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广州中心城区河涌滨水景观环境综合整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广州中心城区河涌滨水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和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根据河涌水系规划,对中心城区河涌进行综合整治,通过引水、水质净化及堤岸处理等技术措施,建设以水为主题的河涌绿地环境,并结合河涌周边城市区域的功能定位、文化传承、生活形态构建城市滨水生活空间,使河涌空间格局和景观构成真正富于广州味道,成为承载广州式生活的空间载体,修复城、河关系和人、水关系,重建充满活力的城市滨水空间环境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滨水空间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人们生性爱水的特质。对滨水空间的打造满足了人们感官需要以及对生态功能的要求。根据城市滨水空间的植物景观特点与周边环境特征,可将其分为自然式滨水空间和城市开放滨水空间两大类。 自然式滨水空间植物景观自然式滨水空间通常以自然的植物群落为主,没有过多的人工构筑物,驳岸亦多为模仿自然的生态驳岸。依照植物造景方式,大致分为开敞式、疏林草地式和郁闭式三种植物景观类型。·开敞式滨水植物景观开敞式滨水植物景观多由地被和草坪等低矮植物组成,位于平地或缓坡之上,鲜有乔、灌木,且多为孤植点景。该景观空间通透感较强,视野开阔,可以直接满足游人欣赏、亲近水体的需求,往往成为滨水空间中人们集会、游赏、沐浴阳光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3.
当今景观规划设计中,对水要素的理解已经拓展到生态、文化、工程等多个领域.水景观要素设计是现代社区建设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一.文章通过对四川新津"尚水上城"概念性规划设计实践,提出了统筹水景观的策略和将其贯彻到社区规划中的理念,并运用了相应的水景观要素形态、生态、景观、文化一体化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4.
一、中心区的规划建设成就 广华中心区的景观面貌呈带型,国外称作“中心带型”。中心带由限定性建筑和交通干道划分拥有大片绿地和按规划分布的各类公共建筑组成可步行的商业、文化、娱乐或行政的公共活动空间。与一般区片相比,密度较小,具有丰富的天际轮廓线。重要的或  相似文献   

5.
苏南乡村是我国乡村发展的先行区,具有复杂的水网空间特征,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殊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乡村水域网络破碎化、乡村生态风险增加等问题凸显。以苏州昆山长白荡片区为例,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克里金插值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景观干扰度分析、景观脆弱度分析,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在风险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基于韧性的适应性、冗余性、鲁棒性特征,从构建抗干扰性生态网络、重组多情景功能分区和完善自适应循环体系三个层面提出苏南水网乡村韧性规划策略,为水网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查君 《规划师》2005,21(2):55-58
山东淄博职业学校校区规划以景观生态学为导向,以网格划分斑块,将大型的绿色斑块与水体斑块集中布置在校区中心,形成“绿色中心”,并围绕其布置教学区、生活区,以院落与景观轴线组成生长模式.满足大学校园的有机生长要求。  相似文献   

7.
俞绳方 《城市规划》1991,15(4):51-54
水景观是苏州历史最有代表性的古城风貌之一。本文在研究苏州城市水环境、古城双棋盘格局、水与人工环境相结合等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苏州发掘、恢复水景观的规划构思和传统水景观的规划设计手法,有利于继承、宏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郑州大学新校区的滨水景观形式的调查及文献查阅,总结出滨水景观常见的几种形式,按照审美原型可以分为两大类型:自然式和规则式;按照景观要素,可大致分为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从时间上可分为:现代景观、古典景观、新中式景观;根据基地范围可分为线式、点式、渗入式等。经过景观评价,该处较好的景观有:风台荷香。整体校园滨水景现形式中与周围景观的融合度和新颖性方面表现较为优异。  相似文献   

9.
杨玉培 《四川建筑》1994,14(2):25-26
一、城市水环境、水景观自古以来,人类的社会文明都是沿着主要河流流域发展起来的。埃及的尼罗河,中国的黄河,是埃及和中国这两个文明古国的发源地。我国的重要城市都是沿着黄河、长江、珠江等几大水系流域或依天然大水面而分布和发展。发展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一时一刻都离不开水。水是城市的命脉。城市绿化是人们在城市环境因素基础上利用绿色悄物这一生物因素进行的环境建设,绿化同样离不开水,绿化和水环境有机结合的水景观.是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城市景观c成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水环境。城市的选址和建设、经济和…  相似文献   

10.
邱强 《规划师》2006,22(4):26-29
重庆都市区规划根据都市区"两江、四山"山水格局特征及"以十大景观生态元建设为核心,以生态廊道保护为重点,以各城市建成区为生态斑块,以外围郊区农田、林地为生态基质"的景观生态安全结构模式,结合都市区"北移、东进、西拓"的空间拓展态势,采用"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格局形态.  相似文献   

