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云 《兵工科技》2004,(3):13-16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从苏联引进了米格-21P3型战斗机,并对其进行仿制,发展出歼-7型战斗机,到目前为止,歼-7系列已经发展出歼-7、歼-7Ⅱ、歼-7Ⅲ,歼教7,歼-7P等型号,构成了庞大的歼-7家族,但是,上述这些型号仍基本延续了米格-21的气动设计特点,飞机的性能优势还主要集中在高速区  相似文献   

2.
《兵器》2013,(7):47-53
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空军先后装备、仿制了米格-15、米格-17、米格-19,并逐渐跻身世界空军强国。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很长的时期内,歼-6这种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一直是中国空军的主力,机型换代一度停滞。20世纪70年代,中国空军开始换装歼-7,这种飞机按照西方标准应当算作二代机。  相似文献   

3.
提起歼7(F-7)系列战斗机,爱好军事的读者都不陌生。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所采用的战机就是其中的一种——歼7EB(F-7EB)战斗机。歼7是沈阳飞机工业公司和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在前苏联米格-21的基础上研制的一种单座、轻型、单发、超音速战斗机,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战区制空权,并且有一定对地攻击能力。  相似文献   

4.
歼-7战斗机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目前装备规模最大的战斗机。该机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飞行性能好、轻小灵活、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维护简单等技术特点,在中国海、空军战斗机装备系统中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歼-7的原型米格-21在前苏联空军装备体系中属于前线战斗机,主要执行争夺战区制空权和拦截敌方战术攻击机的任务,在技术上属于第一代两倍音速的战斗机。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引进歼-7战斗机的生产技术后,国内基础薄弱的航空工业用了接近20年的时间才使歼-7战斗机真正达到实用化。在此期间,米格-19的仿制型歼-6战斗机一直是中国海…  相似文献   

5.
经过几年的认真准备和反复酝酿,结合现代空战的特点,我国航空工业于60年代拉开了研制先进高空高速战斗机的序幕。航空科研人员在一次新机改进改型方案会议上提出,在米格-21的基础上研制一种性能更好的战斗机。随后,提出采用双台发动机方案,取名歼-8。  相似文献   

6.
张莱 《兵工科技》2005,(4):45-48
一位是来无踪去无影、身法敏捷、善于近距离取敌将首级的刺客——歼-7PG,一位是威风凛凛、重装铠甲、多用长枪锐矛摧敌于马前的骑士——米格-21-93。两强相遇,鹿死谁手?且不妨让笔者作一个假想条件下的模拟对抗,看看这对师出同门的双雄究竟谁能笑到最后。  相似文献   

7.
歼9,这是一个曾经令人激动的编号。歼9,这是一架曾经寄托了一代中国军人和中国航空科研人员期望的战机! 然而,由于种种原园,大鹏未能展翅,最终只给一代中画人留下了美好的想像和无尽的遗憾。决定上马上世纪60年代,我国航空工业在仿制苏联米格-19、米格-21(分别命名为歼6、歼7)获得成功之后,科技工作者雄心勃勃,提出了发展下一代新型战机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空工业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面进入了经济困难时期,国防经费缩减导致整个航空系统的定货迅速萎缩。航空工业系统为了能够在困难中保持必要的生存能力,在投入较大力量开发民品应急的同时,主要飞机生产厂都根据上级要求先后开始在现有机型上开发出口型。成都和南昌飞机公司适应市场需要,依靠歼-7和强-5打开了出口市场。但沈阳和西安这样生产大型军用飞机的企业在出口型号的开发上存在很大困难,几乎同时开始进行的歼-8ⅡM和FBC-1在市场开发和销售上都不顺利。沈阳飞机公司开发的歼-8ⅡM是中国航空出口产品中第一种多用途战斗机,也是当时开始进行的各出口机产品中第一个以失败告终的项目。通过探讨研制歼-8ⅡM从开始到结束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作用,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战斗机出口产品开发和销售中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施征 《兵工科技》2002,(2):46-49
米格-31BM是俄罗斯莫斯科航空军工综合体VPK-MAPO(其前身就是著名的米高扬设计局)在米格-31“捕狐犬”双发双座全天候截击机的基础上,进行大幅改良的一种新型多用途战斗机。  相似文献   

10.
王颂  长山 《兵器知识》2012,(4):49-51
正引言最近,有网友为中国歼-10战斗机攀了个新亲戚——"狮鹫"战斗机。它是法国北方飞机公司上世纪五十年代设计的一种喷气战斗机验证机,采用了三角翼主翼、鸭翼、腹部进气和貌似单发的布局方式,看上去确实和歼-10有几分神似。当然两者性能相差千里。北方飞机公司在当时的名望不亚于  相似文献   

