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采用一端张拉,为控制预应力混凝土摩擦损失的影响,在预应力张拉过程对孔道摩擦应力损失进行实测与分析,证实一端张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端张拉为控制预应力混凝土摩擦损失的影响在预应力张拉过程对孔道摩擦应力损失进行实测与分析,证实一端张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张拉摩擦损失在预应力损失中占有重要比重,直接影响钢绞线有效预应力的建立。文章以高平东站缓粘结预应力施工为例,总结并规范对预应力摩擦损失影响较大工序,验证缓粘结预应力实际张拉效果,并从理论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传统金属波纹管预应力张拉摩擦损失,为预应力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荣明 《山西建筑》2005,31(1):46-47
针对曲线预应力筋一端张拉工艺计算,通过详细分析曲线预应力筋的孔道反摩擦损失对预应力锚固损失的影响,计算得出了曲线预应力钢筋采用一端张拉工艺的长度范围。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弦支穹顶结构施工控制技术中撑杆下节点处的预应力滑移摩擦损失问题,考虑到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移摩擦力,提出一种含滚轴的滚动式撑杆下节点,并将其应用于某体育馆弦支穹顶结构。为验证滚动式撑杆下节点在降低预应力滑移摩擦损失方面的工作性能以及张拉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安全性,采用ANSYS中的APDL语言编制了预应力施工数值模拟程序,对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中索力、杆件内力和结构变形进行了全过程分析,同时对体育馆弦支穹顶结构预应力张拉过程进行了施工监测。结果表明:滚动式撑杆下节点的预应力摩擦损失在5%左右,是传统撑杆下节点预应力摩擦损失的50%;预应力张拉过程中,杆件轴向应力低于50 MPa,施工方案安全可行;施工监测数据验证了施工摩擦滑移数值模拟程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吴顺利 《中外建筑》2006,(4):148-149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预应力损失主要包括预应力筋与孔道壁间的摩擦损失、锚固回缩损失、分块拼装构件接缝压密损失、分批张拉时混凝土的弹性压缩损失、预应力筋应力松驰损失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等,其中以预应力筋与孔道壁间的摩擦损失所占比例最大。对重要结构或采用新施工方法的结构往往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预应力筋的摩擦损失。  相似文献   

7.
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或结构中,曲线预应力筋以往都采用两端张拉工艺。这种工艺的锚具费用大,张拉次数多,成本高。近年来,随着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曲线预应力筋日益增多,上述问题更为突出。我们在研究曲线预应力筋的孔道摩擦损失、反摩擦损失及锚固损失的基础上,突破  相似文献   

8.
某现浇连续箱梁在预应力钢束张拉过程中,待张拉应力达到设计要求锚下应力时出现实际引伸量与设计引伸量相差较大,停止张拉。并对该箱梁2个预应力孔道进行摩擦应力损失检测,并根据实测数据分析、反算预应力孔道摩擦应力损失参数,以指导后续张拉施工。  相似文献   

9.
多束钢绞线张拉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洪  卢平瑶 《建筑施工》2002,24(2):151-152
分析了多束钢绞线预应力分次张拉的摩擦损失问题,指出分批次张拉工艺在一定情况下,对于解决张拉设备能力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曲线预应力筋一端张拉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或结构中,曲线预应力筋以往多采用两端张拉工艺。1985年我们在连云港、南京、南平等地12m预应力混凝土鱼腹式(或折线式)吊车梁施工中,为简化张拉工艺、节约锚具、降低成本,对曲线预应力筋采用一端张拉工艺,作了理论分析、试验验证和工程实践,现介绍于下。一、理论分析 1.张拉锚固阶段曲线筋的应力变化曲线筋张拉时,由于孔道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沿构件长度方向逐步增大。曲线筋锚固后,由于锚具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相似文献   

11.
山东沭河特大桥T梁为25、30m长有粘结预应力梁,采用现场制作。钢绞线采用单束两端同时张拉,张拉后采用C50混凝土封锚。梁重45~65 t,根据现场地形特征分别采用龙门吊架和双导梁架桥机进行T梁安装。  相似文献   

