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前言气-固流化床内多相流体力学模拟,是将流体流动、传递特性、化学反应理论与机理实验、反应回的开发和放大相结合,对模拟的基木方程组、教学模型、数值方法和计算程序等用计8机来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旨在为此类反应器的开发与放大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其优点在于:(1)用模拟方法在计算机上进行试验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投人,比实际控量上进行试验更加迅速、经济Z(2)基于质量、动量、能量三大守恒定律的多相民体力学机型,外推容易,可以增加放大信我,使小试结果放大为工业生产注置的周用大大约怄;(3)采用流体力学模… 相似文献
2.
提升管与气-固环流床层耦合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性及流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催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技术,在一套提升管与气-固环流床层耦合反应器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上,研究了上部环流床层的流体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环流床层与提升管耦合操作的情况下,床层内颗粒环流存在两种推动力,分别为静压差推动力和颗粒喷射推动力;环隙与导流筒之间的整体平均固含率差随导流筒表观气速增加而增加,随颗粒外循环强度增加而降低;颗粒环流速度随导流筒表观气速和颗粒外循环强度增加而增加。通过对环流床层进行动量衡算,建立了提升管与环流床层耦合流动的数学模型,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在15.95%以内。 相似文献
3.
在一套连续进料的中心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装置上,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下各分区颗粒上行运动速度、下行运动速度及时均速度沿径向的分布规律,并与间歇操作时颗粒速度沿径向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随着导流筒表观气速的增加,底部区域、导流筒中不同轴向截面处颗粒的上行运动速度和时均速度增加,下行运动速度减小,颗粒的环流速度增加。在相同的表观气速下,与间歇操作相比,连续操作时底部区域环隙下方颗粒的时均速度增加,主体向下流动;导流筒进料影响区颗粒的时均速度减小,返混增强;颗粒的环流速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5.
缩放型导流筒气升式内环流生物反应器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气相含率、液体循环速度和体积氧传质系数方面研究缩放型导流筒气升式内环流生物反应器内的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圆柱形导流筒相比较,缩放型导流筒气相含率和体积氧传质系数分别提高8%和10%以上。气相含率和体积氧传质系数随固含率的增加而提高,液体循环速度随固含率的增加而减小;同一内管反应器随介质粘度的增加,体积氧传质系数减小。此外还在Higbie穿透理论和Kolomogoroff各向同 相似文献
6.
7.
8.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是一种结构简单,传质、传热效率高的多相反应器,反应器性能受物性参数和结构参数的影响,由于两相和三相流的复杂性,使得其在工业化设计放大和应用过程中存在困难。论述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相间作用力类别和计算模型,对应用于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模拟计算的简化模型、两相流模型和k-ε湍流模型进行总结,在分析现阶段气液两相流理论的基础上,明确反应器内不同流动形态下相间作用力、气泡的分散机理、气泡对湍流的影响、流动模拟模型的选取标准,能有效提高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模拟的准确性及模型的普适性,为反应器的设计放大及传质模拟计算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流场及传质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流体模型和气液二相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溶质渗透理论和各向同性湍流理论建立了局部液相体积传质系数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流体软件F luent对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气液二相流动状况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较好地解释了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的流动行为及传质特性。模拟计算值与文献实验值的吻合说明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强制液体外循环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有机玻璃制成的主体反应器(φ0.286 m×3.0 m)内,采用空气-水的气液两相体系考察了不同表观气速下带有中心下料管和环管式气体分布器的环流反应器内局部气含率和内环气泡上升速度的流体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气含率均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从外环流入内环的气泡数量比较少;在相同条件下外环的气含率远远低于内环的气含率;新型气体分布器的采用和液体外循环的引入可以增大床层气含率并使其分布趋于均匀,从而增大了内环中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和湍动强度,使传递过程得到强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商业软件ANSYS CFX10.0对该反应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说明了基于实验验证的Euler-Euler法可以用于该反应器开发和放大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