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20,(Z3)
<正>邹世仁叔叔,就像是我的亲叔叔,我在少女时代常常在叔叔家玩,蹭饭、过夜,与叔叔的孩子混在一起,妹妹弟弟们都喊我二姐。一次在叔叔的老家,叔叔说起他参军离开家,参加抗美援朝的往事。我第一次知道了邹叔叔曾经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使命,入朝作战。  相似文献   

2.
任性的小猴     
《Planning》2019,(12)
<正>小猴皮皮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爸爸妈妈都宠着他,什么事情也都依着他。皮皮看到大姐的彩色蜡笔好看,就偷偷地拿过来装进自己的书包里,害得大姐上美术课的时候没法染色。大姐把这事告诉猴爸爸,猴爸爸说:"皮皮喜欢,你再重新买一盒蜡笔就是了。"皮皮看到二姐折的纸飞机好看,于是偷偷地装进书包带到学校和小朋友一起玩,害得二姐手工课交不上作业。二姐  相似文献   

3.
黄国故里人     
白桦 《中州建设》2012,(9):42-42
其实,我出生在与潢川相邻的信阳。1942年冬天,流亡在潢川的二姐突然化装为村妇,拿着买来的良民证,回到日军铁蹄下的信阳。她所以冒险返乡,完全是为了我们兄弟俩的学业,那时我们正辍学在家。我知道潢川离信阳只有几十公里,但那里还挂着中国国旗。见到二姐的时候,我大哭了一场,她以为我是因为久别重逢才痛哭流涕的,其实,我是喜极而泣。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2)
<正>我家大妞——吴令博,在娘胎里就不是个安安静静的孩子,而是手舞足蹈的。一出娘胎,她就"咯咯"直笑,被护士长一巴掌拍在屁股上,她才象征性地哭了几声,之后又"咯咯"笑了。从小,她是话多笑多故事多,家属院的孩子们都喜欢跟她玩。跑起来,比她大一两岁的都不如她。遇到小伙伴拌嘴或打架,她是和事佬,往中间一站,嘴巴"叽里呱啦",没一会儿便和平解决了。从上学起,她就是老师的得力小助  相似文献   

5.
我的老师     
《Planning》2016,(27)
<正>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亲杀鸡剖鱼,对家里所有的来客都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小儿为师,是我疯了。我说这就是你们的错误了,谁规定老师只能以小认大?孙涵泊,孙老师,他是该做我的老师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Z1)
<正>童年是个调皮的孩子,它爱哭,也爱笑;它会吵,也会闹。我也是个孩子,我更爱笑,笑声比铜铃还悦耳……六七岁的我,可喜欢玩气球了。我喜欢七彩的气球,里面藏着我七彩的童年,更藏着我和小伙伴们的点点滴滴。有一次,我随身带了三个气球,并约上几个小伙伴去附近的公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4)
<正>一、案例背景九月六日,是新学期正式开学的第一天。我和小马老师站在小三班的门口迎接新的一批小朋友到来,真是既兴奋又紧张。到了八点半,所有的孩子都已经由家长带着准时报了到。家长回去以后,看现在班里的状况吧,小马老师一边用身体堵住门口,防止几个哭闹的孩子跑出去,一边劝说他们。我则一边组织其他的孩子在玩具区活动,一边观察每一个孩子,迅速熟悉他们。这时我发现你面对墙站着,你在一点一点地撕扯自己的衣服,我走过去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7)
<正>美国巴尔博士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身为教师,我深知这几句话的深刻含义,作为家长,我也正在践行着这几句话。女儿今年12岁,是个五年级的大孩子了。当2006年的春天她的到来也使我们的身份提升一级,成为娃爸娃妈。任何的职业都可以岗前培训,唯独爸爸妈妈这个神圣特殊的职业没有上岗培训。女儿出生那天,老天仿佛也在欢  相似文献   

9.
借粮     
《Planning》2019,(3)
<正>我的故乡在陕南安康的神河镇,我们家曾经有过一段非常艰难的岁月。那时农村的土地尚未联产承包到户,农民须到生产队去参加集体劳动。谁家劳动力多,出工多,工分就多。工分多分到的粮食就多。我们兄妹七人,是个多子的家庭。大姐和二姐年龄稍大勉强能同父母一起参加生产劳动,我们其余五人年龄小都在学堂里读书。生产队每隔十天分一次粮食。因为我们家孩子多工分少,所以分到的粮食总是不够吃。十天的口粮只能勉强撑四五日,其余几天就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为  相似文献   

10.
一双红凉鞋     
《Planning》2019,(9)
<正>童年里,总会有一人、一物、一景或一事令人难以忘怀。无论时间的脚步走得多远,它仍会在记忆的最深处,永不褪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经济相对于以前整体好了许多,但对于贫困的农村来说,无多大改善。人们的生活仍然没能摆脱那个"穷"字,虽然能吃饱,能穿暖,但吃的都是粗粮,穿的都是补丁衣。我们家兄弟姊妹四人,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年岁相仿,大姐穿小了的衣服和鞋二姐  相似文献   

