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梨皮中多酚的提取工艺,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梨皮中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70℃,固液比1:11(w/v),乙醇浓度60%,浸提时间60min.该条件下的多酚提取率为0.5mg/g.  相似文献   

2.
以乙醇为溶剂提取滁菊多酚,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到滁菊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4%、液料比22 mL/g、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温度70 ℃,滁菊多酚实际提取率为32.13 mg/g。通过HPLC-QQQ/MS对滁菊粗提液多酚进行检测,得到13个响应较好的色谱峰,对其中的5个峰进行了鉴定,分别为绿原酸、异绿原酸A、木犀草苷以及2种二咖啡酰奎宁酸,其中异绿原酸A是滁菊含量最为丰富的多酚化合物。因此可以大量制备滁菊多酚并为滁菊多酚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优选桂皮总酚的提取条件。以乙醇为提取剂,根据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回归设计,分析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桂皮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桂皮总酚的最优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5%,料液比1∶80,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90 min,此时桂皮总酚提取率为75.05mg/g,本研究结果为桂皮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以鸡枞菌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以总多酚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鸡枞菌总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鸡枞菌总多酚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g/m L)、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1h、浸提3次。在此条件下总多酚的含量可达到15.9 mg/g,其中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鸡枞菌总多酚的提取率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以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研究纤维素酶解辅助乙醇提取黄芪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考察了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液固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6个单因素对黄芪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四因素四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蒙古黄芪在纤维素酶添加量7.5μL/g,pH值4.0,温度55℃,酶解预处理1.5h后,液固比对黄芪总黄酮提取率影响显著,其次是提取时间和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对黄芪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液固比30mL/g,乙醇浓度90%,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5h的最优工艺条件下,黄芪总黄酮的提取率为0.57%。与传统醇提法(0.39%)相比,黄芪总黄酮提取率提高了46.15%。  相似文献   

6.
闵勇  王洪  姚立华  刘卫  杨金 《食品科学》2009,30(12):66-68
采用正交试验对石榴籽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料液比对石榴籽多酚提取率的影响较为显著。石榴籽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50% 乙醇、浸提温度50℃、提取时间2.0h、料液比1:20,在该条件下石榴籽多酚提取量可达12.07mg/g。  相似文献   

7.
采用纤维素酶提取冬枣叶中的总黄酮.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冬枣叶中总黄酮的含量,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酶用量和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再利用正交实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提取冬枣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0(g/mL),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90min,酶用量4mg/g.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率可达2.45%.同时得到各影响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显著性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酶用量>料液比.  相似文献   

8.
以笋头、笋壳、笋衣3种竹笋下脚料为原料,以乙醇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法从中提取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笋壳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功率为250 W,乙醇浓度为75%,浸提时间为65 min,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5(g/g);笋头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参数组合:超声波功率为200 W,乙醇浓度为60%,浸提时间为65 min,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30(g/g);笋衣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参数组合:超声波功率为250 W,乙醇浓度为75%,浸提时间为65 min,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5(g/g)。在此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以石榴叶为研究材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对石榴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考察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以及提取次数对石榴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榴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吐温-40的质量浓度为2.4g/100m L、提取剂乙醇的浓度为40%(v/v)、料液比为1∶30,浸提温度为60℃、提取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提取1次,石榴叶总黄酮的提取率为86.17%。  相似文献   

10.
茜草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茜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采用热浸提法提取茜草总黄酮,硝酸铝显色法测定总黄酮提取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5h、料液比1:40(g/mL)条件下茜草总黄酮提取率较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茜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60%、乙醇溶液提取2h、提取温度70℃、料液比1:40(g/mL),此条件下茜草总黄酮提取率为1.67%。本工艺简单可行,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苦荞壳中总黄酮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探讨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液固比4个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以6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实验结果表明,苦荞壳中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50 W,超声时间26 min,温度53℃,液固比49 mL/g,提取次数2次。总黄酮提取率为2.02%。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可靠,为开发利用苦荞壳黄酮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余甘子多酚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余甘子干粉为原料提取余甘子多酚,比较了乙醇浓度、浸提时间、温度、pH、料液比及提取次数对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以乙醇浓度、浸提时间、温度、pH为考察因素,采用RSA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余甘子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即乙醇浓度为6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4h,pH3.50。在此优化工艺下余甘子多酚提取率为0.218gGAE/g,还原力为1.019。同时,以茶多酚、维生素C、维生素E及BHT为对照,测定了余甘子多酚对DPPH、超氧阴离子及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及抗脂质过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余甘子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3.
合欢花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为浸提溶剂从合欢花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对合欢花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确定正交实验因素及水平,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且研究了合欢花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对.OH的清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合欢花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25,提取时间2h,浸提温度70℃,在此条件下,合欢花总黄酮提取率为2.53%;合欢花中总黄酮提取液对.OH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当合欢花总黄酮浓度达到0.06mg/mL时,对.OH自由基清除率为62.81%。  相似文献   

