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品工业科技》2013,(09):219-223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RSM)对猕猴桃原酒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发酵后的酒精度(20℃)及总香味物质含量(g/L)做为双响应值,初始糖度、初始pH和接种量为自变量,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中心组合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并做响应面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曲面回归方程拟合性好,在初始糖度25%、初始pH3.6、接种量0.47%条件下,验证优化工艺得到最大酒精度数(20℃)及总香味物质含量分别达到12.75°和1.42386g/L,接近于模型预测值12.80°和1.45131g/L,表明通过响应面优化的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原酒发酵工艺参数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元苍溪猕猴桃为原料,研究在发酵温度为25℃时的发酵方式(生料、熟料)、发酵条件(蔗糖添加量、酵母接种量)对猕猴桃原酒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料发酵的原酒品质优于熟料发酵.在生料发酵过程中,添加15%的蔗糖,酵母接种量为0.3%.所产出的原酒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蔗糖添加量、蛹虫草浓缩液添加量和稳定剂添加量为影响因子优化蛹虫草酸奶制备工艺。方法以酸奶的组织状态、乳清析出状况、口感及风味等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蔗糖添加量、蛹虫草浓缩液添加量及稳定剂添加量等对酸奶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确定酸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蛹虫草酸奶最佳制备工艺为蔗糖添加量8.11%、蛹虫草浓缩液添加量2.04%、稳定剂添加量0.69%,感官评分为94.79。结论蛹虫草酸奶具有较好的感官特性,丰富了现有的酸奶口味。  相似文献   

4.
探讨一种猕猴桃酒的混合发酵工艺。将酵母RA17与BM4×4混合培养接种至猕猴桃醪液中进行发酵,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混合酒母液添加量、酵母营养剂用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为自变量,采用响应面法研究各因素及两因素交互作用对猕猴桃酒感官评分和总酯含量的影响并建立回归模型,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混合酒母液添加量16%,酵母营养剂用量0.18 g/L,发酵温度26℃,发酵时间16 d。经过优化后,猕猴桃酒感官评分达到96.20,总酯含量达到6.50 g/L,各项指标均优于优化前猕猴桃酒。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德州黑猪肉为原料,选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xylosus)、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三菌株为混合发酵剂进行菌种配比试验,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三因素对发酵香肠发酵条件的影响,以pH和感官分值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二次多项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结果表明,最佳菌种配比为植物乳杆菌:木糖葡萄球菌:乳酸乳球菌=2:2:1,最佳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24 h,接种量1×107cfu/g。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发酵香肠的pH为4.61,感官分值为86.2,香肠品质良好,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具有良好的拟合性。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法优化发酵鸭的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用复合发酵剂生产发酵鸭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鸭胚腌制的最佳条件为食盐浓度5%,蔗糖3%,复合香辛料4%,腌制时间16h.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的发酵条件:植物乳杆菌、戊糖乳杆菌、变异微球菌与汉逊德巴利氏酵母菌之间的菌种比例1:2:1:2,接种量3.15%,发酵温度31.5℃,发酵时间22.7h.  相似文献   

7.
该试验以新鲜猕猴桃为原料,通过发酵与蒸馏获得猕猴桃白兰地,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考察发酵时间、初始糖度、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4个因素对猕猴桃白兰地出酒率与感官评分的影响。根据响应面分析结果可得,猕猴桃白兰地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18%,发酵温度22 ℃,酵母菌接种量0.37 g/L,该条件下猕猴桃白兰地产率为21.90%,得到的猕猴桃白兰地果香酒香浓郁,风味典型性,感官评分为81分,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1):104-109
采用西南大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白1号白肉枇杷为实验材料,对枇杷白兰地原酒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发酵温度、糖度、酸度、菌种及含量等因素对白兰地原酒质量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最优的发酵条件。发酵结果表明,0.1%的菌种Y3为所选酵母中最优发酵菌种量,在pH 4.0,糖量23%,发酵温度25℃时发酵质量最好,各因素对发酵品质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糖量pH温度,发酵白肉枇杷白兰地原酒酒精度为12.4%,残糖为7.5%,总酯为0.151 g/L,滴定酸为5.425 g/L。  相似文献   

