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黄精多糖抑菌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滤纸片抑菌圈实验法研究了黄精多糖对常见的几种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黄精多糖对实验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强,MIC=0.5%,抑菌圈直径为19.6mm,对大肠杆菌最弱,MIC=2.0%,抑菌圈直径为11.2mm。黄精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测定姜黄油对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藤黄八叠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圈及最低抑菌浓度(MIC),对其抑菌效果进行了评估,并通过测定4种供试菌的菌体形态、生长曲线、电导率变化、内容物的渗漏情况等方面,对姜黄油的抑菌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结果表明,姜黄油对4种供试菌均有抑菌效果,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为15.3 mm,MIC值为0.4 μL/mL,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和藤黄八叠球菌;扫描电镜图显示,姜黄油使菌体外部出现损伤,细胞形态破损严重,影响了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造成小分子物质泄漏;姜黄油对4种供试菌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经1 MIC姜黄油处理的4种供试菌,其细胞膜结构被破坏内容物泄露,电导率明显增加,同时培养基中蛋白和还原糖的含量也明显增加,使OD260(核酸)的值也明显升高。综上所述,姜黄油的抑菌机理可能在于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引起内容物泄漏,导致菌体凋亡。  相似文献   

3.
孙达  夏兵 《现代食品科技》2020,36(11):104-113
为比较柠檬草、茉莉花、姜黄三种植物精油的组成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本试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样品成分,进而通过滤纸片法和梯度稀释法分析样品的抑菌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姜黄精油主要特征成分为姜黄酮(12.87%)、芳姜黄酮(38.53%)和姜酮(20.36%),具有抑菌活性的成分包括莰烯(2.38%)等;柠檬草精油的主要成分为柠蒙烯(12.72%)、柠檬醛(8.52%)和异松油烯(17.53%),具有抑菌活性的成分包括柠檬醛(8.52%)等;茉莉精油的主要特征成分为芳樟醇(11.88%)、乙酸苄酯(9.31%)和肉桂醛(31.87%),具有抑菌活性的成分包括肉桂醛(31.87%)等。柠檬草精油、茉莉精油、姜黄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10 mm、10.22 mm、7.84 mm,阳性对照的乳酸链球菌素抑菌圈直径则为13.40 mm。上述三种植物精油均包含具有一定抑菌活性的物质,且在抑菌圈试验中表现出抑菌性,与乳酸链球菌素相比,抑菌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柠檬草精油>茉莉精油>姜黄精油。  相似文献   

4.
巨大口蘑子实体抽提物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水6种溶剂分别提取巨大口蘑子实体中的各种不同成分;用牛津杯法进行抑菌实验,结果显示:乙醚提取物对受试菌的抑制作用较乙酸乙酯提取物强,其余提取物对受试菌没有直接的抑制作用:2mg/mL的乙醚提取物处理各受试菌,抑菌圈直径分别为:沙门氏菌(Salmonella)19.83mm,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15.50mm,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14.83mm,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13.17m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8.50mm,与乙醚对照相比差异显著;3mg/mL乙醚提取物对S.aureus、B.thuringiensis和E.coli的抑菌圈直径与0.1%新洁尔灭处理的抑菌圈直径差异不显著,对B.subtilis抑菌圈直径与0.1%HgCl2,处理的差异不显著.最后用GC-MS对乙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HP-1柱分离出30个峰,用质谱法鉴定出20种成分,主要由酸类(61.15%)、酯类(28.01%)、烷烃(0.52%)、酮类(0.26%)等组成.  相似文献   

5.
通过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和抑菌圈法,评价了二苯并-18-冠-6冠醚交联壳聚糖载纳米银(ACTSG)对常现青霉、绳状青霉、产黄青霉、土曲霉的防霉性能。结果表明:ACTSG对四种霉菌的MIC值分别为20 mg/L,5 mg/L,10 mg/L,10 mg/L;培养5 d后,质量浓度为350 mg/L的ACTSG溶液对四种霉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2.56mm,-(未长霉),◎(抑菌圈未形成),33.86 mm。对绳状青霉的抑制效果最强。以加脂革为试样,培养5 d后,质量浓度为300 mg/L与350 mg/L的ACTSG溶液对混合霉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55 mm和31.27 mm。  相似文献   

