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比色法测定白酒中总酯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用比色法测定白酒中总酯含量的方法,对其试验条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乙酸乙酯含量在0-500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并与国标法GB10345.5-89进行了比较,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的特点是快速、简便、节能。 相似文献
2.
应用连续分析技术测定了白酒中总酸,总酯和总醛的含量,操作简便,快速且互不干扰,所获结果与常规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4.
总酯是白酒质量检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白酒总酯的测定有多种方法,在化验中,由于操作规范标准不统一,往往会造成检验结果的差异,通过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溶液的加入量、皂化时间、滴定速度等操作的统一,从而很好的控制总酯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白酒中总酯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白酒检验中的总酯分析方法进行了比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的基础上,选用白酒总酯检测方法,可达到准确、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原酒中总酯含量是白云边原酒等级鉴定的重要理化指标,为确保原酒中总酯含量检测的准确性,本文对国标GB/T 10345—2007《白酒分析方法》中未明确规定的“皂化时氢氧化钠用量”和“皂化过程中操作的时效性”等两处细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依据国标的方法进行检测,在同样条件下使用50 mL氢氧化钠皂化更完全,测得总酯含量高于使用25 mL氢氧化钠皂化所得结果;而皂化时加入氢氧化钠后立即进行水浴皂化,与放置30 min后再进行水浴皂化对检测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14.
在清香型中温大曲的前期培养中,常出现“水毛”和“干皮”病害,造成大曲质量下降。“水毛”主要发生在上霉阶段和晾霉阶段,因曲坯水分过大造成,可通过调整工艺,提高制曲强度,及时排潮加以克服。夏秋季,延长晾曲时间为10-12h;冬春季,人工增加室温,控制水分。“干皮”主要形成于晾霉期间,影响感官质量,降低曲利用率,影响曲坯的后期培养。造成“干皮”的原因一是上霉不好,二是晾霉期间的排潮太快;三是晾霉与潮火之间升温过猛。克服办法:上霉期间控制好培养温度和湿度,保证曲子上霉良好;晾霉期间,先揭席,缓开窗,减缓排潮速度;曲子入房后前8d内控制品温在38℃以下,可减少“干皮”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从优质老窖泥中分离的己酸菌种在30%的浓香型大曲酒底锅水中培养,经过实验室和小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己酸菌菌体明显增大,己酸菌数量最大可提高30%,己酸含量最高可达380mg/100mL。 相似文献
16.
摘酒不难,凭数量、经验摘酒是量质摘酒中的不良问题。量质摘酒工作非常重要,只有做到:1.加强工艺管理,严格摘酒操作;2.重视提高摘酒工的素质;3.加强摘酒工知识和能力培训;4.举行摘酒岗位技术比赛,推动学知识、学技术的积极性;5.提高摘酒工待遇等,才能搞好和实现量质摘酒工作。(永光)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酒度、不同等级的浓香型白酒在贮存过程中的总酯、总酸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浓香型白酒贮存过程中,酒精度越低,总酯减少量越多,总酸增加量越多,变化速度越快;酒精度越高,总酯减少量越少,总酸增加量越少,变化速度越慢。同一酒精度的品质高的白酒总酯减少量、总酸增加量高于低档白酒。同酒精度的等级酒在贮存过程中,总酯减少的特点为:酒精度越高,总酯减少量越少,减少速度越慢;酒精度越低,总酯减少量越高,减少速度越快。等级酒在贮存过程中最好为原度贮存,避免降度酒贮存后香味成分的大量损失。(陶然)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高温筛选和传统培养方法,借助于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ARDRA)分型、分子鉴定以及系统发育分析技术,研究了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嗜热细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55℃高温筛选获得的85株嗜热细菌分属于4个菌属,分别为Thermoactinomyces sp.,Bacillus sp.,Schlegelella sp.以及Streptomyces sp.,其中第1优势菌为Thermoactinomyces vulgaris,丰度为69.41%。该研究首次报道了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中的嗜热细菌类群,为进一步探索其功能性以及建立其与芝麻香型白酒风味的相关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浓香型白酒生产中泥窖、窖泥对酒的产量、质量很重要,老窖泥中长年富集、驯化的种类和数目繁多的有益酿酒微生物群落,为生产出优质酒提供了先决条件.建窖的关键是:①建窖材料的选择.既要能防渗漏水、有保水性能,又要防外部环境对窖池渗透水的影响;还要考虑黄浆水对建窖池材料的浸泡腐蚀;要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富集.②人工窖泥的培养配方.配方要考虑有利于培养富集酿酒有益微生物所需的水分、pH、氮、磷、钾、碳等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