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杭州市近江市场食用贝类中重金属含量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调查了杭州市主要贝类市场--近江市场食用贝类中重金属铅(Pb)、镉(Cd)、铜(Cu)、汞(Hg)和砷(As)的含量,并采用<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18406.4-2001)及我国食品相关重金属限量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检测结果显示:杭州市近江市场所售食用贝类中铅含量0.048~0.596 mg/kg,均值0.184mg/kg;镉含量0.11~2.17 mg/kg,均值1.24 mg/kg;铜含量1.01~43.4 mg/kg,均值10.4 mg/kg;汞含量0.010~0.031mg/kg,均值O.018mg/kg;无机砷含量O.11-O.84mg/kg,均值0.42mg/kg.评价结果表明,杭州市近江市场上食用贝类中Cu、Hg、As含量均低于GB18406.4-2001的限量标准,但Pb和Cd超标,尤其是Cd超标严重.其中,铅超标率20%.Cd超标率为1OO%.说明该市场所售贝类产品存在食用风险,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国海洋食用贝类重金属累积水平及人体健康风险。方法基于已报道的数据,分析我国海洋食用贝类中Cu、Pb、Cd、Cr、As和Hg污染统计特征,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提出的靶器官危害系数(THQs)方法评估贝类重金属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我国海洋食用贝类中各重金属含量呈非正态分布。Pb、Cd、Cr、As和Hg的平均含量均未超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牡蛎、菲律宾蛤仔、缢蛏及贻贝4类典型食用贝类中,As、Cu和Cd的含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牡蛎中Cu和Cd含量最高,缢蛏中As含量最高;4类贝类中其他重金属含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珠江口、福建沿海、长江口-浙江沿海、山东沿海、渤海湾海域食用贝类中Cu、Pb、Cr、Hg的人体健康风险较低,但山东沿海、渤海湾和福建沿海部分贝类中Cd以及福建海域部分贝类中As的风险超出了可接受水平;除山东沿海、渤海湾和福建沿海贝类重金属污染对儿童的风险值大于1.0外,其他海域贝类6种金属的总风险均可接受;Cd和As是我国贝类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的主要贡献者。结论我国海洋食用贝类中Cu、Cd和Cr含量存在超标现象,部分海域一些贝类Cd和As污染的健康风险超出了可接受水平。总体上,海洋贝类重金属污染不严重,但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健康风险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雷州市沿海几种贝类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烘箱干燥法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雷州市沿海的近江牡蛎、翡翠贻贝、栉孔扇贝、丽文蛤、毛蚶和长竹蛏等六种贝类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六种贝类营养成分丰富,它们蛋白质含量高(平均含量为10.13%),脂肪含量低(平均含量为2.71%),还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尤其是翡翠贻贝富含微量元素Se,近江牡蛎富含Ca、Zn等元素.该分析研究为当地沿海综合利用和开发海洋贝类资源提供了营养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青岛城阳水产品批发市场2011年6月~2012年5月期间销售的栉孔扇贝、太平洋牡蛎、紫贻贝、毛蚶和菲律宾蛤仔体内的铜(Cu)含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连续调查。方法每月定期取样,经湿式消解法消化后,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u含量。结果太平洋牡蛎的Cu含量平均值高达458.8 mg·kg-1·dw-1,远远超过其他四种贝类,其次是栉孔扇贝(平均值为11.0 mg·kg-1·dw-1),剩余三种贝类的Cu含量较接近(平均值在4.5~5.7 mg·kg-1·dw-1之间)。除太平洋牡蛎外,另外四种贝类的Cu含量无论以干重还是湿重计均未超过国标规定的50 mg·kg-1。各种贝类(毛蛤除外)体内的Cu含量随季节的变化无明显的规律性。结论 2011年6月~2012年5月期间青岛城阳水产品批发市场销售的太平洋牡蛎的Cu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其Cu污染的问题应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深圳地区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染毒情况,对深圳地区主要贝类养殖海域养殖的10种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染毒情况进行调查。筛选并确定PSP监测指示贝种,进而测定不同养殖海区PSP污染情况。采用AOAC发布的生物法测定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华贵栉孔扇贝(Chalmys nobilis)和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对PSP蓄积能力强,华贵栉孔扇贝的PSP含量较翡翠贻贝高。确定深圳贝类养殖海域PSP监测指示贝种为华贵栉孔扇贝和翡翠贻贝,全年对两种贝类的PSP监测结果表明PSP含量超过有关标准规定的安全限量的情况时有发生。本研究为实施有效的监测预警管理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研究分析了水煮和烘烤两种加工方式对贝类元素生物可及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模拟消化试验,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了牡蛎和扇贝体内8种元素(Pb、As、Cd、Cu、Fe、Zn、Mn、Hg)的生物可及性和浓度的变化。结果 两种贝类元素含量的趋势大体一致,从高到低依次为锌>铁>铜>镉>砷>铅>汞。两种贝类中生物可及性最高的是牡蛎中的砷元素,为98.4%。生物可及性最低的是扇贝中的铁元素,为3.4%。经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处理后,能显著提高两种贝类锰元素的生物可及性,但是能显著降低牡蛎中铜、砷、铅元素的生物可及性。加热处理后扇贝中砷和镉元素的生物可及性增加。相较于蒸煮的加热方式,烘烤的加工方式对贝类元素生物可及性的影响更大。