6.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食源性致病菌,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存在严重的威胁。该研究以单增李斯特菌为指示菌,采用2倍梯度稀释法测定了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并通过双层琼脂平板法探究不同环境因素以及食品基质对Nisin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isin对单增李斯特菌的MIC为250μg/mL。Nisin在100℃以内保持良好活性;温度达到121℃时,抑菌圈直径降低为11.75 mm。pH 2~10抑菌活性随着pH值的升高而降低,抑菌圈直径从14.87 mm显著降低至8.73 mm。NaCl浓度为0.2 mol/L时,对Nisin抗菌活性有显著增强作用。脱脂奶粉质量浓度达到120 g/L时,抑菌圈直径从14.62 mm显著降低至10.53 mm;卵磷脂质量浓度达到12 g/L时,抑菌圈直径从14.20 mm降低至9.10 mm;蔗糖质量浓度升高至60 g/L时,抑菌圈直径从14.77 mm减小至12.97 mm;可见,3种食品基质(脱脂奶粉、卵磷脂和蔗糖)对Nisin抑菌活性均有不利影响。上述...  相似文献   

7.
银杏叶黄酮粗提物提取及其抑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银杏叶中采用超声波提取银杏黄酮,经过一系列萃取等方法,得到黄酮粗提物;对黄酮粗提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酮含量;然后用抑菌圈法研究黄酮粗提物对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引起农业中常见病害的真菌(禾谷镰刀菌、烟草赤星病菌)的抑菌性质.结果表明,银杏叶黄酮粗提物对这4种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20.50mm.对禾谷镰刀菌、烟草赤星病菌也有较明显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77mm、17.00mm.  相似文献   

8.
金银花挥发油及残渣浸膏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山东和广东两地金银花为原料,利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从中分离挥发油,并利用分离挥发油后的残渣制备浸膏。采用GC-MS联用分析挥发油组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金银花浸膏中的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通过琼脂片扩散法和最小抑菌浓度法(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检测金银花挥发油和浸膏的抗菌活性。分离得到的金银花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反丁烯二腈(61.5%)和乙酸戊酯(37.7%)。山东产地的金银花水溶相浸膏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在四种浸膏中最多。金银花挥发油和浸膏对6种致病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两类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作用优于革兰氏阴性菌。山东产金银花的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9.3 mm,MIC值为64μL/m L;广东产金银花水相浸膏对枯草芽孢杆菌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到15 mm以上,MIC值为16μL/m L。两地金银花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脂肪酶水解原生态椰子油(VCO),得到其不同水解程度的衍生物,采用滤纸片法考察不同水解程度的衍生物的抑菌作用的大小,测定VCO衍生物对各供试菌种的抑菌圈直径及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结果表明:VCO和水解度10%,20%和30%的VCO衍生物对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VCO和水解度为30%的VCO衍生物的对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MIC值(质量分数)为别为5%,29%,25%,21%和2.3%,3.0%,3.5%,2.0%。抑菌圈大小和MIC测定值显示VCO衍生物对四种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而且随着VCO水解度的增加得到衍生物抑菌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信阳茶树花综合利用价值,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茶树花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精油成分和含量进行分析,通过体外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其抗氧化能力,并通过抑菌圈法和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茶树花精油中共鉴定出18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脂肪酸类和萜烯类等化合物,其中苯乙醇(26.09%)和棕榈酸(17.93%)相对含量较高;茶树花精油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其对DPPH和ABTS+这2种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44.93 mg/mL和48.47 mg/mL;茶树花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酵母菌均有较明显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5.3±0.2 mm, MIC为10%。试验结果可为茶树花精油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4种食品腐败菌为指示菌,采用滤纸片法和液体倍比稀释法对裸燕麦(Avena nuda L.)种子萌发过程中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和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作用较好,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抑菌效果不同,萌发24 h时燕麦种子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最强,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22.31±0.05)mm;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小于6.25%,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小于12.5%,旨为燕麦的综合利用及新型天然防腐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香兰素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平板稀释法测定香兰素对细菌及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香兰素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23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294%,对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118%,对黑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59%。  相似文献   

