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敬  王芳 《建筑与文化》2015,(1):144-146
本文通过对海南地区骑楼建筑的调研发现,当代海南骑楼建筑呈现出由省会城市中心向市郊地区、县级城市或乡镇扩散的特点。这些新建的骑楼在街区布局上摒弃了连续的骑楼界面围合居住区的方式,更多的呈现出点型和线型布局的特征。在外部空间模式上,当代骑楼建筑传承了下店上宅、悬挑、联排的模式语言,并在尺度、布局和构造方式上进行了调整。在内部空间模式上,当代骑楼建筑朝着功能复合化、物质化和景观外向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合当前社会生活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建筑     
《城市住宅》2012,(7):18-19
正海口修复骑楼老街首批历史建筑海南省海口市水巷口骑楼老街首批10幢历史建筑的主体修复工作完毕。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施工方使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并邀请海南和广东汕尾老工匠施工,希望再现南洋骑楼建筑的原貌。首批修复的10栋历史建筑修复工程中整理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骑楼是中国南方极具特色的建筑,在广东、广西、福建和东南亚很是流行,大多是二、三层的沿街商业建筑.随着许多海南人闯南洋后的衣锦还乡或落叶归根,骑楼建筑逐渐在海南流行起来,最后风靡全岛.但是伴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和年代的侵蚀,大都已褒败湮没.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3)
每个城市的建筑都有自己的风格,其不仅代表着这个城市的地方特色,还见证了历史发展的轨迹。海南海口有着700多年历史的骑楼建筑就是这样一类有着浓郁的地方风格,且兼具历史沧桑感的建筑。入选第一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海口骑楼街,既有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又借鉴了西方建筑,甚至还受南洋建筑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力。文章以海南海口骑楼建筑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背景、历史传承、结构、风格等方面分析其视觉艺术。  相似文献   

