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常规的变速成图方法是应用叠加速度对水平叠加剖面或叠后偏移剖面上解释的t0层位进行变速成图的。由于叠加速度精度低、叠加速度与偏移域层位跨域匹配等因素的影响,使变速成图精度降低。而通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有利于获取更加准确的速度场和t0层位,应用优化后的三维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对偏移域t0层位进行变速成图,同时也避免了跨域匹配的问题。与常规变速成图方法对比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速度变化较大地区的构造成图精度。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利用VSP(垂直地震剖面)资料预测地层压力的原理和方法。该方法主要利用VSP资料下行波的初至时间,直接测量出地震波在垂直方向上的旅行时和速度随深度的变化,进而计算出地层层速度;然后基于等效应力原理和地层压实平衡原理建立地层正常压实趋势线,最后采用等效深度法预测出地层压力。对塔里木油田群库恰克构造带群4井、群5井和群6井的VSP资料进行了分析,采用直线法求得每口井的地层层速度,利用等效深度法对3口井进行地层压力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利用VSP资料来预测地层压力精度高、误差低,对研究该领域或该区块地层压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的基于重力"剥皮"的变密度多界面重震联合解释技术弥补了用单一物探方法难以探测沉积盆地盐膏层的不足。该技术采用重力"剥皮"法获得由盐膏层引起的剩余异常,据此成功地反演出了东营凹陷盐膏层的顶面深度和等效厚度。推断解释东营凹陷盐膏层由10个规模较大的盐膏体组成,呈北东向的扇状展布,顶面埋深 1700-3700m,北部埋深较大,南部埋深较小。反演结果与实钻误差仅为2.96%。  相似文献   

4.
二维地震偏移剖面对比解释作图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既可用于工作站又可用于人工解释的作图方法。本方法的基本要点是:①纵、横向剖面都用,不丢弃任何资料;②偏移剖面标定层位,无论是在水平地层、构造高点、构造低点还是倾斜地层部位,都无须校正,可直接用t0=2H/vα进行标定;③采用常规对比法和不等时对比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比闭合剖面;④经过沿测线反向偏移或垂直测线作分量偏移解决平面图交点t0值闭合问题,然后再作等t0图和等深度图(也可不作等t0图而直接作等深度图)。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本方法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5.
马水深 《石油物探》1981,20(3):110-111
在地震速度随深度的变化率β非恒值,且沿水平方向变化率很小和地层倾角较大的地区,用直射线法或曲射线法构组深度剖面或构造图都不够理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构组剖面和空校的量板法.这种方法只须备有一条综合速度曲线(或速度测井曲线).按  相似文献   

6.
塔中地区速度场建立及变速成图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构造成图采用了有别于常规方法的时深转换。其主要流程是:①首先利用叠加、偏移速度精确建立三维速度场,将偏移时间域t0图转换到零偏移距时间域内;②利用叠加速度由浅至深逐层进行反演,分别反演出沿该反射层的层速度,计算并绘制出层速度平面图;③最终得到三维速度模型和零偏移距时间模型,并利用2种数据模型作时深转换。将该方法应用于塔中地区低幅度构造、岩性圈闭精细描述和研究,提高了构造成图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三维地震速度场建立技术——以饶阳凹陷河间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复杂构造地区,由于受不同时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不仅存在各种各样的特殊地质体,还存在大量低幅度构造,其速度在纵向和横向上变化也很大。用传统的Dix公式变速成图方法所用的地震叠加速度不准确,不适合于高陡倾角地层的速度转换,构造图的精度也较低。模型层析法变速空校成图方法是一种解决高陡构造速度计算的方法,其能够消除地表结构复杂、地下地层倾角大、层速度纵横变化大等因素对构造形态及构造高点的影响,但是这种方法是基于解释数据来建立初始速度模型的,解释层位不足以描述全区构造变化特征时,建立初始模型的效果较差,会造成速度运算错误。因此,单一使用一种方法无法较好解决全区构造成图问题。针对饶阳凹陷河间南地区地质条件特殊的情况,采用Dix公式法和模型层析法分区建立速度场变速成图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提高了速度场建立和变速成图精度。  相似文献   

