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城市边坡EEH系统,系指城市边坡的工程、生态、人文系统。山城重庆全市82400m2的面积中,山地面积占90%以上,绝大多数的市政工程建设都存在边坡。如何处治边坡,不仅决定着重庆城区的安全,同时也决定着重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人文特征。如何处理好城市边坡的工程安全、生态绿化、人文景观之间的关系,对山城重庆的城市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此作出了分析判断,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
重庆山城传统景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云楠 《华中建筑》2000,18(1):89-92
城市景观是历史文化名城物质形态和文化内涵的综合表现。文章阐述了山城重庆在成为直辖市的今天,其独特的城市传统景观风貌不仅有待于进一步挖掘、保护,而且迫切面临着再创造的问题。作者在分析重庆自然格局、城市形态及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提出若干见解,以期为重庆山城景观风貌的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谢怀建 《重庆建筑》2004,(3):26-29,32
当人们将山地城市的边坡视为城市精神文明的橱窗、历史文脉的载体和生态绿化的阶梯[]1后,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凸显在了城市建设者的面前:面对山地城市众多市政工程的边坡,人们应当怎样对这些边坡系统研究、统一规划,使这些边坡成为城市文明的载体与城市个性化特征的表徽。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重庆城区市政工程边坡的园林景观建设应注重边坡园林绿化的生态原则、文化原则以及在这两大原则相融的基础上产生的各具特色的边坡园林景观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4.
山地城市边坡建设新思路:工程、生态、人文的有机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山地城市的重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市政工程都有边坡,如何建设好边坡,是建设宜居重庆必须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借鉴国外经验,从工程、生态、人文的有机结合方面来论述了重庆边坡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郭奔  王帅  徐凯 《居业》2021,(10):58-59
重庆号称"山城",在山地条件的影响下,施工范围有限,为充分利用空间,基坑边坡尽可能设计的狭长陡峭,为保证施工安全,边坡支护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山城地形,造就出"8D"的魔幻重庆,重庆也因此成为网红城市。因为魔幻的山城地形,重庆形成了诸多堪称魔幻的景观。轨道穿楼而过的李子坝,引来网友不远千里来相会。依山而建的洪崖洞,被视为《千与千寻》的现实版,堪称网红。在山城重庆,你以为你在22楼,转身却是在1楼。在这里,还有错过就是一日游的复杂立交桥、波浪形公路等。魔幻的地形,独一无二的直辖市架构等城市特色,也造就了重庆的魔幻楼市。  相似文献   

7.
王捷  刘剑  辛国英 《风景园林》2011,(Z2):56-59
重庆园博园作为一个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生态公园.以此为背景从多个角度对园博园内边坡治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局部采用硬刚性景观设计,强调独立景观化;大量采用柔软性景观设计,生态处理方式.通过多种景观设计手法使边坡治理达到了安全、美观、生态、协调、多样等良好效果,突出了第八居中国(重庆)国际园林博览会山地景观、传...  相似文献   

