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慧慧  李俊丽 《激光杂志》2020,41(6):160-164
为解决超分辨率成像技术中图像数据传输与重构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算法研究新的超分辨率成像方法。首先,基于压缩感知算法压缩成像编码孔径,构建分布式压缩感知编码孔径模型,采用多值模板设计编码孔径;其次,基于IOMPI算法重构超分辨率图像。最后,采用空间光调制器对行、列分布的图像子块进行多次压缩感知采样测量,进行、列两种方式图像重构,取其均值为最终重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算法的超分辨率成像技术有效缩短图像重构用时最短为9.06 s,提高了重构效率,重构的图像信噪比在0.75以上,细节清晰、无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2.
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极化逆合成孔径雷达超分辨成像算法,联合各极化通道进行超分辨处理.首先,建立全极化信号模型及超分辨字典,利用各极化通道信号的联合稀疏性将全极化超分辨成像建模为最小L2,1范数的优化问题,运用一种快速算法求解该优化问题.由于利用联合稀疏约束,多极化通道联合成像相比于单通道成像能够获得更好的超分辨性能和噪声抑制能力,最终有效提高图像极化融合的效果.同时,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操作提升了算法的运算效率.基于backhoe的仿真数据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基于压缩感知STORM(stochastic optical reconstruction microscopy)超分辨成像效果差的不足,提出采用高分辨相机改善基于PSF测量矩阵性能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改善基于PSF测量矩阵的约束等距性(restricted isometry property,RIP),从而达到提高重构效果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高分辨相机后基于PSF(point spread function)测量矩阵的列不相关性更好,重构能力、定位准确度和识别率都得到极大改善.同时探讨了以传统指标体系评价基于压缩感知的超分辨重构质量的优劣和适用性.发现匈牙利法和质心法的组合方案较能反应真实的基于压缩感知的超分辨重构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年来超分辨成像技术的发展,基于单分子拟合的超分辨成像方法能够实现纳米尺度的空间分辨率,但这种方法的耗时较长,时间分辨率较差。成像重构时间较长主要受制于成像过程中每帧图像较低的荧光分子密度,所以需要足够多的采样帧数来重构一张图像。文中提出一种利用随机采样的快速压缩感知算法,结合分块压缩感知重构算法,最终能够在高分子密度的条件下获得较快的重构速度及较高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5.
压缩感知雷达成像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压缩感知理论突破了传统Nyquist采样定理的限制,它基于信号的稀疏性、测量矩阵的随机性和非线性优化算法完成对信号的压缩采样和重构。这种全新的信号处理理论为克服传统雷达固有缺陷,解决传统高分辨雷达面临的高采样率、大数据量和实时处理困难等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概述了压缩感知基本理论,详细讨论了基于压缩感知的雷达成像技术,对压缩感知在高分辨雷达成像领域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应用对象包括SAR/ISAR、穿墙雷达、MIMO雷达、探地雷达等,充分体现了压缩感知在简化雷达硬件设计、弥补雷达数据缺陷、改善雷达成像质量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明确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并总结了压缩感知用于雷达成像的优势和缺陷。   相似文献   

6.
7.

高反光物体成像时反射的光强容易超出传感器接收光强的最大量化值,使得采集图像部分区域图像失真,严重影响信息传递。为了改善高反光成像饱和区域中数据丢失的状况,该文结合压缩感知这一新的采样理论提出基于压缩感知高反光成像方法,利用特定测量矩阵对目标图像进行线性采样,将CCD图像传感器的单个光强采样值与测量矩阵中的分布数据对应结合,对整合后的数据用算法进行恢复重建实现被测目标在高光环境中成像。以峰值信噪比和灰度直方图作为客观评定标准。实验表明,该成像方法鲁棒性较强、可行性较高,直方图检测饱和像素占比为0%,峰值信噪比为58.37 dB实现了在高光环境下不含饱和光成像,为压缩感知在成像应用中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了发展能够同时兼顾超分辨、快速成像和视场的荧光显微镜, 以促进其在活细胞或微观动态过程成像的应用, 将压缩感知应用到超分辨荧光显微镜中, 利用投影梯度稀疏重构算法对单帧荧光宽场图像重构, 并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突破光学衍射极限, 成像分辨率达到180nm, 相比衍射极限提高1.8倍。此结果说明压缩感知能够实现单帧宽场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 相比现有的方法在成像速度上有巨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和数字全息术的数字全息压缩成像技术。通过传统相移数字全息技术获取干涉图样,将干涉同样投影到测量矩阵上,通过计算內积直接获取全息压缩数据。这些数据经过传统通信信道传输后,利用压缩感知重构算法获得原始全息数据,然后经过菲涅尔逆变换得到原始图像。实验仿真结果证明了这种压缩全息成像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压缩感知的超分辨率图像重建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针对传统的超分辨率(SR)图像重建方法需要多幅亚 像素图像配准带来的配准误差以及高成本问题,本文将目前迅速发展的压缩感知(CS)理论 引入SR成像,利用大多数自然图像普遍具有的稀疏性,提出一种基于CS的单幅图像SR重建方 法, 不需要其它任何额外的信息采集,可以在单次拍摄条件下捕获的充分数据实现图像 的SR重建。模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重建效果和重建时间方面显著优于耦合字典学 习(CDT)方法,在主观视觉质量及其客观信噪比(SNR)度量 方面都具有优势,且实现方法较为简单,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压缩感知算法能有效地实时跟踪视频目标,但由于无法对目标特征最优选取,且样本搜索中心由上一帧目标位置所确定,其鲁棒性不高.鉴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改进算法.该算法将meanshift算法与压缩感知算法相结合,从meanshift算法中获得最佳候选区域中心作为压缩感知算法的样本搜索中心,跟踪过程中通过在线特征选择训练的分类器确定最终目标位置.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不仅在背景干扰大时跟踪精度更高,而且当目标受到遮挡后,也能稳定地跟踪目标.  相似文献   