9.
从优质红茶菌中分离纯化醋酸菌、酵母菌进行混合纯种发酵,采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优化红茶菌发酵工艺,结合总糖利用率和感官评价,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以木醋杆菌和巴斯德酵母分别以5%比例接入绿茶水中,茶水浓度为0.7%,糖量为84.5g·L-1;在30℃,发酵5d后结束。产品经过适当调节糖酸比后口味达到最佳,产品质量稳定,并保持了红茶菌酸甜香醇的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10.
从优质红茶菌中分离纯化醋酸菌、酵母菌进行混合纯种发酵,采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优化红茶菌发酵工艺,结合总糖利用率和感官评价,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以木醋杆菌和巴斯德酵母分别以5%比例接入绿茶水中,茶水浓度为0.7%,糖量为84.5g·L-1;在30℃,发酵5d后结束。产品经过适当调节糖酸比后口味达到最佳,产品质量稳定,并保持了红茶菌酸甜香醇的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法优化百香果酒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百香果全果为原料,通过响应面法分析百香果酒的发酵工艺条件。在酵母接种量、初始糖度、发酵时间、温度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并进行响应面法分析优化其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其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接种量0.05%,初始糖度21.8%,发酵时间6 d,发酵温度29 ℃,在此条件下,酒精度为10.7%vol,可溶性固形物为5.6%左右,酒体颜色呈暗红色,澄清泛光泽,带有浓郁的百香果风味,口感柔和。  相似文献   

12.
以黑加仑果汁为原料,利用自选的优良酵母菌株Y-21,进行黑加仑果酒发酵条件的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通过响应面分析装液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初始糖度对黑加仑果酒发酵的影响,并优化了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自选酵母发酵黑加仑果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7%、初始糖度22°Bx、发酵温度24℃、发酵时间10d、装液量73.6%,该条件下得到黑加仑果酒的酒精转化率为97.4%。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法优化沙棘果酒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沙棘汁为原料,自选酵母菌Y23作为菌种进行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温度、SO(2)用量、接种量、发酵时间为主要因素,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沙棘果酒最优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沙棘果酒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8.4 ℃、SO(2)用量88 mg/L、接种量12%、发酵时间9.5 d,在此条件下沙棘果酒的酒精度为(11.2±0.2)%(V:V).  相似文献   

14.
以狼牙蜂蜜为原料,考察发酵液糖度、温度、pH值等参数对蜂蜜酒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蜂蜜酒发酵工艺,确定最优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当初始糖度为25 °Bx、发酵温度为25 ℃、pH值为5.0时所酿制蜂蜜酒的品质最佳,且产品具有蜂蜜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法优化沙棘酒的发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沙棘汁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考察料液比、发酵温度、初始糖度、酵母添加量对沙棘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棘酒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3.4∶1(g∶mL)、发酵温度26 ℃、初始糖度27 °Bx、酵母添加量0.04%。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发酵的沙棘酒果香浓郁、色泽清亮、酒香醇正、口感独特,酒精度为12.0%vol,感官评分为93分。  相似文献   

16.
在生产优质葡萄酒时,利用橡木桶辅助陈酿提高酒质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本文利用部分析因实验设计确定影响葡萄酒陈酿的显著性因素,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了葡萄酒在橡木桶中的陈酿条件,确定最佳的橡木桶陈酿方案,以达到优化利用橡木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法优化苹果酒发酵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苹果新品种鲁加四号为原料,研究苹果果酒的发酵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糖度为影响因子,以苹果果酒的酒精度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构建二次回归方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经优化后苹果果果酒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0.1%、发酵温度23℃、糖度18%,该条件下所得苹果果酒的酒精度为(8.89±0.14) %vol,产品澄清透明,风味优雅,口感醇和,酒体风格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法优化桑葚果酒发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桑葚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桑葚果酒的发酵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起始糖度、起始pH值和主发酵温度作为影响因子,以桑葚果酒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进行桑葚果酒发酵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在起始糖度22.6%,起始pH 3.6,主发酵温度15 ℃,接种量0.6%时所酿桑葚果酒酒体澄清透亮,香气协调馥郁,口感醇厚绵长,感官评分达88.64分。  相似文献   

19.
Colour and flavour are both important challenges for bayberry wine production because of a shortage of selected strains. The yeas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YF152, separated from a natural Chinese bayberry fermentation mash [alcohol tolerance capacity (18.0%), SO2 (200 mg/L), sugar content (40%) and pH (2.50)] was employed to brew Chinese bayberry win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as used to simultaneously analyse the effects of th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n Chinese bayberry wine. 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found to be a temperature of 26.5 °C, an initial sugar content of 22.0°Brix, an inoculum size of 4.0% and an initial pH of 2.90.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final alcohol content of the bayberry wine was 13.4%, the anthocyanin content was 77 mg/L and the residual sugar content was 1 g/L. These numbers agreed well with the predicted values.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 flavour components of the wine were 3‐methyl‐1‐butanol, 2‐phenylethanol, ethyl acetate, 2‐methylbutyl acetate and acetic acid. Copyright © 2016 The Institute of Brewing & Distil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