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验用红土镍矿属于褐铁矿型红土镍矿,其主要矿相为针铁矿.在煤粉做还原剂,硫酸钠做添加剂条件下,红土镍矿在一定温度下焙烧一定时间后得到的焙烧产物中Ni主要以Fe-Ni合金形式存在,通过磁选可以使其得到有效的富集.本文探究了各工艺参数对磁选后镍铁精矿中镍品位及镍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红土镍矿、硫酸钠和煤粉的质量比为100∶22∶9,焙烧温度为1 200℃,焙烧时间为80 min,磁选磁场强度为150 m T条件下,可以得到镍品位为11.36%,镍回收率为83.35%的镍铁精矿,该精矿可直接作为冶炼不锈钢的原料.  相似文献   

2.
硫酸渣磁化焙烧—磁选提铁降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渣铁品位为55.08%,其中有害元素硫的含量为1.3%.为高效利用硫酸渣,必须提高铁含量、降低硫磷等有害元素.硫酸渣试样直接进行弱磁选,得到铁精矿品位60.54%,精矿回收率仅为54.46%,采用磁化焙烧-弱磁选的方法来进行选铁试验,通过对磁化焙烧时间、磁化焙烧温度、还原剂的质量配比等条件试验,确定了在焙烧时间40 min,焙烧温度750℃,还原剂10%的最佳焙烧条件.焙烧矿磨矿至-0.074 mm 97.02%,用弱磁选管进行磁选的最佳试验条件,在此焙烧条件下,进行一粗一精的磁选,获得了铁品位64.57%,精矿回收率86.99%,硫含量降低到0.13%.  相似文献   

3.
《焦作工学院学报》2015,(6):893-898
为探索中州赤泥回收利用新途径,用热分析(TG-DSC)、SEM分析、XRD分析以及比磁化率值测定等方法,对中州赤泥基于铁回收方面的物化特性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还原剂和添加剂用量对赤泥还原焙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980℃,焙烧时间100 min,赤泥∶还原剂∶添加剂=100∶10∶4的条件下还原焙烧赤泥,经过磁选,其中的铁矿物得到了富集,精矿品位为56.91%,回收率82.25%。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低品位铁矿石嵌布粒度极细,成分复杂,难提难选的现况,运用循环流化床和磁选管进行劣质铁矿石的流化焙烧 磁选试验研究,试验采用CO、N2的混合气体营造还原性气氛(其中CO体积分数为10%),将粒径为1 mm以下的新疆某低品位铁矿石(原矿铁品位为9.63%)于850 ℃焙烧10 min,得到强磁性的磁铁矿,将焙烧产物破碎细磨(磨至200 目以下占75%),利用湿式磁选管在71.66 kA/m的磁场强度下进行弱磁选抛尾,可以得到铁精矿品位为46.25%,全铁回收率为25.52%的选矿指标.研究表明,运用循环流化床焙烧-弱磁选的方法提质铁矿石,可以有效地减少焙烧时间,在保证选矿达标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5.
针对重庆桃花高磷鲕状赤褐铁矿中,有害元素P的质量分数较高为1.17%,有85.90%的P分布于褐铁矿中,其余以胶磷矿形式产出,提出了离析焙烧-弱磁选工艺实现提铁降磷.矿石与氯化剂、还原剂混匀后置入焙烧炉中进行离析焙烧,铁从弱磁性矿物转变为强磁性矿物后,焙烧矿采用弱磁选回收铁.结果表明:焙烧矿中产生了以磁铁矿(Fe3O4)、金属铁(Fe)为主的新矿相及少量的氧化亚铁(FeO)新矿相,实现了铁矿物与磷矿物的有效分离;在离析焙烧温度950℃、焦炭用量20%、废盐用量45%、离析焙烧时间60min、弱磁选磁场强度H=0.12T、弱磁选磨矿细度小于0.038mm占95%的综合工艺条件下,得到了Fe的质量分数为71.65%,P的质量分数为0.17%,Fe回收率为87.92%的铁精矿分选指标,提铁降磷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对河北某地含铁品位38.57%的鲕状(菱)赤铁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考察了该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重点研究了采用磁选、浮选、磁化焙烧.弱磁选等选别工艺的分选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磁化焙烧-弱磁选工艺是分选此类难选铁矿石的有效方法.在温度750℃,焙烧时间80min,煤粉配比5%的最佳焙烧条件下,焙烧矿经弱磁选可以获得精矿铁品位为59.94%.回收率84.87%的良好指标,并通过XRD分析对磁化焙烧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针对云南某褐铁矿选厂强磁选后得到的铁粗精矿品位(Fe 52.35%)较低的问题,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试验研究:在催化剂添加量14%,还原剂添加量12%,焙烧温度1 050℃,焙烧时间30 min的条件下,采用“强化还原焙烧—弱磁选”工艺获得了精矿产率67.95%、品位TFe 70.89%、回收率91.94%的良好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8.
磁化矿石颗粒模型及磁选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磁选过程中颗粒尺寸、磁场强度和磁选精矿品位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磁化矿石颗粒模型,对其进行理论分析与计算,确定最佳磁场强度,并进行磁化矿石的磁选研究。结果表明:在配煤量4%(质量分数),焙烧温度850℃,焙烧时间60 min,磨矿细度-0.074 mm占60%(质量分数),磁场强度为40 mT的条件下,得到铁品位57.7%(质量分数),铁回收率90.3%(质量分数)的铁精矿,较好地实现了铁精矿的富集和回收。  相似文献   

