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制衣康酸酐与降解壳聚糖合成了衣康酰化降解壳聚糖(IJCTA),结构表征后应用于亚麻织物防皱整理研究中,通过单因素分析实验优选出最优合成条件及整理工艺。结果显示:酰化物合成最佳投料比为3﹕1,取代度为0.913~0.928;整理最佳工艺条件:浴比1﹕20,w(IJCTA)=0.8%,w(NaH2PO2)=5%,175℃下焙烘3 min。  相似文献   

2.
使用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和多元羧酸(柠檬酸和马来酸酐)联合整理亚麻织物,改善其防皱性能,探讨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用量、柠檬酸用量、马来酸酐用量、次亚磷酸钠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对织物褶皱回复角和织物经向断裂伸长率的影响.得出最佳防皱整理工艺如下: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12.5%(o.w.f);柠檬酸15%(o.w.f);马来酸酐12.5%(o.w.f);次亚磷酸钠20%(o.w.f);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180 s.将最佳工艺与未整理及单独整理工艺进行对比,发现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与多元羧酸联合整理后的织物防褶皱性能及耐久性最好,白度和柔软度有所下降,机械性能下降明显.整理后的织物表面变得更加光滑,有涂覆感.  相似文献   

3.
利用马来酸酐在均相条件下与壳聚糖发生N-酰化反应,制备了系列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可为这类衍生物在油田及其它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分别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反应介质醋酸浓度对产物的水溶性、残余氨基百分数(-NH2%)、特性粘数[η]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在马来酸酐和壳聚糖氨基的摩尔比1 :2,反应时间为5h,反应温度为20℃,酸的浓度在要1.3%以上可得到完全水溶性的N-马来酰化壳聚糖.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图的比较确定反应是在2-NH2上的酰化反应.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壳聚糖的防皱免烫整理工艺,对降解壳聚糖分子量的影响、催化剂的选择、添加剂的使用以及整理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壳聚糖可以作为防皱免烫整理剂;采用分子量在1.6×104~1.7×104左右的壳聚糖降解产物进行整理效果最佳;整理中选择NaH2PO4作催化剂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通过马来酸酐酰化改性壳聚糖,制备水溶性的马来酰化壳聚糖(MHCS);采用紫外光引发MHCS和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制备P(MHCS-AM)絮凝剂。探讨单体含量、反应时间、醋酸含量、壳聚糖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对P(MHCS-AM)特性黏度与接枝效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差热热重对其结构与组织进行表征,优化其制备...  相似文献   

6.
利用马来酸酐和邻苯二甲酸酐在均相条件下与壳聚糖发生N 酰化反应,制备了一系列水溶的N 酰化壳聚糖。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根据IR图中的特征吸收峰和UV谱图中强吸收波长变化验证了产物结构。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比对产物的水溶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溶性N-酰化壳聚糖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马来酸酐和邻苯二甲酸酐在均相条件下与壳聚糖发生N-酰化反应,制备了一系列水溶的N-酰化壳聚糖。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根据IR图中的特征吸收峰和UV谱图中强吸收波长变化验证了产物结构。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比对产物的水溶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脱乙酰度95%的壳聚糖为原料,通过丁二酸酐酰化、氯化钙交联后对壳聚糖的改性,制备出吸附性能更好,稳定性更好的酰化壳聚糖交联微球。并研究了酰化壳聚糖交联微球对Cu~(2+)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酰化壳聚糖交联微球对铜离子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吸附的最佳条件是:微球对铜离子吸附时间为60 min、pH值为6.0。在吸附过程中,ΔG~θ值在13.58~11.28 kJ·mol~(-1)之间,ΔH~θ=11.61 kJ·mol~(-1),ΔS=76.82 J·K~(-1)·mol~(-1),表明酰化壳聚糖微球吸附水中Cu~(2+)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熵过程。  相似文献   

9.
四氯化锡掺杂聚苯胺催化合成柠檬醛1,2-丙二醇缩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柠檬醛、1,2-丙二醇为原料,四氯化锡掺杂聚苯胺(PAn-SnCl4)为催化剂催化合成柠檬醛1,2-丙二醇缩醛。研究了醛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柠檬醛)/n(1,2-丙二醇)=1∶3,催化剂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2.0%,带水剂环己烷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40%,反应时间2.0h的最佳反应条件下,柠檬醛1,2-丙二醇缩醛的收率可达94.65%。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产品收率仍达88.39%。  相似文献   

