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复合偶联剂改性纳米CaCO3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钛酸酯和硬脂酸复合改性纳米CaCO3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改性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和保温时间等因素对纳米CaCO3改性的影响,并优化出了最佳操作工艺条件:钛酸酯用量为纳米ca0。3的1,2%(质量分数)、硬脂酸用量为纳米CaCO3 4%(质量分数)、乳化温度70℃、乳化时间90min和保温时间80min。测定了改性纳米CaCO3和未改性纳米CaCO3的活化指数、吸油量、沉降体积以及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中的粘度,结果表明钛酸酯和硬脂酸复合改性纳米CaCO3活化指数可达99.90%,吸油量降为15.23mL/100g,CaCO3/DOP糊粘度显著降低,亲油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稀土偶联剂、硅烷及钛酸酯偶联剂对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考察了用量、温度、时间对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采用粘度法、表面活化度等指标对改性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稀土偶联剂对氢氧化镁的改性效果较其他二者好,并确定了最佳改性时间、温度及稀土最佳填充量。把稀土改性氢氧化镁填充到PE中,通过对流变曲线分析,表明表面处理体系有较好的流动性和加工性能。SEM观察表明,经表面处理体系的粒子分散性比未经表面处理体系的粒子分散性要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稀土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及钛酸酯偶联剂对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考察了偶联剂用量、处理温度、时间对氢氧化镁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黏度、表面活化度等指标对改性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稀土偶联剂对氢氧化镁的改性效果较其他二者要好,并确定了稀土偶联剂的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改性后的氢氧化镁进行了填充聚乙烯研究,结果表明:当稀土改性后的氢氧化镁的填充量为140份时,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达到了UL94 V-0标准,力学性能较好;通过SEM观察表明:稀土改性后的氢氧化镁在LLDPE基体树脂中的分散性明显优于未改性的.  相似文献   

4.
偶联剂表面改性Sb2O3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松 《塑料助剂》2008,(5):46-48
研究了不同偶联剂表面改性Sb2O3的改性效果和条件,结果发现钛酸酯偶联剂NDZ-101的改性效果最佳,其最佳用量为1.0%与理论计算值相当;当改性时间大于30min,改性温度大于60℃,改性效果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稀土复合偶联剂对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细无机阻燃粉体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可大大改善其与有机高聚物的相容性和加工流动性.选择稀土偶联剂/螯合磷酸酯钛偶联剂作为氢氧化镁的复合改性剂,采用湿法改性处理氢氧化镁.通过表面分析技术测定改性氢氧化镁粉体表面性质;利用差热分析技术(DTA)测定其热起始分解温度;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S)证实了氢氧化镁表面改性层的存在.通过实验,得到稀土偶联剂/螯合磷酸酯钛偶联剂复合改性剂表面处理氢氧化镁的最佳工艺条件:浆料质量分数为30%,改性剂稀土偶联剂与螯合磷酸酯钛偶联剂质量比为1.9∶ 1,改性剂用量为2.5%,改性温度为80 ℃,搅拌速率为760 r/min,改性时间为30 min.在此条件下,改性氢氧化镁的吸油值从0.499 7 g/g降至0.336 5 g/g,活化指数从0上升到99.86%,热起始分解温度从341.1 ℃升至366.5 ℃.  相似文献   

6.
硅偶联剂对聚磷酸铵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奚强  常亮  邝生鲁 《粘接》2005,26(6):19-20,23
用有机硅偶联剂(WD—X)对聚磷酸铵(Ⅰ型-APP)阻燃剂表面进行改性。研究了偶联剂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及惰性溶剂等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改性剂质量分数1%,反应时间2.5~3.5h,反应温度120~130℃。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的APP粒子表面呈疏水性,在树脂中的分散性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7.
氢氧化铝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微粉氢氧化铝及填料氢氧化铝表面改性过程及多种因素的影响,应用偶联剂进行氢氧化铝表面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偶联剂的种类、使用方法、偶联剂与氢氧化铝的混合温度等对改性效果起重要作用。改性后的氢氧化铝吸油率有所下降,活化指数及填充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选用稀土复合偶联剂和有机硅烷、钛酸酯等常用偶联剂分别对氢氧化铝进行改性并比较其改性效果,结果表明,用稀土复合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铝的效果最好,其活化指数由0上升至99%以上,吸油值从0. 4214g电降至0.247 0 g电,说明氢氧化铝改性后表面已从亲水的强极性转为疏水的非极性,与聚合物的相容性明显改善。利用差热分析技术测定热初始分解温度发现,氢氧化铝改性后热初始分解温度显著提高,达到249℃,从而拓宽了其在聚合物阻燃中的应用范围。与用其他偶联剂改性相比,应用于聚丙烯时,稀土复合偶联剂能显著改善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性能:在填充大量氢氧化铝时,其断裂伸长率比未改性的聚丙烯/氢氧化铝复合体系提高了5.24倍,比纯聚丙烯体系提高了59.6;冲击韧性比未改性的聚丙烯/氢氧化铝复合体系提高了17. 7,比纯聚丙烯体系提高了14. 8%。聚丙烯体系中加人氢氧化铝后阻燃性能提高,经偶联剂改性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偶联剂与叶腊石共磨的工艺方法,使叶腊石的粉磨与改性同时进行。实验表明:采用共磨的方法偶联剂具有明显的助磨效果;经偶联剂处理后,粉体表面完全憎水化,并且不同偶联剂具有不同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钛酸酯类>硅烷类>硬脂酸类。  相似文献   

