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脑爱好者》2008,(10):103-103
现在最流行什么?低功耗,君不见现在大家都在寻找低功耗的机型,或是网络上的二手产品,或是库存积压的瘦身客户机。但是,这些产品虽然功耗方面大为降低,但又不能完全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多是拿来当做BT下载机使用,难道日常使用的PC就没有合适的CPU可选了吗?其实,低功耗CPU并不难找,我们身边已经有很多这样的CPU了。以Intel为例,现在Intel Pentium E2140/2160都是19W平均功耗,而稍高一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并行度分析模型的GPU功耗优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硬件功能的不断丰富和软件开发环境的逐渐成熟,GPU开始被应用于通用计算领域,协助CPU加速程序的运行.为了追求高性能,GPU往往包含成百上千个核心运算单元.高密度的计算资源,使得其在性能远高于CPU的同时功耗也高于CPU.功耗问题已经成为制约GPU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DVF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处理器的低功耗优化,而对...  相似文献   

3.
《电脑爱好者》2013,(15):98
毫无疑问,"轻薄本"将成为笔记本未来发展的主流形态,因此也成为了Intel与AMD两大CPU巨头的角力主战场,而AMD新一代主打低功耗的APU则因28nm和SoC的特性备受瞩目。接下来,就让我们花五分钟时间,快速了解低功耗版新APU的定位和特色吧。  相似文献   

4.
现在最流行什么?低功耗,君不见现在大家都在寻找低功耗的机型,或是网络上的二手产品,或是库存积压的瘦身客户机。但是,这些产品虽然功耗方面大为降低,但又不能完全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多是拿来当做BT下载机使用,难道日常使用的PC就没有合适的CPU可选了吗?其实,低功耗CPU并不难找,我们身边已经有很多这样的CPU了。以Intel为例,现在Intel Pentium E2140/2160都是19W平均功耗,而稍高一  相似文献   

5.
大家最近可能会发现,AMD新上市处理器的包装上,突然多了张“ENERGY EFFICIENT 35W”或是“ENERGY EFFICIENT 65W”的标签,这其实是AMD推出的低功耗处理器。再联想到之前,Intel在推出酷睿2处理器时,宣传重点之一就是“功耗降低40%”。我们可以看到,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不断降低处理器的功耗,已经是大势所趋。低功耗处理器到底有什么改进,又如何识别它们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现代计算机》2007,(8):46-47
CPU进入低功耗时代在今年6月5日,AMD发布了全新一代基于65nm Brisbane核心工艺制造的Athlon X2 BE-2000系列处理器中的两款产品——Athlon X2 BE-2350和Athlon X2 BE-2300。此次AMD全新系列的推出会拥有哪些特点呢?简单地说,技术革新主要来自功耗控制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市场半月谈     
全新包装,AMD新推低功耗双核速龙处理器 去年,AMD也曾推出过35W低功耗的双核处理器,不过由于售价等各方面的因素,它们并未大量上市,功耗65W的产品依然是AMD处理器市场上的主流。在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的今天,AMD再次将目光锁定在低功耗处理器上,推出了功耗仅为45W的速龙X2 4850e、速龙X2 4450e和速龙X2 4050e。  相似文献   

8.
瞭望 《现代计算机》2007,(12):115-115
我们一直强调,无论是CPU还是GPU,在获取高性能的同时,都不应该以高功耗作为代价,那并不是技术进步的表现。而在这一点上,Intel与AMD所持的态度都是一致的。随着CPU功耗的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TDP和功耗的话题,下面的话题主要围绕CPU的“功耗”和“TDP”这两个名词展开讨论,以帮助部分读者走出对两者理解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随着AMD新一代AM2+处理器的上市以及随之带来的Cool'n Quiet凉又静2.0节能技术.AMD主板也将具备节能功能。因为在凉又静2.0节能技术中.AMD为我们带来了PSI(Power State Indicator)功耗状态指示器这一功能。在CPU负载较低时.打开PSI功能后.主板将关闭多余的供电相位.以提升AM2+平台的转换效率.而在CPU处于高负载工作状态下.  相似文献   

10.
赵明 《电脑时空》2012,(3):22-22
长久以来谈起低功耗处理器基本上大家都会将其与低性能划上等号,这不仅反映在CPU的处理速度上,更是反映在那可怜的显示性能上。2011年随着两大芯片阵营相继推出新的处理器,融合了GPU的较高性能的低功耗处理器也浮出了水面,本期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款采用了AMD低功耗E-450处理器的13英寸笔记本一ThinkPadE325。  相似文献   

