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随着钢材质量优化要求钢水含流越低越好,但是在炼钢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脱[S],未必容易高炉内铁水有良好的脱[S]条件,但是要依靠增加渣量、提高铁水温度和调整炉渣成份来进行脱[S],脱[S]率一般只达到90%土。为了满足炼钢对铁水含[S]的严格要求,大约有80%的高炉铁水还需进行炉外铁水预脱[S],从而导致冶炼成本升高。日本钢管公司为了把高炉内的铁水脱[S]率进一步提高到>94%,发明了一种炉内脱[S]方法,无需再经过铁水炉外预脱[S],就能满足炼钢的严格要求。这个发明是把炉芯探测器通过高炉风口插入炉芯“死焦层”,碱…  相似文献   

2.
陈坤  蒋世川 《钢管》2012,41(2):30-33
介绍了在铁水预处理难以达到深度脱硫的条件下,以脱硫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对铁水预处理、转炉炼钢、炉外精炼等工序的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对铁水预处理采用复合脱硫剂、转炉冶炼控制硫含量以及出钢脱硫、LF精炼双渣深度脱硫等各工序脱硫进行合理分配,达到了弥补铁水预处理未能深度脱硫、减小LF精炼炉脱硫负荷的目的,冶炼出w(S)≤0.001%、Ca/S≥2.0、夹杂物均不大于0.5级的高酸性环境用超低硫管线钢。  相似文献   

3.
冲天炉铁水由于硫含量高且波动范围大,使稳定生产优质的球铁和蠕铁较为困难。切实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脱硫。国外由于实行了冲天炉电炉双联熔炼,多采用炉外脱硫方法,而国内单一冲天炉熔炼,炉外脱硫受到铁水温度的限制,炉内脱硫又存在炉衬侵蚀严重等问题。本文旨在介绍一种新的脱硫方法。  相似文献   

4.
国外铸造     
《铸造》1973,(3)
在摇动包中利用氧气脱磷脱硫制球铁最近广泛采用直接利用高炉铁水制造钢锭模。另外锭模材质球铁的比普通灰铁好,所以迫切需要用高炉铁水制造球铁。但是一般炼钢用高炉铁水含磷量特别高,简单地用通常处理方法难于得到韧性好的球铁。鉴于摇动包具有良好的精炼性能,进行了利用摇动包对高炉铁水精炼试验,即利用摇动包正反摇动作用能迅速而稳定地促进铁水和炉渣之间的反应。用氧气精吹试验证实了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脱磷的效果,容易地制成球铁。  相似文献   

5.
最近 ,耗资 5 0 0亿日元的日本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和歌山厂新炼钢车间已投产 ,这是该厂更新改造项目的最后一部分。这项总耗资达 80 0亿日元的改造项目还包括新建一台圆坯连铸机和无缝钢管轧机。新炼钢车间的投产 ,使和歌山厂成为世界上吹氧时间最短的炼钢车间 (只需9min)。因为该车间采用了一种新型的顶吹氧枪 ,而且转炉还有 4个底吹风口。该厂的另一特点是全部铁水都经过脱硫、脱磷 ,钢水都经过RH脱气处理。该厂的工艺流程是 :高炉铁水先经过KR装置进行脱硫处理 ,随后铁水装入复吹转炉内进行脱磷 ,另两台复吹转炉进行脱磷后铁水的脱…  相似文献   

6.
《金属世界》1995,(6):29-29
<正> 平底炉炼钢法 俄罗斯冶金专家发明了一种平底炉炼钢法,已获得专利。这种炼钢方法的工艺流程是:造渣物和废钢的淬火(废钢由轻质料和重质料组成)——铁水浇铸——后续熔化——精炼和出钢。 为了缩短熔化时间,减少铁水消耗量和提高炼钢生产能力,在废钢的重质料淬火前,把铸铁桶内的残料铺在废钢的轻质料上面,数量为炉子装料的1.2%~2.2%。铸铁桶内的残料含有以下成分:造渣物2%—  相似文献   

7.
杜锋 《上海金属》2001,23(2):48
日本新日铁君津第一炼钢厂从 1 999年 5月开始采用了新的铁水预处理工艺。新工艺的操作条件如下 :高炉出铁后 ,先将铁水从鱼雷罐车倒入铁水包中 ,然后用KR装置进行铁水脱硫预处理 ,处理后的铁水倒入LD ORP转炉内进行脱硅脱磷预处理 ,最后进行脱碳。而以前所用的ORP工艺则是在高炉出铁沟脱硅后进行排渣 ,然后在鱼雷车内喷粉进行脱硫、脱磷的多段分步式处理工艺。和老工艺相比 ,新工艺的配置非常简单 ,改善了炼铁—炼钢之间的物流状况。为了提高铁水预处理时反应的速度 ,各精炼装置均采用了强搅拌处理 ,如KR装置用的是叶轮式机械…  相似文献   

8.
专利     
超长轴类件卧式淬火装置;不锈钢管光亮退火炉冷却装置;转炉氧枪的水冷结构;转炉钢水精炼用复合精炼渣及其加入方法;废气转化系统用密封装置;铁水脱硫渣用于铁水脱硫的方法;铁水预处理脱硫捞渣集成装置;复吹转炉底吹供气元件吹堵复通装置及方法;防水化高碱度炼钢炉外精炼渣的生产方法;转炉炼钢过程与终点控制系统;一种转炉提钒工艺方法;用附加阴极辉光放电冶炼高氮钢的方法;一种炼钢铁水预处理剂。  相似文献   

