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灿 《中国宝石》2008,17(3):200-201
翡翠自清初以后便一统玉器天下.并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影响到海外。从乾隆起,清朝各代皇帝都喜爱翡翠。因此,翡翠在清代就有“皇家玉”的美称。国外的流行观点亦认为翡翠是中国的国石,称之为“帝王玉”。  相似文献   

2.
清代玉器是中国玉器史上最辉煌的时代,特别乾隆时代的玉器,也是现代和当代收藏市场的主流藏品。清代康乾盛世为玉器的繁荣创造了物质基础,乾隆皇帝对玉器的特别爱好推动了玉器的大繁荣与发展,大量的皇家治玉——造办处制作的宫廷玉器,作为皇宫珍玩和赐赠大臣的礼物留存于世,成为200多年来古玩行业仅次于瓷器、字画的主要商品。  相似文献   

3.
重阳玉为近年来发现的具有一定前景的玉石资源。产于河南西峡重阳一带,因地名而谓之重阳玉。目前重阳玉的产地逐步扩大,已知约有5-7处,主要分布在西峡重阳,丹水,西坪一带,在玉器市上,这种玉因价格合理,加工性能,工艺性能良好,而受到了广大玉雕厂商的欢迎,销售形势看好,除满足河南省,特别是南阳地区广大厂商的需要外,亦有一定数量供应外省,主要销往陕西,湖北等省。玉雕产品则广泛销往全国大多数省(区),市,尤为龙船,对狮,恐龙,手镯等工艺品走俏,96年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销会上销售。重阳玉玉器正在悄悄的,然而也是阔步的走向玉雕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4.
张宏明 《中国宝石》2010,(2):104-105
四、具有断代标准的宋元明玉器 魏晋隋唐时期,是安徽玉雕史上的衰微时期.出土的玉器实物相对而言不多却颇有价值。如芜湖有玉猪握,当鎏出土有南朝龙纹白玉璜与虎纹玉璜(图48a.b),玄武纹玉佩(图49),凤首玉带钩(图50),合肥市有唐代胡人玉带板等。  相似文献   

5.
在新石器的古玉研究中北有红山文化王.南有良渚文化玉.唯独缺少中原的仰韶文化玉,因为迄今为止发现中原仰韶文化的玉器极少.难怪第一个写《中国玉器时代》曲曲石先生在书中说.“黄河中下游地区所见玉材较为单一只有绿松石和水晶粗玉数件”,“总的来说仰韶文化遗址墓葬中出土的玉器不是很多.这是否说明玉器并不发达.还有待于今后工作来证明”。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玉石的推崇和玉器收藏的助推,加之和田玉的资源稀缺及利益驱使,促使和田玉价格飞涨。和田玉的人工染色是非常古老的工艺,只要存在着对玉颜色的追求,就存在着人工染色的可能。最初的人工染色仅是追求玉器的美感,随着俏色玉器的价格攀升,玉染色便成为作假的重要手段。一般来看,和田玉的本色是较易识别的,主要有白、青、黑、黄、绿等颜色,而在玉器鉴别时,往往遇到人工染色、沁色及和田玉本色相互类似的现象,非常难以识别,这就需要识玉者认真进行分辨。  相似文献   

7.
谈起“薄胎”,第一印象是景德镇的薄胎瓷。那晶莹的光泽,薄如蝉翼的器皿,让人惊叹制作工艺的艰难和陶瓷工艺的精美。薄胎的玉器制作则更为艰辛,用“鬼斧神工”来形容毫不为过。薄胎玉器起源于宋、元时代,至明代才出现了真正的薄胎玉器。“玉花形杯”“薄胎笔洗”即为这类玉器的代表。明代的琢玉技艺较之宋元时代更为精美,随着文化的交流传至印度,逐渐沁入了印度的文化特征,产生了所谓的“番作”流派,也就是“痕都斯坦玉作”的雏形(波斯语“印度”汉语音译为“痕都斯坦”)。  相似文献   

8.
刘继卿 《中国宝石》2010,(3):114-116
玉器的玉质优劣、制作工艺的繁简难易和精细粗糙程度、造型的艺术神韵,是现代玉器的重要价值评价因素。由于它们在玉器中所占的价值比重不同,玉器形成了两个价值大类型(普通商品类玉器、收藏类玉器)和四个小类别(普通商品类玉器、玉质精品类玉器、工艺精品类玉器和艺术精品类玉器)。  相似文献   

9.
曹丽 《珠宝科技》1998,10(4):45
翡翠玉器市场上大量出现处理翡翠(即B货和C货)已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头痛,谁知近来又出现了一种“八三玉”,某些商家将之冒充优质翡翠出售,上当的消费者更是懊恼又气愤。“八三玉”究竟是何物?记者就此请教了上海市宝玉石协会理事许耀明教授。许耀明介绍道:翡翠的科...  相似文献   

