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基于S3C44B0微处理器和uClinux操作系统的嵌入式系统,利用异步串行通讯芯片TL16C554A实现了多串行通讯接口的扩展.针对半双工RS-485通信方式,在串口驱动程序中采用直接判断TL16C554A的缓冲区状态的方法,实现了数据收发的自动控制.本文的设计和方法已经成功应用在远程监控系统中,系统性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代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对大气数据参数实时采集处理的要求不断提高,提出一种基于DSP和4通道UART芯片TL16C554A的大气数据解算卡串行通信接口设计方法。解算卡以高性能浮点DSP TMS320C6713为核心处理器,介绍了通信接口硬件电路实现原理和串口通信参数配置方法,详细阐述了外部扩展串口芯片TL16C554A的异步串行通信实现过程,并增加CRC循环冗余校验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上位机对接口通信功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串行通信接口可实时进行数据传输,数据刷新快,无误码,能够满足大量数据稳定可靠传输的目的。此串行通信接口已成功应用于某FADS系统(嵌入式大气传感系统),可靠性高,通用性强,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嵌入式处理器和Linux的广泛应用,嵌入式方面多串口通信的作用举足轻重,但由于一般嵌入式系统固有串口数量较少,在需求较多时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结合一种转串口芯片TL16c554在原有串口基础上作出扩展.本实现主要介绍了异步通信芯片TL16c554的主要性能,分析了在高要求下基于ARM9微处理器AT91SAM9G20下TL16c554的多串口芯片扩展实现的驱动实现原理.重点介绍了在Linux2.6内核下成熟的串口驱动的设计方法以及相应于TL16c554芯片所做的一些具体的数据结构的修改与应用.并通过在交叉编译环境下进行相应的验证,成功地应用到项目开发中,满足了项目中对串口传输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简单介绍了35 kV光纤变电站的通信系统,阐述了在该通信系统的基础上利用TL16C554A对CPU进行的串口扩展,并给出了硬件电路及接口程序。  相似文献   

5.
AVR单片机与串行A/D的SPI接口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信号采集系统的同步串行通讯问题,在理解AVR单片机SPI接口的通讯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AVR单片机SPI接口的工作过程,设计了AVR单片机和串行A/D转换器的同步串行通讯接口,并用程序描述了SPI接口通讯的过程,实现了AVR单片机通过SPI接口与串行A/D转换器之间的数据通讯.最后,用实验和数据分析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通过单片机与交流伺服放太器之间的串行通讯实现伺服系统运行、参数修改、过程监视等方法,并给出了新型的C8051F020单片机与MR-J2S-70A交流伺服放大器串行通讯的硬件连接和软件设计实现,通过现场使用和检验,表明所提供的方法有效、控制灵活、成本低廉,可以在其它工业现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CPLD与16C554在航空发动机参数采集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依据高性能和小型化的要求,阐述了DSP在航空发动机参数采集器硬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以TMS320C31DSP为处理核心,采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对外围扩展电路(A/D、串口扩展芯片16C554和外部存储器等)进行片选和中断控制,从而提供了丰富的模拟接口、方便灵活的数字接口和串行通信接口。利用16C554扩展串口,其硬件接口电路简单;利用复杂可编程器件CPLD设计DSP扩展外设电路的译码电路,可以使设计者在系统内进行编程。本文给出了主要器件具体的硬件选型,并结合其特点阐述了它们在航空发动机参数采集器中的硬件连接及软件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TMS320F2812的多轴运动控制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砺宗  刘磊 《微电机》2007,40(9):44-48
利用TMS320F2812芯片的高速运算能力和丰富资源实现了数控系统中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运动控制(直线插补、连续插补、位置控制、串行通讯等),并对常规的插补方法提出了改进。上下位机使用C builder6的Victor串口VCL控件实现串行通讯,并就该运动控制器的硬件及其软件设计的实现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开发与实际应用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ADμC812中串口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ADμC812是一种新型的集成12位数据采集系统,它在单个芯片内包含了高性能的自校准多通道ADC、两个12位的DAC以及可编程的8位MCU以及三种串行I/O外设接口即:UART串行外设接口、2线I。C串行外设接口、SPI串行外设接口。通过这三种串行外设接口可以进行PC机与ADμC812之间的串口通讯;PC机的串行下载功能实现在线的程序调试;进行多片主从单片机的信息传递。通过串口的通讯ADμC812可以实现与外界计算机和单片机的信息交换,从而实现系统之间的各种控制和操作。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风电供热站监控系统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ARM的风电供热站智能监控终端。采用基于Cortex-A8架构的高性能ARM处理器,内嵌Linux操作系统,在确保监控终端性能的前提下,简化了软硬件设计。采用TL16C554进行串口扩展,增加了接入监控终端的智能电表数量;利用SPI总线实现MCU与主CPU之间的数据高速通信,节省了硬件资源和成本。测试结果表明,监控终端可同时采集热力模拟量数据及电力数字量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上传至风电供热监控主站。监控终端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风电供热站监控系统中,为风电供热智能化调度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用ActiveX控件实现串口通信编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介绍了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 ,以及在WindowsNT、Win98环境下用VisualC ++6 .0提供的ActiveX控件Mscomm非常方便地实现计算机串口通信的方法 ,最后给出了一个在开发的汽轮机叶片振动监测实验系统中使用事件驱动方式实现串口通信的例子。  相似文献   

