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光栅扫描显示器上实现PPI雷达长余辉仿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传统PPI雷达显示器中的长余辉消隐是计算机仿真雷达显示逼真与否的关键技术之一 ,其中数据显示的实时性又是仿真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该文提出一种利用光栅扫描显示器上实现PPI雷达长余辉仿真的方法 ,这种方法采用Direct Draw、Win3 2技术 ,具有良好的逼真模拟效果和实时显示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Visual C++的雷达PPI显示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用Visual C++开发某P型雷达模拟器的实际,探讨了雷达PPI显示仿真中扫描线余辉的实现、目标回波的模拟显示、无闪烁刷新PPI显示器、多目标数据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介绍的8位可编程外设接口(PPI)IP的设计,就在概要介绍该PPI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该PPI电路的控制通路和数据通路设计,电路的功能仿真,综合,以及验证等过程.设计的后仿真波形以及FPGA验证结果表明,该IP核能满足Intel8155H和8255A芯片的功能和时序要求,而且可以根据应用需求进行载剪,方便的用于所需的系统设计中。  相似文献   

4.
飞行多功能显示器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飞行多功能显示器仿真系统是飞行仿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对于飞行器的动态特性、飞行品质、制导与导航精度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飞行多功能显示器仿真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并在Windows平台下以Visual C 和Windows GDI实现了该系统。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图象逼真,信息准确,实时性好的特点,已成功应用于某型号歼击机飞行仿真系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ActiveX技术,探讨了将其应用在雷达电子战系统仿真中的方法和重要意义,并给出了利用ActiveX技术开发雷达平面显示器(PPI)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雷达显示器仿真及其实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雷达系统仿真以及雷达显示器进行了简要综述,详细介绍了雷达显示器仿真思想及其实现方法。最后用Visual C 实现了雷达显示器的仿真。  相似文献   

7.
雷达显示器是某型精密进场雷达训练仿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基于LabVIEW的雷达显示器的设计和实现。通过对雷达显示器的仿真实现,使某型精密进场雷达训练仿真系统的设计更加完善和逼真,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对雷达平面位置显示器(Plane Position Indicator,PPI)更加方便、快捷的控制,设计了一种基于Qt的雷达PPI显示及手机控制客户端。根据雷达PPI显控需求,在Windows系统下利用Qt图形框架设计雷达PPI显示端,并基于Qt on Android开发环境使用QML实现手机控制客户端的设计。雷达PPI显示端和手机客户端通过TCP/IP协议远程连接,实现手机客户端在以太网下对雷达PPI显示端的控制。该客户端实现了利用Android可移动设备对雷达PPI显示端的远程控制,扩展了雷达PPI显控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适用性。测试表明,基于Qt的雷达PPI显控手机客户端可以方便、快捷地控制雷达PPI显示端,且软件运行稳定,满足性能需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OpenGL的具有余辉效果的雷达显示器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达显示器是雷达系统仿真的难点,该文对OpenGL和雷达显示器进行简要概述,详细介绍了基于OpenGL的具有余辉效果的雷达显示器仿真思想及其实现方法。实验证明仿真效果符合实际工程需要,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Visual C++和Direct3D对某雷达显示器的实现过程作了详细论述,包括数据采集、PPI型显示器、A型显示器、B型显示器、余晖显示、航迹显示等。通过试验证明,采用Direct3D绘图方式比采用GDI绘图方式效果好,更适用于数据处理量大、天线扫描速度快的雷达显示器。  相似文献   