12.
宋允东 《电视技术》2012,36(14):15-18
传统的数据采集都要遵循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两倍以上带宽取样,而压缩感知理论突破原有采样定理的限制,为从少量数据重建原始数据提供了可能性。提出了基于JND压缩感知的稳健性图像编码方法,该新方法将压缩感知理论应用于图像编码,并引入JND模型来提高信号的稀疏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大大降低了压缩感知的重建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图像的重建质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压缩感知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压缩感知技术的发展,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融合技术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针对图像傅里叶变换系数特点,提出了一种双星采样模式下基于高低频重要性度量的压缩传感域图像融合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双星采样模式获得测量值,然后计算高低频区域对应的重要性度量作为融合算子,并对测量进行加权融合,最后通过求解最小全变分优化问题重构融合图像。主客观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优于其他基于傅里叶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脉冲超宽带(IR-UWB)能够在无线定位中取得较高的精确度,但是存在ADC瓶颈问题,利用压缩感知理论(CS)对信号压缩采样可以显著降低信号采样速率。本文将贝叶斯压缩感知应用于UWB单站定位,接收节点利用L型天线阵列接收信号,对信号压缩采样,由贝叶斯压缩感知重构算法(BCS)还原信号并估计时延参数,最后由定位算法解算位置信息。基于IEEE 802.15.4a信号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能以20%的奈奎斯特采样速率获得分米级的定位精确度。  相似文献   

15.
16.
陈胜垚  席峰  刘中 《信号处理》2012,28(6):806-811
随着信号的数据量和带宽不断增长,压缩感知作为一种新的信号低速率获取理论迅速成为信号处理界的热点。目前,压缩感知一般采用线性测量方式。混沌压缩感知是一种利用混沌系统实现非线性测量,非线性等式约束L1范数最小化实现信号重构的压缩感知理论;具有实现结构简单,测量数据保密性强等特点。但是,现有算法不能有效地求解非线性等式约束L1范数最小化,求解结果受到额外参数影响。该文通过对非线性约束线性化处理,将非线性等式约束L1范数最小化问题转化为一系列二次锥规划问题,利用线性化迭代二次锥规划算法进行求解,保证了算法的收敛性和提高了信号的重构性能。本文以Henon混沌为例,研究了频域稀疏信号的重构性能,数值模拟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宋斌  吴乐华  王开  郭辉  岳鑫 《通信技术》2015,48(5):551-554
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和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图像融合算法,包括三部分:图像傅里叶变换稀疏表示、测量融合和图像重构。首先,将双通道脉冲耦合神经网络(Dual-PCNN)模型应用到整个算法当中;其次,针对新的融合框架及傅里叶变换的系数特点,提出双星型采样下基于测量值标准差的加权融合方法;最后,通过最小全变分算法重构图像。实验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优于其他基于傅立叶变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Bayesian Compressive Sensing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The data of interest are assumed to be represented as N-dimensional real vectors, and these vectors are compressible in some linear basis B, implying that the signal can be reconstructed accurately using only a small number M Lt N of basis-function coefficients associated with B. Compressive sensing is a framework whereby one does not measure one of the aforementioned N-dimensional signals directly, but rather a set of related measurements, with the new measurements a linear combination of the original underlying N-dimensional signal. The number of required compressive-sensing measurements is typically much smaller than N, offering the potential to simplify the sensing system. Let f denote the unknown underlying N-dimensional signal, and g a vector of compressive-sensing measurements, then one may approximate f accurately by utilizing knowledge of the (under-determine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f and g, in addition to knowledge of the fact that f is compressible in B. In this paper we employ a Bayesian formalism for estimating the underlying signal f based on compressive-sensing measurements g. The proposed framework has the following properties: i) in addition to estimating the underlying signal f, "error bars" are also estimated, these giving a measure of confidence in the inverted signal; ii) using knowledge of the error bars, a principled means is provided for determining when a sufficient number of compressive-sensing measurements have been performed; iii) this setting lends itself naturally to a framework whereby the compressive sensing measurements are optimized adaptively and hence not determined randomly; and iv) the framework accounts for additive noise in the compressive-sensing measurements and provides an estimate of the noise variance.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underlying theory, an associated algorithm, example results, and provide comparisons to other compressive-sensing inversion algorithms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9.
Multitask Compressive Sens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受奈李斯特采样定理的约束,传统通信设备在提高分辨率和满足实时性要求时,面临高采样率、快处理速度等问题的挑战.而根据压缩采样(Compressive Sensing,CS)理论构建的模拟信息转换器(Analog to Information Converter,AIC)只需进行远低于奈奎斯特采样率采样信号,即可实现对原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