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证书的公钥密码体制需要对用户的公钥进行认证,简化了传统的公钥密码系统中的证书管理过程,也克服了基于身份密码体制中存在的密钥托管问题。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基于离散对数问题(DLP),逆Diffie-Hellman问题(Inv-DHP)和计算性Diffie-Hellman问题(CDHP)构造了一个基于证书的签名方案,证明了它是存在性不可伪造的。该方案的算法只需要一个双线性对运算和一个预运算,在效率上优于已有的基于证书签名方案。  相似文献   

2.
郭圣  曹珍富  陆荣幸 《计算机工程》2006,32(18):125-126
利用椭圆曲线上的双线性映射的特性,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身份体制的安全有效的认证加密方案。该方案与其它方案相比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在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上实现了认证部分与消息恢复的分离,该体制在拥有基于身份密码体制的独特优点的同时,又达到任何第3方都可以认证密文,但同时又只有指定的接收者才有能力去恢复出明文的效果。此外,该方案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体制下实现了一个指定验证者的门限代理签名方案,该方案的实现基于双线性对。虽然人们对如何提高双线性对的执行效率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双线性对运算仍然是基于身份密码机制中最耗时的运算,该方案减少了双线性对的运算需求,从而提高了效率。另外还对此方案进行了相应的安全性分析及安全性证明。  相似文献   

4.
密钥托管和用户密钥的快速撤销是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给出具有安全中介结构SEM(SEcurity Mediator)的无证书公钥加密方案的形式化定义,利用超椭圆曲线上的双线性对构造了一个具有安全中介结构的无证书公钥加密方案.该方案消除了在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体制中存在的密钥托管和密钥撤销的限制.在BDH和逆Weil对等困难问题假设下证明了方案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韦琳娜  高伟  梁斌梅 《计算机工程》2012,38(23):137-138,142
基于双线性对的门限密码体制过度依赖双线性对结构,而双线性对计算复杂度较高,严重影响秘密共享方案的效率。为此,提出利用Shamir门限共享方案实现双线性对群元素门限分享的新方案,借助整数秘密共享方案间接地实现基于身份私钥的分配。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仅需2次双线性对计算,为设计高效的基于身份的门限密码体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双线性对提出一种基于身份的广义签密方案,通过输入身份的改变可实现签密、签名和加密3种模式.在拥有基于身份密码体制优点的同时,克服传统签密体制中接收方先解密后验证的缺点,保证任何第三方在不知道明文的前提下都可以认证密文.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结合了基于身份和传统PKI公钥密码体制的优势,而且还克服了基于身份公钥密码体制的密钥托管问题以及PKI系统的证书管理问题,但是运算效率低。针对传统的无证书数字签名运算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个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可证明安全的无证书数字签名方案。通过在系统初始化阶段预计算一次双线性对运算,该方案在签名阶段不需要对运算,而且在验证阶段仅仅需要一次双线性对预算,比以往的无证书数字签名方案具有高的运算效率和通信效率。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双线性对的可验证无证书环签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无证书密码体制,提出了一种可验证的环签密方案模型,并给出了基于双线性对的具体方案。该方案能够使消息发送者以匿名的方式发送消息,并可同时实现保密性和认证性两种功能。此外,在需要证实签密人身份时,能够公开验证其身份。在随机预言模型下证明了该方案可以抵抗自适应选择密文攻击。  相似文献   

9.
王会歌  王彩芬  曹浩  赵靖  沈峰 《计算机工程》2012,38(13):122-124
对俞惠芳等的自认证签密方案(《计算机科学》,2010年第7期)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代理签密人可以恢复原始签密人的私钥。对此,基于双线性映射提出一个具有代理重加密性质的自认证签密方案,利用一个半可信的代理人,使对同一消息签密的解密身份可以在不同用户之间进行透明转换。与同类方案相比,该方案可以解决传统公钥密码体制的证书管理问题和身份密码体制中的密钥托管问题,同时具有安全性高、密钥长度短、计算量和通信量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在身份公钥密码体制下,结合盲签名,提出了一个高效的基于身份的盲签名方案。详细地分析了方案的安全性,得出该方案具有不可伪造性、盲性和不可追踪性等安全性。与已有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更少的双线性对运算量,计算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大规模延迟容忍网络具有覆盖范围广、链路间歇性连通及通信时延长等特点, 这使得现有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存在系统管理瓶颈及通信时延长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大规模延迟容忍网络环境下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依赖基于分级身份的密码机制, 通过密钥分级派生, 减少系统管理瓶颈, 同时消除对证书的依赖, 减少协商时延。与现有通用环境下基于分级身份的同类协议相比, 该协议的通信开销及双线性对计算开销较小, 且均为常量, 不受节点层次数影响, 可扩展性更强, 并且具有密钥派生控制功能。最后, 在标准模型下证明了协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视觉密码的Kerberos改进协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志刚  曾巧平 《计算机工程》2009,35(18):159-160
介绍Kerberos协议认证系统,分析Kerberos协议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视觉密码的新的认证方案。该方案将视觉密码技术融入Kerberos协议中,对改进前后协议的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地解决口令猜测攻击和重放攻击。  相似文献   

