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一栋用夹板墙加固的多层混合结构房屋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加固后房屋的整体工作性能和加固效果.结果表明,加固后房屋的抗震烈度至少可以提高一度.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超高延性混凝土(ultra-high ductile concrete, UHDC)面层加固立贴式砖木结构的可行性,以及探究UHDC面层对砖木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一栋缩尺比为1/2的立贴式砖木结构模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未加固和UHDC面层加固两种情况下的振动台试验,比较未加固结构和UHDC加固结构的动力特性、破坏模式、位移响应、扭转效应和基底剪力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在选定台面激励下,未加固砖木结构不能满足现行规范的抗震设防要求,需要进行抗震加固后才可继续使用;UHDC面层显著提高了砖木结构的刚度,降低了结构的刚度退化,从而有效控制了大震作用下的结构损伤,提升了结构的抗震性能;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UHDC加固砖木结构的x向层间位移角为3.96‰;UHDC面层减小了砖木结构由于结构不对称造成的扭转效应;UHDC面层加固结构比碳纤维布加固结构的抗震性能更好。UHDC面层加固砖木结构能够满足中国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8度抗震设防要求,初步证明了UHDC用于震损结构修复和现存建筑房屋加固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历次大地震的经验总结是推动建筑抗震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绵阳市区房屋在汶川大地震后的震害应急评估和调查,对市区各类房屋结构的震害进行了统计,总结分析各类房屋的震害特征和经验教训。得到一些启示和建议:绵阳市区按现行抗震规范设计的房屋基本经受住了地震考验;不同的结构体系表现出的抗震性能差别较大;老旧房屋始终是抗震薄弱环节,应有选择地进行抗震鉴定加固,开展砖混结构墙体抗震防裂措施研究,采取措施有效减轻框架结构中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的震害,开展楼梯抗震设计计算与构造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地震绵阳市区房屋震害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历次大地震的经验总结是推动建筑抗震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绵阳市区房屋在汶川大地震后的震害应急评估和调查,对市区各类房屋结构的震害进行了统计,总结分析各类房屋的震害特征和经验教训。得到一些启示和建议:绵阳市区按现行抗震规范设计的房屋基本经受住了地震考验;不同的结构体系表现出的抗震性能差别较大;老旧房屋始终是抗震薄弱环节,应有选择地进行抗震鉴定加固,开展砖混结构墙体抗震防裂措施研究,采取措施有效减轻框架结构中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的震害,开展楼梯抗震设计计算与构造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基于云图法的概率地震易损性分析对黏滞阻尼器加固的非延性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价.以黏滞阻尼器的速度系数和加固后结构的等效阻尼比为设计变量,设计了9种不同的黏滞阻尼器加固方案.基于地震易损性分析对不同方案的加固效果进行了评价,发现采用黏滞阻尼器加固后,非延性RC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降低,抗震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并基于易损性曲线分析给出了非延性RC框架黏滞阻尼器加固的最佳方案决策.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某既有RC框架学校建筑为例,进行了减震技术和基础隔震技术的抗震性能提升设计.采用Perform-3D和ETABS分别分析了减震和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特征,对比加固前后的层间位移角和楼层绝对加速度等结构响应,结果表明:在结构中设置黏滞阻尼器的减震加固方案可较好地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能有效减少结构构件损伤,但罕遇地震作用下楼面最大绝对加速度值仍超出了3 m/s~2,绝大部分设备和非结构构件在震后可能损坏.采用隔震技术的加固方案可显著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罕遇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基本处于弹性状态,楼面最大加速度平均值降低至1.33 m/s~2,可有效避免设备和非结构构件的损坏,保证了该学校建筑在震后的功能可恢复性.  相似文献   

7.
空间张弦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空间张弦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其抗震性能,首先对该结构和无下部索杆体系的单层网壳进行自振特性分析,然后通过时程分析讨论空间张弦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并研究了撑杆数量、垂跨比、上弦梁刚度、预应力及拉索截面面积等参数对其动力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下部索杆体系能增大空间张弦结构的刚度,空间张弦结构的低阶振型以竖向振动为主.撑杆数量、垂跨比及上弦梁截面的增加有利于增大结构刚度及提高结构抵抗整体变形的能力,但预应力和下弦拉索面积对空间张弦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颁布实施以后,抗震设防要求全面提高,抗震评估和加固工作也遇到了越来越复杂的挑战.引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原理,提出基于性能的既有结构抗震评估方法,介绍了方法体系中地震作用取值、抗震性能目标、耐久性损伤模型和抗震分析方法等内容,并以一框架结构教学楼加固项目为例,说明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评估与加固设...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地震底框砖房震害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底框砖房是指底部一层全部或部分结构体系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上部多层采用砌体结构的混合结构体系.5·12汶川大地震灾区该类建筑应用非常广泛,基于灾区广泛的凋查成果,分类总结了汶川地震中底框砖房的主要震害特征,即部分底框砖房表现出很差的抗震性能}过渡层普遍破坏严重甚至于完全坍塌;上部砌体整体相对于底部框架发生水平滑动,研究表明.过渡层的工作机理非常复杂.地震中的实际受力情况与设计所采用的受力状态有明显的区别,建议在现行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提高过渡层的强度和延性要求;现行抗震规范对底框和上部砌体层刚度比的规定对于提高底框砖房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建议进一步考虑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不同力学性质来制定上下层刚度比范围;底框和上部砌体结构之间的可靠连接是保证底框砖房整体工作的前提;严格按现行抗震规范设计和施工的底框砖房能获得良好的抗震性能;部分底框砖房因其混杂的结构体系不利于抗震,建议在抗震设防地区禁止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基于分灾模式抗震加固思想的可行性,本文在一个5层3跨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两端分别添加附加框架和分灾框架后,对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以研究加固前后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当采用与原结构有良好匹配关系的分灾框架时,可以将原结构的抗震能力由7度提高到8度,分灾框架可以先于原结构破坏,体现了基于分灾模式抗震加固的思想;同时说明了分灾框架应具有合理的结构形式,以保证其有足够的结构延性.本文的结论,可以为基于分灾模式抗震加固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中,多层底部框架砌体房屋普遍破坏严重,甚至有一些倒塌.本文结合一栋受损比较严重的6层底部框架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分析了这类房屋的震害特点,讨论了这类房屋在抗震鉴定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抗倒塌的加固方法,并结合现有的商用结构分析软件,说明了一些抗震加固的简便算法.  相似文献   

12.
