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不锈钢酸洗废水中的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001×7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Fe3+的行为,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了吸附过程。结果表明:在298 K下,001×7树脂对废水中Fe3+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65.3 mg/g(干树脂);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式;根据动边界模型,颗粒扩散为001×7树脂吸附Fe3+的主要控制步骤,吸附速率与树脂性质、温度有关,与搅拌强度无关;用质量浓度7.4 g/L的硫酸溶液洗脱负载树脂,铁洗脱率达99.5%,树脂再生后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2.
Ma  Z 张志雄 《中国锰业》1992,10(4):60-62
为了测定浸出过程的速率和研究颗粒粒度(0.022~0.700mm),矿浆浓度(48—484g/L固体)和初始酸浓度为(0.3—6.5mol)的影响,使用单分粒颗粒在固定温度(30℃)和搅拌速度(1200r/min)的条件下,对碳酸锰矿石用硫酸进行了一系列浸  相似文献   

3.
一、微量粒度分析法的基础微量粒度分析法的基本点可分两个方面。第一是认为容器内的矿浆经过充分搅拌后是均匀的,如图1杯内的矿浆已经充分的搅拌(静置时间为零),是均匀的。把矿浆分成a_1、a_2、a_3……a_n等相同厚度的若干小层,它们在粒度组成及化学组成等性质方面是完全相等的,即是: a_1=a_2=a_3=……=a_n若取出其中任意一层都能代表整个矿浆的特性,就是各层内部处处也是均匀的,任意取出其中一点都能代表这一层,而它也能代表整个矿浆。这一点已由试验证实。用此法当沉降时间为零,吸出之物料的分析品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氯甲基苯乙烯作单体、以高强度低密度真空玻璃微球(HMG)为填料、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低密度树脂并用于从矿浆中吸附铀。结果表明: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表面活性剂、以膨润土为触变剂,可降低连续相水表面张力,所制备树脂密度低,约0.87 g/mL;在碱性矿浆200 mL、铀质量浓度500 mg/L、低密度树脂用量1 g、CO32-质量浓度17.5 g/L、HCO-3质量浓度6.3 g/L、pH=10、室温下静态吸附铀16 h,连续吸附3次后达到平衡,饱和吸附量为51.8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经10次连续逆流吸附,树脂吸附量保持在48.2 mg/g左右,性能稳定,表面无破损,树脂漂浮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用离子交换树脂从提金尾矿浆中吸附氰化物。考察了吸附时间、树脂用量、矿浆浓度对氰化物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树脂饱和吸附容量约为21.41mg/mL湿树脂;尾矿浆中氰化物质量浓度为255.1mg/L时,尾矿浆与树脂的体积比为40:1,吸附时间10min,氰化物的去除率可达到80%以上,处理后尾矿浆中氰化物质量浓度低于50mg/L。  相似文献   

6.
将SiO2颗粒填入AZ61镁合金基体上预先开出的沟槽中,利用搅拌摩擦工艺(FSP)成功地将颗粒均匀地搅拌进镁合金中。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试样搅拌区颗粒分布情况,分别对高温退火和高温拉伸试样的晶粒长大情况进行了观察,测量了试样搅拌区及其附近区域的硬度,利用扫描电镜进行了断口形貌分析并对试样高温变形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SiO2颗粒被均匀地搅拌进镁合金中,仅有少量的颗粒以聚集块形式存在;未掺入SiO2颗粒的搅拌摩擦试样搅拌区平均硬度为HV78,而掺入SiO2颗粒的试样搅拌区平均硬度为HV110,提高了HV30左右;合金中的SiO2颗粒有效地抑制了静态退火、高温拉伸和搅拌摩擦过程中的晶粒长大,使其保持在3μm以内;试样在400℃下以3×10-1s-1的应变速率拉伸得到的伸长率最大,达到了453%,实现了材料高应变速率下的超塑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对刚果(金)氧化钴矿为研究对象,采用还原浸出方法,分析温度、p H、矿石粒度、还原剂用量、矿浆液固比和搅拌转速等因素对氧化钴矿浸出过程的影响,探究钴在浸出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综合考虑成本前提下建议最佳生产条件为温度60℃、矿浆p H为1.5、矿石粒度0.074 mm占比70%以上、液固比4∶1、还原剂Na2SO3为钴所需理论量的1.5倍、搅拌转速为160 r/min,浸出150 min后钴浸出率能达到69.49%。刚果(金)氧化钴矿浸出过程中其反应速度受扩散控制,适用收缩核模型的浸出动力学方程式为1-2/3ε-(1-ε)2/3,表观活化能E=10.06 k J·mol-1。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某树脂吸附红土镍矿浸出液中镍和钴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某树脂对镍和钴有很好的吸附能力,且吸附过程中伴随吸热;升高温度虽然使镍钴的吸附量均有上升,但镍钴总量占吸附总金属量的百分比随温度上升有所降低;该树脂吸附镍钴的速率控制步骤是树脂官能团对镍钴的螯合反应;加快搅拌速率基本无法加速吸附,且搅拌速率过快还会对镍钴吸附量造成不利影响;实验条件下树脂与红土镍矿浸出液模拟溶液需混合100 min才能基本达到吸附平衡。该实验结果可为红土镍矿冶炼中树脂吸附法的应用工艺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阴离子交换树脂筛选,选择树脂D201对拜耳循环母液中钒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及机理进行研究。在树脂D201用量为3 g/L、搅拌速率为550 r/min、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30 min条件下,树脂D201的吸附率达到29.48%,吸附容量为11.5 mg/g。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对比分析空白树脂和负载树脂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树脂D201可以从拜耳循环母液中选择性吸附钒。  相似文献   

