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冲击能量、锤击速度、对中装置及异常断口四个方面对管线钢落锤撕裂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锤击能量过大不能真实反映材料断裂撕裂性能,锤击速度过大会使材料脆性增加且易发生异常断口,对中装置必须经常检查和调整,异常断口评定遵循原则才能得出准确的评定结果。  相似文献   

2.
从冲击能量、锤击速度、对中装置及异常断口4个方面对管线钢落锤撕裂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锤击能量过大不能真实反映材料断裂撕裂性能,锤击速度过大会使材料脆性增加且易发生异常断口,对中装置必须经常检查和调整,异常断口作为有效试样进行评定,测量区内的脆性部分均按照实际剪切面积计算,对于分层断口只将与断面呈一定角度的脆性断裂面计算在内。  相似文献   

3.
结合生产实践,分析了管线钢落锤撕裂试验(DWTT)中出现的断口分离现象,对有争议的断口进行电镜扫描和定性分析,提出了分离断口的评定方法和基本原则以及断口评定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摘要:以X80管线钢为试验材料,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显微组织、M/A、夹杂物对管线钢落锤撕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线钢落锤撕裂性能(DWTT)随着多边形铁素体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改善,当多边形铁素体的体积分数超过某一临界值(约28%)后,DWTT性能开始降低;组织中的M/A岛细小且弥散分布,其尺寸控制在纳米级别有利于改善DWTT性能;针对本研究试验钢,若其厚度方向上组织均匀、组织中铁素体体积分数为28%、M/A岛平均尺寸和比例分别为0.42μm和2.8%时,试验钢具有最好的落锤撕裂性能(韧性剪切面积率94.5%)。  相似文献   

5.
本文评价了二级核反应堆容器钢(16MnHR)的动态和静态启裂韧性(K_(Id)K~Ia、K_I~Jc等)。采用落锤试验(DWT),动态撕裂(DT),落锤撕裂(DWTT)和C_v等方法研究了这一钢种的脆性转变特性,得到了不同样品厚度和缺口尖度的无延性转变温度(NDTT)及本钢种的RT_(NDT)。同时,在温度为0℃研究了变形量对C_v能量,断口剪切百分比(%S_A),横向扩张量(LME)的影响。结果表明,16MnHR钢比同类材料(16MnR,控轧16MnR等)有较高的韧性,而NDTT低15~20℃。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新标准SY/T 6476—2017《管线钢管落锤撕裂试验方法》修订内容,并对GB/T 8363—2007《铁素体钢落锤撕裂试验方法》就标准的范围、试样要求、试验设备参数、温度控制、试验结果评定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修订后的SY/T 6476—2017标准与GB/T 8363—2007的试验方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王权  韩风英 《包钢科技》2003,29(4):70-73
对连铸坯轧制的重轨进行矫后落锤性能试验,通过对试验钢轨进行断口形貌、气体含量,C元素偏析状态及各项力学性能、金相组织、结构分析研究找出了钢轨断裂原因,并提出对炼钢连铸、轨梁精整工艺的改进措施、实施后结果表明,钢轨矫后落锤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2000年6月以后的抽检中已经没有打断现象,解决了钢轨落锤性能不合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生产线上进行了高韧性管线钢的控制轧制实验,通过严格控制加热、粗轧、精轧、冷却、卷取过程的温度制度,得到高韧性管线钢。给出了冲击韧性和落锤撕裂性能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这种管线钢能够满足管线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三种不同强度级的低合金钢((09Mn Ti Cu、16MnNb、WCF-62)进行了落锤 NDT 试验与夏比示波冲击系列温度试验。随着温度的降低,冲击过程中的负荷一挠度曲线在达到最大负荷(Pm)后,会出现陡降现象(POP-in),且温度越低,陡降部份(ΔP,越大。因此,可将(ΔP)/(Pm)=50%作为又一个材料脆性断裂准则—负荷准则。对于2mm 深的予裂纹冲击试样,当(ΔP)/(Pm)=50%时,其对应的温度(PTT)减去10℃与落锤NET 基本相等,即 NDT=PTT-10℃。对 NDT 与夏比冲击特性的这一关系,从ΔP 的物理意义与落锤试验和夏比予裂纹试验具有的相同之点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落锤试验测定船板的无塑性转变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塑性转变温度是安全设计的重要参量,广泛应用于材料研究和产品质量控制过程。利用落锤试验方法,测定了AH36级船板的无塑性转变温度为-25℃,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落锤试验方法简单,试验数据重复性好,当船板的服役温度高于NDTT时,基本保证船板不会发生脆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