在既有框架结构外侧附设新的型钢纤维混凝土框架且新旧框架通过新增设的楼板和直交梁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对既有框架加固的目的。该方法既可大幅提高结构抗震能力又可减小对原有建筑空间的影响。文章通过对1个钢筋混凝土未加固框架和3个已加固框架的低周反复荷载作用试验,重点研究了加固后框架的滞回曲线、既有框架和加固框架之间的变形关系、新旧框架柱中钢筋和型钢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加固方法不仅可提高既有结构的抗震承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板的外伸长度以及新设加固框架中柱子的数量和梁截面尺寸是影响加固框架性能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新旧框架柱中钢筋和型钢应力均可达到屈服强度共同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汶川大地震震后现场考察结果,介绍了砖混结构房屋在结构体系、墙体、构造柱和圈梁、楼梯和出屋面结构等方面的主要震害特征。为提高此类房屋防震减灾能力,建议对新建房屋结构体系选择宜形体简单、平面规则,慎重使用底框结构;要重视抗震构造设置;对学校教学楼等建筑,尽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限制使用单跨外廊悬挑结构,并提高此类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对已有建筑物,评估其抗震能力,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房屋进行抗震加固。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中房屋震害分析与震损房屋抗震加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获得2008年汶川8级强震后相关地区房屋结构震损水平,提出合理的震损房屋抗震加固方法,进行了震损调查与分析.发现震区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主要震损形式为柱压溃、节点失效、强梁弱柱、围护墙及隔墙破坏等;砖砌体结构房屋及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主要震损形式为砖砌体墙的剪切破坏.基于震害分析,提出着重强化震损部位和易损部位抗力水平和着力强化房屋整体牢固性的震损房屋抗震加固思路,完成了震区200余栋震损房屋抗震加固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15.
透过“5·12”汶川地震震区大量倒塌、损毁建筑照片所展示的现象,探讨了震区建筑受损的内在原因,分析了规划、建筑、结构和道路、桥梁因设计不当而埋下的隐患。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现行的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为今后改进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加强工程监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底层框架砌体结构房屋为上刚下柔结构体系,在"5·12"汶川地震中遭受了严重破坏.通过对汶川地震中此类房屋震害特点进行总结,分析了相关震害产生的原因.对某工程实例在底层设置不同数量抗震墙以实现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比的定量计算,分析不同侧移刚度比对结构薄弱层出现位置的影响,并对此类房屋建筑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两片碳纤维加固砌体墙体和一片未加固对比墙体进行循环分级加载的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对砖墙的抗震性能改善的效应,通过采用不同的粘贴方案,研究了粘贴方式对加固效应的影响.通过对比方法,得出了碳纤维布加固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极限位移和未加固对比试件相比都大幅提高的结论.通过对三试件滞回曲线的分析,表明碳纤维加固砌体技术大大改善了砌体的抗震性能,可以作为施工技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中木结构建筑震害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建筑物大量倒塌或严重破坏.地震发生后,笔者奔赴四川绵竹、陕西宝鸡、宁强等灾区,进行了为期10余天的抗震救灾与调研工作.经调查发现,木结构建筑表现出优越的抗震性能,仅有少数年久失修的木结构建筑发生倒塌及部分木结构民居破坏严重,绝大部分木结构建筑只发生轻微破坏甚至完好无损.根据古建筑木结构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分析了木结构建筑震害轻微的原因,借鉴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机理,提出了灾后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相邻建筑地震碰撞破坏机理,调查了芦山地震中相邻建筑碰撞破坏概况,并应用芦山地震加速度记录计算了相邻建筑地震碰撞反应,分析了防震缝宽度和结构质量对碰撞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防震缝宽度越大碰撞对相邻建筑地震反应的影响越小;相邻建筑物质量相近时,地震动输入方向对相邻建筑物碰撞作用影响较小;相邻建筑碰撞对自振周期相对较长的建筑的地震反应影响较大;相邻建筑质量越大,碰撞对其加速度反应影响越小,并且碰撞对质量相对较小的建筑加速度反应影响较大;本文对相邻建筑物碰撞作用的分析与震害实例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