10.
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金是从矿石中回收金的一种湿法冶金方法。用树脂从矿浆中吸附金的特点是:矿浆液相中金的含量低,在未达到平衡之前吸附剂饱和的速度非常慢(大约需要数百个小时)。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有二:(1)吸附过程中矿浆量大,而添加的吸附剂少,致使吸附剂在整个吸附柱内分布不均;(2)吸附剂需要与矿浆有更长的接触时间。  相似文献   

11.
对明矾石精矿经焙烧-焙砂硫酸选择性富集后所得的富镓物进行NaOH浸出、离子交换分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NaOH浸出过程中,在NaOH浓度75%、浸出时间15min、L/S=3∶1、搅拌速率300r/min下,Ga浸出率可达98.84%。离子交换过程中,在吸附原液NaOH浓度150g/L、Rexp-31树脂用量150g/L、喷淋速率5 mL/min、树脂床高15cm的条件下,Ga吸附率为71.4%;在解吸剂中NaOH浓度160g/L、Na2S浓度50g/L、L/S=10∶1,解吸时间1h的条件下,Ga解吸率可达88.16%。  相似文献   

12.
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回收氰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廖赞  朱国才  兰新哲 《黄金》2005,26(3):37-42
文中针对D2 - 1树脂和 2 0 1× 7树脂对氰化物的吸附和解吸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两种树脂的最佳吸附条件、饱和吸附量和吸附的热力学及动力学规律上 ,确定了两种树脂的最佳吸附条件均为 :pH值控制在 10~ 11之间 ,室温 ,静态吸附振荡 15min ;D2 - 1树脂和 2 0 1× 7树脂的静态饱和吸附量分别为 :15 .4 9mg/ml湿树脂 ,2 5 .39mg/ml湿树脂 ;吸附和解吸的速率常数 :D2 - 1树脂为 1.0 4× 10 - 2 s- 1和 1.4 8× 10 - 2 s- 1,2 0 1× 7树脂为 1.0 4× 10 - 2 s- 1和 2 .12× 10 - 2 s- 1,且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sh经验等温式。同时 ,在研究解吸的过程中选择中性NaCl作为解吸剂 ,取得了良好的解吸效果。实验结果表明 ,2 0 1× 7树脂对氰化物的吸附性能优于D2 - 1树脂 ,在处理、回收提金废水中的氰化物方面更具有工业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黄金科学技术》2003,11(1):18-18
微生物氧化法与焙烧法、加压氧化法相比 ,具有节约投资和环境保护方面等优点。矿物的生物氧化速率的快慢直接影响黄金生产成本 ,它决定该方法处理难浸金矿石的成败。影响矿物生物氧化速率的因素很多 ,但大致有 3类。( 1 )、生物学因素 :菌种来源、驯化条件、温度、pH值、养分供给、矿浆中二氧化碳浓度和毒性物质浓度等。( 2 )、矿物学因素 :金的分布及被包裹程度、包裹金的矿物的性质、矿石中硫和砷的含量以及矿石耗酸情况等。( 3)、工艺因素 :矿石粒度、矿浆浓度、处理时间、充气和搅拌强度以及反应器的结构等。其中 ,生物学因素反映了主…  相似文献   

14.
刘忠孝  韩春国 《黄金》1992,13(5):49-51
一、前言 树脂矿浆法是一种先进的无过滤提金技术。目前,在国外只有苏联、加拿大等个别国家用于工业生产。与炭浆法相比,树脂矿浆法的主要优点是: 1.树脂比活性炭吸附速度快,饱和容量大,吸附率高;  相似文献   

