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宁地区不同来源新鲜牛乳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淑娟  周倩  冯婧媛 《食品科学》2011,32(18):316-318
以位于辽宁省东南西北4个不同方位--沈阳、本溪、鞍山、锦州不同来源的新鲜牛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乳中脂肪含量、非脂乳固体含量、蛋白质含量、酪蛋白含量以及牛乳中不同形态的钙含量,并与相应的鲜牛乳国家标准进行比较。同时,研究鲜牛乳的主要成分在地域之间的差异和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本实验所抽检的来自辽宁不同地区新鲜牛乳样品中脂肪含量、非脂乳固体含量、蛋白质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但不同地区之间,3项指标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牛乳中酪蛋白含量占蛋白质总量的百分率和游离钙占总钙的百分率却相当稳定,其变化范围分别为77.0%~78.5%和64.73%~66.38%。脂肪含量与非脂乳固体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络合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6种大豆中的矿质元素含量与其品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种大豆中的低聚糖、异黄酮和脂肪酸含量受品种影响较大,而蛋白质、水溶性蛋白质、脂肪和矿质元素含量受品种影响较小;N与大豆中的蛋白质、脂肪酸、异黄酮含量呈正相关;K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Ca和Fe与低聚糖含量呈正相关;Na对低聚糖含量起正向促进作用,对异黄酮含量起负间接作用;各矿质元素含量与水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性。N、K、Na、Fe是影响大豆品质的主要矿质元素。  相似文献   

3.
Cheddar干酪理化性质变化对其质构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贮藏过程中干酪的理化变化对其质构起到重要作用,由于蛋白质的降解破坏了其网络结构,脂肪水解和氧化使脂肪球发生聚集融合,形成脂肪槽,这些变化促进了干酪质构的变化,使其质地变软.本文系统研究Cheddar干酪在贮藏期的蛋白质水解程度、脂肪水解和氧化程度、质构及微观结构的变化,分析蛋白质水解、脂肪水解对质构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米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水分是大米的重要营养成分,这些组分的检测需要依赖国标法,检测过程繁琐冗长,污染大,实现近红外快速检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实验以75个大米样品为研究对象,用国标法测定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水分的含量,用Antares Ⅱ型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光谱信息。将样品分为校正集和验证集,其中校正集63个,验证集12个,通过6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和3种建模方法分别建立大米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水分的定量模型,用Workflow调用模型来实现四种组分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通过一阶导数与Savitzky-Golay滤波对光谱进行处理;脂肪、水分通过二阶导数和Savitzky-Golay滤波对光谱进行处理;再通过PLS回归与国标法的测定值相关联建立的大米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水分的定量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水分的预测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266、0.9333、0.9198、0.9175,RMSECV分别为0.280、0.133、0.362、0.270,内部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R均在0.91以上,RMSECV均小于0.37,可实现对大米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水分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
鳙鱼内脏蛋白质和脂肪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鳙鱼内脏的利用途径和价值,分析了鳙鱼内脏各部分的组成.其中内脏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鳙鱼内脏蛋白质中含有8种必需氧基酸且含量丰富,尤其肝脏和肠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分别高达12.05 g/100 g蛋白质和25.51 g/100g蛋白质.鳙鱼内脏中含脂肪组织17.52 g/100 g,鱼脂肪的碘植为105.21 I2/100 g.这些结果表明鳙鱼内脏具有较好的可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对从青海湖区采集的六种牦牛乳制品进行了微生物区系分析和营养成分分析,测定了样品中的微生物区系和样品中的蛋白质、18种氨基酸、脂肪、总糖、水分以及灰分等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这几种乳制品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高于普通的乳制品.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市售的火腿肠为研究对象,采用正置光学显微镜和成像系统对其被染色的切片进行照相处理,得到可肉眼观察的照片,并测定和计算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的染色面积所占的像素占总视野像素的百分比。结果表明,蛋白质、脂肪和淀粉染色面积所占的像素占总视野像素的百分比与它们在火腿肠中的含量呈正比,与实际结构感官愉悦评分呈正比例关系;所拍出的照片可直接观察出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在火腿肠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其因级别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蛋白质和淀粉染色面积所占的像素占总视野像素的百分比,及实际结构感官愉悦评分能准确地判定火腿肠的级别。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燕麦营养成分分析,燕麦营养特点是:燕麦中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在谷物中均居首位,尤其是蛋白质中所合有的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也基本居首位,其中赖氨酸和色氨酸均高于大米和小麦面,在膳食中能起到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脂肪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主要成分是亚油酸(C18:2)、油酸(C18:1)和a-亚麻油酸(C18:3),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脂肪酸,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我国实验室对包装食品中可利用碳水化物和能量检测分析的误差。方法根据2000年全国包装食品消费的调查结果,选择7类(谷物、豆类、肉类、奶制品类、饮料类、坚果、休闲食品)15种包装食品,在全国7家实验室进行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和膳食纤维的检测,并计算各食物的可利用碳水化物和能量,检测方法均为国家标准方法,实验室间检测精密度按照GB/T6379—2004《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食物蛋白质、脂肪的分析结果筛查合格率分别为89.7%和93.4%。可利用碳水化物和能量的实验室间检测精密度分别为0.53%~29.06%(除碳水化物含量极低的酱牛肉和鱼罐头外)和0.66%~17.30%。结论7个实验室对可利用碳水化物和能量的检测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分析误差小于检测值的20%。  相似文献   

