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生产过程中除去对逐日、逐批的产品质量进行控制与管理以外,还要求对一个工作周期或整个批量的总产品质量进行控制与管理,这就需要应用累积图。 累积图分为累积控制图与累积选控图。前者控制与管理总产品质量或总服务质量,而后者则控制与管理总工序产品质量或总岗位服务质量,也即总工作质量。 本文全面论述了累积控制图并提出累积选控图理论。 文中实例证实本文所提出的理论与实践一致。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SPD     
SPD(Statistical Process Diagnosis)即统计过程诊断,是20世纪80年代由我国质量管理专家张公绪首次提出的。1980年,张公绪提出选控控制图系列。选控图是统计诊断理论的  相似文献   

3.
将选控图与通用图相结合是一个新的进展。应用标准变换方法使得正态、二项、Poisson各类分布情况的选控图都获得改进或提出新的实现方法,称为标准变换法。文中所举实例是对本文方法的验证。  相似文献   

4.
1924年问世的Shewhart控制图,可用来区分偶然因素及系统因素对产品质量所产生的差异。但现实世界中还存在一类更为普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将系统因素进一步区分为我们所关心和不关心的两类,并只需选择前者加以控制。Shewhart控制图不能区分这两类系统因素。 本文提出的选控控制图能够只对所关心的系统因素告警,而对不关心的系统因素不予理睬。它的思路与Shewhart控制图迥然不同。在理论上,选控控制图能够比Shewhart控制图多区分出一类系统因素。后者只是前者的一个特例。 本控制图用于控制长途电话逾限率和退号率等方面已经获得成功。用它来发现问题的准确度要比Shewhart控制图高10倍左右。 这种控制图对于工商业部门也将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提出多因素选控图,阐明其计算方法和理论依据。多因素选控图比单因素选控图更加切合实际,在现场应用有可能减少选控图的计算次数。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Z_q~n(q=p_1*p_2,p_1、p_2是素数)上研究了函数f(x)的线性结构点性质并对函数f(x)的恒变线性结构点进行了分类,提出了零因子、非零因子恒变线性结构点两个全新的概念,讨论了恒变线性结构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了函数f(x)的非零谱值点与线性结构点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7.
就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的地址在GSM网中如何应用,以及如何在电信网中实现信令连接控制部分的负荷分担、如何实现信令连接控制部分的屏蔽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开关网络(包括移位寄存器)的分析和综合,数字系统的故障检测等问题中都要涉及开关函数与某一变元无关的条件,关于这个问题文章〔1〕〔2〕都给出一些判别条件。本文通过实例指出开关函数的一个特性,给出开关函数与某一变量无关的一个新的条件,并给出这结论的数学证明,在证明中对充分性给出两种方法。设f(x_1,x_2…,X_n)是定义在V_n(F_2)=GTF(2)×G_1F(2)×…G_1F(2)X…上的一个开关函数。称f(x_1,x_2,…,x_n)与x无关,如果f(x_1…,x_(i-1),o,x_(i 1),…,x_n)=f(x_1,…,x_(i-),1,x_(i ),…,x_i)Ax_1,…,x_(i-1),x_( 1),…,x_n,EGF_((2))我们定义f(x_1,x_2,…,x_n)的重量W_((f))为  相似文献   

9.
赵群 《电信快报》2000,(3):10-12
1 需求与发展S1 2程控交换机在中国通信网已运行了十几年 ,对中国电信网的发展 ,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为适应电信业务发展 ,S1 2系统不断在软件和硬件上升级换代 ,先后推出EC4版、5版、EC72版、EC74长途版、EC74T /L长市版、无线GSM版等等 ,对国家骨干通信网、本地市话网、国家智能网、七号信令网、综合业务数字网 (N ISDN)、用户接入网 (V5接入 )、GSM数字移动网等的发展和壮大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 ,在我国交换机通信市场中 ,S1 2系统占用率已超过 33% ,成为我国通信网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通信事业…  相似文献   

10.
田芳  沙基昌 《电子学报》1999,27(5):43-45
本文针对具有K类优先级业务的电信网,运用数学理论方法分析其在故障条件下的端-端业务流量。在假设网络采用顺序帐由选择方式下,提出了计算端-端业务流量的理论分析算法。应用该算法可计算得到通信网端-端业务流量的上限值。  相似文献   

