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东部第三纪箕状断陷斜坡带的石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东部第三纪凹陷大部分是箕状断陷(即半地堑)。每个箕状断陷都由陡坡带、深陷带、斜坡带三部分组成。斜坡带一般可占箕状断陷面积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它是油气聚集的重要部位。近年来在斜坡带上的油气勘探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全面分析斜坡带的地质结构、油藏类型及其分布特点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白音查干凹陷是一个北断南超的箕状断陷湖盆,其主要生油、储油层系为下白垩统,主要发育冲积扇及扇三角洲沉积。油气以向南部斜坡带的侧向运移为主,构造背景及砂体分布规律控制油气富集,南斜坡带是油气主要聚集区。该区主要发育自生自储油藏和下生上储油藏,且自生自储油藏优于下生上储油藏。勘探经验是下洼找稀油、近凹找富集、斜坡带浅层找稠油。  相似文献   

3.
陡坡型和缓坡型扇三角洲及其油气储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陆相箕状凹陷,特别是凹陷的短轴陡岸区,扇三角洲十分发育.通过对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冷东-雷家地区沙河街组的沉积学、地震地层学和测井地质学的研究,识别了两种类型的砾质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即陡坡型扇三角洲和缓坡型扇三角洲,并对两类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储层意义进行了阐述.这一研究为陆相箕状凹陷断坡带的油气勘探和油藏描述提供了重要的地质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渤海南部海域青东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东凹陷为一位于渤海南部海域的箕状凹陷,凹陷内发育沙三、沙四段两套重要烃源岩,主要目的层沙三下、沙四上亚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三角洲及滩坝等沉积砂体,该凹陷具有独特的石油地质特征和成藏模式,研究其成藏主控因素,可有效指导青东凹陷和莱州湾凹陷以及渤海湾盆地内类似凹陷的高效勘探。通过地质综合研究尤其是油气运聚特征的研究,总结出该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宏观上油气成藏受构造背景及烃源岩分布控制,良好的运聚体系是油气成藏的关键,最后指明了下一步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边缘海盆地油气研究中,古潜山型油气藏研究相对薄弱,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古潜山油气成藏预测将对边缘海盆地油气勘探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珠三坳陷是一个断裂系统十分发育的箕状断陷盆地,它的形成和演化受到断裂的强烈控制。在坳陷内主干断裂的控制下,坳陷分割为文昌A凹等9个构造单元,其中,文昌A、B、C凹陷为生油凹陷。位于文昌C凹西部的古潜山可以得到来自3大生油凹陷的油气供给,具有较好的储盖条件,可以发育潜山披覆油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2种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6.
斜坡构造紧靠生油气凹陷,处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是断陷湖盆油气规模聚集的有利构造单元,也是继"复式油气聚集带"之后各油田继续实现勘探突破与规模增储的有利勘探区带。歧口凹陷作为典型而独特的断陷湖盆,在古近纪时期,受基底差异沉降以及继承性大断裂活动两大主控因素共同影响,发育有5大斜坡区,划分为阶状断裂斜坡、多阶挠曲斜坡、简单斜坡、及旋转掀斜斜坡4种类型,5大斜坡环歧口凹陷中心呈规律性展布。  相似文献   

7.
断陷盆地斜坡带油气勘探——以东营凹陷为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营凹陷南部斜坡带是典型的箕状断陷缓坡带,30多年的勘探实践已发现了10个油气田。通过分析其构造背景、沉积体系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指出斜坡带上大型继承性正向构造和高水位体系域与油气藏分布有成生关系,继而总结了该类斜坡带油气藏类型及原油性质由边缘向洼陷中心的变化规律。东营凹陷斜坡带的勘探启示,对断陷盆地斜坡带油气的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缓坡坡折带--箕状断陷的精华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箕状断陷是一种常见的含油气陆相沉积单元。地域广阔的斜坡是简单箕状断陷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发育着构造,岩性,地层等多种多样的油气藏,在总结箕状断陷规律的基础上。认为坡折带是箕状断陷缓坡重的成藏带,是箕状断陷的精华,其重要性不亚于中央隆起带,并阐述了缓坡坡折带的含义,地震反射特征,石油地质特征和成藏条件等。  相似文献   

9.
苏北盆地洪泽凹陷油气地质特征及下步勘探领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泽凹陷为一典型的箕状凹陷,根据其特点将该凹陷及其次凹分为陡断带、深凹带、中部断裂构造带(或枢纽带)和缓坡带4个构造单元。在系统总结洪泽凹陷生储盖发育及组合特点基础上,阐述了油藏发育类型、分布与4个构造单元的相互关系,指出了洪泽凹陷下步的勘探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南堡凹陷外围地区古生界地层油气成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为第三纪形成的箕状凹陷,是黄骅坳陷的二级构造单元之一。对南堡凹陷外围地区古生界油气成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围地区古生界碳酸盐岩不具备油气生成能力,油源则来自于南堡凹陷下第三系,通过断层和不整合面进行长距离运移,并在构造高点进行富集,形成新生古储型油气藏;碳酸盐岩基质孔隙度差,原生孔隙基本不具备油气储集性能,晚期未充填构造裂缝是油气运移与聚集的主要场所;岩溶发育垂向分带不明显,溶蚀孔洞孤立且连通性差;发育有不整合油藏以及构造块状油藏2种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11.
箕状断陷缓坡区面积大,坡度缓;砂体远源输送,分选好,物性好;油气近源充注、供油面积大;成藏条件优越。歧北斜坡为大面积多阶挠曲缓坡,受孔店、港西和燕山物源波及,以辫状河三角洲和远岸水下扇为主体的多种类型砂体叠置于多阶斜坡之上,形成满坡含砂的格局。中、低斜坡位于古近系有效烃源岩范围内,近源-源内复式联合疏导,具有"两期充注、先油后气、差异聚集、高油低气"的特点,形成多层系岩性地层油气藏大面积叠置连片分布,是勘探的最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2.
于超  肖枚  王瑀  张敏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27(5):14-17,146
白东地区位于歧口富油气凹陷滨海海域,是一个受两期构造叠加形成的近东西向大型背斜构造。勘探初期以古近系的东营组、新近系为目的层,以中部地堑构造为主探对象,虽见油气显示,但未获得实质性突破。通过精细研究认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依附海河断层的大型背斜构造,位于歧口凹陷主体区,天然气资源丰富;构造的分区性和北部燕山物源的波及强弱及储盖组合配置关系的不同,决定了白东地区东部主体带发育以沙一下为勘探目的层系的构造气藏,西翼斜坡区则可形成东营、沙一中、沙一下多套目的层系的构造-岩性气藏。  相似文献   

