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高强度预应力钢丝稳定化处理的生产实践研究,探索稳定化回火的加热工艺特性,为实现温度自动控制提供了依据。同时还研究了回火制度对产品的力学性能尤其是抗应力松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提供的生产方法和工艺制度完全能满足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丝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预应力钢材常温拉伸应力松弛试验中,初始试验力保持时间的意义与作用。分析和论述了试验设备、试验方法及试样结构等因素对应力松弛试验结果的影响。验证了初始试验力保持时间,可以一定程度地消除和抑制干扰因素对松弛试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研究了45~#钢板不同拉伸板型试样(宽度改变)的拉伸性能。试验表明:板状拉伸试样变化对拉伸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屈服强度根据截面积的变化而稍有改变,抗拉强度则基本保持不变。分析认为,与标准拉伸尺寸相比,板型拉伸试样的抗拉强度与试样尺寸关系不大,屈服强度略有不同,伸长率受原始标距和平行长度的影响,建议测定断后伸长率时标明具体的原始标距长度数值,板型拉伸选取试样宽度与板材厚度接近为宜。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利用应力松弛试验评定材料的蠕变性能,特别是在研究中子辐照条件下的材料蠕变性能,是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我们以拉伸试样和小型弯曲梁式试样进行了试验。二、试验材料与试样试验材料成分及加工工艺见文献〔5〕。 1.拉伸试样将外径为91毫米,壁厚为4毫米的Zr—2.5Nb压力管切成180毫米的圆筒,然后沿轴向加工成图1形状,内外表面均未加工,标距内截面标称尺寸为2×4毫米,标距100毫米,用负荷为10公斤的维氏硬度计在  相似文献   

5.
高碳预应力钢丝的稳定化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的稳定化处理工艺对预应力钢丝力学性能的影响,从动态应变时效观点出发分析了稳定化处理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稳定化处理的最佳温度为350℃左右,并且稳定化处理的冷却方式应采用加载冷却,否则强化效果将因偏聚在位错上的溶质原子的溃散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根据重型装备用预应力钢丝的特殊使用要求,对预应力钢丝疲劳、应力松弛、常温蠕变、耐腐蚀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预应力钢丝具有近无限疲劳使用寿命,回火态钢丝具有更高的应力松弛、常温蠕变和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稳定化处理对高碳预应力钢丝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稳定化处理对高碳预应力钢丝的常温松驰性能和扭转性能的影响.对稳定化处理的微观本质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适当张力下进行稳定化处理.可显著降低降钢丝的松驰率,而不显著损害其扭转塑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试验研究,提出了材料伸长率与试样标距长度之间的经验关系,经对板式,棒式和管式试样的试验结果分析,利用定量关系换算的值与试验值吻合性很好。  相似文献   

9.
对TA15钛合金进行了高温单向拉伸试验,获得了试验用板材在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的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板材高温应力松弛试验,得到了该材料在600、650、700和750℃这4个典型温度下的应力松弛曲线。研究了温度对TA15钛合金应力松弛行为、松弛应力和松弛应变的影响,获得了应力松弛速率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试样在卸除外载荷后,松弛应力和松弛应变较小。且温度范围700~750℃,保温时间5~8 min时,回弹消除彻底和高效,为降低回弹的较优工艺参数,研究结果可为热成形工艺、热校形工艺及紧固件的使用周期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拉伸试验时,试样因标距打点不清,或断在标点以外,试样断后的伸长测不出来,按规定应补做试验。我们利用重量法来予以补救,求出其伸长率。其珲论依据是拉伸前后的重量不变。方法如下:把拉断后的试样对接起来,在断口两边,取一定长度L,称其重量,设这一段的重量为P_0。利用已知的试样原始面积F_0和比重D_0来求出此段试样拉断前的长度L_1 L_1=P_0/D_0·F_0 (1) 如果计算出来的L_1等于试样原标距长度L_0,  相似文献   

11.
金属应力松弛试验方法国外标准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力松弛试验方法主要用于评定材料或构件在规定时间内初始弹性应变转变为非弹性应变的特性。试验中,在恒定温度下,使试样受到载荷作用并保持总应变恒定,测出由于非弹性变形导致的应力下降与试验时间关系曲线。本试验对评定燃气轮机、蒸汽机  相似文献   

12.
试验了稳定化处理温度和时间对5083合金冷轧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稳定化处理的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钢丝缠绕技术在锻造/挤压压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预应力钢丝缠绕技术应用于锻造/挤压压机承载结构的关键因素——预应力钢丝的蠕变特性及其影响。基于对65Mn钢丝高应力低温蠕变的测量结果及预紧力损失计算,证明钢丝蠕变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压机工作初期和立柱的局部区域,并可以通过增大预紧系数加以有效补偿。对世界第一台预应力钢丝缠绕25MN自由锻/快锻液压机的温度进行了分析和实地测量,钢丝实际工作温度只有50℃。  相似文献   