11.
管理网是现代化电信网的组成部分,网管系统专用的综合数据通信网是一个公共的网络传输平台,它在管理网中承担传送信息的职能。随着电信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管显得更加重要。相应地,对在数据通信网(DCN)上所传递的管理信息的实时性、高效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全国网管系统综合DCN的建设是关系到整个管理网乃至整个电信网正常运转的一件大事。本文叙述了网管系统DCN的功能及其在电信管理网中的位置,并重点描述了组建网管系统综合DCN的必要性及DCN网的组网分析、网络结构等。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 八十年代后期,通信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数字传输体制—“同步数字系列(SDH)”。它的出现,不仅仅是信号传输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给电信网带来了一场革命。极大地改变了电信网的结构和组成。大大提高了通信网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正因为如此,全世界各个电信设备生产厂家,都在大力研究SDH设备,CCITT也以加速程序进行SDH设备的标准化工作。并已基本完成SDH设备的标准化工作。现在,SDH设备已进入市场,国内也已开始开发SDH设备,可望不久,我国在长途光缆通信干线工程中将使用SDH设备。  相似文献   

13.
压控恒流源是电压-电流转换电路,它在测量、控制、显示、驱动等电子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用电压正反馈实现恒流的原理和具体电路,采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压控恒流源性能优良,设计简便,无需调试。一、电压正反馈恒流原理图1是一个电压正反馈系统。K_0为主放大器的传递函数,F 为反馈网络的传递函数,φ_(?)为输入信号,φ_(?)为反馈信号,φ_i 为净输入信号。这些量之间关系为:V_0=K_0φ_iφ_F=FV_0φ_i=φ_(?)+φ_F为了了解电压正反馈对该系统输出阻抗的影响,令φ_(?)=0,且将主放大器输出回路用戴文宁定理等效,并在输出端外接电压源 V_0,如图2所示。因为φ_i=φ_F=FV_0,若 I_F(?)I_0,则  相似文献   

14.
频率稳定度描述:Allan方差估值的置信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随机信号处理理论研究Allan方差估值的置信度问题。建立了从y(t)计算δ_y~2(T_0)及σ~2[σ_y~2(T_0)]的信号处理模型,推导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探讨了降低(σ~2[δ_y~2(T_0)]与减少测量时间的问题。对于给定的置信度,给出了估算σ_y~2(T_0)的置信区间。对于白频率噪声,用计算机模拟的方式验证了上述理论结果。 本文指出,文献[5]中σ~2[σ_y~2(T_0)]/σ_y~4(T_0)的计算公式是本文式(13)在特定条件下的近似;文献[6]给出的有关自相关系数表达式,有一部分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用微处理机对传送数据的电话网、微波电路以及长途电信网进行群时延(射频)测量的方法、实验及理论依据。并对使用微处理机程控测量与实验模型方法进行了比较。使用微处理机的结果不仅可靠而价廉,且是一种精密的群时延量计。  相似文献   

16.
一、现代通信网的现状及其发展的趋势 图1.1是表示现代通信网(未含支撑网,接入网和终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示意图,由于通信的日新月异,这张图很难概括全面,更不能准确预测各网的发展具体目标,只是指出其总体情况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信网的许多参量(其中主要是业务量)在实际运用状态中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动的,因而需要动态地选择通路,也就是在网的现有状态的信息基础上进行通路选择。通路的优化计算应对网路参量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以便及时提供控制用的信号。这当然只有在通信网中引入程控交换之后才可能实现。自动选择路由(包括静态和动态)已成为现代长途网的特征。美国贝尔研究所新近提出了一种路由选择技术的新概念——动态不分级路由选择(DNHR——Dynamic No-classify Haul Routing)。它与当前世界上通用的静态  相似文献   

18.
通用控制图是将36方式的各类控制图统一成UCL(控制上界)=3,CL(中心线)=0,LCL(控制下界)=-3,并使现场工作人员可用实测数据直接描点作图而不必经过计算。它有助于推广控制图的科学管理方法并且成本较低。通用控制图适用于不同控制对象、不同质量特性、样品量相等或不相等、全控或选控、乃至某些“单件小批量”的多种场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提出了通信网可靠性的模糊评判方法,用该方法可从设备故障情况直接计算得到系统可靠性评价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可解决经典可靠性理论在复杂通信网可靠性评判方面的难点。并用实例说明了该评判方法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0.
0016628下一代电信网业务节点的发展趋势[刊]/韦乐平//电信科学.—2000,16(4).—33~37(C)本文首先阐明发展下一代电信网是历史的必然,然后分析了现有电信网向下一代电信网的演进策略,接入来重点探讨了下一代电信网业务节点的要求以及五类不同业务节点的结构、功能、特点及其发展趋势。0016629关于 TINA 与 IN 综合问题的研究[刊]/刘红旗//电信科学.—2000,16(4).—5~10(C)本文简要分析了 IN 与 TINA 发展状况及其核心概念,分别指出了 IN 与 TINA 发展中和技术上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