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6 毫秒
1.
闽西客家土楼民居中风水因素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民居主要集中在闽西、赣南、粤东和粤北等山区。赣南客家民居以围屋最具代表性,粤东和粤北则分别以围龙屋和围楼最为有名。闽西客家民居大体上可分为群体住宅和土楼两大类,而土楼住宅是闽西最具特色的民居。客家土楼的成因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光  相似文献   

2.
林梁 《建筑与环境》2010,(6):128-129
客家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有;土楼,围龙屋,府第式堂屋三大类。从土楼,围龙屋到三合院可以看到客家民居根据时间地点迁移建筑而不断的做出改变。从建筑角度看,容家民居带着浓厚的中原建筑色彩结合客家聚居的特点而形成。其建筑材料(土)和构筑方式与早期北方民间土筑建筑相似,但更具他自身建筑特色:以三堂为核心的中轴对称布局,建筑封闭,坚固,聚族而居的容家居住形态。从人文角度看土楼,围龙屋,三合院是一座客家人巨大的堡垒。屋内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而所、仓库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结构复杂,布局讲究,是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生活的典型缩影。  相似文献   

3.
在闽西崇山峻岭之中,有无数圆形土楼,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人称客家民居。据史料记载,中原一带由于战乱、饥荒等影响,汉人大规模南迁入赣、闽、粤等地,这些后来者被称为“客家人”。由于居于“客“的地位,他们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作为福建土楼的主要聚集地,闽西山区严苛的地域环境与独特的客家文化孕育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居住与防御性能并重、乡土文化相融共生的聚落景观特征。文章以永定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为例,对聚落景观要素进行分类,有效梳理聚落景观的形成影响因子,借鉴矩阵思维,依地域唯一性和总体优势性原则,对自然景观要素和建成景观要素特征进行识别并展开合理分析,为闽西客家聚落保护更新、乡村振兴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洋 《建筑与文化》2013,(1):98-100
土楼文化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民居文化,是一种罕有的巨型传统民居,它聚族而居,循水源而建,依山势而立,形成特有的地域性文化文脉。洪坑村土楼群是土楼文化的代表之一,其形态有圆形,有方形,还有五凤楼那般的等级森严的合院型,集中涵括了福建土楼客家文化的特征。游客服务中心及其配套建筑的设计遵循土楼文化以全面研究土楼平面、剖面及立面为基础,以开放的态度借用现代建筑技术进行合理化的创新,是为一种地域性建筑设计之路的探索,使得传统民居场所在现代公共建筑中得以可能再生。  相似文献   

6.
一、平面格局 龙岩地区乡土建筑最基本的平面格局大致可分为围屋式及厅屋组合式两种类型. (一)围屋式 主要分布在永定地区,包括圆形土楼,方形土楼,五凤楼,围龙屋及其他形式土楼,其平面特点主要为方形或圆形,呈向心性发展,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民居形式.  相似文献   

7.
福建客家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及其罕见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土楼大多为方形或圆形,主要分布在永定,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尤以奇特的圆形土楼  相似文献   

8.
梅州为著名的侨乡,梅州民居形式多样,方、圆土楼、围龙屋、五凤楼等民居形式早已为海内外研究者所熟知,这些民居多为中国传统形式,而由华侨兴建的中外文化交融为特色的民居则鲜为人知。本文介绍的联芳楼就是典型例子之一。  相似文献   

9.
蓝枫  罗哲文 《城乡建设》2008,(10):49-51
福建土楼产生于11世纪(宋代),延续至今;14世纪至17世纪中叶(明代)渐趋普遍,17世纪中叶(清代)进入成熟期。在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世界民居建筑中,福建土楼以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而著称于世;以丰富的闽西客家文化、闽南福佬民系文化的内涵和独特的聚居方式,在中国民居建筑乃至世界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福建土楼是闽西南山区以生土为主要材料并辅以石木材料建造的传统民居建筑和独特文化遗产,本文从世界遗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5A级旅游景区等四个维度,展现福建土楼遗产资源,并整合性分析遗产价值,以期为福建土楼建筑遗产保护提供更加开阔系统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土楼以中国传统民居中一类比较特殊的建筑而为世界所瞩目。2008年7月,以“福建土楼”为名被“世界遗产名录”收入,以现存的分布状况看,其主要是存在于闽西南山区的南靖、永定和华安等地区的客家山村;而闽东南沿海的非客家地区的泉州,也有不少土楼的存在。但泉州土楼与闽西南的“客家土楼”又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最主要的是,泉州土楼已形成为一种带有非常浓郁的典型的闽南传统民居韵味,这就是“传统民居式”的泉州土楼。  相似文献   

