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锦州9-3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锦州9-3油田高含水期开发现状,应用油藏工程方法,从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入手,对注入倍数增长率、水驱指数、存水率、综合含水等指标进行了客观分析,适时监测油田开发动态,及时发现油田存在主要问题,为全面了解油田开发状况,进行下步调整挖潜提供理论依据。评价结果表明,该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在提液稳油、追求上产的同时,控水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含水上升较快。但2004年以后的历次开发调整措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起到了稳油控水的效果。在今后开展稳油措施的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强找、堵水等控水工作,以保证开发效果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汪超  何芬 《石油知识》2005,(3):12-13
断块油田在高含水期阶段有它独自的特点。作者根据断块油田在高含水期的开采特点以及有代表性断块油田的成功开采实践,提出了断块油田在高含水期改善水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这对其它断块油田的注水开发将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沈84-安12块已进入开发后期的高含水阶段,如何有效采出剩余油是提高区块采收率的关键.侧钻井是挖掘剩余油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油藏描述为基础,结合多年来侧钻井效果分析了沈84-安12块油井侧钻的潜力,并提出具体意见,对油藏下步开发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含水期油藏经营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油藏经营管理是近年来为提高油藏开发效益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综合学科。该文介绍了油藏经营管理的概念,发展历程,操作步骤和原则。  相似文献   

5.
为了量化高含水期油藏油井的开发效果,分别从数值模拟和机器学习2个角度建立表征指标,利用数值模拟得到油井控制区域的后向飞行时间,依据单井洛伦兹系数评价油井流动非均质性,并提出潜能指数的概念表征当前时刻油井控制范围内的潜力和驱替能力;收集大量油田开发动态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利用机器学习中的向量自回归算法对油井生产历史进行拟合,并通过脉冲响应分析评估油井生产能力,最终通过熵权法确定油井综合评价得分。结果表明:2种评价方法虽基于不同假设条件,但所得到的各油井评分趋势基本一致,由于综合考虑了数值模拟和开发动态数据的影响,最终的评价得分可客观反映油井的开发效果。将该评价方法应用于中国G油田Y区块,量化得到各油井的评价得分,并最终确定4口井为高效开发的油井。  相似文献   

