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2.
3.
4.
5.
6.
7.
8.
交联甘薯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甘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STMP)为酯化剂,制备交联甘薯淀粉.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温度、时间、pH值及三偏磷酸钠用量对交联甘薯淀粉(csps)的结合磷含量的影响,并得出了制取交联甘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3h,反应pH值为10.5,STM,添加量为5.5%.与原淀粉相比,交联甘薯淀粉在糊液黏度的稳定性、乳化性及凝沉性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11.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乙醇为溶剂,氯乙酸为醚化剂,研究高取代度羧甲基淀粉的制备工艺。还比较了不同淀粉、醚化剂的种类以及Na OH状态对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二次加碱法,95%(质量分数)的乙醇作溶剂,淀粉乳浓度为25%,氯乙酸用量为115 g,Na OH用量为2.25(摩尔比,碱∶酸),碱化温度为40℃,碱化时间为10 h,碱化Na OH用量为1(摩尔比,碱∶酸),醚化温度为40℃,醚化时间为10 h,醚化阶段用14 g Na2CO3代替部分Na OH。一步法制备了取代度(DS)=1.21,反应效率(RE)=61.38%的羧甲基淀粉(CMS),非晶颗粒态淀粉的取代度比原淀粉略高,四种淀粉制备CMS取代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蜡质玉米淀粉、玉米淀粉,氯乙酸作醚化剂时取代度远高于氯乙酸钠,固体碱制备CMS的取代度比液体碱高。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了高粘度的羧甲基淀粉。以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影响羧甲基淀粉制备工艺的影响因素,再以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最后探讨了羧甲基淀粉的溶液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可制得取代度为0.74的羧甲基淀粉,其适宜的使用环境为中性或弱碱性,溶液放置时间不宜超过6天。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制备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和交联酯化木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影响取代度的关键因素,并测定了两种复合变性淀粉的冻融稳定性、透光率、膨胀度等特性.结果表明:两种复合变性淀粉的冻融稳定性、膨胀度、透光率等性能均优于原淀粉;交联酯化木薯淀粉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可用于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4.
15.
以葛根淀粉为原料,环氧丙烷为醚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无水硫酸钠为膨胀抑制剂,对羟丙基葛根淀粉的制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氢氧化钠用量、环氧丙烷用量以及无水硫酸钠用量对羟丙基葛根淀粉取代度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羟丙基葛根淀粉的取代度,用热重分析仪(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其热特性进行了测试。制备羟丙基葛根淀粉的较佳工艺为: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18 h,氢氧化钠用量1.2%,环氧丙烷用量10%,无水硫酸钠用量12%(氢氧化钠用量、环氧丙烷用量、无水硫酸钙用量均为占干淀粉质量分数)。葛根淀粉经羟丙基化后,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抗酸碱性、膨胀能力增强,凝沉性减弱,且其分解温度及糊化温度均下降,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17.
淀粉的流变学特性是影响工业化淀粉质食品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碱法优化提取工艺制备了黄米淀粉产品,分析了黄米淀粉的基本理化指标,并利用Brabender糊化仪和Brookfield旋转黏度仪研究了黄米淀粉的糊化特性、流变特性以及机械剪切触变性能,为黄米淀粉在食品工业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黄米淀粉中蛋白质残留量为0.232%,淀粉纯度为88.98%,淀粉得率为58.6%,直链淀粉含量为18.28%,起糊温度为73.9℃;峰值黏度为702BU;与马铃薯淀粉、大米淀粉及玉米淀粉相比,黄米淀粉糊具有较强的黏度冷稳定性以及较弱的凝胶性和凝沉性;黄米淀粉糊属于非牛顿型、假塑性、剪切稀化的触变性流体;在同一剪切速率下,表观粘度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同一温度下,淀粉糊的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基质,添加天然抗菌剂肉桂醛和纳米蒙脱土(MMT),通过溶液流延成膜法制备不同MMT含量的纳米抗菌复合膜,研究纳米MMT含量对复合膜的机械性能、水蒸气透过率、透明度、肉桂醛释放能力及抗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随着MMT含量的升高而先增加后降低,在MMT含量为4%时,拉伸强度达最大。水蒸气透过率和透明度随MMT含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并且MMT能有效限制肉桂醛在膜中的扩散和释放,使肉桂醛释放速率变慢,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含MMT的膜保持较高的抗菌性活性,而不含MMT的膜,肉桂醛挥发较多,抗菌性大大降低。结论:纳米蒙脱土能有效控制肉桂醛在羧甲基纤维素钠膜中的释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