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汶川地震中木结构建筑震害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建筑物大量倒塌或严重破坏.地震发生后,笔者奔赴四川绵竹、陕西宝鸡、宁强等灾区,进行了为期10余天的抗震救灾与调研工作.经调查发现,木结构建筑表现出优越的抗震性能,仅有少数年久失修的木结构建筑发生倒塌及部分木结构民居破坏严重,绝大部分木结构建筑只发生轻微破坏甚至完好无损.根据古建筑木结构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分析了木结构建筑震害轻微的原因,借鉴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机理,提出了灾后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灾后重建再生砌块砌体结构性能和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汶川地震产生的大量建筑废物,生产再生混凝土砌块,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化利用建筑废物的方式。围绕再生混凝土砌块在灾后重建村镇住宅砌体结构中的应用,探讨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结构性能。在此基础上,设计再生混凝土砌块承重墙片低周反复试验和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房屋足尺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震性能。并结合灾后重建示范工程中的两栋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房屋,进行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的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3.
当前,抗震救灾工作重点已由前一阶段的抢救生命逐步过渡到灾后恢复重建。国务院6月8日公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以下简称重建条例),从过渡性安置、调查评估、恢复重建的规划和实施、资金筹集与政策扶持、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是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国务院6月11日印发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以下简称支援方案),提出了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的基本原则、安排方案,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对陕西南部地区影响很大,部分中小学受灾严重.在灾后重建的工作中,不能仅限于满足建筑的安全性,而是要从长远角度出发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在设计中合理利用地方性建筑材料,从中吸取地方性建筑材料在经济、生态、节能等方面的优势,并将这些优势应用在灾后重建中,提高重建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之际,四川省召开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现场会,考察灾后重建成果,总结交流科学重建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重建工作,推广灾区重建的经验和做法。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协调小组副组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同志,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马力强应邀出席会议。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省政协主席陶武先等党政军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6.
木结构建筑在灾后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灾后重建中大量永久性建筑的建设问题,通过实验室测试和工程实例检验,提出了针对四川灾区的木结构建筑应用技术和实践示范。实测资料结果表明,四川传统木构建筑的常用围护结构(单层竹泥混合墙体)传热系数为4.59 W/(m2·K),保温隔热效果较差。而采用新工艺制作的改进木构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在2.1~2.3 W/(m2·K)之间,居住舒适性更好。并且,由于构造技术和施工工艺改进,新型木构建筑,抗震性能更佳,建设周期和成本也低于一般砖混结构建筑,较适于在灾后重建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抗震救灾任务处在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各地、各部门按照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工作重心已转向安置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国务院颁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制定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近三年(2008年~2010年)以恢复重建为主,后五年(2011年~2015年)以发展提高为主,全部工作计划用8年左右的时间完成。  相似文献   

8.
为有力有序有效地组织各方面力量做好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灾后重建规划组制定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灾后重建中大量永久性建筑的建设问题,通过实验室测试和工程实例检验,提出了针对四川灾区的木结构建筑应用技术和实践示范。实测资料结果表明,四川传统木构建筑的常用围护结构(单层竹泥混合墙体)传热系数为4.59「W/m2•K」,保温隔热效果较差。而采用新工艺制作的改进木构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在2.1~2.3「W/m2•K」之间,居住舒适性更好。并且,由于构造技术和施工工艺改进,新型木构建筑,抗震性能更佳,建设周期和成本也低于一般砖混结构建筑,较适于在灾后重建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灾后重建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和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以往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该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模拟地震动模型振动台试验方案。分析汶川地震震害,并以一个建于都江堰市的二层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示范房屋为例,对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再生混凝土框架的结构及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建议。提供的振动台试验模型和振动台试验的设计思路对今后有关的试验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多高层楼阁式木塔的结构设计和抗震性能持续受到关注。提出楼阁式木塔建模方法,利用某七层唐风木塔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验证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开展结构摇摆分量和侧剪分量的变化对传统多高层楼阁式木塔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增加结构的侧剪分量能增强结构的刚度、减小结构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位移反应,但同时增大了结构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和层间剪力;提高结构的摇摆分量会增强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反应,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加,结构下部楼层层间位移角和层架剪力均增大,上部楼层加速度放大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木结构建筑历史悠久,除了古代木结构建筑,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还存在许多木结构承重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抗震设计,抗震性能较差,历次地震也表明此类建筑震害较为严重,往往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及经济财产损失.对我国木结构主要分布情况进行了归纳整理,着重分析了西南、西北地震高烈度地区的木结构形式,并对木结构建筑的主要...  相似文献   