8.
《园林》2021,(6)
山地城市受复杂地形地貌影响,大量边坡广泛分布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如何将以安全防护为主的边坡转化为改善城市生态质量、突显城市立体景观形象的重要载体成为当前山地城市建设的重要探索方向。以重庆主城区为样本,通过卫星影像解译与现状调研,对边坡类型进行划分,分析当前边坡存在安全隐患突出、生态效益较差、养护管理不足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边坡绿化营造策略,以期为山地城市边坡绿化景观建设起到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边坡治理与景观特色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沿江城镇边坡治理中的景观建设是三峡景观特色构成的重要因素,但现行的三峡库区边坡治理,仅考虑了安全因素,而忽略了景观特色因素,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三峡的景观,影响了重庆旅游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三峡及重庆精神文化的建设。本文提出了三峡景观区城镇边坡治理与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并从边坡绿化的植被特色、人文特色、景观特色和综合特色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三峡库区城镇边坡绿化应体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化是构成城市特色的重要因素。对山地城市重庆而言,道路及市政设施边坡的绿化则是呈现特色的重要方面。本文提出了重庆边坡园林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并从边坡园林绿化的植被特色、人文特色、景观特色和综合特色等四个方面,论述了重庆城区边坡园林绿化应体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城市景观公共空间是一个由多因子共同构成的系统组织,本文针对山地城市的特点,解读景观空间系统在山地城市中的表现,并分别从显性因素和隐形因素两方面加以剖析,目的是从立体系统的角度全方位认知山地城市特殊的景观空间,从而更好的进行景观建设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李海义 《山西建筑》2010,36(8):53-53,74
指出山与城市的关系,是我国当前山地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灵石县山地城市的特色,以灵石县翠峰山入口段景观规划为例,对其山与城的关系进行整体分析研究,并分别从山中看城、城中看山、山城互动几个方面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当代景观概念,分析了山城滨江地带的自然特质和形态特征以及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威胁,并根据生态城市理论和当代景现设计学原理,在建构山城滨江地带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提出了山城滨江地带景现规划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眺望景观的评价研究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参 考,而福道的建设与以眺望景观优化为主要内容的城市风貌 导控有着直接联系。因此,在福州城市双修总体规划中“登山 观城”视廊建设的思路框架下,利用ArcGIS构建以福道所在 山体群为核心的城市区域三维场景模型,模拟“登山观城”的 视角对周边3个观测片区的可视域及建筑空间层次展开量化评 测,并根据量化评测数据提出以协调“城-景”边界为导向的 研究区眺望景观建筑高度控制方法。最后利用GIS进行眺望视 线控制基准模型的导控模拟,旨在为眺望景观优化控制领域的 研究进行补充,为相关规划设计决策提供参考,以及为景观可 视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王哲  朱捷 《中国园林》2024,40(1):86
后工业景观作为保护及利用工业遗产的重要范式, 体现出生态修复、形象展示、文化传承、功能重组和产业开发 的复合价值,已逐渐成为城市片区更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根据 当前后工业景观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发现在高质量城市更新的 背景下,有必要从全局视角对成群成片的城市后工业景观更新 进行整体性、持续化、多维度地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入景观 触媒效应的理论方法,剖析城市后工业景观触媒的特质,总结 城市后工业景观在山地城市中的显著特征与设计关键;提出通 过城市后工业景观触媒效应的激发推动老旧城市片区有机更新 的实施途径,从而促进山地城市朝着生态功能健全、山城形象 凸显、文化氛围浓厚、功能活力焕发、文旅业态兴旺的方向持 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易沙  汪洋 《室内设计》2014,(1):103-107
为了防止城市总体环境持续恶化,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如何保护和利用城市山体日益成为规划者关注的焦点.烟台是个典型的山水格局的城市,为保护城区不断被围垦破坏的山体,改善城市整体生态环境,在规划编制与实施层面上采用了划定控制界线的方式.采用GIS分析手段,从自然山体界线、山体城市生态服务功能界线及管理界线三个方面分析,得到一条综合的山体绿地保护控制理论分析线.在此基础上,对理论分析线进行可实施性修正,最终得到具有可操作性的山体绿地保护控制规划实施线.  相似文献   

17.
黄鹏 《重庆建筑》2012,11(5):12-14
本文通过讨论滨水景观共享性设计在项目中的应用,试图探寻山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新思路,以期为复兴滨水空间及塑造国际山水都市形象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住区停车与景观之间矛盾激化的背景下,针对山地城市住区生态环境敏感度高的特点,论证了将生态视角引入山地城市住区停车景观研究的必要性,并从生态视角研究了山地城市住区停车景观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而通过调研,总结目前山地城市住区停车景观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研究与现状问题,从宏观城市住区层面和微观景观要素层面提出了山地城市住区停车景观的营造策略,以期为山地城市住区停车景观营造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杜春兰  龙灏 《新建筑》2007,(5):41-44
对山地城市这一人类建成环境的景观体验是剖析、总结其鲜明地域景观特色的手段.通过对西南山地城市景观的形成演化分析,具体体验其独特的景观布局意向,以冀找出创造地域景观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城市在基于城内外山系的择址和塑形过程中,形成了围绕"城-山"关系的特定审美意象、空间模式和营景经验,是中国人居环境"人与自然"内在关联的关键基因之一。结合文献史料整理,梳理了与城、山紧密相关的仙境、礼制、风水文化意象,总结了礼制求中、风水象形与仙境三山3类城市择址模式,以及中轴立向、经纬引秀、裁成增秀3种"城-山"塑形经验。探讨了楼阁布局与天际线、园林类型与社会秩序、山景游赏与交通设施的"城-山"景致营建,并分析了其对可望、可居、可游"城中园,园中城"的支撑作用。研究结果对于补充中国城市风景营建的历史理论、丰富城市风景重构的实践经验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