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神东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浅埋煤层,神东矿区在进行第一柱采煤层开采时曾采取房柱式开采,因此在进行第二柱采煤层开采时部分矿井存在工作面过上覆采空区及煤柱区的现象,这进一步引发了许多技术难题。据统计,由于上覆煤柱的影响,工作面在推进的过程中曾发生多起压架事件。如何确保工作面在煤柱区下的安全高效高产,是矿区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
段微亮 《河北化工》2013,(12):41-44
基于近距离采空区下无煤柱连续开采过程中顶板垮落、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对工作面巷道的影响,分析回采上覆煤层后底板岩层移动变化规律,研究近距离采空区下巷道集约化布置沿空留巷方式,总结近距离采空区下沿空留巷围岩矿压变化规律,合理选择沿空留巷巷道支护形式,探索并实践近距离采空区下无煤柱连续开采技术,解放了近距离采空区下采区区段及其他保护煤柱资源,本质上做到了采区的集约集中化高效开采及资源高效利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基于近距离采空区下无煤柱连续开采过程中顶板垮落、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对工作面巷道的影响,分析回采上覆煤层后底板岩层移动变化规律,研究近距离采空区下巷道集约化布置沿空留巷方式,总结近距离采空区下沿空留巷围岩矿压变化规律,合理选择沿空留巷巷道支护形式,探索并实践近距离采空区下无煤柱连续开采技术,解放了近距离采空区下采区区段及其他保护煤柱资源,本质上做到了采区的集约集中化高效开采及资源高效利用,具有推广廊用价倌.  相似文献   

4.
通过论述首采区概况,采用"三带"判别法和围岩平衡法等方法计算并分析了3下煤层开采后,3上煤层的上行开采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当3上煤层和3下煤层层间距与3下煤层采高比值小于4.5时,3上煤层不能进行上行开采,当层间距与采高比值大于4.5时,采取一定安全技术措施后,可进行上行开采。  相似文献   

5.
马脊梁矿锅炉房下伏采空区属小窑开采形成,开采时间为近二、三十年。由于小窑经济能力的限制,一般是人力作业,开采范围小,开采深度浅,多在50米深度以内。煤层开采方式以老式巷柱式和房柱式为主,一般是地面沿煤层倾向直接向下开采。矿柱的留设极不规则,顶板仅做临时性支护,回采后任其自然垮落。上覆的岩层冒落塌陷,自上而下形成冒落带、裂隙带和整体移动带(弯曲带)并引起地表变形,形成的采空区形状极不规律。  相似文献   

6.
纪传东 《河北化工》2013,(11):9-11,30
针对某矿8号煤层和9号煤层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开展其可行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8号煤层和9号煤层近距煤层上行开采的技术方案切实可行,采取快速推进、人工假顶、高额定工作阻力支撑掩护式支架等技术措施,可有效改善8号煤层的下沉状态,实现8号煤层安全高产高效回采,取得了良好技术经济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推动了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梁晓青 《山西化工》2022,(3):142-144
近距离煤层在开采过程中易形成采空区和残留的区段煤柱,会导致其下部煤层的顶板结构和应力条件发生变化,从而使巷道围岩变形严重。以晋邦得矿为研究背景,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煤层与采空区交接应力分布及底板应力分布进行模拟分析,确定了下煤层巷道合理布置位置,同时通过对上工作面不同回采范围下煤层巷道变形进行分析发现,当上煤层工作面回采距离为0 m~60 m时,煤层巷道变形量最大,而当工作面回采大于60 m时,巷道变形量较小,巷道较为稳定。本研究为近距离煤层开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神南矿区张家峁煤矿常家沟水库周边浅埋煤层群开采现状,将保护煤柱沿宽度方向划分为矿压影响区和有效隔水区,并提出对煤层群中的上煤层开采,矿压影响区采动对煤柱破坏和影响而形成的屈服区宽度,对于煤层群中的下煤层开采,煤柱留设的原则是保证上煤层的保护煤柱不受采动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开采巷道合理布置位置,在确定巷道采用内错式布置形式情况下结合FLAC3D数值软件,建立了重叠、内错6m、8m、10m巷道布置模型,通过围岩变形量等参数分析,确定内错8m较为适宜;建立了宽度沿空3m、4m、5m、6m煤柱计算模型。分析可知,沿空掘巷煤柱宽度为4m。  相似文献   