13.
核岛结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低周往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核岛结构中屏蔽厂房的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能问题,对9个1颐5缩尺试件进行了低周往复拟静力试验。通过试验研究了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试件的刚度变化、破坏模式和耗能能力等特性,分析了钢板厚度、栓钉间距、竖向荷载以及加劲肋设置等因素对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有很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钢板厚度、竖向荷载和加劲肋的设置都对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而栓钉间距对其影响不大。在试验的基础上对部分试件进行了有限元数值分析,通过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发现两者的结果能够较好吻合。最后,对本试验研究成果和核岛结构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以后的试验设计提出了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7度设防地区的底部框剪砌体结构,采取不同的剪力墙高宽比,用非线性时程分析的方法,对该结构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地震反应进行分析.对比不同高宽比下该结构的层间最大剪力、各层最大相对位移以及各层最大加速度.结果表明:随着剪力墙高宽比的适当加大,建筑物的地震反应呈现出均匀性减小.  相似文献   

15.
HPFL加固震损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1片未加固和3片加固的1:2缩尺比例的L形开洞RC短肢剪力墙模型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不同受力阶段HPFL加固开洞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HPFL加固法能够有效提高短肢剪力墙的承载力、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不加轴力的一次受力加固短肢剪力墙,其抗震承载力与延性均有大幅度改善;对于有震损的不卸轴力二次受力加固短肢剪力墙,其加固效果随其震损程度的增大而降低;同时,通过HPFL对试件进行加固可以有效改善试件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丽江地震土木结构房屋震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木结构是云南省城镇及农村居民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具有定抗震性能,丽江地震中,土木结构房屋震害较其他结构形式房屋严重得多,在恢复重建中,既要保持江古城的风貌,又必须解决抗震问题,根据当前普通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和人们的传统习惯,要完全淘汰土木结构房屋是不可能的,而其抗震问题又必须解决,本文仅从穿斗式木梦架房屋的构造特点,震害机理分析,提出一些提高其抗震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木材是我国农村住宅建设中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但近30年,随着砖砌体、混凝土商品化程度提高,新建农村住宅的结构形式越来越单一化,大多采用砖混结构形式。随着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木材可再生、易施工性能不断被认识,木结构在农村住宅中的应用将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8.
自复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通过预应力筋将分段预制墙片沿竖向拼接形成整体,同时在墙底部设置普通钢筋以增加耗能能力。前期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自复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具有损伤破坏程度轻、震后残余变形小的特点,是具有震后可恢复功能的抗震结构体系。为进一步研究该类体系在强地震动输入下的性能,特别是抗倒塌性能,设计了4层和6层原型结构,分别采用自复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和传统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通过前期试验结果,建立了可靠的数值分析模型,用于后续倒塌分析。采用44条地震动输入对各原型结构进行非线性增量动力时程分析,并建立各自的倒塌易损性曲线,在此基础上采用FEMA P695标准评估和比较各原型结构的抗倒塌能力。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耗能能力略小的原因,自复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水平位移比传统现浇剪力墙稍大,但其在强震作用后的残余变形则明显小于普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即具备良好的震后自复位性能。倒塌易损性曲线的对比表明自复位预制剪力墙的变形能力显著优于普通剪力墙,因此震后损伤破坏程度轻。采用FEMA P695标准的方法对各原型结构抗倒塌能力评估结果表明,作者设计的4层和6层自复位预制剪力墙具有与普通现浇剪力墙接近的抗倒塌能力和地震安全冗余度,满足FEMA P695对结构抗倒塌安全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多层单排配筋剪力墙住宅结构,分析单排配筋混凝土剪力墙与双排配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差异,设计制作了一个1∶4缩尺的4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模型,该模型的一侧墙体配筋为双排钢筋,另一侧墙体配筋为单排钢筋.对其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其动力特性以及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和破坏形态.试验表明,单排配筋剪力墙平面内的抗震性能好于双排配筋剪力墙,由于单排配筋翼缘和腹板的共同工作,其平面外性能与双排配筋剪力墙差异不大,单排配筋剪力墙可用于7度和8度区多层剪力墙住宅结构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20.
对设置全钢桁架连梁和设置钢筋混凝土、钢桁架混合连梁的双层联肢剪力墙平面结构进行了拟动力试验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不同工况地震波作用下剪力墙的时程响应,以及其破坏机理、承载力、滞回延性性能、耗能机理、刚度及强度退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全部设置钢桁架连梁的剪力墙的刚度分布合理,耗能机理及刚度强度退化机理符合联肢剪力墙抗震设计的要求。大震时,在保证较高耗能能力的同时能够维持较高的承载力和刚度,持续约束墙肢,抗震性能优于混凝土连梁联肢剪力墙体系,是一种较理想的连梁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