8.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可表示为地层中各点坐标的函数,即 V=f(x,y,z)。影响速度的因素是很多的,如岩性、埋深、时代、构造发展史……,因此,速度的横向变化是不可忽视的。显然,用一个统一的速度去解决地质问题已经不能适应勘探发展的要求。变速处理地震剖面已经实现,但在解释上变速成图还是一个难题,其主要困难是如何进行空间归位。无论是用水平叠加剖面成图,还是用叠偏剖面成图,速度的横向变化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使分区成图,内插也相当复杂。因此,必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就是从 t_0时间上入手,使问题大大简化,即把速度的变化转化为 t_0值的变化,从而实现了变速成图。  相似文献   

9.
山地复杂构造地震成图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山地复杂构造地震成图过程中 ,采用不同的方法 ,由于其基本原理、剖面类别 (叠加、时间偏移和深度 )和作图参数 (基准面 ,静校速度、时深转换速度 )都不同 ,其构造形态和圈闭要素就会存在大的差异。文中着重分析了影响山地复杂构造地震成图精度的 3个重要参数 (基准面 ,静校速度 ,时深转换速度 ) ,比较了时间域和空间域成图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确认合理的作图基准面应为水平面 ,静校速度为目的层的vav,时深转换层速度为vnl。采用Vnlog层位控制法 ,进行由偏移时间剖面向深度剖面转换 ,是山地复杂构造地震成图的行之有效方法 ,它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和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既可用于工作站又可用于手工解释作图,而且理论上可行、操作实施又简便易行的方法。本方法的基本要点是:①纵、横向剖面都被利用,不丢弃任何资料;②偏移剖面标定层位,无论是在水平地层、构造高点、构造低点还是倾斜地层部位,都无须校正,可直接用t0=2H/V。进行标定;③采用常规对比法和不等时对比法相结合进行剖面对比;④经过沿测线反向偏移,解决平面图交点t0值闭合问题,然后再作等t0图和等深度图(也可不作等t0图而直接作等深度图)。  相似文献   

11.
地震速度场建立与变速构造成图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本文剖析了地震速度场建立与变速构造成图传统方法中影响成图精度的主要因素,指出了传统方法中造成误差较大,准确性较低的原因。从解决传统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主手,提出了相应的速度建立与变速构造成图方法,指出了在浮动基准面地震工区中使用本方法的条件和要求,并将其扩展为适合于深度偏移的层速度建模方法。本方法采用层位反偏移技术,沿层横向叠加速度谱剖面技术。三维空间射线追踪层速度相干反演技术和图形偏移构造成图技术,对各反射目的层位进行单层速度场建立与构造成图,解决了传统方法中影响速度场和构造图精度的主要问题。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提高了速度场建立与构造成图的精度,是一套技术先进,省时实用的速度建模与构造成图方法。  相似文献   

12.
层叠法变速构造成图的地质基础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井菊 《石油物探》2006,45(3):285-289
对于垂向速度突变的地层,采用速度连续变化的层状介质模型和平均速度场实现变速成图,会带来较大的误差。为此,探讨了采用分段速度模型描述速度场的层叠法变速构造成图方法。首先利用VSP、地震测井、声波测井等速度资料,根据速度变化趋势划分速度段,分段拟合速度,求取各速度段的截距(υo)和斜率(K),建立各层υo速度平面图;然后计算层速度,获得各速度段的层速度平面图;再利用各层的层速度和时间计算各层的厚度;最后通过多层厚度叠加,获得不同层段的构造图,实现变速成图。该方法不需要编制时间等值线图,因此避免了在成图过程中出现的相交点时间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纪 《海洋石油》2003,23(Z1):66-71
文章探讨了 2D/3D工区的构造成图技术流程 ,指出了构造成图传统方法中影响成图精度的主要因素 ,从解决问题入手 ,提出了相应的平均速度体建立及构造成图流程。对二维工区 ,采用了“似变速空校”方法 ,并通过编制空校量板 ,实现了二维偏移剖面的交点闭合和测点的三维空间偏移归位 ,提高了成图精度。而对三维工区 ,则应用了LM的时深转换一体化模块 ,借助三维可视化技术 ,结合多种地震地质信息 ,对平均速度体进行交互式修正。实际应用表明 ,该流程提高了构造成图的精度和工作效率 ,是一套省时实用的构造成图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构造变速成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构造复杂,深部地层横向速度变化剧烈。为了提高构造成图的精度,采用变速成图技术对研究区进行了构造成图。首先将叠后时间偏移域(简称偏移域)的T0层位数据反偏移(偏移的逆运算)到水平叠加时间域(叠加域);然后利用叠加速度反演方法求取叠加域T0层位数据网格点所对应的层速度值;最后采用三维射线追踪图形偏移方法将T0图转换成深度图。对研究区变速成图结果与简单的时一深关系转换结果进行了对比,可以看出变速成图方法有效提高了构造图的精度,在工区的正南边发现一个新的背斜圈闭。  相似文献   