结论 贝类元素生物可及性不仅与元素种类、载体、加工方式相关,也与其他元素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秦皇岛海域食用贝类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及其存在的健康风险。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质谱法(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该地区15种常见贝类肌肉和内脏中As(无机砷和总砷)、Pb(铅)、Cr(铬)、Cd(镉)、Hg(甲基汞)的含量,并采用污染指数法、系统聚类法评价了各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分类。结果表明:海虹(贻贝,Mytilus edulis)、栉孔贝(Chlamys farreri)、生蚝(Ostrea gigas thunberg)和毛蚶子(Scapharca subcrenata)等的重金属综合污染(MPI)较高。根据NY 5073-2006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进行重金属评价。秦皇岛海域食用贝类六种重金属含量最高为Cd,均值为1.129 mg/kg,超出NY 5073-2006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污染较严重,总As和无机As均值分别为0.161、0.021 mg/kg。Cr和Hg均值分别为0.107和0.013 mg/kg,均未受污染,Pb均值为0.188 mg/kg,污染较轻。但部分贝类Cd污染比较严重。其中内脏污染比肌肉部分严重,尤其是大小海螺(Busycon canaliculatu)。因此,需进一步研究秦皇岛海域可食用贝类中Pb和Cd的污染来源并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原子荧光形态检测法分析宁海、象山、舟山3 个养殖区内常见3 种海产贝类(牡蛎、缢蛏、血蚶)中Cd、Cu、Cr、Pb、As、Hg等重金属的总含量,并采用化学逐级提取法系统研究水煮加工前后贝类中Cd、Cu、Cr、Pb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和As、Hg中有机和无机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3 个养殖区牡蛎、缢蛏、血蚶中Cd、Cr、Cu、Pb、As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且Cu和Cd、Cr和Pb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As的超标检出率达77.78%,Hg的残留量均低于限量标准;此外金属形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煮加工方式对Cd、Cu、Cr、Pb中酸可提取态、氧化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余态的含量影响较大,而对As和Hg的有机态和无机态影响较小。海洋贝类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水煮加工前后该元素形态的变化量可作为评价海洋贝类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改性介孔材料对贝类副产物中重金属离子的脱除性能,对SBA-15介孔材料分别嫁接2-巯基噻唑啉、2-巯基苯并噻唑、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三种不同基团,得到三种材料分别记作MT-SBA-15、MBT-SBA-15、APDC-SBA-15,然后对材料孔结构进行表征,采用三种材料吸附铅(Pb)、铬(Cr)、镉(Cd)、铜(Cu)标准溶液,考察脱除pH、脱除时间、金属离子加标浓度对脱除能力的影响,最后用APDC-SBA-15脱除贝类副产物中重金属离子,考察重金属脱除率以及营养损失率。结果表明,三种材料都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三种材料对重金属最优脱除pH为6.0,吸附平衡时间均为30 min;当金属离子浓度为1200 mg/L时,三种材料对金属离子吸附量最大,其中APDC-SBA-15的吸附量最高,对Pb、Cr、Cd、Cu吸附量分别为223.6、240.0、259.8、259.0 mg/g。APDC-SBA-15对菲律宾蛤仔蒸煮液中Pb的脱除率为100.00%,总糖损失率为7.32%;对菲律宾蛤仔蒸煮液多糖中Pb脱除率为84.50%,总糖损失率为2.57%;对牡蛎多肽中Pb、Cr的脱除率分别为62.20%和100.00%,对可溶性蛋白质的损失率为14.62%。综上,APDC-SBA-15可以高效脱除贝类副产物中的重金属,对蛋白质、总糖等营养成分的损失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华贵栉孔扇贝软体部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贵栉孔扇贝软体部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及营养评价。结果表明,华贵栉孔扇贝软体部(鲜样)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水分含量分别为14.30%,1.50%,2.30%和78.00%。华贵栉孔扇贝软体部(鲜样)含18种水解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1.34%,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96%,占氨基酸总量的34.92%;鲜味氨基酸总量为4.94%,占氨基酸总量的43.56%。华贵栉孔扇贝软体部的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7.28。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脂肪酸总量的33.52%,其中EPA,DHA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21.38%。矿物质含量丰富,尤其铁(Fe)含量较高;维生素E含量也较丰富。表明华贵栉孔扇贝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贝类,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曲虫治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慎安 《酿酒》2004,31(3):13-14
通过对曲虫治理应用研究效果的分析 ,结果表明 :质量效果提高 7% ,糖化力效果提高 80 % ,综合效果提高 92 7%。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不同温度下Na ,K ∥Cl-,SO2 -4 —H2 O四元体系相图 ,对通过物理方法分离高温盐中一水硫酸镁和氯化钠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当循环母液和高温盐配成的浆料温度超过 5 5℃ ,浆料液体中氯化镁达到一定浓度时 ,才能分离出纯净的一水硫酸镁和氯化钠。  相似文献   

14.
