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黄河下游影响带河南段土壤盐渍化监测资料为依据,对土壤盐碱化程度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土壤盐渍化影响因素。指出小浪底水库运行后河床侵蚀下切、河水位下降引起黄河影响带地下水位下降,这对消除土地盐碱化有利,而黄河下游不断流和引黄灌区引水的增加会导致土壤盐渍化的产生。建议加强引黄用水与地下水开发的统一管理,以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土地盐碱化。  相似文献   

2.
对黄河下游存在的河道淤积、地面沉降、松软土分布广泛、水质污染、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河岸侵蚀崩塌、海平面变化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对黄河大堤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的主要对策为:①从地质学、生物学、海洋学、地球化学、生态环境学等多学科入手,综合研究这些问题间的关系;②要着重研究黄河下游河道带地貌、微地貌,尤其是二级悬河的形成与演化规律;③要着重对黄河下游区域基底断裂的分布、活动性及地震问题进行研究,加强对活动断裂两盘的活动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测,并分析其对黄河河道演化的影响;④应把黄河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加强对黄河中游泥沙的来源、运移、侵蚀和下游泥沙落淤的规律进行研究;⑤从新构造运动入手,分析研究海岸带地质作用、海平面的变化对黄河河床冲淤规律的影响以及在黄河下游河道演化中的作用;⑥应开展针对不良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监测、预报工作,防止或减少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为沿黄经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堤防地质勘察与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进行的黄河地质勘察和研究工作,总结和分析了有关黄河地质问题的多家观点,对多年来的地质勘察工作进行了阶段划分,并指出了在这些工人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黄河的历次决口与地质险段,险点有关,黄河下游堤防地质的勘察和研究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堤防的系统勘察,重要堤段的专题研究,堤基稳定性的理论探讨,地质险段的治理等都是今后堤防治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黄河下游冬季极端低温变化规律及其对凌情的影响情况,利用黄河下游3个气象站1951—2017年逐日最高、最低气温序列资料,计算出霜冻日数、结冰日数、冷昼日数、冷夜日数、寒潮持续日数、月最低气温极大值和极小值等7个极端低温指数的年际序列,应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近67年来各极端低温指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凌情特征值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霜冻日数(FD0)、结冰日数(ID0)、冷昼日数(TX10p)、冷夜日数(TN10p)、寒潮持续日数(CSDI)分别以2.5 d/10 a、1.4 d/10 a、1.4 d/10 a、2.2 d/10 a、1.1 d/10 a的速率显著下降(P0.01);月最低气温极大值(TNx)和月最低气温极小值(TNn)分别以0.44℃/10 a、0.62℃/10 a的速率显著上升(P0.01);极端低温指数的突变年份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在近67 a时间尺度上极端低温各项指数的显著周期集中于9~14 a。结冰日数、冷夜日数及月最低气温极小值与凌情特征值之间为强相关性,可以作为识别黄河下游凌情严重程度的敏感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下游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和滩区防凌保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地上河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青超 《人民黄河》1996,18(11):11-15,35
本文把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发育过程和发展趋势与不同时间尺度的环境变化结合起来,系统、综合地研究了下游河道形成历史与对环境演变的响应;现行下游地上河的环境演变特征;未来50年环境变化与下游地上河发展趋势预估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黄河下游防凌概况;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用后对山东黄河凌汛的影响和凌汛特性变化,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凌汛封河几率降低、封河历时缩短、封河段长度减小、河槽蓄冰量减少,防凌效果显著;提出了落实防凌责任制、加强凌情观测和预报、落实破冰措施、完善防凌预案等黄河下游防凌措施。  相似文献   

7.
硒元素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选取黄河下游滩区原阳段为研究区,通过采样分析获得该区表层及深层硒元素及镉、汞、铅、砷、铜、铬元素的含量,并对硒元素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为0.022~1.232 mg/kg,平均值为0.448 mg/kg,深层土壤硒含量为0.081~2.570 mg/kg,平均值为0.945 mg/kg,总体上属于中等及高硒土壤;缺硒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硒含量较高区域则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且表层和深层硒元素分布范围一致;研究区硒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研究区镉、汞、铅、砷、铜、铬元素含量较低,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堤防工程地质勘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下游堤防工程地质勘测应考虑到悬河的特殊性,采取点面结合、专项研究与生产相结合的思路,对活断层渗透变形、堤身特性、堤基稳定等关系到悬河安危的重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断流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黄河下游断流日趋严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分析黄河下游断流的现状和特点入手,重点研究了黄河断流的成因、造成的影响以及缓解断流的对策。经分析认为,天然水资源贫乏、人类用水日益增多和缺乏科学的管理是造成断流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了加强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中游尽快兴建有调蓄能力的枢纽工程,切实搞好节约用水,按市场经济规律调整水价,大力发展井渠双灌,以及逐步实现南水北调工程等一系列缓解断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输沙水量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相似文献   