14.
新疆药桑桑皮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小莉  杨玲 《中国酿造》2013,32(1):57-60
用回流提取法提取新疆药桑桑皮中的总黄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桑皮提取液总黄酮含量,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提取工艺的最佳优化条件为:回流温度80℃、固液比1:50、回流时间120min、乙醇体积分数70%vol;该工艺条件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为32.65mg/g;桑皮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和工艺可行、合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溪黄草多酚的超声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Folin-Ciocalteu法对提取液的总酚进行测定。考查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功率、提取时间等五个因素对溪黄草多酚超声提取率。结果表明:溪黄草多酚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g:mL)1:10,提取温度40℃,超声功率250W,提取时间25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多酚提取率达6.81%±0.11%。DPPH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溪黄草多酚具有明显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其IC50值为38.47μg/mL。  相似文献   

16.
研究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在对乙醇浓度、固液比与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L9(33)正交试验优化超声辅助乙醇提取银杏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固液比1∶50(m∶V)与提取时间30min。通过差异性分析可知,乙醇浓度对总黄酮的提取率影响最大(P0.01),其次为固液比(P0.05),提取时间对其提取率影响最小(P0.0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银杏叶醇提物中的总黄酮提取量为8.075 mg/g,提取率为80.75%。  相似文献   

17.
乙醇提取绞股蓝超微粉总皂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乙醇提取绞股蓝超微粉总皂苷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提取过程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粉碎度、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固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蓝粉碎粒度D50为3.03μm,乙醇70%vol,料液比(g:mL)为1:30,提取时间为60min,提取温度为60℃,绞股蓝总皂苷提取率为4.25%.  相似文献   

18.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汉麻叶总黄酮、总多酚提取率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汉麻叶总黄酮、总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同步优化。研究表明,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液料比4个因素对总黄酮、总多酚的提取率均有显著影响。根据响应面法绘制三维及等高线叠加图,应用同步优化程序,得出总黄酮、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65%、提取时间133 min、提取温度60℃、液料比30:1(m L/g)。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得到汉麻叶总黄酮、总多酚提取率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2.01±0.22)%、(1.84±0.32)%、(77.63±2.15)%,与数学模型计算所得预测值接近。可见,响应面同步优化法对汉麻叶总黄酮、总多酚提取条件进行同时优化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9.
传统溶剂提取与酶辅助提取燕麦多酚工艺的优化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燕麦多酚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传统溶剂提取法对燕麦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20,水浴温度50℃,浸提时间2h,在此条件下燕麦总酚提取含量为0.817mg/g。在溶剂提取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实验对酶辅助提取燕麦多酚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为蛋白酶添加量5.0mg/g,淀粉酶添加量0.9mL/g,酶解温度73℃,酶解时间1.2h,在此条件下燕麦多酚提取含量为2.169mg/g,较溶剂法提取含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周琦  曾莹  祝遵凌 《现代食品科技》2018,34(11):200-207
为了研究香水莲花多酚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及其抗氧化能力,本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香水莲花多酚的提取工艺,以香水莲花多酚提取率为指标,对浸提温度、液料比、浸提时间以及乙醇浓度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并根据Box-Behnken试验原理,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法优化;同时,以香水莲花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及FRAP还原力为指标,来评价其抗氧化性。研究结果表明:香水莲花多酚的最优提取条件是:浸提温度为58℃,液料比为48:1(mL/g),浸提时间为1.9 h,乙醇浓度为57%,在该条件下香水莲花多酚提取率可达8.28%。香水莲花多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90.22%,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88.01%,FRAP还原力则随多酚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表明香水莲花多酚的抗氧化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