将谷氨酸钠、5′-磷酸鸟苷按1:1混合后,添加柠檬酸,然后用硬脂酸包覆,能够有效地保护核苷酸5′-位上的磷酸基团。其中,(5′-磷酸鸟苷+谷氨酸钠):柠檬酸:硬脂酸=30.3:9.1:60.6时,5′-磷酸鸟苷的残存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15.
就皮化材料与清洁化制革的关系、目前传统制革工艺中存在的严重污染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采取的新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清洁化是我国制革行业的必由之路,清洁化制革工艺与皮化材料的关系非常密切,只有研发出相应新型的、高吸收的、功能型的、易降解型的各类化工材料,才合乎清洁化生产的要求。在制革工艺中采用生物酶制剂辅助浸水脱脂、无硫脱毛与无灰浸碱工艺、无铵脱灰/碱等改造传统工艺,减少污染;采取高吸收铬鞣、无铬或少铬鞣制,提高铬的吸收率或克服铬鞣的弊端;在染整中,合成并采用助剂辅助染料、复鞣剂和加脂剂等的吸收与结合。这几方面通过集成应用,方可减轻制革的污染,实现清洁化生产。同时,就皮革固废物的利用及水的循环使用问题提出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脂肪酸聚甘油酯(Polyglycerol esters of fatty acids,简写为PGE)在常温下有半固态和固态两种存在状态,本文通过对分别添加这两种PGE的软冰淇淋基料进行粘度、pH、粒径分析和垂直扫描分散稳定性分析(Turbiscan),发现半固态PGE的添加量为0.2%时,乳状液的粘度最低,粒径最小,稳定性最好;固态PGE的添加量为0.4%时.乳状液的粘度最低,粒径最小.通过比较发现,两种PGE对基料的影响有很大差别:半固态PGE能使乳状液的粒子更小,并能有效延长乳状液的稳定性;而固态PGE由于其熔点较高,可以促进脂肪结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食用油中酸价测定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建立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为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建立数学模型, 计算各变量的不确定度, 最终计算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结果显示, 样品中酸价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1.764×10?3 mg/g, 样品中酸价含量为(0.16±0.002) mg/g(置信水平95%, 包含因子k=2)。结论 在测定过程中, 测量重复性对总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 其次是滴定管的体积。  相似文献   

18.
有梭织机稀密路织疵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有梭织机打纬过程中织机构件的位置和状况对纬纱之间距离的影响出发,推导出纬向密度计算公式,直观分析了影响纬向密度的各种因素,提出了为减少稀密路织疵在国产老织机上采取的几项改进措施:采用弹簧回综、机外送经、电子驱动、导布辊加压等装置。  相似文献   

19.
The article gives a brief account of the main streamlines and scope of scientific activities of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of RAMS for the recent 10 years.  相似文献   

20.
朱江晖  阎玉秀 《纺织学报》2011,32(9):142-146
针对服装打版系统智能化程度低的现状,设计了服装尺寸自动生成系统.量取女套装上衣经典款式样板的细部尺寸参数,采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对女套装上衣样板各特征指标的权重进行提取,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服装结构设计数学模型.建立样板尺寸自动生成的理论模型,并通过编程加以实现.建立3层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系统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