5.
一、广州骑楼的起源及其时代背景 顾名思义,骑楼就是骑在路上的楼。广州骑楼随着马路的开辟而产生,它是在马路两侧,跨越人行道而兴建的民居建筑。  相似文献   

6.
黄幸 《城市建筑》2013,(16):192-192
骑楼建筑的发展是跟着城市建设的演变而发展起来的,对于骑楼建筑的发展应用,在近代范畴内已有十分充足的研究和解决方案,但是在现代社会却停滞不前。本文通过对近现代骑楼建筑案例的研究和分析,进行对比和分类,探讨在当代骑楼建筑的应用和创新以实现骑楼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骑楼是一种独特的商住结合的建筑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各地的骑楼又随着各地地貌和气候等地理条件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其中南方的骑楼建筑适应于南方的湿热气候条件,有着很大的适应性和优越性。在长时间的使用骑楼空间过程中,骑楼空间表现出两种特点:一方面,骑楼空间的实质是私有空间的公共化和市民化;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和地域建筑文化的鲜明代表,骑楼又是充满人文精神的文化载体。新时代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映在对骑楼空间的使用上也催生了新时代的新需求,可以思考的是,传统骑楼空间是否可以通过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而达到一种“化零为整”或“化整为零”的空间效果?本文试图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骑楼,早期原型为殖民地券廊式建筑,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建筑形式,是气候与地方经济文化结合的产物。漫步于澳门旧城区,骑楼建筑随处可见,骑楼在近代有较为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同时,在澳门城市发展的快速期,骑楼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集体记忆,与澳门现代建筑相结合,以崭新的形式出现在现代化建设当中。功能方面,骑楼不再局限于商业建筑,与当代住区也有紧密的结合;形式方面,骑楼不再局限于上宅下商或后宅前商的建筑形式,形式更加多样化。由此可见,骑楼不仅仅局限于旧城建设中,在当代住区建设中亦可有实践应用。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通过研究分析黑沙环填海区的建设案例,总结澳门当代骑楼住区的布局方式,骑楼街道空间尺度和骑楼空间构成,并对骑楼在当代住区建设中的应用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骑楼建筑在广州产生的原因,殖民统治和殖民文化的移入是诱因,骑楼这种建筑形态在广州和传统的檐廊建筑形态的结合生根有它的必然性,这和广州独特的地域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开放通商口岸的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骑楼的空间形态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各种功能诉求,然而促使骑楼建筑发展到初具规模,市政公所的政策主导因素是分不开的。政策的出台源于城市改良的需求,都市改造和城市建设为骑楼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平台。随着骑楼建筑规模的形成,人们对这种合理的空间形态的认同,在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城市空间形象、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如此也衍生出独特的骑楼文化和生活方式,一大批非常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项目也伴随着骑楼的发展而发展普及,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连绵的骑楼及骑楼底下繁华的商住交替的景象给很多第一次到广州的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陈志宏 《华中建筑》2006,24(11):189-192
通过对近代骑楼源起不同观点的多角度剖析,从骑楼单体与骑楼街道两个层面.研究闽南传木椅楼与近代骑楼在建筑类型上的差异及其演变特征.论证骑楼是沿街建筑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在近代,骑楼主要是作为城镇街屋改造的一种方式.并探讨近代骑楼的规划建造方式与骑楼制度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城市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积累与演变,其融合了一个城市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海南最具特色的历史街区,海口骑楼老街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众多,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和商业价值。然而,海口骑楼老街正在逐渐缺失活力,城市文化也难以渗透进建筑内部。文章根据"随着时代的发展,骑楼文化在保持原有文化内涵的同时,进行有机更新,进一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使其产生新的活力"的观点,对海口骑楼老街的保护性开发和更新进行调查和研究,在城市文化传承视角下提出对传统历史街区的特色提升策略,以期可以结合文化和空间构造优化街道系统,激活海口骑楼老街的文化记忆,进一步发掘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潘勇特 《建筑与环境》2009,3(6):172-174
本文结合中山路骑楼建筑改造设计实例,探究骑楼形态在骑楼商业街中的再利用价值,实现传统骑楼商业街可持续发展的构想。希望能使骑楼建筑风貌特征、骑楼建筑文化得到传承,促进旧城市中心区的商业、旅游、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骑楼作为近代岭南地区的商业建筑类型,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该文以北海市珠海路骑楼为例,通过对骑楼建筑立面形态构成的划分,然后分析骑楼单体与骑楼群体立面形态构成元素,归纳珠海路骑楼建筑立面形态特征,对北海珠海路骑楼的研究与保护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解读骑楼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彝馨 《华中建筑》2006,24(8):163-165
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设计元素,骑楼空间的实质是私有空间的公共化和市民化;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和地域建筑文化的鲜明符号,骑楼又是一种充满人本精神的文化载体。事实上,在现代城市中不可能全盘照搬传统的骑楼建筑形式。我们应探究骑楼的内涵,发扬其核心精神,从而创造出新的建筑形式,实现骑楼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林琳 《建筑科学》2006,22(6):87-90
在对骑楼的由来、形态、功能、结构及文化风格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对骑楼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广东骑楼建筑是基于印度“外廊式”殖民建筑、地中海“柱廊”宗教建筑、欧洲“敞廊式”市场建筑、中国“檐廊式”店铺建筑、中国“干阑式”居住建筑等不同形式发展融合而成。  相似文献   

16.
骑楼、悬挑、支架层──北海建筑采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骑楼、悬挑、支架层──北海建筑采风范世奇骑楼、悬挑、支架层,作为北海的建筑特色,它经历了自身的碰撞、社会的筛选,开始为人们所接纳与偏爱。一、骑楼──久远的音符把建筑视为凝固的音乐,骑楼便是北海这曲凝固乐章中的一个久远的音符。北海骑楼,始建于何年没去考...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有关骑楼建筑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林琳  陈洋 《建筑科学》2006,22(5):119-125
国内外有关廊式建筑和骑楼建筑的研究丰富而广泛,在学术界拥有丰厚的研究文献和成果.本文对国外文献中的廊式建筑研究、国内文献中的骑楼建筑研究,从建筑学、地理学、景观学、城市规划学、人类学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评述,提出骑楼建筑研究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北海市珠海路骑楼建筑为例,通过对骑楼建筑单体与群体立面形态特征分析,归纳珠海路骑楼立面形态特征,对北海珠海路骑楼的研究与保护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骑楼是岭南建筑中最重要的建筑形式之一,在快速发展的城市中,骑楼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民生活的需求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人们只能在仿骑楼建筑或是商业化后的旧骑楼街看到它往日的面貌,然而在许多尚未出现快速发展的小城镇中,骑楼街的形式仍能得以利用。为了获得适合当地特点和居民生活习惯的街道尺度,本文对现有骑楼街道空间的尺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骑楼街这一街道模式在小城镇规模与景观控制方面的作用,这对广西小城镇的建设来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将新加坡的骑楼与我国闽南地区的骑楼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出其空间的共性与特性,进而深入了解这些骑楼建筑特征的演变方式,为我国近代骑楼建筑的起源研究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