11.
空军装备     
《兵器》2013,(10):2-2
印度飞行员控诉米格-21“违宪” 根据一位印度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提出的诉讼,2013年7月16日,德里高等法庭要求印度联邦政府于10月前提供所有米格-21坠毁事故的清单。作为第一个提出这种诉讼的印度空军军官,萨吉特·辛格·凯拉中校认为驾驶米格-21是违反印度宪法第21条,“侵犯基本生命权,特别是享有安全环境的权利”,应该拆解这些战斗机。他是2005年一次米格21坠机事故的幸存者。当时是一次例行训练,他的战机刚起飞不久就发动机起火。坠机事故给他的颈椎留下了严重的创伤,再也无法飞行,连日常生活也要小心翼翼。他还揭露,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仍在以许可证生产这种战斗机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工艺落后。在他根据信息公开法提出请求后,政府给出的答复证实了该公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为替代老旧的米格-21、米格-23等战斗机,避免印度空军的作战能力出现滑坡,同时也为提高空军的装备水平和作战效能,加之自研的轻型战斗机(LCA)服役时间一拖再拖,印度政府最终决定外购126架多用途战斗机(MRCA).[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志鸿 《兵工科技》2005,(7):51-54
1963年12月3日,苏共中央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决定在米格-21战斗机的基础上发展一种新型战斗/截击机,并要求原型机在1965年下半年试飞,随后进入批量生产。这对当时还受赫鲁晓夫时代“导弹至上论”思想禁锢的苏军来说,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弹用涡喷(涡扇)发动机技术(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严  厐重义 《飞航导弹》2002,21(1):40-45
3 弹用涡喷 (涡扇 )发动机制造工艺弹用涡喷 (涡扇 )发动机的制造工艺与航空发动机的制造工艺并无本质的区别 ,许多工艺方法和制造手段都是借鉴过来的。但是为了满足体积小、成本低、结构简单等设计要求 ,弹用涡喷 (涡扇 )发动机的制造工艺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一些特色 [37,4 0 ] ,其中整体式叶轮的制造技术最为突出 ,反过来对航空发动机的制造工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3.1 整体式零件的无余量精密铸造技术弹用涡喷发动机体积和结构方面的要求独特 ,设计中大量采用整体式零件结构[4 1] ,如美国的J4 0 2发动机和法国的TRI 6 0系列发动机。发…  相似文献   

15.
《兵工科技》2010,(6):5-5
据美国环球战略网2010年4月29日一篇题为“Top Gun死而复生”的文章称,近年来随着中国持续提升其战斗航空能力,战斗机飞行员也由于获得更多的飞行训练时问,中国空军的战力得以大幅提升,因此为了对付中国的歼-10等战机,美国翻新了一批性能与歼-10相差不大的F-16N战机作为假想敌进行针对性训练。  相似文献   

16.
兵戈 《兵工科技》2005,(1):14-18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是飞机最重要的机载设备。从1956年9月沈阳飞机制造厂成功仿制歼-5战斗机,到2004年12月“山鹰”高级教练机首飞成功,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中国战机已经形成了十余个系列,有几十种型号。这些型号的战机都配装什么型号的发动机,并不是每一个军事爱好者都能说得上来的。下面我们就以几款典型战机为主线,探索一下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的大家族。  相似文献   

17.
石皮 《兵器》2011,(5):62-63
2011年1月11日,一架造型前卫的双发验证机在成都腾空而起,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几乎所有媒体都称之为歼-20,并认为它是中国空军新一代战斗机的首架原型机,是世界上第4种真正意义上的四代战斗机。  相似文献   

18.
新华 《兵器》2009,(9):27-31,34,35
米格-15的诞生 米格-15(MиГ-15)是世界上第一代喷气战斗机中的优秀型号,共发展有17种改型。除苏联外,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也进行生产,到1956年停产,累计生产了约12万架。它也是我国从苏联进口的首批飞机中的喷气式前线歼击机,曾用代号13号机。1949年5月,米格-15开始批量生产,9月24日在俯冲中短暂达到音速。1949~1950年冬季,米格-15陆续交付苏联空军部队使用。半年后,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米格-15作为中、苏空军的主力战斗机投入了战斗。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的FC—1(“中国战斗机—1”的代号)战斗机虽得到了某些外国技术的援助,但仍是中国自行研制轻型战斗机来替换歼—7(米格—21的中国版)的长期努力的结果。2003年8月25日,它进行首次试飞,这一天距其5月31日首次展出非常近,就是距该项目的正式启动时间也不到6年。  相似文献   

20.
歼8是中国高性能战斗机由引进仿制向自行研制发展的过渡,也是中国航空武器装备体系中的重点型号。歼8系列战斗机不但为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提供了性能较为先进的作战机型,也为中国航空工业的科研系统培养了两代航空技术人员。该机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型号,而是中国在非常困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