6.
沈84-安12块自1984年投入开发以来,在进行大量基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立足于早期注水.随着采出程度的提高,影响油藏开发的各种因素日益突出.在总结历年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着重从构造、沉积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在开发过程中加以应用,取得了突出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含水油藏开发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效果评价旨在深化油藏开发规律认识,预测开发变化趋势,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技术经济政策和调整措施,指导油藏更加合理的开发。本文以中渗高含水油藏为例,对其层系组合、井网密度的合理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含水上升规律的拟合和预测,水驱采收率的计算与对比,对油藏目前所处的开发阶段进行了判断,指出了今后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赵艳 《石化技术》2023,(7):206-208
石油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工业原料之一,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加强管理和控制,确保资源充分利用,减少浪费问题的可能性。在这一过程中,石油地质工程注重对含水期高的油田采取有针对性的开发措施,导致了经典开发方法的负链式反应和油田开发中的浪费问题。为此,主要研究了石油地质工程中高含水阶段油田注水开发的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沈84块高凝油注水开发效果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注水是高凝油油藏的主要开发方式,由于高凝油油藏原油相态特性和渗流特征具有与常规油藏不同的特点,在评价注水开发效果时,采用从常规油藏注水开发出发发展起来的评价方法常常失效。本文从油藏工程出发,借助现代数学手段--模糊数学和系统工程层次分析原理,形成一种针对高凝油特点的水驱开发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常规方法用于评价高凝油油藏注水开发动态效果失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断块油田高含水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断块油田因断块发育,进入高含水采油阶段时间较早.断块油田在高含水期阶段纵向和平面非均质严重,层间矛盾更加突出,没有动用的剩余油更加分散、破碎,产量递减速度加快,水油比增长快.根据断块油田在高含水期的开采特点,分析了有代表性断块油田的成功开采经验,对断块油田在高含水期的开采特点进行仔细研究,提出了断块油田在高含水期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沈84-安12块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后备储量不足,常规的注水开发效果已不理想,根据区块地质特征及油藏特征探求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途径十分必要.对聚合物驱、热水驱在沈84-安12块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对油藏下步提高采收率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沈84-安12块高含水期综合调整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沈84-安12块为高凝油油藏,特殊的油品性质和复杂的地质特点,致使油藏开采难度大.自1987年全面投入开发以来,针对油藏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多次进行了研究和调整,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该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影响油藏开发效果的因素错综复杂.本文在总结历年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构造、储层及原油物性等因素对高凝油油藏开发的影响,提出以层系调整、注采系统完善、多级分注为主的综合调整方案,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周学金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2):116-117,9,10
辽河油田沈84-安12块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油藏剩余可采储量丰富,地层能量充足,储层物性较好,而区块常规措施措施效果差。在对提液可行性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对剩余油潜力分析,实施了以提液为主的水动力调整,区块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区块日产油水平增加189t,含水上升率由3.7%下降为0,自然递减率由15.66%下降为4.81%,实现了区块特高含水期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4.
沈阳采油厂沈84-安12块是全国最大的高凝油砂岩开发区块,油藏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后,注水开发中稳定地层压力与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的矛盾日益突出.针对区块油藏非均质性强、长井段、多层位生产、注水井单层突进现象严重的现状,研究了深度调剖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该项深度调剖技术是利用示踪技术的成果,结合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主力油层大孔道中的实际.在工艺上采用封堵、深度调剖、注驱替剂的阶梯式注入段塞深度调剖工艺.来扩大大孔道注水的波及面积,以提高区块的注水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5.
2000年以来,多级分注技术在沈84-安12块应用过程中的,逐渐出现了封隔器不密封和油管变形等不正常注水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多级分注工作的顺利进行,影响了注水开发的效果.因此,对多级分注管柱弯曲的危害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相应的防弯措施,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辽河油田沈84-安12区块为一复杂断块油田,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的高含水阶段。在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及成因地层学分析方法指导下,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利用沈84-安12断块内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准确识别出研究区钻井、地震层序界面、湖泛面和基准面升降旋回等层序标志特征,并研究了基准面升降与砂岩分布规律的关系。研究认为:在A/S<1的情况下,砂体往往呈现出接触紧密的带状;而当A/S>1的情况下,沉积区往往呈现砂体不太发育,规模不大,砂体接触面积小,尤其是当A/S很大时,常会出现孤立式的砂体。进一步证实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油田开发中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国陆上油田已整体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大量生产井和注入井因各种原因关停频繁,导致井网完善性遭到破坏,油藏开发效果变差。准确揭示生产井和注入井井损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为井损恢复措施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定义油藏可采储量损失百分数,并将其作为井损条件下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定量分析了井损因素对高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发生井损时,随井损时刻变晚,相对高渗透部位井的油藏可采储量损失百分数先升高后降低,相对低渗透部位井的油藏可采储量损失百分数单调上升;同一井损时刻下,相对低渗透部位井的油藏可采储量损失百分数大于相对高渗透部位井,且在渗透率非均质条件下井损位置的影响明显,渗透率均质时井损位置的影响幅度很小;同一井损时刻,随渗透率平面变异系数增大,相对高渗透部位井的油藏可采储量损失百分数减小,相对低渗透部位井的油藏可采储量损失百分数增大;同一井损百分数下,生产井的油藏可采储量损失百分数高于注入井,井损后应优先恢复生产井。  相似文献   

18.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为受构造和岩性控制的复杂断块油气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其纵向上合采合注,层间干扰严重,砂体动用程度不均,又因井况及地面原因,主力砂体大多已停采,断块处于低速低效开发阶段。2012年以来,结合油藏精细描述成果,对构造精细研究,并通过储层建模对单砂体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利用井网重建及精细注采调控措施挖潜剩余油。研究结果表明,断块日产油量由29.40 t上升至126.40 t,年产油量由1.19×10~4 t上升至4.53×10~4 t,提高采收率12%,增加可采储量82.00×104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