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资源周边城市建筑高度控制一直是城市建设发展问题的重中之重.该文以张家界永定城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调查获取市民对城市景观要素和景观节点的评价,选取永定城区视觉控制点和视线廊道,构建眺望体系,分析其山水格局现状;其次,基于视觉分析法和多因子分析法构建建筑高度限制模型和建筑高度潜力模型,构建永定城区建筑高度控制体系;然后运用GIS对视觉分析和多因子分析进行限制模型和潜力模型的叠加,并与眺望体系进行校正,得出"显山、露水"的总体建筑高度控制优化策略,以期为永定城区及其它同类型城市发展建设提供高度控制参考.  相似文献   

2.
烟台城市高度控制的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再生  朱阳  孙万升  杨玲 《城市规划》2005,29(10):80-82
针对烟台市整体城市设计中的建筑高度控制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从城市高度控制的意义着手,分析了烟台市的城市形象定位、山水城岛的特色与高度控制的关系,将高度分区扩展到整个城市的范围,同时重点关注了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布局问题。  相似文献   

3.
建筑高度是影响城市形象与风貌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建筑高度频繁调整直接影响城市规划的效率及严肃性。本文分析了建筑高度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目前多个城市建筑高度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建筑高度控制的三大步骤,即"建立模型、分区分控、分级控制",兼顾数学理性的分析与刚柔并济的管理,从而达到弹性控制建筑高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建筑高度的控制在丘陵城市形态控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因其规划编制方法缺乏系统性,而使得建筑高度常面临不断被调整的尴尬与困境。通过研究长沙丘陵城市十余年的高度控制规划的编制与实践,指出针对丘陵美景资源的不同,需控制的城市地块也不同,可分为谷地影响区、山麓影响区、山脊影响区、山丘影响区等。并因此可形成不同的控制主体,包括山景界面、天际线、山景通廊、城市肌理、丘陵特色街道以及城市节点等。通过对控制主体的选择和组合,形成不同地块的具体建筑高度控制区间,构建丘陵城市建筑高度控制的基本路径,包括高度控制地块划分、控制主体确定、控制方法选择、控制方法评价、高度控制值初定及修正。结论指出,为了有效建设丘陵特色的城市,须对丘陵城市进行分级及分类控制,以完善城市设计对于"控规"中建筑高度专项规划的指导和衔接作用。  相似文献   

5.
欧洲多层面控制建筑高度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卓娃 《规划师》2006,22(11):98-101
建筑的高度是城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沉积下来、表征人与空间关系的体现之一,也是各个城市凸显自我风貌特征的重要载体.对建筑高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引导,是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和整体景观的重要手段.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在城市历史保护地区,出于景观、美学的要求,对建筑高度进行总体上的控制,并针对不同规划层面的保护对象和风貌景观,采用不同的建筑高度控制方法,以从建筑体量角度保护城市发展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型商业综合体中大坡度建筑的高度如何确定,以某大型科技文化中心的防火设计高度分析为例,按照规范的设计原则和目标,从建筑特点、使用功能、消防救援、人员疏散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在满足建筑整体消防安全的情况下,通过设计二层室外平台作为消防车救援场地、人员室外疏散安全出口,合理确定大坡度屋面的屋脊和屋檐高度,按照规范的建筑坡屋面计算建筑高度,确定整体建筑为多层公共建筑,明确了建筑分类,为后期的建筑消防设计提供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7.
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色彩规划成果并对其色彩运用原则进行挖掘,实地调研分析鹤壁市新区的色彩现状,运用蒙赛尔色彩体系对鹤壁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建筑环境等色彩特征和色彩规律进行详细梳理;从不同层面探研具有鹤壁市历史和文化脉络的色彩语言。在宏观上把控新区整体色彩定位,中观层面进行色彩分区和控制分级,微观层面对建筑要素和重要区域节点进行专门设计。规划内容包括色彩规划目标、原则、主色调定位以及居住类、行政办公类、商业金融类、科教文卫类和工业类建筑色彩推荐色谱及色彩示意,对于中心商务区、重要区域、地段的建筑给出明确的配色原则和示意。  相似文献   