10.
以中式香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加工、储藏过程中包装、温度、光照以及抗氧化剂的不同处理,建立中式香肠的脂肪氧化模型,结合对其蛋白质氧化的跟踪检测,分析了中式香肠中脂肪氧化与蛋白质氧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对于脂肪氧化的抑制作用,有效抑制了蛋白质氧化形成羰基类物质,且与脂肪氧化初级和次级产物均表现较好的相关性;脂肪氧化对于蛋白质游离硫醇基流失的促进作用是由脂肪氧化次级产物挥发性醛类物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以12份澳洲坚果优良种质为试材,通过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澳洲坚果种质之间的营养成分差异,挖掘及合理评价现有资源,为澳洲坚果种质资源保护和优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仁的营养成分含量在供试种质之间变化较大,变异幅度在4.60%~24.84%之间,果仁内的变异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Ca>Zn>P>Mg>可溶性糖>Fe>蛋白质>氨基酸>K>脂肪。氨基酸含量与Mg含量、Zn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主要营养成分聚为4个主成分,氨基酸组分因子、矿物质因子、脂肪因子、蛋白质因子,累积贡献率87.91%。根据果仁营养成分含量聚类分析,将12份种质划分成果实营养成分相近、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可溶性糖和脂肪含量高的3种类型,且筛选出果实综合品质较好的B7、B4、JW 3个种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脂肪摄入过多带来的负面影响渐渐被人们正视。因此,脂肪替代品应运而生。脂肪模拟物作为脂肪替代品的一部分,由于其安全可靠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研究。脂肪模拟物的制备是生产低脂食品的关键环节,目前蛋白质基质的脂肪模拟物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或者酶解法来制备,其应用主要在肉制品、乳制品、烘焙制品以及色拉调味品中。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对脂肪模拟物的研究,对蛋白质基质脂肪模拟物的制备方法进行了分类阐述,并对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对蛋白质基质脂肪模拟物的原料蛋白及其应用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209份芝麻种质资源的芝麻素、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芝麻素含量变异幅度为1.32~5.00 mg/g,平均为3.59 mg/g,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最大,分别为16.75%和2.11;脂肪含量变异幅度为42.02% ~55.47%,平均为51.68%,变异系数为3.85%,多样性指数为2.01;蛋白质含量变异幅度为17.83% ~25.76%,平均为21.27%,变异系数为4.89%,多样性指数为1.91.芝麻素与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脂肪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但芝麻素与蛋白质含量相关不显著.脂肪含量随芝麻籽粒颜色的加深呈下降趋势,白色、黄色和褐色芝麻的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黑色芝麻(P<0.01),而且白色芝麻极显著高于褐色芝麻(P<0.01);蛋白质含量则随芝麻籽粒颜色的加深呈上升趋势,白色、黄色和褐色芝麻的蛋白质含量极显著低于黑色芝麻;但不同粒色芝麻间芝麻素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由于结构复杂使解析其结构非常繁琐和困难,致使对各种淀粉中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的深入研究受限。随着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谱(NMR)技术飞速发展,它在淀粉的结构研究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一维核磁共振(1HNMR,13CNMR)的特征和应用核磁共振波谱法分析淀粉中含有的蛋白质、脂肪。  相似文献   

