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马铃薯全粉产品的品质与生产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贤用  杨松 《食品科学》2005,26(2):275-277
马铃薯全粉产品的品质与生产控制紧密相关,在生产工艺中采用了回填、调质等工序处理,能更好地保全马铃薯的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而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和提高工艺控制及生产控制水平,是全面提高马铃薯全粉品质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全粉产品的品质与生产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全粉产品的品质与生产控制紧密相关,在生产工艺中采用回填、调质等工序处理,能更好地保全马铃薯的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和提高工艺控制及生产控制水平,是全面提高马铃薯全粉品质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全粉产品的品质与生产控制紧密相关,在生产工艺中采用了回填、调质等工序处理,能更好地保全马铃薯的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而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和提高工艺控制及生产控制水平,是全面提高马铃薯全粉品质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全粉产品的品质与生产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全粉产品的品质与生产控制紧密相关。在生产工艺中采用回填、调质等工序处理。能更好地保全马铃薯的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和提高工艺控制及生产控制水平,是全面提高马铃薯全粉品质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全粉产品的品质与生产控制紧密相关,在生产工艺中采用了回填、调质等工序处理.能更好地保全马铃薯的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而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和提高工艺控制及生产控制水平,是全面提高马铃薯全粉品质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全粉产品品质与生产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全粉产品品质与生产控制紧密相关,在生产工艺中采用回填、调质等工序处理,能更好保全马铃薯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去探索和提高工艺控制及生产控制水平,是全面提高马铃薯全粉品质保障。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全粉产品的品质与生产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全粉产品的品质与生产控制紧密相关,在生产工艺中采用了回填、调质等工序处理,能更好地保持马铃著的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而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和提高工艺控制及生产控制水平,是全面提高马铃薯全粉品质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全粉产品的在生产中采用了回填、调质等工序处理,能更好地保全马铃薯的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而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和提高工艺控制及生产控制水平,是全面提高马铃薯全粉品质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全粉是新鲜马铃薯经去皮、切片、漂烫、护色等后脱水干燥制成的片状或粉末状产品,包含了除薯皮以外大部分马铃薯的营养物质,因此马铃薯全粉具有营养丰富、耐储的优点。作为马铃薯主粮化的原料,马铃薯全粉有助于改善和丰富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近两年对马铃薯全粉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添加了马铃薯全粉制成的主食类或者其他相关产品的开发上。马铃薯全粉品质除了与马铃薯品种有关外还受到马铃薯全粉加工工艺的影响。本文将从马铃薯全粉生产过程中的前处理和干燥两个方面对马铃薯全粉品质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全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原料,可以改善面制品的营养和品质特性,对马铃薯全粉进行适当改性处理,有助于马铃薯全粉在各类加工食品中的应用。对马铃薯全粉的改性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为马铃薯全粉的生产及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紫马铃薯全粉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完善紫马铃薯全粉的加工技术,提高产品品质。方法:对紫马铃薯全粉品质的影响因素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对产品品质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发现,将紫马铃薯进行分拣清洗、去皮、切片护色、蒸煮、60℃下干燥10h,粉碎60~80目,紫马铃薯全粉得率为20.69%;产品为深紫色,颗粒组织均匀细腻,具有浓郁的鲜薯泥香味,有润滑的沙质口感,无其他杂质;紫马铃薯全粉中淀粉占54.50%,蛋白质占7.30%,总多酚含量为466.40mg/100g,花青素含量为348.03mg/100g,其中花青素保存较多;在紫马铃薯全粉加工过程中,蒸煮和干燥处理对花青素影响最大,是生产的关键环节。