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微观角度研究了轨道交通建设对居民居住地选择和通勤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分析了居住在轨道站点周边并选择地铁出行的概率,为解决居住地选择区位间的空间相关性,构建了交叉分层Logit概率估计模型。选取影响因素如个人属性、社会经济属性、出行特性和土地利用属性为联合选择模型影响变量,建立了轨道站点周边居住地和出行方式同时选择模型。利用Biogeme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同时模拟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引起的居住和出行方式选择概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居住地离轨道站点越近的居民越倾向于使用轨道交通出行方式,当小汽车出行时间增加时靠近站点附近的居民越有改乘地铁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快速城市化与“双碳”背景下,城市通勤引发的交通及能源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故利用467万条智能交通卡数据分析上海市轨道交通客流的总体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上分析,早高峰、晚高峰时段内乘客的平均出行时间要稍低于全样本时段内乘客的平均出行时间;轨道交通进站客流早高峰会早于出站客流早高峰出现;从市辖区尺度分析,人口数量与各市辖区的轨道交通客流量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从街道尺度来看,城市中不同街道的居民对于轨道交通的依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空间差异性较强。因此,建议发展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低速交通网络,建立公交与步行城市交通并重的绿色出行发展模式,并不断完善交通需求管理方式,以减少城市道路的碳排放量,进一步提高城市绿色交通运行效率,推动城市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铁是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具有运量大、方便准时、节约能源等优点。地铁作为社会公益性产品,影响地铁票价制定的因素多而杂。作者从运输成本、运输市场需求、居民出行支付能力、竞争因素以及政府管制5个方面考虑,先对其进行了定性分析,以城市地铁票价作为内生变量,将运输成本、运输市场需求、居民出行支付能力、竞争因素和政府管制5个因素作为外生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合案例重点分析了各变量与观察指标,内生变量与其他外生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得出了影响城市地铁票价制定因素的强弱次序依次为:运输成本运输市场需求政府管制居民出行支付能力竞争因素。同时对5个基本因素的影响程度做了分析比较,对地铁票价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背景下,福州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取得了快速地发展,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对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及特征论述的基础上,通过对轨道交通走廊内常规公交客流特征的分析,讨论了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对地面常规公交的影响。综合考虑居民出行的影响因素,构建巢式Logit模型,采用RP/SP调查法获取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交通方式客流分担率的研究,提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发展的目标与优化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道路资源,适应城市高密度发展。  相似文献   

5.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地铁建设加速发展,迅速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扩展至二三线城市。地铁在缓解城市交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地下轨道交通线网的日益完善,地下新建结构对既有结构的保护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研究地下结构施工对既有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兴起与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编制与发展演变,证明了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和网络形成,对城市交通与社会经济以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等,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是推动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生活幸福指数进步的重要动力。目前,轨道交通改变城市交通格局,公交出行日渐成为"主旋律",交通拥堵在缓解中,有力促进了武汉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增强了"三镇三城"的"同城效应",跨江工作、跨地区居住生活再不遥远;乘坐轨道交通的人越来越多,道路交通拥堵会逐步缓解;地铁连接了"公铁水空",使武汉成为中国中部最大的综合换乘枢纽之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大量减少空气污染,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7.
城市中心商务区是城市大量交通出行的集聚地,其高容量的开发模式给自身的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同性质的交通流对商务区交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落后的交通系统和管理方式也降低了商务区的交通运行效率.针对城市中心商务区的特点及交通问题,提出通过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减少商务区过境交通、到发交通、内部交通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冲突;通过引导和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绿色交通出行结构从总量上减少交通出行量;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及交通需求管理方法促进和完善绿色交通运转的三个方面,建设、引导和发展城市中心商务区的绿色交通体系,从而促进城市中心商务区交通的和谐运转.结合宁波南部商务区的规划及建设情况,验证措施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程咨询》2022,(10):15-17
<正>杰出奖:重庆轨道交通环线重庆轨道交通环线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山地城市环形轨道交通线路,是中国首条轨道交通互联互通CBTC示范工程。线路全长50.88公里,设33座车站,串联5大城市组团,两次跨越长江、一次跨越嘉陵江,是解决重庆主城区1034万市民便捷、高效、绿色出行的重要交通系统,为3000年历史名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重庆轨道交通环线工程集合应用了矿山法、盾构隧道、大跨度越江桥梁、TOD开发及数字通信等多项技术,创造5项世界第一,是中国轨道交通互联互通CBTC示范工程。重庆轨道交通环线工程实现了“绿色、环保、创新和品质生活”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交通与环境质量问题日益凸显,而城市管理能力的提高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手段。通过对国际和国内相关研究总结可以发现,职住平衡、多中心城市建设和城市开发强度提高,有助于控制城市空间规划策略对交通方式选择,特别是小汽车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而绿色交通先导将有助于抑制过度依赖小汽车的城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数据互补的方法,融合智能卡数据和公交车GPS轨迹数据,获取了公交和地铁乘客在地铁新线路开通前后的乘客个体出行信息。利用居民空间行为指标——“出行质心”对地铁乘客的公交出行质心定位,并分析了地铁站点与乘客公交出行质心之间的距离对乘客地铁站点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有86.15%的乘客选择距离他们公交出行质心更近的地铁站点,地铁站点与乘客公交出行质心之间的距离是影响乘客出行站点选择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发现,建立Logit模型对乘客是否会选择新地铁站点进行预测,预测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特异性分别为83.87%、 84.23%、83.66%和84.09%,预测结果表现良好。研究结果可用于评估计划新建的地铁站点对邻近既有站点的影响,有助于地铁营运计划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正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公共性基础设施,其建设可带动城市发展提速,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其运营可解决地面交通拥堵,电力驱动可提供绿色出行体验,减少城市空气污染,改善人居环境。但是,高度依赖于电力耗能,电费成本会随着运营里程的增加而成倍增长,这无疑是行业良性发展的负担。研究地铁运营电价的制定策略,获得电力合理优惠和扶持,对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轻政府财政补贴压力,实现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一、电价制定程序及政策(一)基本程序我国电价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负责管理,重大事项报国务院决定。政  相似文献   

12.