9.
近卅年来,高级铸铁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满足铁水的球化、孕育、增强炉内炉外脱硫和调整铁水化学成分等要求,铸工车间愈来愈迫切的需要获得高温铁水。铸造工作者为了获得高温轶水,做了许多研究和试验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大跃进以来,土铁应用到铸工车间,土铁中硫、磷高,碳、硅、锰低。要有效地利用土  相似文献   

10.
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钢水脱氧剂;专利名称:一种铁水复合脱硫方法;专利名称:奥氏体不锈钢真空除气工艺;专利名称:一种预焙阳极浇注用磷生铁水脱硫技术;专利名称:炼钢浊循环水的除垢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子 《上海金属》2005,27(2):35-35
日本一家钢铁公司采用一种铁水脱硫的简易方法:在高炉出铁场主沟出渣口器的下部,设置脱硫反应槽,向反应槽喷人脱硫剂进行连续脱硫。反应生成的脱硫渣可连续扒渣去除。这种脱硫法能够利用高炉出铁时的最高温度,满足脱硫反应对热量的需要,具有操作简易、脱硫效果好和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电子探针观察分析金属与非金属金属材料微观组织的形貌、成份,为冶金反应的研究提供了深入的分析手段。本文简要介绍电子探针分析技术用于研究氧气转炉炼钢的成渣过程中石灰溶解的机理、石灰用于铁水炉外脱硫的反应机理以及冶炼过程中炉衬耐火材料的浸蚀机理。并对电子探针分析试样的制备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最近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成功地研制了一种连续炼钢工艺,这是日本金属材料技术研究所、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用了近二十年时间研制成功的。该工艺包括一整套冶炼装置,其中有化铁炉、脱硫装置、保温炉、中间包、精炼炉、脱氧装置、感应调节炉、连铸机以及一些附属设备。冶炼程序为,化铁炉内装入废钢,用焦碳代替电能进行熔炼,铁水的一般含碳量约为2.6~3%,随后对铁水进行脱硫处理,再送入保温炉保温,铁水由保温炉再送到精炼炉,通过顶吹氧对钢水进行脱碳,同时投入大块废钢,一方面作为冷却介质,调节温度,另一方面又可保护炉衬。钢水精炼后送到脱氧装置中,添加必  相似文献   

14.
透气塞吹气搅动铁水是七十年代国外迅速兴起的高效率炉外脱硫技术。近年来,在西欧国家,已经发展成为球铁、灰铸铁铁水脱硫的有效措施。山东机器厂于一九七八年三月在国内首次试验透气塞吹氮间断脱硫,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又对冲天炉化出的铁水,进行吹氮搅动连续脱硫试验,再次获得成功。并浇注了小批量的民品铸件。  相似文献   

15.
日本川崎制铁水岛厂的二炼钢,采用钢包炉(LF)实施钢水脱硫工艺。脱硫渣的组成,原来是参考利用多元相图和脱硫渣指标的Mannesmann指数确定的,但是,由于利用热力学的计算软件(ChemSage),有可能容易预测多元系渣的析出晶相及液相组成。因此,这次使用该软...  相似文献   

16.
廖刚军  潘庚生 《铸造》1994,(6):26-30
研究了发热脱硫剂的组成及处理工艺对铁水(钢水)脱硫率的影响,并在炼钢厂及铸造厂进行了生产性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发热脱硫剂进行炉外脱硫,可以在基本不降低铁水温度的前提下,提高脱硫效率,其脱硫率可达55~82%。且操作工艺简便,便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型上球化较型内球化法的优点之一,是球化处理后的铁水,有条件设置完善的除渣净化系统,在型外得到经净化的无渣铁水进入铸型。一、型上球化反应器(球化槽)的结构(见图1) 原铁水经炉外脱硫,由气压浇注炉升温和调整成分,铁水含硫量<0.015%,以1400±10℃的浇  相似文献   

18.
牛锡云  刘树海 《连铸》2007,(5):14-17
介绍了颗粒镁的特性、颗粒镁脱硫原理及青钢第二炼钢厂的应用实践,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使喷吹脱硫操作实现自动控制,满足了不同的铁水脱硫要求,为我国中小高炉、转炉的脱硫及低硫品种的冶炼提供了实践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金磊  司宇  栗克建 《连铸》2021,40(1):21-25
转炉炼钢的主要原材料为废钢和铁水,由于国内外铁矿资源和优质焦煤资源的不断消耗以及节能减排的要求愈发严格,导致高炉铁水的生产成本提高,而废钢价格逐渐降低,故通过提高废钢比,降低铁水消耗量,以实现降低转炉炼钢消耗成本的目的。废钢提量后采用新的氧枪枪位控制、灵活加入轻烧白云石和石灰两种辅料、采用无烟煤作为热源提高转炉前期温度等方式后,钢厂最高吃废钢250 kg/t,平均出钢量为83.5 t,炉龄控制在14 000~17 000炉。  相似文献   

20.
经过预处理脱硅、脱磷及脱硫的铁水在氧气转炉中无渣或少渣炼钢是现代炼钢新技术发展的综合成果。有许多不同于传统炼钢工艺的新观点。近几年来在日本研究和发展很快,已有不少钢厂用于大量生产。本文较有系统地简略介绍铁水脱硅、脱磷同时脱硫和氧气转炉无渣或少渣炼钢的原理和工艺因素。并提出在我国推行此项新工艺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