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MODIS遥感影像和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以及Landsat TM/ETH影像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通过计算标准城市用地复合指数NUACI,提取2000、2005和2010年三个节点年份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建成区范围,分析长江中游环鄂阳湖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建成区空间分布和演变特征。从总体来看,2000—2010年之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速度不断加快,其中武汉城市圈城市建成区面积空间分布最广且城市建成区分布单中心圈层空间格局显著,但随着扩散效应的加强,逐步形成以鄂州—黄石—黄冈三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圈副中心:环长株潭城市群由单城市星状空间分布向多中心网络状空间分布格局发展,长沙—株洲—湘潭三城市集群发展更为显著;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建成区空间扩展速度最快,空间分布格局放射轴向特征显著,城市建成区的空间扩展与交通要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运用综合评价法、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揭示近1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时空演变格局与阻碍该地区城市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呈现出显著的区域不平衡不协调现象,主要表现为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环长株潭城市群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武汉城市圈则最低;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总体差异在逐渐扩大,且主要表现为区域内各地市的差异;从整体上看,城市群城市韧性各阶段的变化较为显著,经历了"中高水平集聚""中低水平分散",最后演变为"中等水平聚集";阻碍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由经济-基础设施方面逐渐过渡到了基础设施-社会-生态方面。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游城市群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论坛成立一年多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勘测单位在论坛框架内展开了互相交流和合作,取得了初步合作成果。本文分析了在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勘测单位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和机遇,阐述了城市勘测单位要抓住国家区域战略落实的新机遇,加快转型升级以适应新常态,通过区域合作,促进城市勘测事业协同发展。文章还展望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勘测区域合作的前景,提出了合作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5.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发生后,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城市群发展战略区域之一,所受影响最为显著。在全球疫情仍在肆虐的当下,为探究疫情重灾区城市群疫情时空演变规律,文章通过搜集整理长江中游城市群2020年典型时段疫情统计数据以及路网交通与经济社会等数据,利用GIS可视化、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动态变化过程与空间演变特征,并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系统分析城市群疫情发展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总数呈现S型变化态势,先后经历缓慢上升、快速上升和逐步放缓3个阶段,之后疫情总体由紧急防控阶段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2)城市群新冠肺炎发病率空间差异显著,累计确诊病例数呈“一主多次”、由北至南分层级扩散的空间分布及演变格局,新增病例地理分布经历先快速蔓延后逐步缩小的阶段性变化。(3)城市群新冠肺炎发病率和疫情受人为干预初期的累计确诊病例数具有较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4)城市群疫情发展演变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密度、经济与收入水平、公共卫生条件、行政区划和防控干预措施等。受疫情扩散阶段和跨区人口流动管控影响,空... 相似文献
6.
7.
8.
基于2000-2016年长三角地区地级市层面的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了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经济集聚与区域创新显著正相关,经济集聚和区域创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地区交互影响,即邻近地区的经济集聚对本地的区域创新具有促进作用,邻近地区的区域创新亦对本地的经济集聚存在促进作用。经济集聚和区域一体化具有促进区域协调和区域创新的双重政策红利,构建长三角地区创新共同体应具有全局意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已经成为城市参与竞争的重要平台.西北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城市群相比,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空间中位于胡焕庸线西侧,人口密度较低.文章首先对城市群空间演变的一般规律进行探讨,进一步结合西北地区城市群特殊性对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其次以呼包鄂榆城市群为例,通过空间演变特征分析发现其呈现出从"多节点"到... 相似文献
10.
11.
构建连续完整的遗产空间网络是实现遗产整体性保
护利用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地域文化整体关联、促进区域协同
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区域协同视角,从基础通廊联系、文旅
产业发展、空间统筹三方面入手,探究遗产空间协同形式,提
出遗产空间网络的构建途径。以自贡市井盐文化遗产为例,在
井盐文化遗产梳理分类的基础上,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丰
度指数、连通性分析等方法,通过识别提取遗产源点,生成遗
产廊道,划分发展片区等途径,构建并优化整体遗产网络,形
成“一横一纵、五区多点”的协同空间结构。从遗产节点、廊
道引导、文旅片区三方面提出遗产保护发展协同共进的实施路
径,以期为区域遗产景观的保护利用和国土空间规划中文化专
项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城市群在区域经济的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发展已上升到国家宏观战略层面。西部大开发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点,是中国未来十年甚至是几十年经济发展的高点。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对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对西部城市群的研究相对较少。成渝城市群作为现阶段中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发展基础最好的城市群,既是当前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城市群,又是未来十年甚至是几十年我国经济重要的增长点。通过对比分析研究,该文拟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角度,分析成渝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的不足和城市群潜力,并找出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18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兰西
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首
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在我国西北地区建设区域
性城市群。运用基于“流动空间”理论的城市
网络方法,从客流、货流和信息流三个角度
分析兰西城市群的城市网络结构特征,结合
统计数据与“规划”相关要求,探讨兰西城市
群的区域空间格局优化路径。三个角度的城
市网络特征分析均表明,兰西城市群的空间
结构呈以兰州、西宁为主、副中心,东强西弱
的格局,其城市网络还处于初期构建阶段,
“规划”现阶段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兰西地区
向成熟“城市群”迈进。构建兰西城市群空间
格局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当地的自然条件,正
确把握其战略定位,高度重视生态优先的基
本原则;近期应重点发展兰州—白银都市圈和西宁—海东都市圈,注重次级节点城市的培育,逐步形成兰西城市群网络化格局,以确保其在
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18)
以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为例,创新性地将主成分分析法与非径向、非角度的SBM-Tobit模型结合,对2007—2016年间水资源的经济、环境、综合绩效进行计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现阶段有必要将环境、社会福利指标纳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沿江城市的三种绩效值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3)财政自给率、政府管制力度、人口密度、产业优化度都会对水资源投入绩效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水资源绩效的建议和策略,补充了水资源绩效评价的理论层面,有利于促进水资源中蕴含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更大程度释放。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解读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认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空间建设至关重要;然后分析国内城市生态用地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其与新型城镇化的适应性,提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生态空间发展的两大趋势为生态用地功能化及城乡统筹发展:最后在分析武汉市生态控制区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武汉城市生态空间规划引导的思路:一是统筹规划,建立产业·镇·村体系;二是加强管治,坚守生态底线;三是政策支持,促进生态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4)
协同创新是政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是通过政府引导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共享,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模式。通过对金湾区局限于实训基地、技术合作和联合共建实验室等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现状分析;对国内外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析与启示;提出建立完善区域政产学研合作机制体制,加强政府主导,建立多元化的区域服务体系等措施加强金湾区区域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促进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20.
公路货运视角下城市群网络特征及绩效探讨——以我国三大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运物流是区域城镇节点联系并形成网络的重要维度,是支禕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骨架”,其高效运转是城市群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利用互联网物流数据平台上各城市间的货运联系数据,对我国三大城市群的公路货运网络特征做分析,发现长三角、珠三角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多层次公路货运网络,分别以上海和广州为单核心;而京津冀的货运网络则以天津和北京为双核,网络结构相对简单,以核心城市向其它城市辐射的单向联系为主。进一步从货运网络的均衡性、稳定性、层次性三个角度对案例城市群的网络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物流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并不必然导致城市群网络绩效的差异性;一个成本更低、更快捷、更安全的物流网络有赖于城市群内城镇节点的合理分工协作,有赖于城市网络的组织协调,也有赖于若干不同层次门户枢纽节点的建立。研究结论对我国城市群跨地域货运网络绩效的提升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