西安作为国务院正式批复的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节点城市,特殊的区位优势和政治地位决定了解决交通"城市病"的迫切性。基于西安市11个辖区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和交通状况感知的问卷调查得出,随着"互联网+交通"的出现,本地居民在出行方式上的选择日趋多元;时间、经济性和安全性成为影响居民出行选择的三大因素;公众认同共享出行方式但表示有条件支持,显示出交通新业态仍有发展空间。结合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提出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共享出行为补充"的综合交通体系,政府应优化城市功能空间布局、配置高质量交通资源、依托先进技术进行交通研判、建立健全交通政策法规、培育良好的出行文化;以交通企业为代表的行业主体应积极探索新旧交通业态的融合发展;公众则应树立主体意识,积极践行绿色低碳文明共享的出行理念,进而形成交通"城市病"治理的三方合力。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具有载客量大、安全及环保等优点,已成为多数乘客的优先出行方式,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提高轨道系统的运行效率,实现轨道交通智慧化运营,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理论,结合轨道交通车站的时间、空间及外部影响因素等客流特征,建立轻量的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及LightGBM-LSTM融合模型的车站短时客流预测模型,同时构建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和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作为预测实验的对照模型.以中国杭州地铁自动售票系统刷卡数据为例,选取了5种地铁车站(居住类型、工作类型、居住工作混合类型、购物类型及交通枢纽类型)和3个准确性评价指标(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及平均绝对百分误差),量化评价不同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表明,基于多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可以较好预测地铁车站短时客流,弥补了传统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14.
导读:在城市空间结构正快速调整的时期,为解决城市交通日益暴露出的矛盾,建立绿色低碳的交通和城市空间结构,对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而交通领域提出了中国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5D模式。然而这一模式所提倡的以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极大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街道空间建设,因此从街道的视角而非传统城市机动车道路建设的视角看待城市交通,是个有必要进行研究与探讨的课题,有助于梳理与探讨街道对5D交通中绿色出行相关部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步入了轨道交通时代。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仅建设的规模大、对技术有着较高要求,同时它的建设时间长,而且与设计、建设、施工等工程单位外的政府、社区等利益相关者息息相关,项目风险因素众多,且潜在损失巨大。本文以成都地铁1号线项目为例分析轨道交通项目在建设过程的风险因素和应对技术,研究轨道交通项目的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时代城市发展的国际借鉴与中国愿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城市是城市和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的高品位城市,"新都市主义"、"精明增长"、"紧凑型城市"是绿色城市重要的思想基础。绿色城市顺应绿色文明的时代潮流,充分融合后现代理念,已经在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外城市在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空间、新能源利用以及城市规划和建设等领域的努力和成就,为中国绿色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日益完善,轨道交通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空间利用效率与人们出行质量.文章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常见运营模式进行分析,探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南昌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用以解决日益加剧的城市交通问题。本文根据2010年南昌居民出行调查报告对2020年南昌轨道交通线网进行客流预测,分析南昌轨道交通各线路的客流量、客流强度以及对周边土地利用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城际轨道作为区域交通的骨干,对引导和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并分析了衡量城际轨道交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变量,提出城际轨道交通可达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测算方法,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城际轨道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双重差分模型验证城际轨道线路开通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影响关系.以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为例,进一步研究不同年份城际轨道交通可达性对城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际轨道的开通运营对城市经济具有显著正效益,其弹性系数为0.012 8.交通与经济发展越协调的城市,城际铁路开通带来的正向影响越明显.本方法可为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国际性大都市交通出行方式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交通出行方式的汇总,确定两种主要的交通模式:即小汽车和公共交通. 通过对一些国际性大都市的主要交通出行方式和演变过程的分析对比,得出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方式. 从而为我国大城市的合理交通出行方式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即为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创造舒适、良好、经济的出行条件,并通过系列配套设施建设、政策管理手段,引导人们合理使用私人小汽车出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