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侧斜修井工艺是大庆油田近年来开始应用的新的修井工艺技术,主要应用于因深部油层井段套管损坏严重而无法修复的井。首先通过一般修井技术将套损井套损层位和射孔井段用水泥浆封堵报废,然后取出上部井段套管,利用上部原井井眼按照一定的设计方位和井斜角再向下侧斜钻进,完钻后下入新套管重新完井。本文针对大庆油田的地质特点,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影响侧斜方位变化的地质因素,从油田开发和侧斜施工"防碰"的角度讨论了侧斜方位设计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给出了多井同井场情况下侧斜方位设计的基本方法,经现场应用防碰成功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欢西油田锦612块、锦16块稠油油藏,在水平井采油的过程中,常规抽油泵当下泵位置(造斜段)井斜角大于50°时,泵启闭滞后,漏失量大,平均泵效一般只能达到25%。因此开发研制了满足水平井大井斜下泵需要的新型强启强闭式大排量抽油泵,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泵加大了水平井的下泵深度(大井斜下泵),增加抽油泵的沉没深度,延长了油井周期生产时间,提高了抽油泵的泵效,进一步改善了水平井的采油效果。  相似文献   

3.
曙一区杜84、杜229块超稠油油藏,具有油层埋藏浅、油层厚度大、原油粘度高、边底水活跃等特点,在水平井采油的过程中,常规抽油泵当下泵位置(造斜段)井斜角大于50°时,泵启闭滞后,漏失量大,平均泵效一般只能达到30%。因此开发研制了满足水平井大井斜下泵需要的新型强启强闭式大排量抽油泵(φ95mm),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泵加大了水平井的下泵深度(大井斜下泵),增加抽油泵的沉没深度,延长了油井周期生产时间,提高了抽油泵的泵效,进一步改善了水平井的采油效果。  相似文献   

4.
管杆偏磨在抽油井生产中较为普遍,抽油杆断脱约占检泵作业井次的20%。根据已发现杆管偏磨井段防偏磨不全面,容易出现新的偏磨井段。为了提高抽油井防偏磨设计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可以利用井斜测井数据指导抽油井防偏磨设计,用井斜角和井斜全角变化率反映偏磨程度,选择与偏磨程度相适应的防偏磨工具;另一方面应用或改进内村油管、抗磨接箍、抽油杆扶正器等防偏磨工具,应用抽油杆底部加重、螺杆泵举升等防偏磨技术。经过实际应用,抽油井防杆管偏磨取得显著的效果,达到了延长检泵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一、背景介绍 永89-斜2侧平t井是一口与广利油田永89一斜2同井口,构造位置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央断裂背斜构造带永89区块的开窗侧钻水平井。原井永89一斜2井是在广利油田施工的一口生产井,设计井身结构为直一增一稳的定向井,造斜深度为2169.00m,设计井深3421.14m,钻探目的是向东北扩大永89-斜1区块沙四段含有面积,  相似文献   

6.
影响抽油井管杆偏磨的因素主要有井斜角、全角变化率、井深轨迹剖面、中和点的位置以及地层的蠕动、油套管的变形、流体性质、井下工况等都会引起和加剧油管杆的偏磨。抽油井管杆偏磨要从油井的开钻开始油井投产之前根据设计软件以及相关的参数要求对下井杆柱组合进行优化设计,从源头上杜绝偏磨现象的发生。其次是使用对油杆扶正器、多功能悬绳器,油井使用防磨旋转井口等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7.
安22—2X井是华北油田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安22断块的一口大斜度、变方位、双靶、三维绕障定向井施工中最大井斜48.6°,两靶间垂深差值小且受地质因素的影响,必须穿越安22—1X井,和两口井存在防碰绕障,最近的实际绕障距离小于10m,造斜段长达541.38m,钻井施工难度大。从地质设计、工程设计、剖面优选、钻具组合和防碰绕障施工、井下安全等方面采取了严格的工艺技术和优化方案,保证了钻探任务的完成,实现了地质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大井斜侧钻井施工中,岩屑床的形成机理及其危害,分析了清理岩屑床——即井眼净化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提高大井斜侧钻井井眼净化效果的方法:选择合理的环空返速,优化钻井液性能,滑动钻进与复合钻进相结合,分段循环和短起下,重塞配合高速旋转钻具携岩;该方法在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苏里格气田大井眼钻井主要存在以下施工难点:一开易发生井口垮塌、排量较大、施工风险高;二开无法实现一趟钻,需提高承压堵漏水平,造斜段定向效率低,钻头磨损较快、机械钻速低,超大扭矩是大井眼施工巨大障碍;三开扭矩高、钻时大、钻头磨损快,套管刚性强,对井眼轨迹及磨阻要求高,井下风险高,对完井通井质量要求极高。针对苏里格气田地质特点,大井眼钻井施工前,需提前做好防塌、防漏、防掉措施,施工过程中,需要预防造斜段、水平段的复杂情况;一开钻进:大排量、大循环、高转速;二开钻进:直井段提高机械转速、造斜段优选钻头与螺杆;三开水平段钻进:提速减少定向时间、根据临井卡层提前预判,避免钻遇泥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针对塔河油田12区钻井施工过程中普遍出现的深井段小井眼井斜问题,分析了该区几口井施工情况,以TK 1228井为例,具体考虑了地层特点、井身结构、施工环节,得出了井斜的主要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侧钻解决办法。现场采用的一系列工程措施,简单、经济地解决了井斜问题,提高了钻井速度并降低了钻井成本。该井井斜问题的解决方法为该地区小井眼防斜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前煤层气井一般采用油管排水,环空产气的排采工艺,普遍存在井口漏气现象。煤层气井井口漏气不仅给正常生产带来安全隐患,造成气井供气量的普遍下降,而且对环境不利。如果能够对煤层气井泄漏气进行有效回收或封堵,不仅能够大大消除煤层气井场的安全隐患,增加煤层气井的单井供气量,还能积极响应国家环境保护号召,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和效益,因此防漏堵漏是煤层气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现场调研发现,煤层气井漏气现象主要发生在井口盘根盒和排水口两个部位,遇明火可以燃烧,单井漏气量多的可达80 m~3/d~200 m~3/d。为有效遏制煤层气井口气泄漏,提高气井产量,研究探索改变现有的常规排采工艺,尝试油管产水产气地面再对水气进行分离的排采工艺。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不同井侵类型、井型的油井,压井期间井口压力变化有所不同,本文针对气大井及水平井压井过程压力变化情况进行了探讨,指导上述两种较复杂井况压井方式及压井液的选择,做到合理压井,减少地层伤害。  相似文献   