15.
在作舒盆地刘3井区油藏描述工作中,采用了三种地球物理解释方法:(1)基于三单元模型的孔隙率平面变化规律预测方法,用此方法解释了常规预测法中因泥岩影响所计算的孔隙率偏大问题(2)对弱反射界面利用瞬时相位剖面编制t0构造图,实现了对油层组的精细构造解释。  相似文献   

16.
山前冲积扇表层静校正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山前地表冲积扇的厚度和速度变化较大,利用传统的表层调查和静校正方法计算无法彻底解决“中长波长静校正量”问题。具体表现为小折射排列长度太小(当低速带厚度较大时,无法追踪到高速层顶界面)、小折射资料的解释算法不合适及微测井深度明显不够。通过对雁木西地区多条过井测线进行系统分析(内容包括采集方法、处理技术、速度建场及成图方法等),从采集、处理和解释入手对表层结构进行研究,采用大排列小观测折射及微测井观测,层析成像等技术,并利用初至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表层静校正技术,先后在雁木西和胜北地区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地震资料叠前偏移处理技术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叠前偏移处理技术是解决精细速度分析和复杂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之一。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是近年来国内外地震资料常规处理的发展趋势 ,它可获得偏移归位后的速度场 ,适用于陡倾角构造和深部构造的准确成像。在渤南海区垦利 11- 2构造上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的剖面较叠后偏移处理的剖面有较大改善 ,构造成像质量得到提高 ,断面及地层不整合关系较清晰 ,据此得到了新的更准确的解释方案。在南黄海盆地北部凹陷应用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很好地解决了逆断层的归位和下盘的准确成像。在琼东南盆地松涛 36 - 1构造上 ,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消除了由于海底崎岖造成横向速度变化所引起的下伏地层变形和不成像问题 ,证实了构造北倾存在 ,恢复了构造的真实面貌 ,获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 ,使得该构造的解释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采用先进的二维多测线深度域叠前偏移处理和成图技术成功地对乐东 2 2 - 1构造中深层“模糊带”进行了精细速度反演 ,实现了深度构造图的成图 ,落实了乐东2 2 - 1构造中深层存在圈闭 ,为发现乐东 2 2 - 1气田提供了准确的构造图 ,为勘探项目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天山南缘地区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结果,建立了亚肯北地区的二维地震地质模型,模型设计中考虑了亚肯北浅层第四系西域组沿横向速度变化的高速砾岩层和深层上第三系吉迪克组构造形态变化较大的低速膏泥岩层。按照该区野外观测系统模拟计算出炮集记录,进而获得常规叠加速度及叠偏剖面,并与该模型的实际均方根速度值及地震地质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目的层上方速度沿横向渐变,叠加速度低于均方根速度;而浅部砾岩层的存在,使目的层上方的叠加速度高于均方根速度,上述两者综合影响使得叠加速度比均方根速度增大8%;浅部高速砾岩层对下伏地层的时间成像影响较小,但使得砾岩层两端的较深部位的叠加速度偏高,导致深度剖面产生凹陷假象,也使得凹陷附近的构造变化幅度增加。因此定量分析亚肯北地区的浅部高速砾岩层及低速膏泥岩层两大速度异常区的速度异常对常规速度分析产生的误差及其变化规律,对于指导常规速度分析误差校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A气田构造南部和北部地震速度横向变化较大,需要利用变速成图来分析地层真实构造形态.通过各向异性的深度域速度建模和基于深变子波的深度域井震标定得到深度地震数据体,再进行构造解释、井点深度校正,最终得到变速构造图.相比于常速成图,变速成图对应气、水边界与强振幅匹配度更好,井点校正误差更小,计算的动、静储量更匹配.新钻A–B...  相似文献   

20.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利用定向深度偏移技术和三维层析成像技术对速度模型、深度模型进行迭代修正,得到较精确的层速度模型、从而实现精确成像。在焉者盆地本市图和泌阳凹陷栗园地区,根据三维叠前深度偏移解释成果布署的评价井,预测目的层深度与实钻深度误差3~7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