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燃煤电厂脱硫废水成分复杂,且常规"三联箱"工艺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采用二氧化氯预氧化强化混凝工艺处理脱硫废水,考察了二氧化氯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 pH值、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脱硫废水中COD_(Cr)、 TOC、浊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二氧化氯投加量为12 mg/L,混凝剂投加量为180 mg/L,氧化时间为60 min, pH值为7.5,反应温度为40℃的最优条件下,TOC、 COD_(Cr)、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0%、73%、 88%。与常规"三联箱"工艺相比,脱硫废水的混凝效果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铁酸盐预氧化强化混凝法去除水体中的苯胺,考察了高铁酸盐投加量、投加时间、pH、氧化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酸盐预氧化能显著提高混凝法对苯胺的去除效果,当苯胺浓度为5.5mg/L、混凝剂三氯化铁的投量为20mg/L,投加0.6mg/L的高铁酸盐即可使苯胺浓度降至0.1mg/L以下:pH对高铁酸盐去除苯胺的影响不大,当pH值为5~11时,对苯胺的去除率均大于98%,其中当pH=7时去除率最高;适当延长高铁酸盐的氧化时间可提高对苯胺的去除效果,苯胺的初始浓度不同,最佳氧化时间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余国尉 《广东化工》2022,(14):168-170
金精矿生物氧化提金工艺中产生的生物氧化液中高酸性、高铁、高砷影响了氨氮测定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文通过实验对比应用氢氧化钠中和水体沉淀液体中的铁、砷等后再进行蒸馏,最后馏出液用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氨氮值,并探讨了除砷铁及吸收过程中PH控制、蒸馏体积等问题。调整后方法标准加入回收在96.1%~103.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50%~3.34%,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且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等优势,适合批量样品测定。  相似文献   

4.
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市生活饮用水为对象,分别实验研究对比了单独高锰酸钾预氧化、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对饮用水浊度、有机物及DBPs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预氯化相比:高锰酸钾预氧化,UV254和DOC去除率分别在7.0%~10.35%和7.8%~10.4%之间,THMs和HAAs减少率分别在30%~33%和19%~22%之间。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DOC和UV254去除效率分别是40.5%和63.3%,出水THMs和HAAs分别47.8、76.8μg/L,减少率分别达到61.3%、50.2%。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可达到减少消毒副产物DBPs的产生以及去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对羟胺溶液表面处理的AN-MA-AS三元共聚腈纶在预氧化过程中纤维的物理力学性能及极限氧指数(LOI)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在250-270℃温度范围内,适当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可以制得断裂强度为1.4-1.7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3%-19%、极限氧指数为30%-40%的预氧化纤维。  相似文献   

6.
高海拔地区难处理金精矿的细菌氧化预处理及氰化浸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海拔地区某难处理金精矿含砷高的特点,采用细菌氧化预处理工艺,考察在一定工艺条件下,Fe, S, As脱除率及金的氰化浸出率,并对金精矿及氧化渣、氰化渣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Fe, S, As脱除率均达85%以上,金氰化浸出率为88.09%,说明对该类矿物采用细菌氧化预处理工艺具有可行性. 机理分析表明,细菌氧化金精矿是通过直接与间接协同作用机理;氧化酸液中和主要是将液相中砷以化学性质稳定的砷酸铁沉淀除去,将重金属离子等以氢氧化物沉淀去除.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腈原丝的预氧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仪、红外吸收光谱(FTIR)分析仪和元素分析仪等为主要手段,系统地研究了聚丙烯腈预氧化过程中结构的变化过程。结果发现:在预氧化过程中,聚丙烯腈原丝主要进行化学结构变化和形态结构的重排,首先在无定形区引发环化反应,然后扩展至有序区,最终形成耐热的梯形环化结构。预氧丝的片层组织是由原丝片层结构演变过来的,随着预氧化温度的升高,片层状形态增多,特别是预氧化后期更多  相似文献   

8.
生物激活剂强化生物接触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生物激活剂强化生物接触氧化修复污染较严重的地表水。试验结果表明HRT为2h,气水比6:1(V/V)时去除效果最佳,COD、NH3-N去除率分别达37.6%和81.6%。投加3mg/L BO、3mg/LNC后,最佳气水比时强化效果不明显.低气水比时投加BO、NC后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42.7%和55.4%,比未投加提高了22.5%和35.2%,NH3-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3.4%、88.3%,分别提高了20.3%和40.2%.未曝气时投加BO、NC后COD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到了30.0%和33.6%。说明在利用生物接触氧化修复污染水体时,同时采用生物激活剂能取得良好的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云南某含金硫精矿的组成及性质,以该硫精矿为原料采用“3+2”二转二吸工艺,“ⅢⅠ-ⅤⅣⅡ”换热流程生产硫酸,通过氧化焙烧使含金硫精矿伴生的有色金属富集,焙砂通过水洗氰化工艺回收金、银后,氰化尾渣再用于钢铁生产。氧化焙烧-氰化浸金工艺金、银、铁、硫的回收率分别可达80%,50%,95%,99%,实现了含金硫铁矿的资源化、综合化利用。  相似文献   