13.
采用总抗氧化能力法和总还原能力法测定橄榄苦苷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滤纸片法考察橄榄苦苷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稀释法分析橄榄苦苷对3 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和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显示:橄榄苦苷在0.02~0.08 mg/mL范围内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相比始终表现出强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能力;橄榄苦苷对3 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表现为延缓细菌的对数生长期;在研究质量浓度范围内橄榄苦苷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最强,10 mg/mL时其抑菌圈直径d=(20.77±0.47)mm,为极度敏感,MIC为0.025 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高敏感(d=(19.23±0.44)mm>15 mm),MIC为0.05 mg/mL;而枯草芽孢杆菌处于中度敏感状态(d=(11.48±0.60) mm<15 mm),MIC为0.4 mg/mL。结果表明,橄榄苦苷具有极强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木芙蓉叶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木芙蓉叶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为其开发利用提供部分参考.[方法]选用不同的提取溶剂提取木芙蓉叶的活性成分;运用药敏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以大肠埃希氏菌、普通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为供试菌种,对木芙蓉叶的不同提取物的抑菌作用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木芙蓉叶提取物尤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比较明显,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5mm;经二倍稀释法测定木芙蓉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普通变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25mg/mL.[结论]木芙蓉叶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存在差异,70%乙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5.
E-Nose结合GC-MS分析两种花椒精油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花椒精油和青花椒精油进行风味成分分析和抑菌活性研究,利用电子鼻联合气质及抑菌实验,为花椒精油在食品行业的保鲜利用及研发新型食品抑菌复配剂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GC-MS、电子鼻测定两种花椒精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对其做出比较和分析;通过打孔法、滤纸片法、二倍稀释法分别测试两种花椒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  相似文献   

16.
商品柑橘精油的抑菌性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商品柑橘精油及其主要成分D-柠檬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黑曲霉进行抑菌试验,将抑菌效果最好的D-柠檬烯作用于测试菌种时的最小抑菌浓度,并应用于橙汁.结果表明,柑橘精油及D-柠檬烯对测试菌种有较好的抑茵效果;D-柠檬烯若作为天然防腐剂,对橙汁有明显的防腐作用,可稳定橙汁色泽及pH,提高亮度,但对其中的Vc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 Inhibitory effects of soy-protein edible coatings incorporated with 1, 2, or 3% of thyme or oregano essential oils (EOs) were determined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相似文献   

18.
茶黄素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体外试验研究茶黄素(纯度40%)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抑菌作用.采用牛津杯测定法及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法研究茶黄素的抑菌作用及对变链菌产酸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茶黄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并与其浓度呈正相关,而对黑曲霉无抑菌作用;荼黄素能明显抑制口腔中主要的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生长及产酸(P<0.05),提高菌液pH值,具有一定的防龋效果.荼黄素是一种天然抗菌剂,作为食品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复合酶法提取藠头的天然活性成分,并研究其抑菌性能。方法 以提取到的藠头天然活性成分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设计获得果胶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最适复合酶添加量,并分析和评估藠头提取物的抑菌性。结果 当果胶酶的添加量为0.1%,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为0.1%,木聚糖酶的添加量为0.5%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经实验验证复合酶法提取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30.62 ± 0.48 mm,与预测值(30.02 mm)相符。复合酶解法提取的藠头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24 h抑菌MIC为0.63%,MBC为1.2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24 h抑菌MIC为1.25%,MBC为2.5%;对白色念珠菌的24 h抑菌MIC为0.63%,MBC为1.25%。在1.25%浓度的藠头提取物胁迫下,大肠杆菌体内的丙二醛含量增加2倍,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这三个抗氧化酶活力降低,膜脂质过氧化加剧,细胞开始凋亡。结论 响应面法分析所得的复合酶提取藠头提取物的工艺参数准确可靠,蕌头提取物的广谱抗菌作用应用前景广阔,可以被开发成为天然食品防腐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