8.
《建材发展导向》2020,(12):40-42
该文在总结研究国内外建筑高度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视线分析方法对古城周边建筑高度进行控制,构建视线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建筑高度控制模型。以大同古城南城墙周边建筑高度控制为例,明确城墙外不同距离处的建筑高度控制要求,完善古城周边建筑高度控制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大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云南旅游度假胜地,下关是大理旅游集散服务基地,苍山环绕,洱海映衬,具有优质的外部空间环境,塑造具有高原山水特征的城市形象对下关城区至关重要.城市建筑高度是影响下关城区风貌特色的关键因子之一,基于现状调研及分析,本研究首先总结下关城区现状城市建筑高度的基本特征,其次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有关城市建筑高度控制方法研究,尤其是针对自然山水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的地区,提炼出“基准模型+修正模型”高度控制框架,通过GIS多因子叠加技术和CAD视线剖断面分析技术,最后将该方法体系应用于下关城区建筑高度生成过程中,生成建筑高度控制引导表及控制分区图,为下一步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建筑高度指标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科群建筑夏季温度调节能耗较多,若能通过调整学科群建筑格局,在加强学科群交流的同时加强自然采光和通风,便能极大降低建筑物能耗。通过Ecotect Analysis 2011建筑节能分析软件,从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理科楼建筑群的外部环境、建筑整体布局以及建筑单体进行模拟分析,对该理科楼建筑朝向、热环境、采光通风及太阳辐射等进行使用后评价,发现该建筑群西南侧夏季辐射量过大这一不足并提出建筑改进建议,也可作为其他高校理科楼建筑群方案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建筑体形系数是影响建筑物能耗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建筑体形系数是关于建筑周长和建筑高度的函数。应用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LawrenceBerkeleyNationalLaboratory)开发的DOE-2程序为计算内核,分析住宅建筑层高、建筑总高度对冬冷夏热地区不同形式建筑的体形系数的影响,进而研究其对建筑采暖能耗、空调能耗和建筑总能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山地环境中建筑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山地居住建筑环境设计、空间组织、山地城市整体特征的研究,并从山地建筑设计原则、交通组织、建筑群布置与环境关系、城市轮廓与山地等几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希望有助于在山地建筑设计中,树立整体意识和环境意识,创造宜人的山地城市与居住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一些住宅建筑群在布局规划对室外风环境考虑欠缺,导致建筑群的风环境状况不理想,以致影响建筑室内通风。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建筑节能,也影响了居住建筑的健康性和舒适性。对并列式、错列式、斜列式和周边式四种布局下建筑群的风环境进行了模拟,探讨了人行高度(1.5 m)处流场25个代表性测点的风速、建筑群周边150 m×200 m区域的平均速度、最大速度等在不同参数情况下的数值,得出各布局的建筑群流场风环境规律。从获得良好风环境的角度,为建筑群的布局规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世芬  张婧 《时代建筑》2008,(6):104-107
文章以大连市中山广场为例,从城市、节点、建筑等层面对广场空间及其周边建筑群的建筑风格、空间形态、尺度构成及其生成机理与协调机制展开分析,试图通过形态类型的提取、归纳、比较以及构成方式的图解与分析,探讨近代建筑群与外部空间有机构成的方法。同时,对广场及其周边建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功能提升与整体构成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居住建筑室外风环境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分析了行列式布局下建筑群室外风环境状况。为建筑群布局提供了应用参考,也为进一步研究行列式布局等常见居住建筑群布局下的室外风环境状况提供了相应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基于激光点云进行建筑高度普查的技术流程,制定了建筑高度特征点采集标准,建立了宁波市高精度的建筑高度普查数据库,并进行了专题统计和分析。普查成果能够用于城市建筑高度控制规划、日照分析、建筑安全监测、消防应急救援等领域。  相似文献   

17.
在某高层居住建筑群水系统优化设计中,应用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框架下,采用因地制宜的技术措施,运用价值工程理论进行经济性分析,提出高层居住建筑群水系统优化设计的技术框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型高层居住建筑水系统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对具有内部热源的居住建筑,采用CFD技术对不同内部热源高度下室内热压自然通风流场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排风量、排风温度随内部热源高度的变化,分析了不同内部热源高度下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得出了中和面高度、有效热量系数随内部热源高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刘世慎 《建筑知识》2014,(5):433-433
本文分析了某大型综合建筑群之间锎连廊整体提升施工技术,该技术采用计算机控制,柔性钢绞线承重,液压千斤顶集群同步提升原理,将大吨位钢连廊在地面拼装后,整体提升到预定高度安装就位。实验证明该技术施工效率高、工期短、施工质量易于保证、提升临时设施用量小、有利于施工成本控制。  相似文献   

20.
有效的建筑高度控制有助于城市整体保护和城市景观品质的提升.但是,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为实现最大的土地价值,高度控制屡被突破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以上海为例,解析上海建筑高度控制现有体系以及实施中的的问题,并从HUL的视角,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上海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进行建筑高度控制的框架以及具体的控制方法,强调对城市变化的管理,从而更好地协调当代建筑与历史环境的和谐共生,更好地促进上海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