10.
刘继卿 《中国宝石》2010,(4):235-237
“和田玉”与“软玉”的名称来历 公元1863年,对传入欧洲的中国清代乾隆年间的玉器.法国矿物学家德木尔将和田玉与翡翠相互刻划进行硬度对比测试:用翡翠可以在和田玉上刻划出痕迹,而用和田玉则不能在翡翠上刻划出痕迹,由此发现翡翠的硬度大于和田玉。德木尔因此把翡翠称之为“硬玉”,而把和田玉称之为“软玉”,并将这两种玉石从所有玉石品种中分离出来称作“玉”,以区别于其它玉石品种。  相似文献   

11.
南阳独玉及其工艺品周世全胡立坤惠有先薛保志独玉产于我国河南省南阳市北独山镇、为我国四大名玉之一,也是我国和世界上著名的玉石矿床。在国内外玉器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品畅销东南亚、日本及西欧、北美等5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独玉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12.
从古史传说的角度看史前玉器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士奇 《珠宝科技》2003,15(5):27-30
为了全面探求中国玉文化的渊源,对古史传说中的“五帝时期”三大变革与相应考古玉器作了探讨。认为:史前玉器中的玉律管对产生我国最早的音律和度量衡制起着重要作用;考古玉器诸多实物的品种、形制、结构及用玉习俗都反映了氏族图腾以至史前政治中的玉崇拜的盛况,是实行“绝地天通”举措以后社会变革的重大成果。指出:史前玉器的高度发展加速了我国古代礼仪文明的诞生。  相似文献   

13.
杨晶 《珠宝科技》2001,(4):55-57
河南省南阳市作为我国第二大原生玉矿床——独山玉矿床的所在地,是我国一个著名的玉雕之乡,也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一个玉器交易集散地。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南阳市如何参与国际竞争,它现在应该如何改革?本文从生产加工、销售方面对南阳地区的玉器市场做了初步探访,并针对性地提出改革建议,旨在推动整个南阳市玉器行业,抵御“WTO”的风险并积极参与竞争。  相似文献   

14.
陆子刚和“子刚玉”叶寅生陆子刚,江苏太仓人,后迁居苏州,以琢玉为业,成为明代最为著名的能工巧匠,在我国玉雕发展史上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所治玉器均携以“子刚”或“冈西”款识,故后人称陆子刚所雕玉器为“子刚玉”。陆子刚生卒年代不见文字记载,据周南泉先生...  相似文献   

15.
北京是我国千年古部,京城的象牙及玉器雕刻,景泰蓝等手工艺品制作,具有悠久的历史,驰誉中外。千年古都是一部玉的历史。它曾经集中了多少珍宝,养育了多少巧匠,创造了多少奇迹!北海围城承先殿前的“渎山大玉海”,已见元大都玉器行业的端倪,这  相似文献   

16.
孙晓辉  古方  吕妍 《中国宝石》2014,(9):194-196
在中国数千年的玉器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一些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人物或事物,堪称玉器史之“最”。本刊将陆续为读者介绍玉器史上的四宗“最”:最好玉的收藏家、最早的玉器大藏家、玉雕工艺最发达的城市、最优秀的琢玉工匠,为爱玉之人讲述那个时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前言 “马来西亚玉”是一种近几年面市的翡翠仿制品,以其浓艳的翠绿色,细腻的质地和较好的透明度而兴盛一时。 这种染色石英岩—“马来西亚玉”有人称之为“南洋翠”或“马来翡翠”、“韩玉”等,在云缅边界常常有人当翡翠来高价出售。其实“马来西亚玉”在颜色上,色形分布和质地特征上都与翡翠不同。但对于消费者来说“马来西亚玉”确实易与翡翠混淆,从而使得“马来西亚玉”有一定的市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宝石》2003,12(1):168-168
为推动我国玉雕行业不断发展,多出人才、多出精品,弘扬我国悠久独特的玉文化,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需求,中国宝玉石协会决定在首届“和合玉器”杯玉雕作品“天工奖”评选活动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举办第二届玉雕作品“天工奖”的评选工作,并由即日起开始征集  相似文献   

19.
典藏玉雕     
张鑫  Amy  吕妍 《中国宝石》2014,(9):24-26
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从殷商开始,以和田玉为主体的玉器工艺美术新时代登上了华夏民族的玉坛,才出现了称誉世界的“东方艺术”从而形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玉器史。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早已形成了全民族的爱玉心理,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  相似文献   

20.
揭阳阳美是广东省四大翡翠产业基地之一。阳美的翡翠产业历史悠久.自清朝末年开始,就有一小部分村民在农闲时.从事旧玉器小买卖。改革开放后.就有大部分村民从事玉器经营,采玉、锯玉、雕玉、赏玉、鉴玉等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