12.
卢倚天 《华中建筑》2009,27(8):192-195
该文选取了赣南围屋和闽西土楼中规模相当的燕翼围和怀远楼,作为赣南与闽西的众多围楼防御性建筑的代表,对这两支客家民居中的奇葩进行了防御空间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3.
客家土楼“申遗”成功只是一个开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山区民居建筑,体现了聚族而居这-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更体现了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同时,土楼与山水交融、与天地参合,是人类民居的杰出典范.  相似文献   

14.
赵冲  张璐 《华中建筑》2024,(3):164-169
闽西客家“崇宗敬祖”的文化特征和“群聚而居”的生活方式,使得“居祀合一”的建筑形式逐渐在闽西地区发展起来。现有的传统民居研究成果缺乏对整个闽西地区平面类型的系统性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客家民居平面类型的演变过程,该文运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田野调查,首先将客家民居按照其平面特征分为“堂厢天井式”“杠屋”“院落组合式”和“堂横屋”四种类型,从中寻找出客家民居的基本型;其次将117栋传统合院式民居以基本型为样本,按平面发展逻辑进行分类,分析其演变过程,厘清各自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机制;最后探索闽西客家传统合院式民居平面类型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5.
黄禹康 《建筑》2007,(1):75-77
“永定的土楼,连城的‘九厅十八井’等典型的客家建筑,既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支奇葩,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这是福建省原省委书记项南在《客家文化丛书》序言中对客家建筑的评价。永定土楼因淳朴、厚重、奇巧早已闻名遐迩,与土楼一道形成客家两种截然不同建筑风格的闽西连城培田古民居建筑群,正以其精湛的建筑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引起海内外建筑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随着“中国培田古民居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的隆重召开,培田古民居建筑撩开了神秘面纱。培田乡座落在福建西部连城县西北约30余公里的一个山凹里,全村皆姓吴,现居住…  相似文献   

16.
在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世界民居建筑中,中国的闽西客家土楼以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7.
闽南红砖大厝的文化特色民居是地域文化最直接的载体,它反映各个地区的风俗、气候、文化等特点,也显示出各自的独特内涵。福建有四大民居,即土楼、土堡、灰砖和红砖民居,其中闽西土楼最有特色,而以闽南红砖大厝最为靓丽。闽南开发当在三国时期。随着明清时期厦门港、漳州月港等的盛兴,闽南人跨海出洋谋生的越来越多,而后华侨回乡大量建造住宅。因此闽南红砖大厝从总体布局到细部装饰都明显可见西方及南洋文化影响的痕迹,有别于闽东民居的江城文化、闽北民居的书院文化、闽中民居的山林文化、闽西客家民居的移垦文化,具有海洋文化内涵和亚热…  相似文献   

18.
福建土楼是我国传统民居中极特殊的一种建筑形式,特别是它的平面造型,土楼主要类型有五凤楼、方形土楼、圆形土楼等三种,其中,五凤楼出现的最早,而圆形土楼出现最晚也是最成熟的形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椭圆形、八卦形、半圆形、伞形等变异的土楼。本文主要介绍其中发展最为完善的圆形土楼,分析它的构筑材料、内部构造、空间布局以及它的构成原则,以便更直观的了解圆形土楼的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急剧变革,城中村住宅中本土文化丢失、城市肌理断裂、空间环境恶化等问题逐步显现。土楼是客家移民在漫长历史中演化出的民居建筑形式,蕴含着浓厚充盈的土楼文化,成为城中村住宅值得参考借鉴的典范。本文选取土楼为研究原型,挖掘了传统民居土楼特征,进而从城市关系布局和单体设计理念方面,探索城中村住宅中土楼原型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20.
福建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在旅游经济开发和乡村空心化的双重压力中,面临保护和发展困境,本文试图从土楼的空间功能特性和客家文化特点出发,结合务工人员的居住需求,探讨廉租型土楼发展模式,在还原土楼居住功能,充分利用土楼空间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新“客家人”的参与,延续传承新“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