12.
基于TL16C752B的DSP通用异步串行接口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用异步串行接口因其在数据通信方面的独特优势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系统的集成化,一套控制系统往往需要同时与多个外设进行通信,因而需要进行串口扩展。介绍了浮点DSP处理器TMS320C33和异步串行接口协议芯片TL16C752B的特点,分析了其接口信号及时序。基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设计了DSP处理器和TL16C752B之间的接口电路,并给出了详细的软硬件实现方法。该电路及软件已成功应用于某火控系统的数据通信中。  相似文献   

13.
基于ARM的以太网通信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雒珊  尹岗 《电子测量技术》2009,32(10):133-135
针对工业控制领域设备信息化网络化存在不足的问题,本文采用NXP公司ARM7系列的LPC2378为微控制器设计出一种在μC/OS-Ⅱ操作系统下完成基于TCP/IP协议的一个以太网口,4个符合16C550工业标准的异步串行口UART0-3,和2个CAN局域网控制接口间进行协议转换的通信控制器。从而为传统的串口设备,工业控制中常用的CAN接口设备,以及与目前更加通用的网络接口之间的信息资源相互之间的通信提供了一种实用的低成本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采用S3C44B0芯片为处理器,利用以太网中TCP协议,设计一种网口转串口模块,实现了数据传输方式的转换,并给出了系统框图。软件采用uC/OS LwIP实时多任务嵌入式系统。软件主要实现5个任务:时钟初始化/操作系统初始化任务,修改IP、子网掩码、网关的菜单任务,LwIP初始化任务,网口初始化任务,网口向串口、串口向网口发送数据任务。给出了主函数和主程序流程图。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GPS原始观测数据的双串口实时采集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在一台PC机上用两个串口分别同时接收两块GPS-OEM板数据的方法,讨论了在DOS操作系统下用C语言编写接收程序的软件,实际应用表明,利用双串口可以同时接收到8-10颗GPS卫星的定位信息,这一方法可以较好地处理两台GPS接收机定位信息的时间同步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多通道数据实时采集标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某高炮靶场试验需要,设计了一种基于GPS守时的多通道数据采集标时系统,通过串口接收数据的同时为数据打上时间戳.系统通过多通道采集数据,支持RS232、RS422、RS485、光纤等多串口协议,且各通道波特率可分别设置;系统由GPS获得精确的秒级时间,毫秒级时间采用分频技术由内部定时器提供,并由GPS秒脉冲实时校正...  相似文献   

17.
同步相量测量单元及其误差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介绍了利用相量法计算电力系统参数原理的基础上,给出基于高速和双串口中央处理器DS80C32的相量测量单元PMU(Phasor Measurement Unit)的系统硬件组成。PMU的同步时钟由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提供。用此方法计算得到系统各节点的线路序参数,与传统线路参数测量方法的结果相比,具有测量精度更高、结果更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