15.
强搅拌调浆在金川硫化铜镍矿浮选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浮选试验、粒度分析测试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研究强搅拌调浆在金川硫化铜镍矿浮选中的作用,并考察其作用机制。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强搅拌调浆能够提高金川硫化铜镍矿的浮选指标,强搅拌的时间越长,强度越强,金川硫化铜镍矿的浮选指标越好。固定调浆时间为20 min,当调浆强度从1950增加到2800 r·min-1时,镍的浮选回收率从81%增加到87%。金川硫化铜镍矿中的蛇纹石矿泥与硫化矿物颗粒表面电性相反,容易通过静电吸引作用吸附在硫化矿物表面形成矿泥罩盖层,细颗粒矿泥的罩盖阻碍了硫化矿物颗粒和气泡的粘附,降低了硫化矿物的浮选回收率。粒度测试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证实了金川硫化铜镍矿中的粗颗粒硫化矿物表面罩盖有细颗粒矿泥,矿泥的主要成分为蛇纹石等含镁硅酸盐矿物。对矿浆进行强搅拌调浆能够脱附硫化矿物表面罩盖的蛇纹石矿泥,蛇纹石矿泥粒度越粗,越容易从硫化矿物表面脱附,而粒度极细的蛇纹石矿泥较难脱附。强搅拌的强度越强,时间越长,硫化矿物表面罩盖的蛇纹石矿泥数目越少,越容易与浮选气泡粘附,浮选回收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用Purolite S930螯合树脂从白云鄂博选铌尾矿浸出液中吸附Sc3+,考察了树脂用量、溶液pH、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和不同价态(二价,三价)金属离子对Sc3+吸附率的影响,并借助SEM-EDS、FT-IR、XPS对树脂吸附Sc3+前后的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树脂用量0.1 g/mL、溶液pH=1.2、吸附温度50℃、硝酸浓度0.144 mol/L、吸附24 h条件下,Purolite S930对溶液中Sc3+的吸附率可达99%以上;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吸附顺序为Sc(Ⅲ)>Fe(Ⅲ)>Al(Ⅲ)>Mn(Ⅱ)>Ca(Ⅱ)>Mg(Ⅱ),其中,三价金属阳离子比二价金属阳离子对Sc3+吸附影响更大;吸附过程中,Sc3+与Purolite S930中的Na+发生离子交换反应,与—COO—产生螯合作用;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物理化学和物理机械因素都影响浮选过程。物理机械因素包括:矿粒粒度、矿浆浓度、气泡瀰散特性、搅拌强度以及流体动力特性等。这些对颗粒与气泡的粘附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对提高浮选速度和选择性密切相关。 Gaudin等1931年就指出了颗粒粒度对浮选的影响,总结了美国和加拿大某些厂不同粒度矿粒的浮选行为。修曼最先研究了包含矿粒尺寸的浮选速度方程式,并提出  相似文献   

18.
D155树脂对铒(Ⅲ)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树脂吸附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树脂D155对铒(Ⅲ)的吸附行为,测定了不同介质pH、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测得该阳离子交换树脂在HAc-NaAc体系pH=5.7时吸附Er3 的性能最佳,其静态最大吸附量为280mg·g-1;测得其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298=2.58×10-5s-1;测得吸附热力学参数分别为:△H=13.05kJ·mol-1,△S=50.52J·mol-1·K-1,△G=-2.00kJ·mol-1,该树脂对Er3 的表观吸附活化能Ea=10.42kJ·mol-1;树脂吸附铒(Ⅲ)符合Freundlich经验式.并对负载树脂解吸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用强碱性和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从溶液中提取以氰化业金络合阴离子形式存在的金,并报告了诸如PH值、温度、离子强度、搅拌和竞争离子的存在等参量对金的提取速率和负载容量的影响。 强碱性和弱碱性树脂的淋洗和再生将在第二篇文章中考察。第三篇文章将发表从不同的南非金矿氰化矿浆中用强碱性和弱碱性树脂进行的几个小规模中间工厂研究的结果,并将对炭浆法和矿浆中树脂吸附法流程的冶金性能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以活性炭净化废硫酸及浸出碳酸锰矿石中的锰。考察了吸附温度、吸附时间、活性炭用量、废硫酸初始浓度、搅拌速度对废硫酸COD去除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获得适宜工艺条件,采用SEM、XRD和FT-IR探讨活性炭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在废硫酸初始浓度4.70mol/L、搅拌速度100r/min条件下,各因素对活性炭处理废硫酸的影响顺序为活性炭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吸附过程的回归数学模型为y=86.44+1.52a+2.04b+5.44c+0.58ab+0.84ac+0.32bc-2.09a~2-1.91b~2+0.78c~2;针对7.91g废硫酸,在活性炭加入量3.9g、吸附时间34min、反应温度74℃适宜条件下,COD去除率达92.01%;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