13.
高效安全的无证书密钥协商方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服务器与客户机之间的密钥协商显得非常必要。无证书公钥密码是为了克服基于身份密码的密钥托管性质提出来的,它结合了传统公钥证书密码体系和基于身份的公钥体系的优点。应用椭圆曲线的配对运算,提出了一个两方的无证书密钥协商协议,其中每一方只需计算一个配对,并证明了它在ECK模型下的安全性。与其他无证书密钥协商协议相比,安全性和效率都更好。  相似文献   

14.
谭利平  李方伟 《计算机应用》2007,27(6):1343-1344
提出了一种新的身份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可以实现通信双方的相互认证,并通过协商产生安全的会话密钥。协议将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有机地结合起来,非对称密码体制采用密钥比特少且安全性高的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经过性能分析,该协议安全、有效,比较适合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  相似文献   

15.
WSN中一种基于身份的短签名广播认证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认证是传感器网络中很重要的安全服务,它允许发送者通过安全的方式广播信息给多个节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μTESLA、M-μTESLA等基于消息认证码的广播认证协议存在一些不足,加上最近的研究显示,基于双线性对的加密算法可应用于资源有限的传感器节点。本文介绍一种高效的基于身份的无证书短签名协议,它拥有目前最短的签名长度160bits,计算量相比其他公钥签名低得多,还能提供认证多个基站的广播信息的功能。基于MICA2DOT平台对其通信和计算能量消耗进行分析,以及对该协议的其他性能的分析,得出该协议引入的能量消耗小,满足广播认证的一些重要性质,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6.
鉴于双线性对运算复杂度较高,不适用于移动通信环境,提出新的无双线性对的基于无证书的两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新协议解决了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方案中固有的密钥托管问题,实现了对通信双方的身份认证,采用非双线性对运算,极大地降低了计算开销。通过分析协议的正确性,采用Applied Pi演算对协议进行形式化分析,借助ProVerif工具验证了协议的安全性和认证性。与其他两方密钥协商协议相比,新方案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一种无线局域网漫游接入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线mesh网络中,用户对快速漫游切换需求愈发突出,但现有的IEEE802.1s WLan Mesh认证协议并未对此进行定义,且初始接入认证过程中,信息交换次数较多,时延较高。在现有协议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基于签名的身份认证方式,将认证转移到用户和路由节点之间,并且将用户向服务器注册与用户对路由节点认证过程并发执行,减少了认证的时延。分析结果表明,接入认证方式总体性能优于现有网络标准。  相似文献   

18.
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不存在用户密钥托管问题,也不需要使用证书,可以解决传统公钥密码体制在应用过程中耗时耗资源都比较多的问题.基于素域上的椭圆曲线加法群,提出了一个无证书的身份认证及密钥协商方案,其主要包括认证协议与核心算法.该方案消除了双线性对运算,完成双向认证只需要两次通信,提高了认证和密钥产生的效率,效率比已有协议提高了至少10%;充分利用椭圆曲线上的点加运算,加快了计算速度,在不考虑网络通信耗时的情况下双向认证及产生共享密钥只需要20ms左右.同时该方案能满足已知会话密钥的通信安全、主密钥的前向保密性、抗密钥泄露后的伪装攻击等安全属性.该方案尤其适合于不活跃网络对象之间的安全通信.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跨域认证与密钥协商中存在的重复计算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跨域认证与密钥协商的协议模型。利用公钥加密算法,将跨域认证与密钥协商2种常用协议有机结合,以较少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带宽,在单一的协议内同时实现跨域认证和密钥协商的过程。理论分析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提供保密性、鉴别机制、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等安全保证,且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双线性对运算复杂度较高,计算开销较大,提出了新的无双线性对无证书的两方跨域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解决了传统的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中固有的密钥托管问题,实现了跨域通信双方的身份验证,采用无双线性对运算,极大地降低了计算开销。在保证协议正确性的基础上,采用SVO逻辑对协议进行形式化分析,并验证了协议的认证性和安全性。与其他跨域两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性能相比,该协议达到应具备的安全性的同时,其效率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