安 《食品科学》2012,33(22):76-80
研究超声波-表面活性剂协同提取竹叶总黄酮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研究超声功率、表面活性剂浓度和液固比对竹叶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声频率40kHz和常温下,超声波-表面活性剂协同提取竹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420W、十二烷基硫酸钠物质的量浓度25.20×10-3mol/L、液固比23:1(mL/g,表面活性剂溶液:竹叶粉末),此时竹叶总黄酮得率达2.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