13.
《化工设计通讯》2019,(10):251-252
针对定向井钻井作业过程中的轨迹控制问题,结合我国定向井钻井作业现状,首先阐述在定向井钻井作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然后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定向井钻井作业过程中轨迹控制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为定向井钻井作业的开展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在进行定向井钻井作业过程中,需要注意减小最大井斜角、选择最合理的井眼曲率两大关键问题,其主要的关键技术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直井段的关键技术、造斜段关键技术、稳斜段关键技术以及水平段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井况不断恶化,侧钻井、定向井不断增多,受井斜的影响,井内管杆泵偏磨加剧。针对此类问题,开展了三维井身轨迹在大狗腿度井工艺设计方面的深入研究,使泵加深工艺设计能够综合考虑大井斜和大狗腿度影响,也指导了大狗腿度井段分注工艺设计,提高了工艺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5.
垣平1-7井是垣平1区块的一口水平采油井,该井设计井深3791.00米,垂深1604.18米,井斜90.82o,方位39.89o,1102.71m开始定向造斜,定向造斜段进尺669.29m,水平旋转导向钻进至井深3372m完钻,水平段进尺1600m。二开井段1643.00m,大井眼段贯穿嫩江组、姚家组和青山口组,包括大段的紫红色泥岩和青山口灰黑色泥岩,控制钻井液性能难度大。该井二开采用硅基阳离子水基钻井液体系。三开采用油包水钻井液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论述了最佳入窗井斜角存在的必然性,分析了与最佳入窗井斜角相关的因素有油层产状、油层厚度及造斜工具最大造斜率,其中油层产状包括油层倾向和倾角。根据钻井轨迹在油层中的调整方向,将油层分为水平油层、下倾油层及上倾油层;通过将油层形态与轨迹调整理想化,针对水平油层、下倾油层及上倾油层分别建立模型,并得出了三种模型下的计算公式。依照临盘油田水平井的特点及要求,给出了水平油层模型下最佳入窗井斜角与相关参数变化情况对照表,可提高水平井入窗井斜角选择精确度。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延长石油常用的石油测井测斜仪器及其测量原理,分析了其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及其来源。针对井眼姿态测量中主要测量参数之一的井斜角,利用前馈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以测量井斜角为输入、期望的井斜角为输出的三层BP神经网络模型,并用实际测斜仪器的测量数据进行现场测试。实验数据表明,采用该BP神经网络补偿算法,可将井斜角的实际测量精度从提高至以内。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老井Q50井井身结构及完井管柱等进行分析,进行了Q50C井井身结构优化设计、井眼轨道优化设计、施工步骤优化及固井完井优化等技术研究。侧钻井Q50C井施工安全顺利,无事故及复杂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深入分析管柱结构、生产参数、泵挂深度、井液物性、井况等引起偏磨的各项因素基础上,提炼出偏磨井分析判断模式,运用现场分析并不断完善,可以用来指导现场技术人员抓住每口井偏磨的主次要因素。同时,再结合现有的工艺技术,得出偏磨井工艺配套治理模式,通过模式的建立,给偏磨井的治理指明思路。  相似文献   

20.
实时准确的监测煤层井积液面变化是制定合理排采工艺的依据,对提高煤层气产量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现有煤层气井监测浅液面、合层排采时液面下降至下层煤之下时精确度差,甚至无法测量等问题,利用次声波穿透性强的特性设计一种新型煤层气井积液面监测系统。该系统由井口装置、GPRS无线传输、远程监控中心组成。微处理器采用STM32嵌入式系统,实现次声波与监测控制、信号采集处理、通信数据传输等,软件包括信号采集处理、数据传输、积液面高度计算等子程序。系统经过现场运行测试,实现煤层气井积液面的实时高精度监测,为制定合理排采制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