10.
在煤场开采时,部分矿井可能会存在覆房采空区和煤柱区,当然,这些现象的发生,也给煤层开采过程增加了难题。接下来,本文通过研究煤层采场矿压规律和支架合理工作阻力理论,使煤矿开采工作时人们能够对矿压规律和支架状况有充分的掌握,同时也能在这其中发现煤矿开采工作的种种问题,从而为开采实际中的难题制定了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关永强 《河北化工》2014,(1):68-70,73
为了找到矿井承压水上带压开采的有效方法,对峰峰矿务局四矿4804(4904)、4806(4906)两个近距离煤层协调开采工作面的底板岩体移动规律进行观测研究,研究表明:近距离煤层采用上下工作面协调开采的方法,并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能有效地控制矿山压力、减轻工作面的采动影响程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了煤层底板破坏深度,也就相对增加了底板隔水层的厚度,减少了煤层底板突水的几率,从而达到安全开采的目的。因而近距离煤层协调开采是承压水上带压开采防止煤层底板突水的有效采煤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目的在于总结国内外缓倾斜和倾斜金属矿山开采所引起的上覆岩层崩落与地表移动特征及其有关参数,提出减少矿山损失的措施。文中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参数的计算方法,指出确定地表移动范围的两种常用方法:“开采主要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13.
本次研究对我国煤矿煤层开采现状及巷道支护方式进行分析,对综采工作面小煤柱开采技术情况加以研究,可将综采工作面小煤柱开采技术手段运用到各道工序中,比如:小煤柱支护固定、打贯眼、安装、封孔、注浆等工作中,进而充分发挥出该项技术工艺的作用,确保综采工作面小煤柱开采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4.
赵耀宙 《河北化工》2014,(12):69-71,77
为了保证双柳煤矿井田范围段的晋中南铁路安全运行,同时最大程度释放煤炭资源,提出了采用垂直剖面法留设井田范围内可采煤层(2、3、4、8、9号)的铁路保护煤柱,并估算了晋中南铁路下压覆资源量,同时采用概率积分法对煤柱留设宽度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井田范围内留设的煤层群保护煤柱宽度274~774 m,能够有效的控制地表变形,将铁路变形控制在国家保护等级范围内,既不影响铁路安全运行,又保证了资源最大程度的采出。  相似文献   

15.
针对遇到断层或冲击层等特殊地质条件下煤层的开采难题,葛泉矿结合现场实际,对第四系冲击层含水性进行详细研究,优化冲击层煤柱留设参数,合理确定开采上限提高矿井可采煤层储量。经过实际开采证实,煤柱优化设计完全符合葛泉东井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分析了近距离煤层开采覆岩运动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一种全新的近距离煤层开采覆岩运动规律与控制,它不仅能够克服现有煤层开采覆岩工作面临的顺槽内错、外错布置方式的缺点,而且具有抓捕力大、动作灵活、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高等优点。通过对近距离煤层开采覆岩运动规律与控制的应用研究,以期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创造出最大化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赵坡煤矿村庄压煤量占矿井可采储量较大,为了矿井的生产和长远计划,在对地面房屋不产生影响或产生轻微影响情况下对压煤进行开采。根据区域地质开采条件及地表沉陷基本规律,分析了地表移动变形的基本特征,确定了研究区域12下、14、16、17四个煤层开采的地表移动变形合理计算参数,并进一步分析了村庄下压煤开采的基本途径,确定了村下开采方案和技术措施。通过运用数值模拟分析和开采方案综合分析,设计12下、14、16、17四个煤层条带法开采工作面的合理开采宽度。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煤层重复采动时,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参数的变化。研究了要实现地表移动变形动态预计的理论基础,分析得出基于Knothe时间函数的动态预计适用于近似规则的工作面匀速开采。同时,针对不规则开采区域的一般预计模型进行改进,建立适宜于不规则开采区域的稳态预计模型。  相似文献   

19.
《山西化工》2021,41(3)
为解决传统宽煤柱开采煤炭回采率低、能源浪费以及巷道边缘位置岩层破断的问题,以5101工作面3#煤层为例在分析其地质、水文等条件的基础上,对小煤柱开采应用于5101工作面3#煤层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基于数值模拟手段最终确定小煤柱开采的最佳留设宽度参数。  相似文献   

20.
冯万里 《山西化工》2023,(11):138-140
为探究近距离煤层群的高效率开采路径,结合某煤矿的近距离煤层群的实际情况,从回采巷道布置、开采顺序和支护方案三个角度同时着手,对上行开采模式在近距离煤层群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本次建立的上行开采方案的相关指标进行现场测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为后续的方案优化提供建议,确保上行开采方案具有更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