11.
《新电脑》2006,(9)
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以CPU升级为中心的PC升级。无论AMD还是英特尔,始终在争论的无非就是性能一个主题。如今,“功率”成为新的争论焦点,功耗性能比也替代了性能成为评价CPU的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12.
CPU发展到目前阶段已经不仅仅是追求性能,更好的稳定性,更强的多任务处理能力、更低的功耗以及更加完善的安全性才是全面发展之道,Cyoix与全美达退出之后,CPU竞争格局由三足鼎立转变为“两强争霸”然而这并没有阻碍技术前进的步伐,无论是Intel还是AMD,近期都在加快技术研发进度,CPU也即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相似文献   

13.
AMD产品一直以高性价比赢得市场青睐。之前市场上的AMD处理器,主要是采用面向中高端的Socket 939接口和面向低端的Socket 754接口,而随着AM2处理器的出现,AMD统一了中高低档次的CPU接口,并整合了DDRⅡ内存控制器,而且, AM2接口的CPU可以支持虚拟化技术,同时拥有更低的功耗,所以用户如果选择  相似文献   

14.
《电脑爱好者》2014,(20):86-87
正现如今CPU和显卡的功耗越来越高,让家用电脑成了"电老虎",原本定义在低功耗的整合平台也是如此光景。为了摆脱这样尴尬的情况,我们选择一些高性价比、低功耗的平台搭配十分有必要性。入门平台好选择AMD旗下的APU上市之后,就解决了很多入门平台的游戏需求。在这里,就以A8-5500这款处理器为例。虽然65W的功耗看着并不低,但APU内部集成的HD7560D核芯显卡,却可以省下一个低端显卡的花费,因此总体上来看绝对超值。更为重要的是,相比A8-5600K来说A8-5500只是缺少了超倍频功能,主频也只是从  相似文献   

15.
功耗已经成为高性能微处理器设计的最大挑战之一。每一代CPU的速度和复杂度的迅速增长超出降低电压和减小特征尺寸所带来的益处。这就需要在满足所有其它设计约束的同时,不断地提出新方法来降低功耗。文章首先概述了CPU的功耗问题,并描述了低功耗设计的主要趋势。其次,主要描述了高性能 CPU的功耗源和系统问题,以及过去实际设计中所采用的一些技术。最后,阐明了未来的一些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大众硬件》2006,(6):18-18
ATX2.2版电源2.2版推出主要是应对双核心处理器的高功耗。INTEL双核心CPU功耗为130W,AMD为110W。CPU功耗的增加,导致现有电源可能出现问题,表现在开机瞬间峰值电流达到21.5A。同时,+12V电压跌落到10.78V  相似文献   

17.
APU被AMD视为未来发展中最重要的产品,它具备同时抗衡英特尔和NVIDIA的错位竞争优势,是AMD同时用高性能CPU、GPU技术浇灌出的核心产品。在前几代APU上,AMD已经按照当初的设想,初步完成了CPU和GPU在物理结构上的融合。接下来,AMD将在内部架构层面完成CPU和GPU的进一步融合。  相似文献   

18.
夕阳 《数码世界》2006,5(15):48
AMD产品一直以高性价比赢得市场青睐.之前市场上的AMD处理器,主要是采用面向中高端的Socket 939接口和面向低端的Socket 754接口,而随着AM2处理器的出现,AMD统一了中高低档次的CPU接口,并整合了DDR Ⅱ内存控制器,而且,AM2接口的CPU可以支持虚拟化技术,同时拥有更低的功耗,所以用户如果选择AM2接口平台的话,今后升级起来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19.
赵礼海 《电脑》1997,(12):7-8
各位精明的读者肯定还记得本刊前几期曾着力介绍过包括INTEL、AMD在内的各大CPU厂商,由于AMD现时所推出的K6 CPU,给清一色的 INTEL CPU世界带来了不少的波动,因此我们在本期文章中,将对AMD作一全面的介绍! 虽然K6拥有很多优点,但以现时的情况来看,AMD旨在以 K6 CPU打败INTEL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随着INTEL所采取PENTIUM绝产、PENTIUM MMX降价等策略,AMD K6的价格优势已经不存在了,如 AMD也随之降价(AMD也确实曾经这样做了),以恢复原有的价位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当嵌入式系统进入IDLE状态,CPU可以进入到低功耗模式,系统功耗会降低。但在一般的嵌入式系统中,当系统进入IDLE状态后,即使没有其他设备中断,实时时钟中断也会不断唤醒CPU,这样就会大大增加系统的功耗。本文通过对实时时钟系统的修改,延长了实时时钟中断间隔,使CPU长时间处于低功耗模式,从而大大降低了系统功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