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真实地表现建筑的结构形态,并对其进行艺术上的加工和传达可以充分地展示大跨度建筑独特的形态美。大跨度建筑结构形态的审美表现特征主要体现为:理性美、简约美、仿生美和传统文化中审美"原型"的再现。大跨度建筑结构形态美的创造需要建筑师通晓建筑设计和结构工程的理论,并具备较高的美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大跨度建筑方案创作中的结构表现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富红  杜佳 《山西建筑》2011,37(24):1-2
介绍了在大跨度建筑方案创作中用结构形态去构筑建筑形象的设计方法:从结构的力学规律和自然界中获得结构构思的启发;将结构构件视为表现建筑形象的"符号"和"语言";指出利用数学中的几何形可以准确地描述复杂的曲面空间,其产生的结构形式理性、纯净。  相似文献   

3.
当代建筑实践对结构设计与建筑设计、结构形态与建筑形态的相互促进与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传统的面向建筑学专业的力学和结构课程体系却落后于建筑实践的发展,内容相互隔离而陈旧。针对这一局面,重新构建了面向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建筑结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建筑力学、结构选型、建筑中的结构艺术等三个层次的课程,密切结合了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全面改革了课时设置、配套教材、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极大促进了学生对结构性能、结构与建筑关系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建筑形态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为基础,阐述从基本要素、概念结构到形态结构和形式的建筑设计转换过程,说明形态结构对建筑形式产生的重要作用,并对以功能结构、材料结构、环境结构、形式结构和有机结构为代表的建筑形态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作为结构的建筑表层"这一视角入手,根据构成建筑表层的结构的受力机制,通过对承受竖向荷载、承受水平荷载、同时承受竖向及水平荷载的结构形式,归纳出竖向形态、水平形态、竖向水平形态以及空间形态4类设计手法。再结合当代日本建筑实践中对于这4类手法在设计上的运用,具体阐释结构与建筑设计一体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刘浩 《工程质量》2009,27(4):45-60
1工程概况 北京南站主站房、雨棚为仿天坛祈年殿的椭圆形建筑形态,中间站房为椭圆形高大建筑,沿长轴方向两翼部分为两跨钢结构通透雨棚。主站房总建筑面积31万m^2,站房双曲穹顶最高点标高为40.245m,檐口高度为20.00m;两侧雨棚为悬索形结构,最高点31.5m,檐口高度16.5m。地上部分长轴500m,短轴350m:地下部分长轴397.1m,短轴332.60m。地上两层,地下三层。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新的结构技术与新型材料的出现,大空间建筑的形态更加丰富,结构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但与此同时,因为大空间建筑往往作为地标建筑存在,建筑师不惜采用扭曲的形态与夸张的结构,由此带来大空间建筑形式表里不一、造价昂贵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大空间建筑中,妥善处理建筑形态与结构逻辑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呈现出一种结构美学,是未来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建筑结构体系出发,比较分析各种建筑形态的异同,根源。并归纳建筑形态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结构逻辑形态理论和建筑语言学理论为依据,对当今建筑前沿所出现的“复杂性建筑”现象进行有选择的分析和归结,以结构逻辑的方法和视角重新审视信息时代极大丰富和复杂化的建筑语言.提出了“超结构逻辑形态”的概念,以结构逻辑理论为基础,将超结构逻辑形态的建筑语言中的有序性现象与无序性现象归结为复合结构的形态语言与变异结构的形态语言.从语义系统、语形系统和语法系统三个方面分析了“超结构逻辑形态”的建筑语言特点,并对超结构逻辑形态的建筑语言的价值和未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了传统的穹顶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并用CAD技术建构了一种新型的空间网格穹顶结构——瓣形穹顶,同样是圆形平面,瓣形穹顶却可变化出各种造型极为丰富的空间形态,文章对瓣形穹顶的几何特征、建筑形态与构成、结构的受力特点和结构布置方案作了系统的研究,这种穹顶结构既可以用于中小跨度结构,也可应用于大跨度的空间穹顶结构。  相似文献   

11.
Since the 1960s, architecture has been interpreted by Structuralism as a system of signs, which results in the problem that architecture is isolated from humans and the world. In contrast with this idea,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architecture is designed as spatial storytelling to mediate human knowledge of the world, humans and architecture. The research method consists of an original survey of meaning and interpretation drawn from the fields of philosophy, linguistics, hermeneutics, humanistic geography, narrative theory, psychology, architectural theory and museolog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searcher’s personal perception and experience. By employing three elements e materials, configuration and time e to conduct parallel analysis of components of the world, humans and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an original theoretical model for analysing the idea of architecture as spatial storytelling. Moreover,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since it is constructed of meaningful materials, meaningful configuration and meaningful time, architecture is a form of spatial storytelling, which mediates human knowledge of the world, humans and architecture, thus shaping human intellectual record both tangibly and intuitively. Therefore, the fact that architecture is connected with humans and the world has been demonstrated by spatial storytelling, while also being carried forwar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的实践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丽  项秉仁 《华中建筑》2007,25(5):67-68
该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数字化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数字化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间接地改变了建筑的空间结构和形态构成;同时数字化技术为建筑师提供了全新的设计和表达手段.在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建筑的媒介特征——基于传播学的建筑思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周正楠 《华中建筑》2001,19(1):29-31
该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明建筑具有媒介的特征,并分析作为媒介的建筑对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案例,从建筑的形态和功能特征着手设计,分析建筑与环境、功能与形态,在理性中体味建筑艺术,在建筑内享受阳光自然,探讨艺术类建筑形态与功能的塑造手法,同时对山地丘陵地区的建筑设计及评价提供相关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单体建筑应嵌入城市的节点,为所在城市整体环境做出贡献。建筑空间形态设计更应从所在城市片断中寻找创作契机,在设计表达中需要经历理性分析与感性升华两个相互交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山古镇风韵独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形成了重庆市江津中山镇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这些特色突出地表现在城镇形态格局、街巷空间布局、建筑空间开合等方面。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人们将建筑与音乐相提并论由来已久,却对音乐中可供建筑设计直接汲取的思维方式视而不见。本文通过对音乐与建筑的特性、要素的粗略比较,着重剖析了音乐曲式与建筑空间序列安排的相似性,希望总结出一些有助于认识建筑、指导建筑设计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任书斌 《华中建筑》2005,23(1):70-71,80
在世界建筑不断探索前进的今天,一些建筑师利用先进的建筑工业技术,在立面形式上采用了一些特殊的处理手段,给建筑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从本质上分析,这些变化决不仅仅是建筑形式单方面的变化,更牵扯到建筑技术的进步、建筑师的人文精神、符合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大趋势。中国建筑师应该全面的分析这些变化,决不能以偏概全,只关注外部形式,不讲究创作内涵。  相似文献   

19.
戏剧与建筑     
袁野 《建筑师》2010,(3):83-89
戏剧与建筑虽然是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在其艺术表象之后的很多层面上具有众多相通之处。本文尝试从戏剧艺术的视角审视建筑与空间的概念,从戏剧与建筑的发生与起源、情境与事件、符号与空间这三个角度对戏剧与建筑的共通之处进行考察,希望能对建筑和空间的认识起到一点启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盛京时报》1作为沈阳近代重要的报刊杂志,内容涉及沈阳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信息。将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用于分析《盛京时报》20世纪20年代的相关报道,从建筑市场、建筑特色、城市规划、建筑技术等方面总结沈阳近代中期的建筑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