9.
鄂西宁乡式鲕状赤铁矿嵌布粒度极细,SiO2、Al2O3、P等杂质含量高,用其生产的铁精矿很难达到冶炼要求.针对铁品位为43.76%,磷含量为0.84%的鄂西鲕状赤铁矿进行提铁降磷试验研究,通过对磁化焙烧温度、磁化焙烧时间、还原煤的配比等影响因素的条件试验,确定在焙烧时间60 min,焙烧温度750℃,还原煤11%(质量比)的最佳焙烧条件.焙烧产品磨矿至-0.038 mm占80.54%、用永磁选机进行弱磁选,获得了铁品位54.10%、铁回收率93.19%、磷含量0.80%的粗铁精矿.进行反浮选药剂制度试验,得到了铁品位58.95%、铁综合回收率80%、磷含量0.50%的铁精矿,其最佳浮选药剂制度为NaOH 750 g/t,淀粉800 g/t,石灰500 g/t,RA-715 750 g/t,G310 107.73 g/t,浮选温度30℃.在此浮选制度下,进行一粗一精试验,精选石灰和捕收剂用量减半,可得铁品位59.87%,磷含量降至0.28%,综合回收率71.08%,综合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探索的工艺流程具有很大的可行性,能够为鲕状赤铁矿的选矿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鲕状赤铁矿“磁化焙烧-晶粒长大-磁选”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宣龙式鲕状赤铁矿嵌布粒度极细、结构复杂等特点,进行了磁化焙烧-晶粒长大-磁选新工艺研究。在焙烧温度为800℃,煤粉配比10%,焙烧时间45min的条件下,使赤铁矿还原焙烧成磁铁矿,经过弱磁选,可得到铁精矿品位62.5%,回收率85.5%的良好选矿技术指标。通过一系列观测手段及相关理论说明,证实了磁铁矿晶粒能够长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离子记忆效应机理,以小粒径的分子筛原料为基体,研究了Na型分子筛、水洗分子筛及H型分子筛对镍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材料为Na型分子筛、Ni^2+浓度为1500mg/L时,可达到最大饱和吸附量约为90mg/g;材料为水洗分子筛、Ni^2+浓度为1000mg/L时,可达到最大饱和吸附量约为50mg/g;材料为H型分子筛、Ni2+浓度为200mg/L时,可达到最大饱和吸附量约为1.3mg/g。经XRD表征,H型分子筛的结构改变,对镍的吸附能力大大降低.Na型分子筛和水洗分子筛对镍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准二级模型进行很好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丁黄药、乙黄药及丁黄和乙黄的混含用药对高冰镍中六方硫镍矿及辉铜矿的捕收性能,发现丁黄和乙黄的混合捕收剂是六方硫镍矿与辉铜矿分选的较好的选择性捕收剂,可降低浮选分离精矿中铜和镍的互含,并探讨了混合捕收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The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t.f) and 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At.t) were used in bio-dissolution experiments of heavy metals in spent MH/Ni batteries. The influences of the initial pH value,the concentration of electrode materials,the temperature and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on the leaching rate of heavy metal Ni,Co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fficiency of nickel extraction and cobalt extraction is dependent on all of the mentioned factors. Especially,the initial pH value and the temperature have more effect than other factors for these microorganisms. In addi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leaching rate of Ni and Co in the spent MH/Ni batteries reaches to 95.7% and 72.4% respectively after 20 day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initial pH value 1.0,concentration of electrode materials 1.0%,temperature 30 ℃ and substrate(sulfur) concentration 4.0 g·L-1.  相似文献   

14.
骨架镍催化剂产生活性的原因是因为表面缺陷部位存在着活性中心 ,它将氢活化为弱吸附的线式 Ni-H表面物种 ,使其参与加氢反应 ,线式 Ni-H是可逆吸附 ,由气相H2 补充 ,完成催化循环  相似文献   

15.
电镀镍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甲酸盐稀溶液中镍的电沉积过程,实验表明,该镀液具较高的阴极极限电流密度(在pH=2时,能达到70A/dm^2)。该溶液中得到镀层具有较高的耐蚀性能和硬度及较低的内应力。通过对传质过程的分析,阐明了析氢的副反应可以引起“迁移电流的强化”这种特殊效应。  相似文献   

16.
17.
化学镀镍工艺中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性化学镀液制备了Ni-P合金镀层。研究了几种添加剂对镀速的影响,并讨论了添加剂对改善镀层光亮性、针孔以及镀层磷含量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化学镀镍工艺及废水的特点,在设计上主要应考虑工艺的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根据化学镀液中添加的各种络合剂及其助剂对废水处理的影响,提出了采用化学氧化、沉淀以及添加重金属捕捉剂联合处理化学镀镍废水的方法,出水水质稳定。氨氮、磷酸盐纳管浓度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的要求,总镍含量满足《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表2新建企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其他污染物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利用Tessier和杨崇洁分别提出的形态分析法,分析吸附在泥煤中镍的赋存形态,及其随pH值的变化规律.利用Tessier五步形态分析法分析,泥煤中的镍主要以可交换态存在,说明泥煤对镍的吸附以离子交换为主其它形式为辅.利用杨崇洁等人提出的形态分析法分析,泥煤中的镍主要以可交换态和可给态存在,说明泥煤对镍的吸附可能以离子交换和络合形式存在.分析结果表明:吸附机理随pH值而变化.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微量镍的测定方法,总结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镍的现状,着重分析讨论了国内近5年来,新显色剂的合成及应用和镍催化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