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激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从课程知识体系构建、课程实施手段完善两方面,进行了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基础课混凝土结构学的课程改革和建设,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团队等方面提出了提升课程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应对策略,初步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混凝土结构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期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创新能力的高低与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劣有着密切关系。目前,中国高校的研究生数量急剧增长,而研究生群体普遍存在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思维缺乏和动手能力弱等问题,难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环境。结合农林院校的办学条件和特点,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改革课程设置、重视外语教学、培养实践能力和开展交叉学科创新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促进土木工程学科健康发展和毕业生良性就业。  相似文献   

3.
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生是中国高级人才的主要力量,研究生教育质量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文章对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主要分析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强调了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重点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重点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为例,分析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高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了研究,以有效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秦磊  侯卫星  彭晓彤  燕彬 《安徽建筑》2022,(10):114-115
为推动新时代中国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文章结合中国土木工程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对中国高校中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教学方式、培养体系进行科学调研与分析,总结了当下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中交叉创新能力培养、思政教育、专业实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下时代发展需要和专业特色对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做出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自我培养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对土木工程类硕士研究生自我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土木工程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优秀的实践工作素质的基层科研工作者和技术工程师,这就要求土木工程类硕士研究生要从专业知识水平、基础科研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等三个方面进行积极的自我培养。文章从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实践出发,分别就上述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了土木工程类硕士研究生自我培养的目标和内容要求,旨在对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是中国工程教育应对新技术和新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土木工程作为传统工科专业需要调整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以土木工程学科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为例,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和总结了当前研究生能力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生交叉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举措,包括实践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学科交叉能力等,并以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为辅,协同促进研究生能力培养,旨在提高全日制研究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9年招收的第一届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涉及报考与招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实践地点、实践类别、实践基地、学位论文等内容,考核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效果和研究论文情况。通过调查和考核,分析了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探索全EI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急需培养大量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目前中国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仍存在许多不足。通过收集广东省内高校的硕士培养方案,分析现有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特点,结合国内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现有土建类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的研究成果,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评价标准提出改革建议,以期为完善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培养方案、学制、专业与课程设置等方面,文章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该校在本科阶段一般是"宽口径、厚基础"的大土木培养模式,并设置单学位与双学位并重的学士培养机制,课程学时和学分设置紧凑,学生选修课程自由而宽泛。研究生阶段分为课程研究生(硕士)和研究型研究生(硕士和博士)两个培养层次。课程研究生通过完成课程学习,修满指定的学分即获得学位;研究型研究生一般没有学分要求,但对论文的研究质量和创新性要求高,体现了"宽进严出"的培养模式。通过对该校一流学科工程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为国内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发展和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推进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大工程观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已经成为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目标需求,因此,文章旨在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土木建造类研究生培养途径。以重庆大学土木建造类研究生培养为例,通过目标需求分析,打造良好的多学科融合研究生培养条件,构建智慧赋能、学科交叉土木建造类研究生的培养体系。通过十余年的改革与实践,创新了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并在人才培养质量、培养能力、教学改革成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通过智慧赋能土木、创新助力建造,有效提升了土木建造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实现研究生培养从传统土木到智慧建造的复合式发展,开辟了土木建造类研究生人才培养改革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各种问题也日益增多,研究生来源的复杂性,使其表现出学习热情、学习目的、学术思想等方面的参差不齐,给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文章以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对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方法进行探讨,研究了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中的"双盲"答辩方案,包括答辩组织和实施过程,以及学院主管领导、研究生办公室、答辩秘书等在答辩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该方案已经在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4年、2015年的硕士研究生答辩中得到初步推行。文章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在硕士研究生全面扩招的背景下,推行"双盲"答辩的可行性及其在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专硕工程教育的主力军,但教育教学资源的差异可能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参差不齐。人才素养对接社会发展需求是增强毕业生发展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扬长避短发展研究生教育是地方高校学科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基建”和“互联网+”等背景下,工程形态和建设模式变革日益广泛和深刻,T形知识和能力结构是新发展形势下土木水利工程建设对高层次工程人才的素养需求。分析了土木类专硕教育转型发展的紧迫性,讨论了地方高校发展专硕教育的主要局限因素:教学资源配置相对不足,生源基础素养相对不强,师资队伍工程阅历欠缺,以及研究生教育同质化竞争等。同质化竞争表现为校内学硕与专硕培养模式、目标的同质化,以及校际学科发展方向的同质化,导致研究生教育资源和发展空间的相互挤压。基于南华大学土木与水利专硕学位点十余年的建设实践,讨论了地方高校提高专硕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思路和成效。立德树人理念之下,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发展学科特色,整合教育资源,建设教育共同体,是地方高校传统学科专硕教育破解同质竞争难题,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改革思路和实践模式对地方高校传统工科顺应时代需求发展专硕教育具有较好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选取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同济大学三所土木工程专业名校为调研对象,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总学分要求、课程结构、专业类课程构成、实践环节、核心课程设置等多方面,与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三所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各具优势和特点。与三所高校相比,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存在总学分偏多、人文社科通识类课程学分偏多、工程实践学分偏少等问题。应进一步明晰培养目标、适当降低总学分要求、精简课程规模、调整课程结构、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引入专业类课程实践折算学分、实现本科和研究生课程贯通等,以提升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辉 《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134-136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但易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工专业的顶岗实习为例介绍了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质量目标、运行方式、动力机制、反馈机制、约束机制及其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7.
周海燕  王亚萍  张晨 《山西建筑》2012,38(28):255-257
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进行抗震概念设计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高等教育中抗震概念设计理念的不足之处,并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结构特点,探讨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在抗震概念指导下进行结构设计的能力,从而为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多数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人才培养目的是服务地方及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满足城镇化对人才的需要,很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文章以毕节学院为例,探讨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提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以工程为主线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体系,阐述了该保证体系的具体实施步骤.通过毕节学院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加入高等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标志着中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进入国际化实质阶段。重庆大学土建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作为一项实践教学改革的尝试,既是对土建类本科生大学四年核心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检验,更是对学生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所具有的人才竞争和团队精神实战能力的考察。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依据《华盛顿协议》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构建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机制,包含"举证—验证"评价流程、"过程—成果"评价流程、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以及评价组织,从而能更有效地促进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改善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管理、评价设计质量与人才培养模式,使土建类人才培养方式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