10.
某颜料企业在颜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废水具有高色度、高有机物含量、高悬浮物、高盐度、难生物降解等特征。其有机成分中含有大量的苯胺类物质。利用苯胺高效降解菌的生物强化作用结合混凝沉淀、催化氧化和碳滤组合工艺处理该企业废水。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碱性硫脲体系对不同类型金矿浸出的适应性,选用理化性质不同的6种含金物料,分析了其化学组成及矿物物相,并对其浸出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稳定剂Na2SO3和Na2SiO3大大降低了碱性硫脲的分解率,随稳定剂浓度的增大,硫脲分解率逐渐降低;而且Na2SiO3对碱性硫脲的稳定效果明显优于Na2SO3,当Na2SiO3浓度为0.3 mol/L时,硫脲的分解率由72.5%降至33.8%. 铁氰化钾为适合碱性硫脲浸金的温和氧化剂. 碱性硫脲体系中金矿物浸出前后物相基本无变化. 所选择的金矿物中均含有大量耗碱物质,使溶液的pH值由12.5很快降至中性,但稳定剂Na2SiO3能维持体系的pH值在12左右,有利于浸出过程的进行. 碱性硫脲体系中伴生金属浸出率小于0.1%,浸金具有显著的选择性. 碱性硫脲体系适合浸出经预处理的物相主要为SiO2的氧化矿,浸金率高达82.68%,为碱性硫脲成功应用于黄金工业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混合粗精矿铅锌分离抑制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缅甸铅锌混合物粗精矿的性质,进行了优先选铅的抑甲和优先选锌抑铅的铅锌分离抑制剂和捕收剂试验研究,试验说明混合用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以二氧化氯-氯化钠-水作为浸出剂,对焙烧后的复杂硫化金精矿进行了系统的浸出实验。给出了浸出金的较佳条件:时间6h,液固质量比2.5:1,pH=2,氯化钠浓度1.0mol/L,温度50℃。按照较佳条件进行验证性实验,金的浸出率可达97.3%。研究表明,用二氧化氯浸金具有浸出率高、速度快、适用面广、对环境友好的特点。该工艺为复杂硫化金精矿的综合回收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含铜金精矿中单质硫的煤油浸取回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含铜金精矿尾矿浸铜渣中含有质量分数约15%的单质硫,严重影响后续提金过程的氰化效果。实验进行了以煤油为溶剂的提硫过程研究,考察溶硫时间、温度、液固质量比等因素。实验表明:采用煤油二段浸取法,当工艺条件为液固质量比2—3,温度140℃,加热40min,单质硫的回收率为98.4%,纯度达99%以上。对硫化矿处理过程尾矿中硫的回收,采用煤油为溶媒,是一种有效、环保的清洁生产过程,可以提高贵金属及伴生硫的综合回收率,易于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在分批浸出基础上,以15%矿浆浓度在气升式反应器中用中度嗜热混合菌采用半连续方式补加无铁9K溶液浸出含砷难浸金精矿,降低体系中铁和砷离子浓度,提高含砷难浸金精矿铁砷脱除率。结果表明,在补加流量为每次333mL时,金的氰化回收率达到90%以上,比直接氰化提高了2倍。  相似文献   

18.
以活性炭为还原剂、氯气为氯化剂、SiCl4为除氟剂、O2和H2O混合气体为氧化剂,采用氯化-氧化反应方法从氟碳铈-独居石混合精矿中提取稀土元素. 在脱氟剂SiCl4作用下,随着反应温度由500℃增至800℃,氟碳铈-独居石混合精矿稀土氯化率由92%增至99%,而无SiCl4时同样温度范围内,稀土氯化率为56%~88%,500℃氯化反应2 h时主要产物为稀土氯化物、氯化钙;当氯化反应温度小于500℃时,与原料比钍的氯化产物挥发量小于1.0%. 水洗氟碳铈-独居石混合精矿的焙砂,过滤并在空气中固化得到氯化产物,在550℃, O2+H2O气氛下氧化反应90 min,实现稀土元素和非稀土元素、铈和非铈稀土元素的分离.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Ag+对含砷金精矿生物浸出的影响,测量了浸出液中铁、银、砷浓度及氧化还原电位(Eh)的变化,考察了Ag+对细菌密度的影响,并对浸渣进行了光谱表征. 结果表明,Ag+对含砷金精矿的生物浸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在高浓度Fe3+条件下催化作用明显;低Ag+浓度下含砷金精矿的生物浸出率提高约10%,但Ag+浓度过高将影响细菌生长,导致浸出速率下降. Ag+催化含砷金精矿生物浸出是Ag+取代矿物表面的砷并生成Ag2S,之后被Fe3+氧化分解,重新产生Ag+,从而加速矿物的氧化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