12.
针对火灾下混凝土梁桥截面损伤所导致的梁端预应力损失问题,研究了火灾高温传导模式和热传导混合边界条件,设定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火灾场景,给出了混凝土高温强度与刚度的衰减模型和烧损层计算方法;采用热力耦合计算方法和子模型分析方法计算了不同火灾场景中混凝土箱梁梁端区域钢束预应力时程变化曲线;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混凝土箱梁梁端截面不同钢束预应力的时变状态,揭示了火灾条件下混凝土箱梁梁端预应力衰变规律;通过曲线的最优与最差拟合及比较分析,提出了混凝土箱梁梁端预应力衰变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处于箱梁梁端腹板上部的钢束预应力变化趋势受梁底部火灾面积的影响,梁底部受火面积较小时,随延火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增加趋势平缓,梁底部受火面积增大时,随延火时间的增加平缓衰减;处于箱梁梁端腹板中部的钢束预应力随延火时间的增加始终呈减小趋势,处于腹板下部的钢束预应力随延火时间的增加下降幅度较大,延火至120 min时梁端钢束预应力的衰减终值介于常温下初值的94%~96%;提出的混凝土箱梁梁端预应力衰变计算公式简洁,可为类似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端部结构的抗火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对无粘结预应力张拉施工中混凝土内钢绞线的应力、预应力损失和混凝土管壁中的应力分布,以及充水条件下混凝土管壁中的应力分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一端张拉时,预应力筋单圈布置管的预应力损失小于双圈布置管;预应力张拉完毕后,混凝土管环向形成闭合的压应力环,有效地提高了混凝土涵管的抗裂能力;张拉后管壁的抗拉强度远大于1.0MPa水压所产生的拉应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能够提高其承载能力的理论,进行了6根外贴预应力碳纤维布(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预应力和不同端部锚固方式下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梁的预应力损失、开裂荷载、跨中挠度、极限荷载及抗弯抗剪性能。结果表明:碳纤维布预应力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决定钢筋混凝土梁的加固效果,同时在梁端部采取锚固方式能有效阻止预应力碳纤维布在放张过程中的预应力损失;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后梁的开裂荷载随着预应力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增大幅度达到81.8%;极限荷载在一定范围内随预应力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极限荷载最大增大幅度为41.07%。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次内力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连续梁为对象,研究了弹性阶段预应力布束形式对结构内力的影响。首先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中预应力引起的次内力产生的原因,然后把连续梁等效成边跨和中跨2种基本结构形式,将常见预应力束布设形式引起的固端约束次力矩和弯矩用参数表示,包括直线束、局部束、折线形预应力束以及抛物线形预应力束;同时,分析了折线束和抛物线束的梁端压力线与梁重心线的偏离距率及钢束几何形状的对应关系,总结了这2种布束形式对结构内力影响的特征;最后以一个三跨等截面连续梁为实例,对比折线束与抛物线束产生的次内力效应。结果表明,折线束对连续梁的次内力影响远大于抛物线束。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工程技术人员优化预应力束筋设计。  相似文献   

16.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周益民 《山西建筑》2006,32(20):141-142
简述了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应用状况,总结了无粘结预应力梁的施工工艺流程,从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和模板工程三方面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的施工技术,归纳了该技术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7.
李纯  潘秀艳 《混凝土》2006,(5):72-74
对连续多跨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群锚预应力筋采用单根张拉方式进行应力测试,探讨无粘结预应力筋束的张拉工艺,获得了计算预应力损失的有关参数,发现长无粘结预应力筋束在张拉中存在粘滞现象,掌握了单根张拉、后张拉的预应力筋对已张拉锁定了的预应力筋的应力影响程度和裂缝控制条件等,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和施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根据现行规范对抗震框架梁的诸多规定,提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梁端截面最大弯矩限值计算公式。引入预应力平衡度和预应力荷载平衡度的概念,建立了沟通规范的裂缝控制验算应力差限值与传统荷载平衡法的数学关系式。给出预应力框架梁及连续梁(单向板)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估算有效预拉力Npe的直接设计法,可在预应力结构初步设计阶段使用。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柱网均匀的多跨连续梁或连续单向板,该法的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双向交叉索桁架体系和单层正交索网体系是最为常用的两种点支式玻璃幕墙支承体系。在小挠度弹性范围推导了单榀索桁架初始刚度和松弛荷载的表达式,并用有限元算例进行了验证。研究了由单榀索桁架交叉布置形成的双向交叉体系的力学性能,以及单层正交索网的受力特点。将以上研究成果应用于天津泰达市民文化广场玻璃幕墙支承体系的设计中,介绍了该体系的基本单元及构造设计,建立了考虑施工过程的有限元结构分析模型,研究了其垂直面的静、动力性能,证明了文中的设计对于提高幕墙支承体系的安全性和使用性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