11.
金属材料塑性成形课是工科院校材料成形专业面向本科生开设的基础课程之一,在该课程的多媒体教学中灵活应用基于有限元法的数值仿真技术,以动画形式生动展示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形过程,并调用与成形过程相关的数值分析数据,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金属塑性成形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基于有限元法的数值仿真技术是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实现金属材料成形过程动态演示与数值分析的强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朱海湾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2):390-397,420
针对基于蚁群聚类的蛋白质复合物挖掘算法中,静态PPI网络难以真实反映细胞的动态特性,收敛速度较慢、聚类准确性和召回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粒度和紧密度的蚁群聚类动态加权PPI网络复合物挖掘方法(FGCDACC-DPC)。首先基于动态PPI网络的拓扑特性和生物特性设计了综合性权值度量(comprehensive weight metric,CWM),准确描述了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次根据复合物的基本特征,构建一组稠密且高度共表达的复合核,然后设计模糊粒度和紧密度的拾起放下模型对其余节点聚类,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和随机性,加快聚类速度;最后基于功能信息传递和时序功能相关的思想分别构建了局部和全局权值更新策略,实现不同代蚁群和不同时刻网络之间的功能信息传递,提高聚类准确性。将FGCDACC-DPC算法应用在DIP数据上进行复合物挖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精度和召回率较高,能够较准确地识别蛋白质复合物。  相似文献   

13.
光波导技术是光通信专业的基础课程。该文介绍了我们在光波导类课程教学中引入光波导模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的实例。采用软件模拟,将抽象的公式、物理现象以图形化方式直观地显示出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光波导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4.
洪海燕  刘维 《计算机科学》2016,43(Z11):16-20, 25
关键蛋白质对于细胞生活是不可缺少的,识别关键蛋白质可以帮助了解细胞生活的最小需求,同时对药物设计也有非常大的作用。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人们可得到越来越多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的数据,这就使得可以在网络层次上来研究关键蛋白质。目前,学术界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计算方法来识别关键蛋白质,但这些方法并没有完全解决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的假阳性问题。除此之外,现有方法一般只考虑了网络的拓扑结构,对于生物信息的考虑,目前还是比较欠缺的。蛋白质对于人类细胞的生命活动不仅仅与网络拓扑结构有关,还和蛋白质在网络上的生物信息相关。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的预测关键蛋白质的新方法EPP(Essential Proteins Predict),该方法通过计算蛋白质在PPI网络中的重要性来进行预测,蛋白质的重要性越高,成为关键蛋白质的可能性就越大。取重要性排名前P%的蛋白质作为关键蛋白质,在进行蛋白质重要性的计算时,综合考虑语义相似度及可信度因素,以综合考虑网络的拓扑结构与蛋白质本身的生物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传统方法相比,提出的新方法复杂度较低,且能够识别出更多的关键蛋白质,并且其统计指标也高于其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与静态PPI网络相比,动态PPI网络更能体现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真实情况,并有效降低PPI网络中的假阴性。现有的关键蛋白质预测方法主要应用在静态PPI网络,忽视了PPI网络的动态特性。为有效预测关键蛋白质,利用基因表达数据提取蛋白质的动态信息,再结合静态PPI网络构建动态PPI网络,然后引入GO术语对网络加权,并基于动态加权PPI网络提出一种新的预测方法-DWE。该方法以蛋白质在动态网络中的动态加权边之和与蛋白质在动态网络中出现的次数的比值衡量蛋白质在网络中的关键性。实验结果表明动态加权PPI网络有助于提高关键蛋白质的预测精度,且DWE方法优于其他几种关键蛋白质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相关专业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但是很多学生因为数学中的惯性思维模式给学习这门课程带来阻碍。通过案例说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人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向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的转变方法。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工程是近年来为满足社会对网络和信息化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立的本科专业。网络程序设计是各高校网络工程及相关专业广泛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本文依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个人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对该课程的教学基本问题,包括课堂教学的内容设置与学时分配、实践环节内容与安排等进行初步探讨,阐述作者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General equilibrium macroeconomic models are a basic tool for understanding how the economy functions, how the main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are related, and the final outcome of economic policies. The teaching of these models is essentially achieved through a system of mathematical equations accompanied by the use of concatenated graphs representing the markets involved in the economy. However, the way these graphs are traditionally taught does not allow the learner to easily understand how they are related or for changes in a model's graphical outputs (curves) to be visualized. Here, a simulation program is presente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its application to a group of macroeconomics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Seville during the 2011/12 academic year is evaluated.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of all students' scores and some complementary statistical tests were applied with a view to distinguishing between students who used the simulator with the aid of a teacher, students who used the simulator without this assistance, and students who studied the topic in a conventional manner in the classroom. The average score obtained by the first-mentioned group in a model comprehension tes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group, which in tur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hird group taught using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