结论:采用本工艺能得到品质较优的紫马铃薯全粉产品,而高温对花青素有破坏作用,生产上尽量缩短蒸煮和干燥时间并控制干燥温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不断深入,马铃薯全粉品质质量成为影响马铃薯粮食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颗粒全粉因加工工艺得到简化,良好地保持了马铃薯的营养成分,在马铃薯粮食产品生产中成为主要原料。研究在传统制粉工艺基础上,着重比较蒸煮与打浆环节对马铃薯全粉的质量因素即碘蓝值、淀粉含量、吸水能力、吸油能力和溶解度等的影响,从而优化马铃薯颗粒全粉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全粉对面包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马铃薯全粉对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马铃薯全粉能改善面包品质.马铃薯全粉的添加量为15%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马铃薯全粉对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马铃薯全粉能改善面包品质.马铃薯全粉的添加量为15%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为改进马铃薯全粉主食生产的不足,按拟定比例将马铃薯全粉与中筋小麦粉进行复配,分析复配粉的理化指标和粉质拉伸指标,以研究马铃薯全粉添加量对小麦粉品质的影响,并向复配粉中添加适量的谷朊粉,以改善其食用品质、满足主食专用粉的要求。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全粉添加量的增加,马铃薯全粉-小麦粉复配粉的水分降低而灰分增加,复配粉面团的吸水率线性增加,而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但评价值却一直减小。对于含有35%马铃薯全粉的复配粉,加入6.5%的谷朊粉可以达到馒头专用粉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丰富马铃薯主食化产品,改善烤饼的感官品质,本研究测定了马铃薯全粉与小麦粉混合粉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并以感官评分和质构特性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马铃薯全粉烤饼的制作配方。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粉能提高小麦粉的吸水率,缩短面团的形成时间,但会导致面团的弹性和筋力下降,面团的品质降低。因此,综合考虑马铃薯全粉的合适替代比例为20%;马铃薯全粉烤饼的最佳工艺配方为以小麦粉与马铃薯全粉混合粉质量为基础,马铃薯全粉添加量20%、水添加量68%、酵母粉添加量0.8%、白砂糖添加量6%。在此配方工艺下制作的马铃薯全粉烤饼具有较好的质构特性,硬度为342.63 g,咀嚼性为106.76 N。研究结果为烤饼品质的改善和马铃薯全粉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小麦粉中添加不同比例马铃薯全粉,测定其粉质特性、糊化特性及其挂面的烹煮和质构品质,探讨马铃薯全粉对小麦粉及其挂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全粉添加量的增加,马铃薯小麦混合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均降低;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先降低后升高,吸水率呈线性增加;马铃薯挂面的烹调损失率变大,最佳烹煮时间变长,硬度和弹性逐渐减小。当马铃薯全粉添加量≤20%时,所制作的挂面品质较好。马铃薯全粉的添加量、马铃薯小麦混合粉的粉质特性、糊化特性与马铃薯挂面的品质特性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添加马铃薯全粉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面包制作时添加不同浓度的马铃薯全粉,通过测定面包的比容,对面包的品质进行综合评分,研究了马铃薯全粉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量添加马铃薯全粉能改善面包品质,最佳添加量为15%.  相似文献   

19.
将马铃薯全粉与碎米按不同比例混合,测定混合粉的糊化特性及其挤压重组米的感官品质、质构特性和蒸煮损失率,探讨马铃薯全粉添加量对混合粉糊化特性及其挤压重组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全粉添加量的增加,马铃薯全粉-碎米混合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衰减值和回生值均逐渐减小;马铃薯挤压重组米的感官评分先增大后减小,在添加量为40%~50%时较高;质构特性中硬度显著(p<0.05)减小,弹性、黏聚性、咀嚼性先增大后减小,在添加量为50%时最大;蒸煮损失率显著(p<0.05)增大。结合感官品质、质构特性、蒸煮损失率结果,马铃薯全粉添加量≤50%时,加工出的马铃薯挤压重组米品质较好。马铃薯全粉的添加量、马铃薯全粉-碎米混合粉糊化特性与马铃薯挤压重组米品质特性存在显著(p<0.05)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为丰富馒头营养和品种,向面团中加入马铃薯全粉,分析马铃薯全粉基本成分及物化特性,探究马铃薯全粉剂量效应对混粉、面团特性,以及馒头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粉中主要成分为淀粉,含量约为67.07%;马铃薯全粉的持水性、吸水膨胀性分别为3.57 g/g、2.49 mL/g;马铃薯全粉的粘度为12.71 m2/s,与面粉混合可以增强面团的物化特性。马铃薯全粉的添加使得面团粉质特性变差,揉混特性变好,添加量为8%~15%时,面团糊化特性和拉伸特性较好;随着马铃薯全粉添加量的增加,马铃薯馒头表皮、内瓤白度降低;马铃薯全粉添加量为5%~8%时,馒头比容、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较大,感官评分高。综上所述,为提高面团特性,马铃薯全粉的建议添加量为8%~15%;为改善馒头品质,马铃薯全粉的建议添加量为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