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浪底水库移民安置区温孟滩河段河道整治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库拦沙运用期冲刷严重的初始河道地形条件下遭遇大洪沙皇 ,河热变化不大,河道整治工程对大水是基本适应的,但存在个别工程入流过死,局冲深大和送溜不力等情况。本文对局部冲刷的基本规律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末期温孟滩河段河床下切较大情况下大遇大洪水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初步认识到温孟滩河段整治工程基本能适应大洪水的作用,河势没有出现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温孟滩河段历史上河势变化巨大,50年代末至70年代大力整治河道后,河势趋于规顺,流路基本得到控制。温孟滩区面积宽广,洪水漫滩在下游起到自然滞洪作用。为配合小浪底水库移民安置区建设,1996年将该河段左岸控导工程以防护堤贯连,把温孟滩区进行封闭,使河道缩窄,将来同流量水位将有一定的壅高;小浪底水库距温孟滩仅20余km,水库建成后拦沙运用期间,该河段首当其冲,河道将发生严重冲刷,须准备充分的备防料物,大力修守,保持这一河段完整的工程体系,避免其对下游河势变化的影响,同时联系到花园口至东坝头确保河段的河道整治工程,亦要进一步巩固完善,打一场攻坚战,争取小浪底水库建成后,清水下泄期使下游河道保持比较稳定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回顾了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的历史情况,重点研究了小浪底水库运用50年内不沙条件下下游游荡性的断面开矿和河相关系(包括河道水面宽、平均水深、平均流速、河相断面系数等方面的变化),对比了花园口和高村两粘面在水库动用前、拦潲动用玫蓄清排浑运用各阶段河相关系各变量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建成运用后,黄河下游游荡性游荡性基本未变。为了确保防洪安全,对该河段仍需积极进行整治,修筑控导工程,缩 相似文献
6.
7.
8.
在河漫滩建设公路可能对河流行洪及整治工程产生干扰,为了兼顾河漫滩开发与河道行洪安全,必须对拟建工程选线进行科学分析与影响评价。以黄河小浪底水库下游右岸河漫滩内拟建公路为例,借助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方法,首先研究了未来水沙条件下,公路涉及河段河床边界和控制断面洪水位的变化及预测确定方法;然后通过洪水数值模拟分析与冲刷计算,对有无工程建设的河道洪水位、河势变化及整治工程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滩区建路选线远离主槽、顺河道行洪方向布置,工程建设对漫滩大洪水的影响很轻微;预测未来25 a遭遇10 000 m3/s漫滩洪水时,因建路引起局部行洪影响概化为3个阈值:洪水位壅高不超过0.06 m,主流流速增值不到1.6%,控导工程局部冲刷增量最大为0.17 m。研究河段整治工程体系与洪水河势有较好的互适性,可以维持中小洪水河势稳定,漫滩大洪水依然保持原有河势不变,拟建公路没有对整治工程增添新的不利影响。这种多角度的综合评估方法适用于水库影响下的游荡型河段。 相似文献
9.
10.
合理水价的确定对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区的生产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关系到移民安置区的安定团结,以及工程的顺利开展。针对水电站移民安置区水费制定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移民区水费核算需要考虑的因素及计算方法,并提出依靠库区后期扶持资金降低水价的方法,以减轻移民经济负担,促使工程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小浪底水库减淤运用方式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浪底水库具有126.5亿m~3库容,除41亿m~3库容供防洪、防凌和重复兴利运用外,剩余的库容进行拦沙和调水调沙运用。根据小浪底水库的开发任务,本文分析了水库减淤运用方式的形成条件,研究了减淤运用方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调度运用措施。在各种来水来沙组合下,不考虑非汛期人造洪峰,水库50年内平均减淤效益相当于下游河道20年不淤。减淤作用主要在前20年,以后水库长期运用,调水调沙,继续为下游河道减淤。 相似文献
12.
13.
小浪底水库对下游河道的冲刷效果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浪底水库对黄河下游河道的冲刷效果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①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以来,通过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黄河下游冲刷效果明显,至2010年10月,黄河下游河道累计冲刷泥沙19.4亿t,2 000 m3/s同流量水位下降1.6 m左右,下游河道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汛初的不足1 800 m3/s提高至4 000 m3/s;②在小浪底水库主要拦沙期的2008—2020年,下游河道基本不淤积,2020年以后下游河道快速回淤,在2028年左右回淤量达到建库前水平,届时小浪底水库拦沙期恢复的4 000 m3/s左右的中水河槽将难以维持。建议尽早开工建设古贤水利枢纽,争取在2025年前后建成生效。 相似文献
14.
小浪底水库防洪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现状,拟定了小浪底水库投入运行后的干支流水库调洪方式,分析了小浪底水库的防洪作用。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的兴建使黄河下游大堤的设防标准由现状的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即千年不用北金堤);使花园口百年一遇洪峰流量削减到16000m~3/s以下(即百年不用东平湖新湖区);使花园口22000m~3/s以下的较大洪水削减到10000m~3/s以下(即不用东平湖滞洪区);发生万年一遇洪水时,只需用北金堤滞洪区少量分洪即可;将三门峡水库对“下大洪水”的运用机率由十年一遇减少至百年一遇,各种级别洪水的蓄洪量均有较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5.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1999年11月~2007年10月小浪底水库拦沙初期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小浪底水库运用8年来,累计冲刷量为10.549亿m3,其中汛期冲刷量占全年冲刷量的69%,花园口洪峰流量大于2 000 m3/s的洪水冲刷量占总冲刷量的38%,6次调水调沙冲刷量占总冲刷量的20%;②下游河道冲刷量具有两头大、中间小的特征,冲刷强度沿程逐渐减弱,高村以上河段的断面形态调整为展宽和下切同时进行,高村以下河段以下切为主;③下游河床明显粗化,主槽过流能力明显增加;④平滩流量基本为3 650-5 800 m3/s,部分河段仍小于4 000 m3/s的低限标准. 相似文献
16.
对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冲刷情况及调水调沙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调水造峰期间下游河床冲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小浪底水库10 a调水造峰与清水冲刷,黄河下游河道主槽排洪能力已经得到有效恢复,为利用洪水排沙创造了有利条件;连续10次调水调沙,冲刷效率逐步降低,且存在排沙期下游河道淤积、流量沿程增大等问题。洪水具有"涨冲落淤"的输沙特性,因此小浪底水库应改变目前落水时加沙的调水调沙运用方式,尽量在洪水涨水期集中排沙出库,一般情况不要再放平头峰,以提高下游河道的输沙效率。 相似文献
17.
18.
根据三花间洪水组成特性和三门峡不库调洪运用中的问题,阐述了小浪底水防洪作用在的原因;控制了三花区间超万洪量的41.5%,弥补了三门峡水库调洪运用的不足,同时利用其较大的防洪库容还可以将三门峡水库对“下大洪水”的运用机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相似文献
19.
小浪底水库建成后的黄河下游防洪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完善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将在2001年建成具有显著防洪减淤作用的小浪底水库。在简要分析黄河下游防洪的重要性、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情况和小浪底水库的防洪减淤作用的基础上,从河防工程情况和河道特性出发,指出小浪底水库建成后黄河下游防洪仍存在诸多问题,防洪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