11.
12.
黄河下游排沙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实测水文沙资料为基础,对于黄河下游河道泥沙输移中的排沙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大安灌区土壤盐碱化程度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安市耕地后的备资源丰富,但长期以采,由于气候干旱,地下水潜水埋藏浅,以及农业灌溉方式的不合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壤盐碱化,时该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构成威胁.大安灌区工程是吉林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吉林省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之一.该灌区位于大安市中部,灌区内土壤盐碱化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凌汛历史上就决口频繁,难以防治而闻名。它严重威胁着下游两岸广大人民生命和工农业生产的安全。建国后,在党和各级政府领导下,依靠群众,战胜了多次严重的凌汛,扭转了历史上五年两决口的险恶局面,取得了连续三十余年凌汛来决口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5.
16.
黄河下游洪水期主槽水力因子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水过程中主槽平均流速和断面冲淤变化是影响下游河道排洪能力的主要因素。对黄河下游实测资料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涨水期主槽平均流速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加,但当主槽平均流速达到2.5m/s时,流速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明显减小,主槽平均流速和流量呈对数关系;洪水过程中主槽涨水期冲刷、落水期回淤,相应的冲淤面积与洪水流量的变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涨水期主槽冲刷面积受含沙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河道断流情况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  田玉青 《人民黄河》1997,19(10):10-12
1黄河下游断流情况1.1断流历史回顾根据水文年鉴整编规定,河流在某一断面的日平均流量等于零,称为全日断流;日平均流量不为零,但一日内某些时段流量等于零,则称为间歇断流。断流天数系指全日断流与间歇断流天数之和。黄河从1855年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近100年间,除1938年国民党在花园口扒口造成下游改道外,并未发生断流现象。即使在1875~1878年连续4年和1922~1932年连续11年发生的大旱年份,下游河道仍有水流。新中国成立后,黄河下游河道第一次发生断流是1960年,该年花园口水文站断流25天,夹河滩站断流16天,高村站断流7天,利津站…  相似文献   

18.
徐水平  佟新 《中国水利》2014,(6):38-39,48
分析了黄河干流唐乃亥、头道拐、花园口三站的径流量变化情况,从黄河水文规律的变化出发研究了这些水文情报变化对流域下游滩区的影响,提出了黄河下游滩区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黄河滩区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吴孔军 《人民黄河》2005,27(8):14-15
立足于黄河下游的几项基本特征,对黄河堤防的失稳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黄河下游河道火稳模式主要有冲决、溃决、震决3种。冲决模式由引起河势变化的诸因素、受体抵御洪水的能力、河势的历史演变等三类要素组成;溃决模式由高水位差、高水力梯度及与此有影响的因素,受体因子、现代曾出现过的不良工程动力地质现象等三类要素组成;震决模式由主动要素、受体不良要素等两类要素组成。按4个层次对3种河道失稳模式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由不同地质营力引发的悬河失稳模式。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下游防洪形势及近期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浪底水库已建成投入运用,黄河下游防御大洪水能力增强,但由于黄河下游是“地上悬河”,现有防洪工程还不完善,因此防洪形势仍很严峻。主要问题有:泥沙问题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根本解决,历史上形成的“地下悬河”局面将长期存在。下游仍有发生大洪水的可能,堤防质量差,险点隐患多,断面不足,仍有溃决的可能;高村以上河段控导工程不完善,河势尚未得到控制,主流游荡多变,“横河”和“斜河”类重危及堤防安全,而且又建工程标准低,急需加固;东平湖滞洪区围坝质量差,退水不畅,安全建设遗留问题较多;防洪非工程措施不适应防汛抢险要求,针对这些问题,近期防洪治理急需采取的对策是:大力 开展放淤固堤;加强游荡性河段的河道整治;进行东平湖滞洪区除险加固;加强滩区安全建设,尽快兴建沁河河口村水库;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