10.
不同偶联剂对叶腊石表面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偶联剂与叶腊石共磨的工艺方法,使叶腊石的粉磨与改性同时进行。实验表明:采用共磨的方法偶联剂具有明显的助磨效果;经偶联剂处理后,粉体表面完全憎水化,并且不同偶联剂具有不同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钛酸酯类>硅烷类>硬脂酸类。  相似文献   

11.
钛酸酯偶联剂对碳酸钙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钛酸酯偶联剂对轻质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测定了改性前后碳酸钙粉体的活化度、沉降体积、黏度,并用红外光谱(IR)对改性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碳酸钙粉体的活化度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性得到了提高,钛酸酯偶联剂用量为2%时产品的活化度可以达到95%。改性剂与碳酸钙很好地结合,提高了碳酸钙粉体作为填料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铝钛酸酯表面改性碳酸钙,并对改性的活性碳酸钙表面状况及粒度分布作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酸稀土改性亚微米重质碳酸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青  黄传荣  毕舒  李鸿 《广东化工》2005,32(10):23-25
采用实验室合成的丙烯酸稀土化合物RE-C为偶联剂对亚微米重质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采用IR、XRD、TEM等手段对超细改性重质碳酸钙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此方法改性的亚微米重质碳酸钙减少了团聚,具有很好的分散性,表现了良好的填充性能.  相似文献   

14.
陈士昆  周铭  潘路 《涂料工业》2012,42(8):66-68,76
以固化剂乙二胺与(环氧树脂)进行固化反应,经过钛酸酯偶联剂TC-WT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处理,选择超声波分散和高速剪切分散,添加纳米碳酸钙制备复合材料。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后的纳米碳酸钙粒子表面呈疏水性,在有机溶剂中分散性变好,碳酸钙粒子与改性剂之间发生了化学键合。TEM照片分析结果表明,改性纳米碳酸钙分散性得到了较好的改善,这种模糊的界面说明纳米碳酸钙与有机基体有较好的相容性。通过DTA曲线分析和TG表征可知,改性纳米CaCO3能够有效提高环氧树脂固化物耐热稳定性。在330~450℃,改性纳米Ca-CO3复合材料的热失质量较空白基体的热失质量小,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5.
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陆宏志 《广东化工》2006,33(1):25-27
采用钛酸酯偶联剂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并对改性粉体进行了表征;钛酸酯偶联剂湿法改性纳米碳酸钙的最佳条件为:钛酸酯偶联剂的用量为3%,改性时间为1h,粉体浓度为20%,改性温度为80℃;改性后纳米碳酸钙粉体的吸油值为25.40g DOP/100g CaCO3,活化度为1,表明改性后的纳米碳酸钙已经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  相似文献   

16.
稀土偶联剂在无机刚性粒子增韧聚丙烯体系中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陈鸣才  冯嘉春  张秀菊  王琳  焦瑛 《塑料》2004,33(2):23-28
利用力学性能、熔体流动速率等性能的测定等方法考察了一种稀土偶联剂(WOT)对CaCO3、BaSO4、Mg(OH)2、Mica和Talc等无机粒子的表面处理作用。发现经WOT处理的CaCO3与聚丙烯(PP)的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缺口冲击强度可达到纯PP的2倍、断裂伸长率可达纯PP的3倍左右,表现出显著的无机粒子增韧效果;利用FTIR、SEM等考察了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P的结构形态及增韧机理,表明WOT在处理过程中与CaCO3之间除了物理吸附作用外,还发生了化学作用,在CaCO3表面形成了牢固的包覆层,改变了无机粒子的表面性能;并且经WOT处理的CaCO3还具有β晶型成核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稀土化合物在高分子材料制备和加工过程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其作为高分子助剂如热稳定剂、PPβ晶成核剂和偶联剂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稀土钛偶联剂对CaC03改性及其在PE-LLD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万能试验机、转矩流变仪和旋转黏度计等研究了新型稀土钛偶联剂对不同粒径重质碳酸钙(CaCO3)的偶联处理及其对PE—LLD/CaCO3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钛偶联剂改性的不同粒径CaCO3填充的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其中,稀土钛偶联剂处理粒径18μm重质CaCO3效果最好,当偶联剂含量为1.2%(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体系的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分别比未改性的提高了14.7%、12.5%和10.3%,而最大扭矩和平衡扭矩比未改性的分别降低了11.4%和9.6%;其改性效果均优于钛酸酯和铝酸酯偶联剂。实验表明稀土钛偶联剂处理的CaCO3在非极性液体石蜡中有较好的分散性和相容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稀土发光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将苯乙烯、改性后的稀土发光材料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加入到聚合反应装置中,进行原位乳液聚合,制备聚苯乙烯(PS)/稀土复合发光材料。红外光谱、热失重和显微镜分析表明,PS已经成功接枝到稀土发光材料表面,并以片状均匀地包覆于稀土发光材料表面。通过测试PS/稀土复合发光材料的表面接触角,发现PS/稀土复合发光材料有着优异的耐水性能。荧光光谱分析表明,乳液聚合过程中PS/稀土复合发光材料没有改变稀土发光材料的基质,PS/稀土复合发光材料的发光中心与稀土发光材料的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