10.
以马来酸酐为酰化试剂,与大豆浓缩磷脂进行酰化改性反应,探讨了马来酸酐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浓缩磷脂酰化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酰化试剂用量为5%,时间为30 min,温度为55℃时,浓缩磷脂的酸价从18.45 mg/g升至58.85 mg/g,酰化率达87.35%,再用碱中和酰化磷脂降低酸价.由红外光谱测定酰化改性磷脂结构可知:在1 500~1 700 cm-1有吸收峰,即酰胺基团的引入;比拟法测定HLB值达5~7,乳化性能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为改变壳聚糖水溶性,以壳聚糖和柠檬酸为原料,乙醇为反应介质,首次在温和的条件下成功合成檬酸化壳聚糖,并优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由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柠檬酸/壳聚糖摩尔比为2∶1,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0.5 h.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柠檬酸与壳聚糖发生了羧基化反应,柠檬酸被成功地接枝到壳聚糖上.所得产物水溶性实验...  相似文献   

12.
以乙酸酐与环己醇为原料,Y-β复合分子筛负载磷钨酸(H3PW12O40/Y-β)为催化剂,使其发生酰化反应合成乙酸环己酯,考察了催化剂质量、反应时间、醇酐物质的量比对乙酸环己酯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Y-β复合分子筛负载磷钨酸催化活性良好,当乙酸酐的加入量为0.1mol、醇酐物质的量比为1.1:1、催化剂质量为0.60g,反应45min时,乙酸环己酯产率可达到93.4%,且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仍保持活性良好。对产品进行了折光率和红外光谱的表征。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高锰酸钾、柠檬酸、丙烯酰胺等对接枝改性和染色性能的影响,以高锰酸钾和柠檬酸氧化还原体系作为引发剂,用丙烯酰胺单体对亚麻织物进行接枝,并且同浴加入活性染料对其进行染色处理,结果该方法使亚麻织物的染色性能和抗皱性能都得到改善,提高了亚麻织物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亚麻织物的染色性能,采用等离子体对亚麻织物进行处理,引发接枝改性,采用混合丙烯酸和苯乙烯为接枝单体。确定了较优工艺条件:苯乙烯与丙烯酸的体积比为3∶7,接枝温度为60℃,接枝单体质量分数为80%,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为4 min。结果表明,接枝亚麻对阳离子染料的上染率从接枝前的22.4%提高到55.7%。  相似文献   

15.
磷钨酸原位改性HMS催化苯甲醚乙酰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正十二胺(DDA)为模板剂、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磷钨酸(HPW)为活性组分,经原位合成法制备了HPW改性的介孔材料HMS(HPW-HMS),并以此催化剂催化苯甲醚与乙酸酐发生傅-克(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合成对甲氧基苯乙酮,对催化剂进行了XRD和IR表征,研究了催化剂制备方法、脱除模板剂的方式以及催化反应条件,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质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等对苯甲醚转化率和主产物对甲氧基苯乙酮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固体催化剂HPW-HMS在此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当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4h,催化剂质量0.15g,原料物质的量比n(苯甲醚)∶n(乙酸酐)=1∶1.5时,苯甲醚转化率达到83.1%,对甲氧基苯乙酮选择性达97.3%。  相似文献   

16.
对羰基合成醋酐精制分离进行了实验和PROII模拟研究:基于实验室自行开发设计的精确流程中对于反应产物精制醋酐工艺进行实验研究,并结合化工模拟软件PROII对其流程进行优化,通过实验及模拟研究各操作参数对过程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精馏分离工艺装置中可分离得到纯度99.0%的醋酸和纯度99.5%的醋酐,为工艺的工业化放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对壳聚糖溶解效果好、可重复使用的离子液体氯化2-氨基乙酸[Gly]Cl,用1H NMR和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确定。在制得的离子液体水溶液中,制备了水溶性N-乙酰化壳聚糖。用XRD和FT-I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了较佳反应条件:n(乙酸酐)∶n(壳聚糖)=2.75∶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5 h。并对产物的吸湿保湿性能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产物具有良好的吸湿保温性能。还考察了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性能,重复使用3次后,N-乙酰化壳聚糖的取代度仍大于89%。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壳聚糖(CTS)改性膨润土的制备(改性土)及对活性嫩黄印染废水吸附性能研究,探讨了壳聚糖量、醋酸体积分数等因素,制得改性土以及改性土用量、染料质量浓度、介质的pH等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壳聚糖量的增加,吸附量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醋酸体积分数为1%时制备的壳聚糖改性土吸附效果最好.随着改性土用量的增大,吸附量逐渐减小;吸附量随活性嫩黄染料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壳聚糖量为0.089 g、醋酸体积分数1%、改性土用量0.600 g,吸附效果最好.吸附试验符合Arrhenius方程模型,并通过XRD分析结果证实了改性土的制备.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以柠檬酸为起始原料合成3-(二甲基叔丁基硅氧基)戊二酸酐的方法。该路线经脱羧反应、加氢还原、羟基保护、酯水解和再闭环,以总收率为30.3%得到目的产物。同时讨论了合成过程中发烟硫酸的浓度、加氢还原的催化剂、反应时间对环合收率的影响,得到合成3-(二甲基叔丁基硅氧基)戊二酸酐的的适宜条件。认为该法工艺路线简单,是适合工业生产的合成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