11.
苏南乡村地区一直是中国乡村建设的先行区域,特殊的纵横交错的水网结构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呈现出其他地区不具有的复杂性和生态特殊性。随着城镇的扩张,乡村的发展建设使其水网空间的平衡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传统单一静态的规划方法逐渐显示出无法适应经济、社会等发展要求的缺陷。苏南乡村地区以水为核心,从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视角下探究水网乡村的适应性规划策略更加适应当前的乡村现状和需求。以传统水网乡村空间形态转译为基础,建立水生态系统供需服务评估体系,在评估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能力的基础上,分析供需分异模式及供需矛盾。从构建乡村水域空间生态格局、乡村水域空间功能分区规划,以及乡村水域空间多情景预判3个方面,提出苏南水网乡村的适应性规划策略,并为水网乡村的生态实践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纪立芳 《华中建筑》2011,29(4):141-143
苏南彩画是江南彩画的重点,通过调研了解到苏南民居彩画极具地方特色,全文重点梳理了苏南民居清代彩画的发展趋势、彩画特征、工匠传承、以及与北方苏式彩画的差异,最后试分析苏南彩画失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不同区域古树名木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古树名木为研究对象,分析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3个气候区域,5种绿地类型(村落、寺庙、园林景区、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中古树名木种类组成、特有古树分布及年龄构成特点。在人文历史和气候的共同作用下,各个气候区内不同绿地类型中古树名木的物种组成和年龄结构有较大差异。根据各区域社会经济现况,建议苏南地区应进一步加强园林景区中古树名木历史文化价值开发,并在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强古树名木的宣传和保护。苏中和苏北地区可挑选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超高龄古树,开展以古树名木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14.
苏南水网地区乡村地域特色保护与发展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的地域特色是一定区域范围肉居民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特殊表现。苏南水乡在其独特的水网环境基础上经过长期自然演变后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然而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乡村建设逐渐迷失自己的方向,导致乡村地域特色逐渐消逝,成为“干村一面”的城市向外扩张的一部分。通过对苏南水网地区乡村地域特色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并剖析目前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乡村特色缺失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旌,为我国的乡村地域特色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方冉 《安徽建筑》2006,13(6):44-46,48
山西的戏曲文化历史悠久,戏场建筑较为兴盛;其地处中原地区,气候干燥,故遗留下来的戏场建筑的数量多,价值也很高。文章通过对晋南戏场建筑考察分析比较,剖析元和明清不同时期戏场建筑的发展状况、戏场建筑的群体布局、单体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潘莹  黄悦  施瑛 《南方建筑》2022,(2):55-63
西京古道是沟通岭南与中原的古代交通要道,也是民族民系迁徙、融合之路。西京古道乐昌段位于湘粤两省交界,沿线聚集了大量来自江西、湖南、福建的移民聚落。以西京古道乐昌段沿线的湘赣籍和福建籍移民聚落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迁徙源地、路线、时段、迁移方式进行考察,并运用建筑类型学的方法分析移民聚落空间形态与民居形制,通过比较不同原籍的移民聚落形态差异,探讨移民在家园再造时受到的原乡文化影响以及在他乡产生形态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湘赣籍聚落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南北两个片区,北片区聚落形态与原居地湘南、赣中地区聚落相似度高,南片区和福建籍聚落形态接近且具有明显的客家风格特点。从而总结出移民聚落形态的形成机制不仅与移民迁徙历程有关,还包括迁出地、途经地文化的影响、对新居地环境的适应以及与周边族群的文化融合,并且反映在与方言文化现象上的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陈方 《城市建筑》2014,(11):69-69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特色。豫南大别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文化背景孕育了独特的乡土文化与乡土民居聚落。对该地区民居聚落空间及民居单体形式的研究,将为我们翻开久远的乡土记忆,也将铺开一条乡土的新生之路。  相似文献   

18.
Cities have suffered from urban heat island (UHI) effect due to rapid urbanization, which can be effectively adjusted by urban green space. Taking the community parks in central area of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size and shape of smallscale parks to mitigate the UHI effect.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was retrieved from Landsat 8-OLI remote-sensing image of 2019. The 52 studied community parks were identified with ArcGIS 10.4, and classified by kernel building density. The threshold-size and optimal shape of community parks to mitigate UHI effect were then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with the increase of buffer ring distance around the community parks, the cooling intensity decreased and the cooling extent were mostly less than 180 m; 2) the area, shape, and the NDVI of the parks we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oling intensity; 3) the cooling intensity of community parks under a high kernel building density was better, with a higher threshold-size (0.848 hm2) than that of the low ones (0.384 hm2); and 4) the optimal cooling intensity would occur when the park in a shape of circle or square. In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small green space should be planned in the areas under a high building density. Through renewal design and refined management measures in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urban green spaces in mitigating the local UHI effect can also be expected.  相似文献   

19.
王志宪  虞孝感 《规划师》2005,21(4):25-29
规划和建设江苏沿江地区的城市走廊可以发挥沿江城市的整体效益,加速沿江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发达的沿江交通线及已建和在建的6条过江通道是构建沿江城市走廊的基础,规划建设沿江地区城市走廊的环境条件已基本成熟。沿江城市走廊可规划建设3条城镇密集的发展轴和3个联系密切的城镇组团,其中宁通、宁苏2条沿江发展轴是城市走廊的中心轴线。  相似文献   

20.
1996年~2004年江苏省县市城市化水平空间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2004年,江苏省县市城市化发展水平空间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各县市城市化水平差异有所缩小,但区域差距仍然显著,且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工业化发展速度等的不同,各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随着"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沿江城市带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成为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隆起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