14.
《塑性工程学报》2016,(5):216-219
介绍了一种利用智能手机拍照功能,结合免费光学测试软件GOM Correlate V8来测量平板拉伸试样n值和r值的方法,并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精度。该方法可在试样上任意位置取任意长度的标距,从而避免引伸计标距对伸长率的影响。同时该方法装备简易、性价比高,给经费紧张的小型检测实验室提供了一种测定材料n值和r值的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两种温度三种应力水平下2A12-T4铝合金试样在EXCO溶液中不同浸泡时间的预应力腐蚀试验,而后进行疲劳试验至试件断裂。采用多元方差分析,确定了腐蚀温度、浸泡时间和应力水平是影响试件疲劳寿命的显著因素,三者的共同作用会加剧试样的腐蚀,降低试样的疲劳寿命。根据试验结果,采用回归算法,建立了以腐蚀温度、浸泡时间和应力水平三参数表征的剩余疲劳寿命计算模型,理论值与试验值对比,二者误差约为2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腐蚀温度、浸泡时间和应力水平对试件微观损伤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桥梁缆索钢丝通过高碳索氏体盘条冷拉拔生产,但镀锌和稳定化处理常导致钢丝扭转值显著降低,无法满足缆索指标要求.主要模拟镀锌和稳定化热处理过程对冷拉钢丝塑性的影响并开展研究,结果显示,在420 ~500℃温度范围内进行27s短时间热处理对钢丝塑性影响不明显,随460℃保温时间的延长钢丝扭转值先缓慢上升,后迅速降低,由27 s时的35次下降到72s的13次,钢丝塑性显著降低.保温初期扭转值缓慢上升主要与钢丝拉拔应力释放有关,进一步延长保温时间钢丝硬度不断提高,塑性降低,导致钢丝扭转值显著降低,继续增加保温时间将导致钢丝纤维状组织的渗碳体片层发生球化,硬度下降.  相似文献   

17.
李明娜  刘峰 《焊接学报》2014,35(9):87-91
在873 K温度下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母材和焊缝分别进行连续和拉保持低周疲劳试验,使用光学显微镜(OM)和透射电镜(TEM)对试样位错微观结构和裂纹扩展形貌进行观察,分析拉保持对母材和焊缝低周疲劳循环应力响应及损伤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母材在连续和拉保持低周疲劳试验初期都发生循环硬化,焊缝在连续低周疲劳试验中发生连续循环软化,而在拉保持试验后期则出现明显循环稳定阶段;母材和焊缝试样拉保持低周疲劳寿命低于其连续低周疲劳寿命;母材和焊缝在连续低周疲劳试验中裂纹主要以穿晶方式扩展,而在拉保持试验中焊缝是以沿晶或混合方式扩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GB228要求,拉伸试样标距的修约可能出现个位数为5mm情况,这对钢铁企业大批量中厚板试验是十分不方便的。通过奥氏公式换算、实际测算和包氏公式分析,以及系统综合误差分析、试样标距发展趋势分析,认为拉伸试样标距出现5mm,再扩大5mm后的名义标距测算的伸长率基本等于δ5。在大批量试验中可以用整10倍标距计算的伸长率作为δ5,从而解决了标距刻划和断后标距确认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该方法是在经典力学和断裂力学之间的一种试验方法。所测得的抗裂强度是先在夏比试样上预制疲劳裂纹,然后在缓慢加载的三点弯曲条件下压断试样,求出机械加工缺口加疲劳裂纹总长的平均值,再按公式求出抗裂强度σ_c。我们结合高强钢30CrSi2MnMoVA和40Si2MnCrNi2MoV钢作了(1)分散性;(2)预制疲劳裂纹负荷选择以及疲劳裂纹长短的影响;(3)加工缺口方式;(4)压头半径影响;(5)试验温度的影响等方面的工作。得出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温度(775℃,800℃,825℃)、不同初应力(150MPa、200MPa)和不同预应变(7.85%、15.7%)下进行TA32钛合金高温应力松弛实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应力松弛行为的影响。对实验后的试样进行微观组织观察,分析了温度对微观组织的影响。利用二次延迟函数对应力松弛曲线进行拟合,推导得到高温蠕变本构方程,进而将其应用于TA32钛合金应力松弛行为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在应力松弛的前200s,应力松弛速率很快,其应力急剧下降,经过3600s后应力逐渐趋于平缓并最终达到松弛极限。应力松弛行为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其松弛极限随之减小,初应力和预应变则对其影响不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晶粒发生了等轴化和长大现象,塑性增强。模拟结果和应力松弛的实验曲线有较高的吻合度,验证了此蠕变方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