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膨胀法测定了YB-70轧辊钢连续冷却转变(CCT)图,着重研究了连续冷却条件下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对过冷奥氏体转变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过冷奥氏体的转变明显的分成两个区域珠光体区和贝体区;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增高,过冷奥体稳定性增强;各转变区转变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2.
采用膨胀法测定了YB-70轧辊钢连续冷却转变(CCT)图,着重研究了连续冷却条件下不同奥氏体化湿度以地过冷奥氏体转变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过冷奥氏体的转变明显的分成两个区域:珠光体区和贝体区;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增高,过冷奥体稳定性增强;各转变区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采用膨胀法测定了YB-70轧辊钢连续冷却转变(CCT)图,着重研究了连续冷却条件下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对过冷奥氏体转变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过冷奥氏体的转变明显的分成两个区域:珠光体区和贝体区;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增高,过冷奥体稳定性增强;各转变区转变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4.
钛含量对中碳硼钢奥氏体晶粒度及晶粒粗化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钛含量对中碳硼钢奥氏体晶粒度及晶粒粗化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钛含量W(Ti)_e是决定试验用钢奥氏体晶粒度及晶粒粗化温度的主要参数。随W(Ti)_e增加,试验用钢的奥氏体晶粒尺寸减小,晶粒粗化温度提高。当W(Ti)_e>0.031%时,试验用钢的奥氏体本质晶粒度可达7级以上,晶粒粗化温度提高到980℃以上。  相似文献   

5.
将初始组织为马氏体的0.2C-1.6Si-1.8Mn钢在不同温度(840,870,910℃)奥氏体化后进行淬火-配分(Q&P)处理,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对该钢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奥氏体化温度在两相区时,Q&P处理后试验钢中的铁素体主要呈带状,残余奥氏体呈块状和薄带状;随着奥氏体化温度升高,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含量减少,马氏体含量增加,对应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增大,断后伸长率和强塑积下降;840℃奥氏体化+Q&P处理后试验钢更高的断后伸长率与其更高含量的残余奥氏体且残余奥氏体呈块状和薄带状2种形态有关,这能有效扩展相变诱导塑性效应区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在线热处理(UFC+DQ+Online T)工艺——终冷温度对9Ni钢低温韧性的影响。利用XRD法测定了不同终冷温度对9Ni钢内回转奥氏体含量的影响,并结合热膨胀仪分析了终冷温度对过冷奥氏体转变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终冷温度有利于回转奥氏体的生成,但其稳定性随之降低,在回火后的快冷及深冷过程中发生了马氏体的二次转变,新生马氏体对9Ni钢的低温韧性非常不利;当终冷温度达到或超过320℃时,组织内出现明显的块状物质,甚至聚集在某些部位集中分布,不利于9Ni钢低温韧性的提高;终冷温度为280℃时9Ni钢的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S31608奥氏体不锈钢在两种温度、两种应变速率及不同应变量下的奥氏体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变化。试验研究表明,温度对S31608奥氏体不锈钢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有重要的影响,在Ms点以下温度形变比在Ms点以上更易诱发马氏体相变;基于温度与应变的协合效应,在Ms点以下,应变量越大马氏体相变量越多;应变速率对在Ms 点以下温度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无明显影响,但在常温下高应变速率可抑制马氏体相转变。  相似文献   

8.
吕双  金成 《一重技术》2021,(2):53-55,52
针对加热调修措施会使国产奥氏体不锈钢冷轧板材损失部分强度,产生软化效应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焊接变形时,加热温度应控制在600~800℃.  相似文献   

9.
以26Cr2Ni4MoV钢为例研究了不同重复加热方式奥氏体再结晶晶粒细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奥氏体的再结晶发生在钢的正常淬火温度以上的一个温度范围,并在该范围内存在晶粒细化效果最佳的温度区域;多次重复加热能进一步细化晶位,26Cr2Ni4MbV钢950℃─900℃─950℃─900℃阶梯式重复加热奥氏体晶粒度可达9~10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热挤压铝模具(4Cr5MoSivl)两次回火弥散硬化热处理工艺,确定了其工艺是经1080±10℃奥氏体化温度+油淬+520℃×1.5h二次高温回火。并将它运用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