13.
从歧口凹陷地质构造样式分析入手,结合构造动力学机制,探讨其对输导体系和储集体系的影响,进而探讨油气成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歧口凹陷古近系NW-SE向多次凹复式箕状断陷结构和N-S方向歧口主凹双断复式地堑结构,主要受沧东伸展断裂系统和歧口伸展断裂系统的控制,在平面上形成了多凸多凹、凹隆相间的构造古地貌格局,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空间;歧口凹陷构造样式控藏影响,体现为在油气运移时,主干断层控制油藏形成,次级断层改造油气分布,形成优势输导体系;在油气聚集时,有利储积相带发育,构造坡折带发育,有利圈闭发育.结合前人对油气成藏模式的研究,提出歧口凹陷4种成藏模式,即:陡坡带成藏模式、缓坡带成藏模式、断阶带近源成藏模式和盆内坡折带成藏模式。优选了勘探目标区,经钻探实例验证,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任德生  刘立 《海洋石油》2003,23(3):16-22
断陷盆地的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构造样式,构造样式与沉积样式的相互响应、制约与配置,决定着含油气系统的静态地质要素和动态成藏组合过程,从而决定着油气的分布规律。不同时期的构造样式不但决定着相应时期的各类半地堑的生烃潜力,也决定着沉积体系的分布。构造样式与沉积体系的有效配置,决定了油气运移方向、方式及有利的构造岩相带。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半地堑是有一定的分布规律。现今的断陷盆地结构为不同时期的各种类型半地堑复合叠加形成的,油气藏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油气藏形成演化研究及勘探实践表明:发育在滚动半地堑和在复式半地堑中的各种类型的背斜油气藏的勘探潜力最大,其次是构造岩性油气藏。搞清油气在不同时期半地堑中的分布规律对于寻找油气特别是寻找隐蔽油气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歧口凹陷地质构造样式分析入手,结合构造动力学机制,探讨其对输导体系和储集体系的影响,进而影响油气成藏。结果表明:歧口凹陷古近系北西—南东方向多次凹复式箕状断陷结构和南北方向歧口主凹双断复式地堑结构,主要受沧东伸展断裂系统和歧口伸展断裂系统的控制,在平面上形成了多凸多凹、凹隆相间的构造古地貌格局,为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空间;歧口凹陷构造样式控藏影响,体现为:在油气运移时,主干断层控制油藏形成,次级断层改造油气分布,形成优势输导体系;在油气聚集时,有利储集相带发育,构造坡折带发育,有利圈闭发育。结合前人对油气成藏模式的研究,提出4种成藏模式的认识,即:陡坡带成藏模式、缓坡带成藏模式、断阶带近源成藏模式、盆内坡折带成藏模式。优选了勘探目标区,经钻探实例验证,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箕状断陷缓坡带勘探面积大,长期继承性发育,紧邻洼陷带生油中心,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缓坡带油气的富集取决于多个地质因素:缓坡带烃源岩的分布增加了高倾角缓坡带油气的丰度,直接决定着低倾角缓坡带油气的分布;地层倾角控制缓坡带油气横向运移距离和油气分布范围;鼻状构造带是缓坡带油气区域运移的指向;缓坡带内侧同生断层的断距控制油气...  相似文献   

17.
伊舒地堑下第三系沉积体系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和湖底扇体系,构成了伊舒地堑下第三系最主要的粗粒碎屑沉积体系。它们以短轴方向搬运一沉积为主。盆地不对称双断导致沉降和沉积中心偏向于主断裂一侧,而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则在缓坡一侧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作为地堑中的重要储集岩、它的发育与横向构造,如横向断层、断价、边坡以及基底凸起等构造单元有密切关系,因此,它们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18.
李春荣 《海洋石油》2015,35(4):1-7,34
通过对渤东凹陷结构特征、凹陷结构演化综合研究,明确了凹陷结构具"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特征:平面上凹陷东西分带,西部洼陷带呈NNE向半地堑串联分布,东部洼陷带呈NE向半地堑并联分布,剖面上南北分区,由北向南凹陷结构由北区的单一半地堑结构过渡到中区、南区复杂化的半地堑结构;阐明了凹陷结构演化对洼陷生烃潜力的控制;总结了渤东凹陷主要4种油气成藏模式:凸起上覆披覆背斜型油气藏、潜山型油气藏、中央走滑带下生上储型油气藏和斜坡带构造——岩性油气藏;预测了渤东凹陷4个有利勘探区带:渤东低凸起(南段和北段)、中央走滑构造带、西二洼斜坡带和东一洼斜坡带,其中位于主力生烃洼陷西二洼周缘的渤东低凸起南段和西二洼斜坡带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