11.
卖凉冰棍喽     
《Planning》2017,(9)
<正>大人们都说那些年一个月只有几十块钱的日子很苦,可在我的记忆里那些年有许多小玩伴,夏天能吃上一根凉冰棍、冬天能有一串冰糖葫芦的日子很快乐。在我5岁的时候,妈妈带着我和10岁姐姐荷花、3岁弟弟萱草从外地来和爸爸团聚。在这个被当地人称为"科研所"的地方,妈妈和爸爸结束了长达十几年两地分居的生活。从此,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30)
<正>尊老爱幼,与人友善,是我们家的家训。但身为父母,我们并不只是说说而已,身教重于言传,我觉得这点尤为重要。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你如果亲自去行动,他们是看得到的。如在对待长辈方面,我们孝老爱亲,多为父母做些事,孩子看在眼里,也会耳濡目染。记得一年暑假,我和几个朋友带着各自的孩子去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游玩。晚上在餐馆吃火锅,因玩了一下午,大家都很饿,我刚把牛肉涮好,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夹起就往自己嘴里塞。儿子却没有像其他小  相似文献   

13.
我的童年     
《Planning》2017,(12)
<正>我的童年,总与我的弟弟有关。父亲终日干着他的瓦工老本行,母亲一人侍弄着七八亩农田,一天到晚忙农活儿。我们弟妹三人就跟"梯子蹬儿似的",弟弟小我五岁,我上小学前主要任务就是帮着母亲带他。我也是个贪玩的孩子,孩子看孩子,有太多的不靠谱。初冬季节,我把不会走路的弟弟随手往大碾盘上一搁,就与同学踢起了毽子。我踢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直到弟弟哇哇大哭,我才扔了毽子抱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12)
<正>我带过的班里流传着几个故事。故事一:老师,这是前奏学校大课间的配乐是我班学生张梦涵和范世成合作录制的。每天大课间,他俩清亮悦耳、充满力量的声音在校园上空回荡。在他俩的带动下,班里的孩子都非常喜欢朗诵。毕业典礼时他们准备朗诵《少年中国说》。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中午都在排练。有  相似文献   

15.
专家问答     
《Planning》2013,(2)
<正>问:您认为家长在培养孩子学琴乐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胡雯答:家长除了培养孩子认真练琴的习惯外,还有就是要培养孩子从小养成正确的演奏习惯。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小的时候所学的东西,几乎一生都记得,可是到了年纪大的时候学到的东西,我们很快就会忘记了。我在上海已经住了40多年,可是我仍然讲得一口北京话,因为我是在北京度过我的童年的。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从小学习一门乐器就使用正确而科学的方法演奏的话,我们就可以一辈子受益,这是多么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9)
<正>我们身边许多人都已为人父母,因此很清楚往后的幸福生活里教育对孩子会有多大的影响力。你努力奋斗说不定会创造出现在自己都想象不到的多的财富,你可以把身份、财富甚至关系网都留给孩子,但是这样能确保得了他们的幸福吗?仔细一想身份、财富这些都是未知数,只有好好培养孩子的人品才最实际。不知道我家乡的人是用什么方法培养孩子的,我附近的同伴都乐于助人。想想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老人们偶尔会给我们零食,可能一年几次(那个时代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8,(33)
<正>邻居家的小东哥上六年级了,他的语文课本里那些精彩的课文我都喜欢读。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韦德的心愿》这篇课文。(开门见山,交代所读。)《韦德的心愿》主要讲述了一个家境贫寒、奶奶一手拉扯大的孩子——韦德希望在  相似文献   

18.
感动     
周日,我在新华书店看到一位农民家长,他的手里拿了两本书,走近一看都是关于孩子安全的,我不由对这位农民大哥起了敬意。在长条凳上,他说:“身在农村只能看上电视,家有两个孩子都念书,总在电视上看到学生出事儿,买本书回家自已先看看,再讲给孩子”。几句朴实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2)
<正>当班主任这几年,我时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说自己和孩子的沟通越来越困难。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孩子心情好,会和家长说几句话;要是心情不好,就一个人坐在车子里看手机,再也不像小时候那样围着家长问东问西了。也有家长抱怨说,孩子大了,父母说的话他都不怎么爱听。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关注家长究竟和孩子们都谈了些什么。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我经常看到这样一些表达:"哎呀,你怎么还在玩游戏呀!""你怎么还不起床呀?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7)
<正>6月7日,我去新城第一实验小学当了一天键盘比赛的评委,看了一百多个孩子的钢琴弹奏,得以对宁波市的少年儿童钢琴水平略窥一斑。作为评委的我,既是在评分,又是在欣赏、比较、学习,收获颇丰。七八岁的孩子才多大啊,坐在琴凳上脚都够不着地,但他们也会摇头晃脑,也会前俯后仰,也会呢昵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