15.
近红外光谱对特征部位牛肉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通过采集牛霖、牛柳、牛腩3个部位牛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并对其蛋白质、脂肪、水分和灰分等化学指标进行测定,应用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蛋白质、脂肪、水分和灰分的校正模型。牛霖样品的灰分和水分校正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3、0.9740,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2、0.9342;牛柳样品的蛋白质和水分校正模型相关系数分别是0.9540、0.7752,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0、0.9060;牛腩样品的灰分和脂肪校正模型相关系数分别是0.9746、0.9218,预测相关系数分别是0.9560、0.9233;牛霖和牛柳样品的水分总校正模型相关系数为0.7504,预测相关系数是0.9737;牛腩和牛霖样品的灰分总校正模型相关系数是0.8770,预测相关系数为0.9777。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法预测准确度较高,可以用于评价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16.
《粮食与油脂》2016,(1):49-52
以青稞粉、玉米粉、大米粉和小麦粉为对象,研究了四种谷物粉贮藏过程中主要成分含量及其相关酶活力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其脂肪酸值与淀粉、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淀粉、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逐渐降低,脂肪酸值迅速增加,α–淀粉酶、蛋白酶及脂肪酶活力逐渐降低。四种谷物粉的淀粉、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均与脂肪酸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因此贮藏期间谷物粉脂肪酸值的变化可用于反映淀粉、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应用相关性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进口大豆(巴西、阿根廷、美国)内部品质及其外观品质性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巴西大豆脂肪含量与损伤粒(R=-0.2245*)、热损伤粒(R=-0.2398*)呈显著负相关;阿根廷大豆蛋白质含量与热损伤粒呈极显著正相关(R=0.4955");美国大豆蛋白质含量与杂质呈极显著正相关(R=0.3834**).不同国家大豆的各外观性状对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均是:破碎粒>杂质>损伤粒>热损伤粒.  相似文献   

18.
<正>阿根廷研究人员研究添加菊粉和牛血浆蛋白作为脂肪替代品对肉馅质量的影响(发表于2014年2月Meat Science)。将通过超滤和冷冻干燥获得的蛋白质进行化学成分测定、感官分析(颜色、风味、口味和一致性)、乳液稳定性和仪器质构分析,与全脂肉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脂肪替换后蛋白质含量增加,而脂肪含量减少了20%~35%,生产出了富含蛋白质和功能性成分菊粉的样品。未观察到样品颜色、风味和口味的变化。然而,感官分析表明,质量分数为2.5%血浆蛋白和2%菊粉组合在一致性上接受度最好,并且乳浊液脂肪流出少。质构分析揭示了此配方与对照组的质构特征近似,但此配方需能够被大量消费者接受。  相似文献   

19.
选取不同大豆品种,研究大豆理化成分与全豆豆腐加工品质之间相关性关系。试验以19种大豆为原料,分别测定其蛋白质、脂肪、钙、磷、植酸及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理化成分含量,再以干法制浆制备全豆填充豆腐,探究大豆理化成分与全豆豆腐品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豆理化成分及全豆豆腐品质指标均存在较大差异性。全豆豆腐得率与大豆蛋白质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全豆豆腐保水性与蛋白质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大豆的脂肪含量都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全豆豆腐凝胶强度和硬度均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大豆理化成分如蛋白质、脂肪对全豆豆腐胶着性、咀嚼性也有较大程度的影响,而钙、磷和植酸含量对全豆豆腐的品质特性影响程度较小。聚类结果显示,根据加工特性,全豆豆腐被分为四类;经对比分析,东豆17、苏豆12、南豆12(套)、南夏豆25、冀豆12、南豆25和五星4号大豆制作的全豆豆腐的得率、保水性、凝胶强度及质构特性均较好。全豆豆腐品质与大豆品种的理化成分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可根据其相关性,选择适合制作出高产量、高品质的全豆豆腐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20.
藜麦粉末中主要营养成分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与油脂》2017,(12):55-57
选取国内外101份藜麦材料,经过剔除筛选,用其中79份藜麦材料构建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得到最优校正模型统计参数。藜麦粉末中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含量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9 1、0.952 8和0.898 9,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58 8、0.976 1和0.948 1,相对分析误差(PRD)分别为3.52、4.60和3.15。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评价采用外部检验的方法,3个营养成分的平均差异为0.28%~1.78%。表明构建的近红外预测模型可以应用于藜麦的品质分析工作,但其脂肪模型的准确度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