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奥斯丁在英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面探讨了妇女的处境和地位问题。其经典作品《傲慢与偏见》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描写了四桩不同的婚姻,表达了奥斯丁对婚姻意度的不同看法,彰显出其理想的婚姻观,反映出其强烈的女性意识,为建立一种女性写作传统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绝不是简单地进行人物塑造的。她在自己所能驾驭的生活环境里精心编织小说的经纬,塑造出独具形象魅力和艺术特质的男角。她笔下的主人公的性格都是变化的、发展的、成长的。奥斯丁的女性解放意识虽未能像后来的女性作家、女权主义者那样鲜明和激进,但她以文学方式对抗并超越那个时代的社会意识,通过作品中的男角来反应理想中的男性,表现出作者对新男性的理解与期盼,展示了女性视角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分别描述了四位中产阶级少女的婚姻,通过对四段不同婚姻的详细分析,探寻奥斯丁的婚姻观:婚姻与金钱密切相关,但爱情更为重要,人们应该勇敢地寻求自己的真爱。  相似文献   

4.
《理智与情感》独特的文风和语言能力使其成为众多读者追捧、学习的对象。在此试图从德里达的翻译思想出发,从原文、译本、意义和指向方面探讨译者的主体性、不同的翻译版本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对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作品《劝导》内容,得出作者晚年的婚姻现:“情感”要超越“理智”,“浪漫”需战胜“现实”:再和其前期作品的对比中,结合奥斯汀本人的人生经历和她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分析并找出她后期作品《劝导》中的婚姻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选择1998—2009年中国学术期刊网收录的关于《傲慢与偏见》研究的458篇论文,尝试运用词频、共词、社会网络分析及信息可视化等科学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十多年来《傲慢与偏见》的研究现状、研究主题、研究力量分布、研究水平及整体概况和特征等进行了计量分析和可视化识别,对国内该文学研究领域的各方面状况做了一个比较客观而系统的描绘与判断,发现了一些用其他研究方法难以发现的问题。同时,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的探索性尝试,初步探讨了该方法在文学研究领域使用的可能性和前景,以及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
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分别描述了四位中产阶级少女的婚姻,通过对四段不同婚姻的详细分析,探寻奥斯丁的婚姻观:婚姻与金钱密切相关,但爱情更为重要,人们应该勇敢地寻求自己的真爱。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凯瑟琳对希克利和埃德加不同感情的比较,推测艾米莉的爱情理想。  相似文献   

9.
《劝导》与简·奥斯汀的婚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对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作品<劝导>内容,得出作者晚年的婚姻观:"情感"要超越"理智","浪漫"需战胜"现实";再和其前期作品的对比中,结合奥斯汀本人的人生经历和她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分析并找出她后期作品<劝导>中的婚姻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十九号房间>中,主角苏珊是一位为人妻母的家庭主妇,同时也是一位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并渴求独立与自由的知识女性.但是男权社会下的理智禁锢了她的独立意识,并逼她走入了生存的困境.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结合原文分析了苏珊的思维风格与个性特征,并揭示了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正是所谓的理智禁锢了现代知识女性寻求自我解放和自由的渴望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1.
萨特在小说《理智之年》中展现了个人要实现自由所面临的身份焦虑,并揭示了焦虑的根源所在,表明了他在二战后对自由的崭新理解,即强调"行动"在"自由之路"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中西方学史上的经典爱情名,以不同方式阐释相似的爱情故事。中试从多个角度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以揭示中西方学在处理相同题材时学形式的异同源于各自的民族化和民族心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中篇小说<心爱的树>对爱情和亲情的描写.主要阐述了小说中大先生对梅巧的爱情和凌香对母亲的亲情.认为大先生形象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有大量篇目反映了封建婚姻问题。通过分析《香玉》表现的婚外"有情"之恋和《画壁》描写的婚外"无情"之欲,认为蒲松龄在遵守封建礼法的同时歌颂了美好的爱情,对男子的婚外恋情表现出宽容和赞赏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思妇诗在《诗经.国风》和《古诗十九首》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两部作品中的思妇形象特点不同,从而思妇这一形象在两部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内涵。《诗经.国风》中的思妇形象传达出质朴无华的美,《故事十九首》中的思妇形象绽放出流光溢彩的美。  相似文献   

16.
《诗经·小雅·采薇》塑造了西周时期一个转战边关、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卒形象,诗中洋溢着戍卒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复杂感情:在回忆战时生活以及踏上归途之时,他满心忧伤;驰骋疆场,他慷慨激昂。这是一个有着饱满情感的“人”的形象。除了战争中的人,战争背后的人心系戍卒是隐藏在诗歌背后不可忽略的情感表达。战争中及战争背后“人”的在场是这首诗尤为凸显的诗性特征,人学立场也成为解读这首诗歌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7.
从两性情感和婚姻的视角对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与简爱和伯莎有关的情爱及婚姻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两性关系中女性的屈从地位并分析了之所以如此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以期引起对爱情的思考并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部小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全唐诗》中收录了一百多名女诗人的诗歌,她们的诗歌在情感方面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选择的意象多是凄苦的;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丰富的情感;风格上体现为女性特有的柔婉;多为抒情性的诗歌,情感真实自然。  相似文献   

19.
《大公报·文学副刊》与中国早期比较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期,中国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登上了历史舞台,而创办于此时的《大公报·文学副刊》也促进了这门新生学科在中国的传播。从20世纪初期我国学界的状况来看,《大公报·文学副刊》构筑了完整的欧美文学知识谱系,强调全面地介绍欧洲文学;从我国当下的比较文学发展来看,对《大公报·文学副刊》的研究将有助于整合我国比较文学初期的学术资源,进一步规范我国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式,促进我国文学中人文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傲慢与偏见>历来被认为是作者简·奥斯丁为讴歌女性追求幸福婚姻的不懈努力而作.伊丽莎白是全书的中心人物,通过对她的形象剖析,展示其爱情婚姻历程,同时也可窥视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